关于北宋大理国的历史 大理国的历史

作者&投稿:居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隋末唐初,在今云南大理的洱海周围及哀牢山、 无量山北部地区,分布有乌、白蛮众多部族和部落,649~902年间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乌蛮”联合“白蛮”建立的奴隶制的边疆民族政权。一般认为,乌蛮是今彝族的先民。其中有六个势力最大的乌蛮部落,史称“六诏”(“诏”之意即王),即蒙舍、蒙嶲、浪穹、邓赕、施浪及越析;或称“八诏”,则加石和、石桥二诏(《新唐书》作时傍、矣川罗识)。蒙舍诏地处各诏之南,故又称南诏。649年,蒙舍诏首领细奴逻建“大蒙国”,自称“奇嘉王”,臣属于唐,遣使入贡。武则天时,其子逻盛亲自入朝。蒙舍诏原居蒙舍(今云南巍山西北),至唐玄宗时,逻盛之孙皮逻阁在唐的扶持下统一六诏,迁都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779年又迁羊(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738年,唐赐名皮逻阁为蒙归义,封云南王。皮逻阁及其子阁罗凤即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发展其势力,向东消灭踞有今云南中部、东部和南部的爨氏,向西南囊括今澜沧江以西的寻传、朴子、望苴子等族地区。南诏在境内发展生产,沟通本地区及中南亚与中原经济、文化的联系,在历史上起着积极的作用。
南诏之统一六诏,本由唐朝促成。统一后,南诏向外扩张。时唐设置姚州(今云南洮安北),建安宁城(今属云南),向今云南各地发展势力,与南诏发生矛盾冲突。玄宗天宝年间,唐朝开始抑制南诏的扩张。但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云南太守张虔陀等贪狯无谋,进一步激化双方矛盾。750年,阁罗凤发兵攻陷姚州,杀虔陀,遂背唐而附吐蕃,752年,吐蕃封之为“赞普钟”,意为吐蕃王之弟,给金印,号称“东帝”。时杨国忠为唐相,调全国各地兵十万征讨,但为南诏所败。其后安史之乱起,吐蕃东进,唐无力应付西南,南诏乘机扩展疆土,控制今四川大渡河以南, 包括今四川西南部、云南全部及贵州西北部的广大地区。阁罗凤孙异牟寻时南诏势力最盛,曾以二十万兵力与吐蕃并力攻袭剑南西川。吐蕃以南诏为属国,向其征发兵、赋,又派兵驻其境,南诏王异牟寻不堪其扰。787年,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不断进行争取南诏的工作。789年,吐蕃与回鹘争夺北庭,征发南诏兵力,引起南诏不满。794年,南诏终于与吐蕃决裂,与唐恢复盟好,并与唐联军大败吐蕃,异牟寻接受唐的“南诏王”的封号, 但基于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掠夺人口以充奴隶,南诏仍不时向周围地区发动战争。829年,南诏攻陷成都,掠子女工匠数万而去。9世纪中叶,吐蕃政权瓦解,唐朝国力也十分衰弱,南诏既无西北后顾之忧,对唐境的侵扰更为频繁,成为晚唐最严重的边患。
南诏政治制度深受中原影响,其初期官制有六曹,即兵曹、户曹、客曹、法曹、士曹和仓曹,基本是沿袭唐朝地方官制。后期改六曹为三托、九爽。三托是:乞托,主马;禄托,主牛;巨托,主仓。九爽是:幕爽,主兵;琮爽,主户籍;慈爽,主礼;罚爽,主刑;劝爽,主官人;厥爽,主工作;万爽,主财用;引爽、主客;禾爽,主商贾。其相称为清平官,决国事轻重。地方军政制度则有六节使、二都督、六睑。“睑”犹如唐之“州”。
南诏文化教育制度亦多模仿中原。南诏多次派王室、贵族子弟往成都、长安就学。凤迦异、异牟寻、异梦凑 (寻阁劝)祖孙三代并以被俘的唐西泸县令郑回为师,后又任郑回为清平官。不少南诏人深通汉文,擅长诗赋,南诏王隆舜、清平官杨奇鲲等都写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被收录于《全唐诗》内。南诏还从汉地吸收不少工农业生产技术。被俘的成都工匠在南诏传授纺织技艺,“自是南诏工巧埒(相等)于蜀中”。南诏王劝龙晟时佛教盛行。蒙氏王族不仅提倡佛教,而且信奉三宝。丰佑母还出家,法名惠海。大理崇圣寺及三塔即为南诏时所建,至今仍矗立于苍山之麓。
南诏晚期,由于频繁发动战争,赋役繁重,生产凋敝,各种矛盾激化。897年,南诏王隆舜只知畋猎饮酒,不理国事,为其臣杨登所杀。902年,权臣郑买嗣(郑回七世孙)利用民怨沸腾之机,杀死南诏王舜化真,夺取王位,另建政权,南诏亡。自649年细奴逻称王至此共二百五十四年,传十三主。

大理国的兴起

大理国是宋代以白族为主体在今云南建立的民族政权。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南诏贵族郑买嗣灭蒙氏自立,改国号为"大长和"。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杨干贞灭郑氏,拥立赵善政,改国号为"大天兴"。天兴国存在仅十个月。 杨干贞即废赵氏自立,又改国号为"大义宁"。杨干贞"贪虐无道,中外咸怨"。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段思平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口号,联合滇东三十七部的反抗势力,驱逐杨干贞,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理",亦即段氏大理。段氏之所以取得胜利,在于他的"减税粮、宽徭役"的政策和"更易制度、损除苛令"的改革,得到人民广泛支持。
段思平传十二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四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在位二年去世。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据《元史·地理志》,"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大理前期在此广大区域内设首府(大理地区),二都督(会川、通海),六节度(弄栋、银生、永昌、丽水、拓东、剑川);二都督有时也称节度,因而共为八个,所以有"云南八国"之称。大理后期曾设置八府、四郡、四镇。八府是大理首府以外的善阐(今昆明)、威楚(今楚雄),统矢即弄栋(今姚安)、会川(今会理)、建昌(今西昌)、腾越(今腾冲)、谋统(今鹤庆)、永昌(今保山);四郡是东川(今会泽)、石城(今曲靖)、河阳(今澄江)、秀山(今通海);四镇是西北的成纪镇(今永胜)、西南的蒙合镇(今巍山)、西部的镇西镇(今盈江)、东部的最宁镇(今开远)。后理国时,分封高氏子孙于八府,世袭驻守;四郡的统治者有高氏,亦有他姓。
大理的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王称骠信,下设清平官,有坦绰、布燮、久赞、彦赞。其中彦赞为大理所增设。清平官下有"九爽"。
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桂海虞衡志》说:"大理地广人庶,器械精良"。峨眉进士杨佐到大理买马路过姚州时,看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元初郭松年到大理,见到云南(今祥云)青湖的"灌溉之利达于云南之野";白崖(今称渡红崖)地区居民辏集,禾麻蔽野,赵川甸(大理凤仪)有神庄江贯于其中,溉田千顷,以故百姓富庶,少旱虐之灾。畜牧业亦颇为发达,大理产马,每年都有数千匹经贵州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用象皮制作的甲胄,形式精巧,质坚如铁;披毡、彩漆器皿、马鞭鞍辔等颇有名。冶铁业水平甚高,云南刀 "吹毛透风",为南方各族人民所珍视。冶铜技术纯熟,工艺精巧。今存大理的铜佛像显示了冶铜规模的宏大和造型艺术的高超。
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达和繁荣。大理对外贸易相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东至戎州(今四川宜宾),西至身毒国(印度),东南至交趾(今越南北方),东北至成都,北至大雪山,南至海上"。与中原贸易有四川、邕州(今广西南宁)两条道路。以邕州横山寨(今广西田东)的互市榷场最为繁荣。当时大理商人输往内地的商品有马、羊、鸡等畜禽,刀、毡、甲胄、鞍辔、漆器等手工业品,以及麝香、牛黄等药物。从内地输入的则有汉文书籍、缯帛、磁器、沉香木、甘草等药材和手工业品。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大理、善阐、威楚、永昌等城市。善阐成为与祖国内外密切联系的枢纽。元代统一云南并建为行省后,即以之为省会。
大理王族自认是汉人的遗裔,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南诏时已用于写作,但广泛使用则是大理时期。这时产生了用白文写作的《白史》、《国史》等历史著作和诗歌、曲本、传说等文艺作品。转韵体的白文诗较著名,其结构是每章十联,每联两段,每段四句,前三句七字,后一句五字,每段最后一字押韵。
大理描工张胜温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绘的《大理画卷》(亦称《张胜温画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卷中诸像,相好庄严,傅色涂金,并极精彩"(清高宗跋)。 "笔笔工细生动,金碧灿烂,光彩夺目,天南瑰宝也"。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其《造幢说》是研究大理历史的宝贵资料。石雕共有大小神佛二百多尊,最大的天王像高达一米多,最小的座像仅十多厘米,神情姿态各不相同,面部表情严肃而不呆滞,衣冠服饰细致逼真,比例匀称,造型优美,刀痕遒劲,极备精巧,为滇中艺术之极品。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大理统治者好佛,对佛教在云南的传播有深远影响。段思平岁岁建寺,铸佛万尊。据《南诏野史》载,大理段氏二十二传,竟有八人避位为僧,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亦称 "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其政权和宗教虽不能说完全合一,但界限几乎泯灭了。
大理三百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北宋初年,王全斌平蜀,大理奉牒庆贺。宋太宗赵徽时,大理首领百万(王)乞内附,册封为"云南八国都王"。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诏黎州"造大船于大渡河以济西南之朝贡者"。政和七年(1117),宋徽宗赵佶赐大理国王段和誉为"云南节度,大理国王。"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在邕州(今广西南宁)置市马场,交易盛极一时。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大理人李观音得等到邕州议马匹交易,换回大量汉文书籍。他们在给当地官府的文书中附有诗句说:"言音未会意相和,远隔江山万里多。"表达了大理各族与内地人民亲如一家的心情。
元初郭松年《大理行纪》说:"宋兴,北有大敌,不暇远略,相与使传往来,通于中国。故其宫、室、楼、观、语言、书数,以至冠婚丧祭之礼,干戈战阵之法,虽不能尽善尽美,其规模、服色、动作、云为,略本于汉。自今观之,犹有故国之遗风焉。"这一概说,简要而确切地说明了西南边疆的大理与祖国内地的密切关系。
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
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937~1253)

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民族政权。后晋天福二年( 937 ),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亦即段氏大理。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 4 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位给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 ,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 , 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 ,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大理 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都城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国
大理国(937~1253)

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后晋天福二年( 937 ),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 4 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位给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 ,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 , 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相当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 ,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可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大理 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938-1253)

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后晋天福二年( 937 ),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 4 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位给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 ,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 , 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相当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 ,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可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大理 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938-1253)

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国中权臣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段正淳改国号为后理。

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后晋天福二年( 937 ),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 4 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位给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 ,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 , 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相当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 ,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可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大理 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938-1253)

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国中权臣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段正淳改国号为后理。

大理国(937~1253)

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后晋天福二年( 937 ),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 4 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位给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 ,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 , 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相当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 ,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可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大理 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938-1253)

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国中权臣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段正淳改国号为后理。

前理(938-1094)

太祖神圣文武帝(段思平) 文德 (7) 戊戌 938

神武 (1) 甲辰 944

文经帝(~思英) 文经 (1) 乙巳 945

文成帝(~思良) 至治 (6) 丙午 946

广兹帝(~思聪) 明德 (2) 壬子 952

广德(14) 甲寅 954

顺(圣)德(1) 戊辰 968

应道帝(~素顺) 明政(17) 己巳 969

昭明帝(~素英) 广明(11) 丙戌 986

明治 (8) 丁酉 997

明统 (1) 乙巳 1005

明圣 (1) 乙巳 1005

明德 (1) 乙巳 1005

明应 (5) 乙巳 1005

宣肃帝(~素廉) 明启(13) 庚戌 1010

秉义帝(~素隆) 明通 (4) 癸亥 1023

圣德帝(~素真) 正治(15) 丁卯 1027

天明帝(~素兴) 圣明 (1) 壬午 1042

天明 (2) 壬午 1042

兴宗孝德帝(~思廉) 保安 (8) 乙酉 1045

正安 (4) 癸巳 1053

正德 - 1057

保德 - 1074

明侯 (2) - 1074

上德帝(~廉义) 上德 (1) 丙辰 1076

广安 (4) 丁巳 1077

上明帝(段寿辉) 上明 (1) 辛酉 1081

保定帝(~正明) 保立 壬戌 1082

建安 - -

天佑 (3) - 1091

大中(1095-1096)

富有圣德表正帝(高升泰)(大中国主) 上治 (1) 乙亥 1095

后理(1096-1253)

中宗文安帝(段正淳) 天授 (1) 丙子 1096

开明 (6) 丁丑 1097

天政 (2) 癸未 1103

文安 (3) 乙酉 1105

宪宗宣仁帝(~正严,本名誉,又名和誉) 日新 (2) 戊子 1108

文治(12) 庚寅 1110

永嘉 (7) 壬寅 1122

保天 (8) 己酉 1129

广应(10) 丁巳 1137

景宗正康帝(~正兴,又名易长) 永贞 (1) 壬辰 1148

大宝 (7) 己巳 1149

龙兴(17) 丙子 1155

盛明 (1) 辛卯 1171

建德 (1) 辛卯 1171

宣宗功极帝(~智兴) 利贞 (4) 壬辰 1172

盛德 (5) 丙申 1176

嘉会 (4) 辛丑 1181

元亨(13) 乙巳 1185

安定 (3) 戊午 1198

英宗亨天帝(~智廉) 安定 (1) 庚申 1200

凤历 辛酉 1201

元寿 - -

神宗(~智祥) 天开(21) 乙丑 1205

天辅 (1) 丙戌 1226

仁寿 (3) 丙戌 1226

孝义帝(~祥兴) 道隆(22) 乙亥 1239

天定贤王(~兴智) 道隆 (1) 辛亥 1251

天定 (3) 壬子 1252

(注:此年表与流行年表稍有不同)

大理总管(1257-1387)

天定贤王(段兴智) (3) 1257

段实(又名信苴日) (21) 1261

段忠 (1) 1283

段庆(又名阿庆) (22) 1284

段正 (9) 1307

段隆 (13) 1317

段俊 (1) 1331

段义 (1) 1332

段光 (11) 1333

段功 (20) 1345

段宝 (15) 1365

段明 (1) 1381

段世 (5) 1382

大理相国(1096——1253)

高国主(高泰明) (20) 1096

高泰运 (3) 1116

中国公(~明顺) 1119

高顺贞

中国公(~量成) (9) 1141

高贞寿 1150

中国布燮(~寿昌)

高观音隆 兴政

明国公(~贞明) (2) 1174

高观音妙 1176

高观音政

高阿育

高逾城隆

高泰祥 (16) 1237

北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7年),段和誉接替其父安文帝段正淳为大理国第16代皇帝,直至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禅位为僧,在位长达39年,是后理国诸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这里要提一下的是,段和誉确是段正淳之子,和“延庆太子”可没半点关系,《天龙八部》里的段延庆其人其事纯属小说家言。段和誉即位后,继续保持和宋朝的友好关系,宋徽宗政和七年二月,段和誉派使者入汴京朝贡,宋徽宗龙颜大悦,下诏封段和誉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出于与其父安文帝段正淳同样的原因,段和誉也无法有所作为,他在位期间,后理国实权先后由高泰明和其子高泰运掌握。段和誉晚年,后理国内纷乱,诸子争立。年迈的段和誉无力制止纷争,在忧虑中去世,谥宣仁,庙号宪宗。金庸另一部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描写的“南帝”段智兴(功极帝),便是段和誉的孙子。自段正淳起,后理国又传了七世,始终是段氏挂名君主,高氏掌握实权的局面。公元1252年,蒙古王弟忽必烈南征大理,攻破大理国都太和城。次年,大将兀良哈台擒俘了大理国最后一个皇帝段兴智,大理国五城八府四郡三十七部悉数归降,段氏皇帝的世袭傀儡命运也终告结束。

很全的。

宋朝时大理国的皇谱
大理国
01 太祖神圣文武皇帝段思平,年号文德、神武,公元937年至公元944年。公元937年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
02 文经皇帝段思英,年号文经,公元944年至公元945年。皇叔段思胄争位,被废帝为僧,法号宏修大师。
03 太宗慈武皇帝(文武皇帝)段思胄(良),年号至治,公元945年至公元951年。
04 广慈皇帝段思聪,年号明德、广德、顺德,公元951年至公元968年。
05 应道皇帝段素顺,年号明正,公元969年至公元985年。
06 昭明皇帝段素英,年号广明、明治、明统、明圣、明德、明应,公元986年至公元1009年。
07 宣肃皇帝段素廉,年号明启、乾兴,公元1010年至公元1022年。
08 秉义皇帝段素隆,年号明通,公元1022年至公元1026年。
09 圣德皇帝段素真,年号正治,公元1026年至公元1041年。
10 天明皇帝(炀皇帝)段素兴,年号圣明、天明,公元1041年至公元1044年。因荒淫背废,立太子曾孙段智思之子段思廉为帝。
11 兴宗孝德皇帝段思廉,年号保安、正安、正德、保德、明侯,公元1044年至公元1074年。
12 上德皇帝段廉义,年号上德、广安,公元1075年至公元1080年。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为广安皇帝,年号德安。 4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
13 上明皇帝段寿辉,年号上明,公元1080年至公元1081年。段寿辉在宋神宗庚申元豊三年(1080年)即位,该年因日月交晦,星辰昼见,段寿辉认为天变,遂禅位于思廉之孙段正明。
14 保定皇帝段正明,年号保立、建安、天佑,公元1081年至公元1094年。段正明是北宋年间云南大理国皇帝,祖父为大理兴宗段思廉。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时,高智升与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寿辉退位出家,接著便拥立段正明继位。十三年以后的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一直以来都在专权的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王。
后大理国
15 中宗文安皇帝段正淳,年号天授、开明、天政、文安,公元1096年至公元1108年。段正淳(生卒年不详),南诏大理国第十五任皇帝,是段正明之弟。段正明被高升泰篡位,称富有圣表正德皇帝,年号上治,高升泰于三年后(1096年)病卒,临死前要其子高泰明将政权还给段氏,于是段正淳便被拱上皇位。由于段氏政权中断过,故从段正淳起的大理国称为后大理国。段正淳虽然是后大理国的皇帝,接受高氏归还的政权,然而高氏在朝廷仍有很大的势力,宰相皆出自高氏之门,最后在1108年时让位给其子段和誉,出家为僧。死后谥号为文安帝,庙号中宗。
16 宪宗宣仁皇帝段和誉(正严)(誉),年号日新、文治、永嘉、保天、广应,公元1108年至公元1147年。北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7年),段正严接替其父段正淳为大理国(实际上是权臣高升泰篡权之后的大理国)第16代皇帝,直至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禅位为僧,在位长达39年,是后理国诸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段誉是个有所作为的君主,他明白与宋朝建立友好关系是立国之本。尽管宋朝与大理国的关系由于宋太祖的"不暇远略"的方针而有所疏离,然而大理国仍然一直向宋朝称臣。段誉特别重视加强与宋朝的联系 ,入贡大理马、麝香、牛黄、细毡等土特产,还派幻戏乐人(魔术师)到宋朝表演,深得宋徽宗的礼遇,册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等。
17 景宗正康皇帝段正兴(易长),年号永贞、大宝、龙兴、盛明、建德,公元1147年至公元1171年。
18 宣宗功极皇帝段智兴,年号利贞、盛德、嘉会、元亨、安定、亨时,公元1172年至公元1200年。
19 英宗亨天皇帝段智廉,年号亨时、凤历、元寿,公元1200年至公元1204年。
20 神宗永惠皇帝段智祥,年号天开、天辅、天寿,公元1205年至公元1238年。
21 孝义皇帝段祥兴,年号道隆,公元1239年至公元1251年。
22 武安皇帝天定贤王段兴智,年号道隆、利正、兴正、天定,公元1251年至公元1254年。段兴智是后大理国的最后一任君主天定贤王,后成为大理总管。

公元928年
(后唐明宗天成三年) 剑川节度使杨干贞杀郑隆旦,立赵善政,号“大天兴”。

公元929年
(后唐明宗天成四年)
杨干贞废赵善政自立。号“大义宁”。

公元936年
(后普天福元年) 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讨杨干贞,干贞走死。

公元937年
(后晋天福二年) 段思平即位,号大理国,都羊直咋城。

公元971年
(宋太祖太平兴国七年) 宋在大渡河造大船,“以济西南蛮之朝贡者”。

公元994年
(宋太祖淳化五年) 宋封大理段氏“检校太保、归德大将军、依归忠顺王”

公元995年
(宋至道元年) 辛恰显使云南,著《至道云南录》。

公元1074年
(宋神宗熙宁七年) 杨佐到大理买马,归著《云南买马记》。

公元1076年
(宋神宗熙宁九年) 廉义被臣杨义贞所杀,杨义贞篡位四个月, 段氏臣高智升讨之。立廉义从子寿辉。

公元1094年
(宋哲宗绍圣元年) 正明避位为增,善闽侯高升泰篡位,号“大中”。

公元1096年
(宋哲宗绍圣三年) 高升泰卒,其子高泰明遵父遗言还政段氏,立正明弟正淳,至此,大理或称“后理国”。

公元1109年
(宋徽宗大观三年) 三十七部起义,高氏镇压。
南诏国与大理国---大理的历史

南诏的由来

隋末唐初,在今云南大理的洱海周围及哀牢山、 无量山北部地区,分布有乌、白蛮众多部族和部落,649~902年间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乌蛮”联合“白蛮”建立的奴隶制的边疆民族政权。一般认为,乌蛮是今彝族的先民。其中有六个势力最大的乌蛮部落,史称“六诏”(“诏”之意即王),即蒙舍、蒙嶲、浪穹、邓赕、施浪及越析;或称“八诏”,则加石和、石桥二诏(《新唐书》作时傍、矣川罗识)。蒙舍诏地处各诏之南,故又称南诏。649年,蒙舍诏首领细奴逻建“大蒙国”,自称“奇嘉王”,臣属于唐,遣使入贡。武则天时,其子逻盛亲自入朝。蒙舍诏原居蒙舍(今云南巍山西北),至唐玄宗时,逻盛之孙皮逻阁在唐的扶持下统一六诏,迁都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779年又迁羊(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738年,唐赐名皮逻阁为蒙归义,封云南王。皮逻阁及其子阁罗凤即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发展其势力,向东消灭踞有今云南中部、东部和南部的爨氏,向西南囊括今澜沧江以西的寻传、朴子、望苴子等族地区。南诏在境内发展生产,沟通本地区及中南亚与中原经济、文化的联系,在历史上起着积极的作用。
南诏之统一六诏,本由唐朝促成。统一后,南诏向外扩张。时唐设置姚州(今云南洮安北),建安宁城(今属云南),向今云南各地发展势力,与南诏发生矛盾冲突。玄宗天宝年间,唐朝开始抑制南诏的扩张。但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云南太守张虔陀等贪狯无谋,进一步激化双方矛盾。750年,阁罗凤发兵攻陷姚州,杀虔陀,遂背唐而附吐蕃,752年,吐蕃封之为“赞普钟”,意为吐蕃王之弟,给金印,号称“东帝”。时杨国忠为唐相,调全国各地兵十万征讨,但为南诏所败。其后安史之乱起,吐蕃东进,唐无力应付西南,南诏乘机扩展疆土,控制今四川大渡河以南, 包括今四川西南部、云南全部及贵州西北部的广大地区。阁罗凤孙异牟寻时南诏势力最盛,曾以二十万兵力与吐蕃并力攻袭剑南西川。吐蕃以南诏为属国,向其征发兵、赋,又派兵驻其境,南诏王异牟寻不堪其扰。787年,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不断进行争取南诏的工作。789年,吐蕃与回鹘争夺北庭,征发南诏兵力,引起南诏不满。794年,南诏终于与吐蕃决裂,与唐恢复盟好,并与唐联军大败吐蕃,异牟寻接受唐的“南诏王”的封号, 但基于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掠夺人口以充奴隶,南诏仍不时向周围地区发动战争。829年,南诏攻陷成都,掠子女工匠数万而去。9世纪中叶,吐蕃政权瓦解,唐朝国力也十分衰弱,南诏既无西北后顾之忧,对唐境的侵扰更为频繁,成为晚唐最严重的边患。
南诏政治制度深受中原影响,其初期官制有六曹,即兵曹、户曹、客曹、法曹、士曹和仓曹,基本是沿袭唐朝地方官制。后期改六曹为三托、九爽。三托是:乞托,主马;禄托,主牛;巨托,主仓。九爽是:幕爽,主兵;琮爽,主户籍;慈爽,主礼;罚爽,主刑;劝爽,主官人;厥爽,主工作;万爽,主财用;引爽、主客;禾爽,主商贾。其相称为清平官,决国事轻重。地方军政制度则有六节使、二都督、六睑。“睑”犹如唐之“州”。
南诏文化教育制度亦多模仿中原。南诏多次派王室、贵族子弟往成都、长安就学。凤迦异、异牟寻、异梦凑 (寻阁劝)祖孙三代并以被俘的唐西泸县令郑回为师,后又任郑回为清平官。不少南诏人深通汉文,擅长诗赋,南诏王隆舜、清平官杨奇鲲等都写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被收录于《全唐诗》内。南诏还从汉地吸收不少工农业生产技术。被俘的成都工匠在南诏传授纺织技艺,“自是南诏工巧埒(相等)于蜀中”。南诏王劝龙晟时佛教盛行。蒙氏王族不仅提倡佛教,而且信奉三宝。丰佑母还出家,法名惠海。大理崇圣寺及三塔即为南诏时所建,至今仍矗立于苍山之麓。
南诏晚期,由于频繁发动战争,赋役繁重,生产凋敝,各种矛盾激化。897年,南诏王隆舜只知畋猎饮酒,不理国事,为其臣杨登所杀。902年,权臣郑买嗣(郑回七世孙)利用民怨沸腾之机,杀死南诏王舜化真,夺取王位,另建政权,南诏亡。自649年细奴逻称王至此共二百五十四年,传十三主。

大理国的兴起

大理国是宋代以白族为主体在今云南建立的民族政权。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南诏贵族郑买嗣灭蒙氏自立,改国号为"大长和"。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杨干贞灭郑氏,拥立赵善政,改国号为"大天兴"。天兴国存在仅十个月。 杨干贞即废赵氏自立,又改国号为"大义宁"。杨干贞"贪虐无道,中外咸怨"。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段思平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口号,联合滇东三十七部的反抗势力,驱逐杨干贞,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理",亦即段氏大理。段氏之所以取得胜利,在于他的"减税粮、宽徭役"的政策和"更易制度、损除苛令"的改革,得到人民广泛支持。
段思平传十二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四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在位二年去世。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据《元史·地理志》,"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大理前期在此广大区域内设首府(大理地区),二都督(会川、通海),六节度(弄栋、银生、永昌、丽水、拓东、剑川);二都督有时也称节度,因而共为八个,所以有"云南八国"之称。大理后期曾设置八府、四郡、四镇。八府是大理首府以外的善阐(今昆明)、威楚(今楚雄),统矢即弄栋(今姚安)、会川(今会理)、建昌(今西昌)、腾越(今腾冲)、谋统(今鹤庆)、永昌(今保山);四郡是东川(今会泽)、石城(今曲靖)、河阳(今澄江)、秀山(今通海);四镇是西北的成纪镇(今永胜)、西南的蒙合镇(今巍山)、西部的镇西镇(今盈江)、东部的最宁镇(今开远)。后理国时,分封高氏子孙于八府,世袭驻守;四郡的统治者有高氏,亦有他姓。
大理的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王称骠信,下设清平官,有坦绰、布燮、久赞、彦赞。其中彦赞为大理所增设。清平官下有"九爽"。
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桂海虞衡志》说:"大理地广人庶,器械精良"。峨眉进士杨佐到大理买马路过姚州时,看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元初郭松年到大理,见到云南(今祥云)青湖的"灌溉之利达于云南之野";白崖(今称渡红崖)地区居民辏集,禾麻蔽野,赵川甸(大理凤仪)有神庄江贯于其中,溉田千顷,以故百姓富庶,少旱虐之灾。畜牧业亦颇为发达,大理产马,每年都有数千匹经贵州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用象皮制作的甲胄,形式精巧,质坚如铁;披毡、彩漆器皿、马鞭鞍辔等颇有名。冶铁业水平甚高,云南刀 "吹毛透风",为南方各族人民所珍视。冶铜技术纯熟,工艺精巧。今存大理的铜佛像显示了冶铜规模的宏大和造型艺术的高超。
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达和繁荣。大理对外贸易相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东至戎州(今四川宜宾),西至身毒国(印度),东南至交趾(今越南北方),东北至成都,北至大雪山,南至海上"。与中原贸易有四川、邕州(今广西南宁)两条道路。以邕州横山寨(今广西田东)的互市榷场最为繁荣。当时大理商人输往内地的商品有马、羊、鸡等畜禽,刀、毡、甲胄、鞍辔、漆器等手工业品,以及麝香、牛黄等药物。从内地输入的则有汉文书籍、缯帛、磁器、沉香木、甘草等药材和手工业品。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大理、善阐、威楚、永昌等城市。善阐成为与祖国内外密切联系的枢纽。元代统一云南并建为行省后,即以之为省会。
大理王族自认是汉人的遗裔,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南诏时已用于写作,但广泛使用则是大理时期。这时产生了用白文写作的《白史》、《国史》等历史著作和诗歌、曲本、传说等文艺作品。转韵体的白文诗较著名,其结构是每章十联,每联两段,每段四句,前三句七字,后一句五字,每段最后一字押韵。
大理描工张胜温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绘的《大理画卷》(亦称《张胜温画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卷中诸像,相好庄严,傅色涂金,并极精彩"(清高宗跋)。 "笔笔工细生动,金碧灿烂,光彩夺目,天南瑰宝也"。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其《造幢说》是研究大理历史的宝贵资料。石雕共有大小神佛二百多尊,最大的天王像高达一米多,最小的座像仅十多厘米,神情姿态各不相同,面部表情严肃而不呆滞,衣冠服饰细致逼真,比例匀称,造型优美,刀痕遒劲,极备精巧,为滇中艺术之极品。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大理统治者好佛,对佛教在云南的传播有深远影响。段思平岁岁建寺,铸佛万尊。据《南诏野史》载,大理段氏二十二传,竟有八人避位为僧,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亦称 "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其政权和宗教虽不能说完全合一,但界限几乎泯灭了。
大理三百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北宋初年,王全斌平蜀,大理奉牒庆贺。宋太宗赵徽时,大理首领百万(王)乞内附,册封为"云南八国都王"。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诏黎州"造大船于大渡河以济西南之朝贡者"。政和七年(1117),宋徽宗赵佶赐大理国王段和誉为"云南节度,大理国王。"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在邕州(今广西南宁)置市马场,交易盛极一时。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大理人李观音得等到邕州议马匹交易,换回大量汉文书籍。他们在给当地官府的文书中附有诗句说:"言音未会意相和,远隔江山万里多。"表达了大理各族与内地人民亲如一家的心情。
元初郭松年《大理行纪》说:"宋兴,北有大敌,不暇远略,相与使传往来,通于中国。故其宫、室、楼、观、语言、书数,以至冠婚丧祭之礼,干戈战阵之法,虽不能尽善尽美,其规模、服色、动作、云为,略本于汉。自今观之,犹有故国之遗风焉。"这一概说,简要而确切地说明了西南边疆的大理与祖国内地的密切关系。
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
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937~1253)

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民族政权。后晋天福二年( 937 ),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亦即段氏大理。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 4 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位给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 ,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 , 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 ,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大理 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都城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国
大理国(937~1253)

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后晋天福二年( 937 ),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 4 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位给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 ,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 , 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相当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 ,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可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大理 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938-1253)

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国中权臣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段正淳改国号为后理。
http://baike.baidu.com/view/90725.htm

北宋时期,大理国的历史?~

大理国(白语:Dablit guaif)是位于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古时代的一国。公元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国的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脱胎于军事民主制度,借鉴了中央王朝的政治制度设置,进行了民族内部的改革。大理 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十一世纪,缅 张胜温画卷
甸蒲甘王国一世王阿奴律院率领使团到大理朝拜佛牙,受到大理国的热情接待。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的《张胜温画卷》,是一部辉煌巨作,画了大理国国王利贞皇帝率文武群臣官员虔诚礼佛的景象;画了大理国佛教的诸佛、菩萨等;还画了“16大国王众”参加礼佛的胜况赞同3| 评论

  南诏国与大理国---大理的历史

  南诏的由来

  隋末唐初,在今云南大理的洱海周围及哀牢山、 无量山北部地区,分布有乌、白蛮众多部族和部落,649~902年间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乌蛮”联合“白蛮”建立的奴隶制的边疆民族政权。一般认为,乌蛮是今彝族的先民。其中有六个势力最大的乌蛮部落,史称“六诏”(“诏”之意即王),即蒙舍、蒙嶲、浪穹、邓赕、施浪及越析;或称“八诏”,则加石和、石桥二诏(《新唐书》作时傍、矣川罗识)。蒙舍诏地处各诏之南,故又称南诏。649年,蒙舍诏首领细奴逻建“大蒙国”,自称“奇嘉王”,臣属于唐,遣使入贡。武则天时,其子逻盛亲自入朝。蒙舍诏原居蒙舍(今云南巍山西北),至唐玄宗时,逻盛之孙皮逻阁在唐的扶持下统一六诏,迁都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779年又迁羊(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738年,唐赐名皮逻阁为蒙归义,封云南王。皮逻阁及其子阁罗凤即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发展其势力,向东消灭踞有今云南中部、东部和南部的爨氏,向西南囊括今澜沧江以西的寻传、朴子、望苴子等族地区。南诏在境内发展生产,沟通本地区及中南亚与中原经济、文化的联系,在历史上起着积极的作用。
  南诏之统一六诏,本由唐朝促成。统一后,南诏向外扩张。时唐设置姚州(今云南洮安北),建安宁城(今属云南),向今云南各地发展势力,与南诏发生矛盾冲突。玄宗天宝年间,唐朝开始抑制南诏的扩张。但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云南太守张虔陀等贪狯无谋,进一步激化双方矛盾。750年,阁罗凤发兵攻陷姚州,杀虔陀,遂背唐而附吐蕃,752年,吐蕃封之为“赞普钟”,意为吐蕃王之弟,给金印,号称“东帝”。时杨国忠为唐相,调全国各地兵十万征讨,但为南诏所败。其后安史之乱起,吐蕃东进,唐无力应付西南,南诏乘机扩展疆土,控制今四川大渡河以南, 包括今四川西南部、云南全部及贵州西北部的广大地区。阁罗凤孙异牟寻时南诏势力最盛,曾以二十万兵力与吐蕃并力攻袭剑南西川。吐蕃以南诏为属国,向其征发兵、赋,又派兵驻其境,南诏王异牟寻不堪其扰。787年,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不断进行争取南诏的工作。789年,吐蕃与回鹘争夺北庭,征发南诏兵力,引起南诏不满。794年,南诏终于与吐蕃决裂,与唐恢复盟好,并与唐联军大败吐蕃,异牟寻接受唐的“南诏王”的封号, 但基于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掠夺人口以充奴隶,南诏仍不时向周围地区发动战争。829年,南诏攻陷成都,掠子女工匠数万而去。9世纪中叶,吐蕃政权瓦解,唐朝国力也十分衰弱,南诏既无西北后顾之忧,对唐境的侵扰更为频繁,成为晚唐最严重的边患。
  南诏政治制度深受中原影响,其初期官制有六曹,即兵曹、户曹、客曹、法曹、士曹和仓曹,基本是沿袭唐朝地方官制。后期改六曹为三托、九爽。三托是:乞托,主马;禄托,主牛;巨托,主仓。九爽是:幕爽,主兵;琮爽,主户籍;慈爽,主礼;罚爽,主刑;劝爽,主官人;厥爽,主工作;万爽,主财用;引爽、主客;禾爽,主商贾。其相称为清平官,决国事轻重。地方军政制度则有六节使、二都督、六睑。“睑”犹如唐之“州”。
  南诏文化教育制度亦多模仿中原。南诏多次派王室、贵族子弟往成都、长安就学。凤迦异、异牟寻、异梦凑 (寻阁劝)祖孙三代并以被俘的唐西泸县令郑回为师,后又任郑回为清平官。不少南诏人深通汉文,擅长诗赋,南诏王隆舜、清平官杨奇鲲等都写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被收录于《全唐诗》内。南诏还从汉地吸收不少工农业生产技术。被俘的成都工匠在南诏传授纺织技艺,“自是南诏工巧埒(相等)于蜀中”。南诏王劝龙晟时佛教盛行。蒙氏王族不仅提倡佛教,而且信奉三宝。丰佑母还出家,法名惠海。大理崇圣寺及三塔即为南诏时所建,至今仍矗立于苍山之麓。
  南诏晚期,由于频繁发动战争,赋役繁重,生产凋敝,各种矛盾激化。897年,南诏王隆舜只知畋猎饮酒,不理国事,为其臣杨登所杀。902年,权臣郑买嗣(郑回七世孙)利用民怨沸腾之机,杀死南诏王舜化真,夺取王位,另建政权,南诏亡。自649年细奴逻称王至此共二百五十四年,传十三主。


  大理国的兴起

  大理国是宋代以白族为主体在今云南建立的民族政权。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南诏贵族郑买嗣灭蒙氏自立,改国号为"大长和"。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杨干贞灭郑氏,拥立赵善政,改国号为"大天兴"。天兴国存在仅十个月。 杨干贞即废赵氏自立,又改国号为"大义宁"。杨干贞"贪虐无道,中外咸怨"。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段思平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口号,联合滇东三十七部的反抗势力,驱逐杨干贞,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理",亦即段氏大理。段氏之所以取得胜利,在于他的"减税粮、宽徭役"的政策和"更易制度、损除苛令"的改革,得到人民广泛支持。
  段思平传十二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四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在位二年去世。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据《元史·地理志》,"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大理前期在此广大区域内设首府(大理地区),二都督(会川、通海),六节度(弄栋、银生、永昌、丽水、拓东、剑川);二都督有时也称节度,因而共为八个,所以有"云南八国"之称。大理后期曾设置八府、四郡、四镇。八府是大理首府以外的善阐(今昆明)、威楚(今楚雄),统矢即弄栋(今姚安)、会川(今会理)、建昌(今西昌)、腾越(今腾冲)、谋统(今鹤庆)、永昌(今保山);四郡是东川(今会泽)、石城(今曲靖)、河阳(今澄江)、秀山(今通海);四镇是西北的成纪镇(今永胜)、西南的蒙合镇(今巍山)、西部的镇西镇(今盈江)、东部的最宁镇(今开远)。后理国时,分封高氏子孙于八府,世袭驻守;四郡的统治者有高氏,亦有他姓。
  大理的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王称骠信,下设清平官,有坦绰、布燮、久赞、彦赞。其中彦赞为大理所增设。清平官下有"九爽"。
  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桂海虞衡志》说:"大理地广人庶,器械精良"。峨眉进士杨佐到大理买马路过姚州时,看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元初郭松年到大理,见到云南(今祥云)青湖的"灌溉之利达于云南之野";白崖(今称渡红崖)地区居民辏集,禾麻蔽野,赵川甸(大理凤仪)有神庄江贯于其中,溉田千顷,以故百姓富庶,少旱虐之灾。畜牧业亦颇为发达,大理产马,每年都有数千匹经贵州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用象皮制作的甲胄,形式精巧,质坚如铁;披毡、彩漆器皿、马鞭鞍辔等颇有名。冶铁业水平甚高,云南刀 "吹毛透风",为南方各族人民所珍视。冶铜技术纯熟,工艺精巧。今存大理的铜佛像显示了冶铜规模的宏大和造型艺术的高超。
  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达和繁荣。大理对外贸易相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东至戎州(今四川宜宾),西至身毒国(印度),东南至交趾(今越南北方),东北至成都,北至大雪山,南至海上"。与中原贸易有四川、邕州(今广西南宁)两条道路。以邕州横山寨(今广西田东)的互市榷场最为繁荣。当时大理商人输往内地的商品有马、羊、鸡等畜禽,刀、毡、甲胄、鞍辔、漆器等手工业品,以及麝香、牛黄等药物。从内地输入的则有汉文书籍、缯帛、磁器、沉香木、甘草等药材和手工业品。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大理、善阐、威楚、永昌等城市。善阐成为与祖国内外密切联系的枢纽。元代统一云南并建为行省后,即以之为省会。
  大理王族自认是汉人的遗裔,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南诏时已用于写作,但广泛使用则是大理时期。这时产生了用白文写作的《白史》、《国史》等历史著作和诗歌、曲本、传说等文艺作品。转韵体的白文诗较著名,其结构是每章十联,每联两段,每段四句,前三句七字,后一句五字,每段最后一字押韵。
  大理描工张胜温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绘的《大理画卷》(亦称《张胜温画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卷中诸像,相好庄严,傅色涂金,并极精彩"(清高宗跋)。 "笔笔工细生动,金碧灿烂,光彩夺目,天南瑰宝也"。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其《造幢说》是研究大理历史的宝贵资料。石雕共有大小神佛二百多尊,最大的天王像高达一米多,最小的座像仅十多厘米,神情姿态各不相同,面部表情严肃而不呆滞,衣冠服饰细致逼真,比例匀称,造型优美,刀痕遒劲,极备精巧,为滇中艺术之极品。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大理统治者好佛,对佛教在云南的传播有深远影响。段思平岁岁建寺,铸佛万尊。据《南诏野史》载,大理段氏二十二传,竟有八人避位为僧,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亦称 "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其政权和宗教虽不能说完全合一,但界限几乎泯灭了。
  大理三百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北宋初年,王全斌平蜀,大理奉牒庆贺。宋太宗赵徽时,大理首领百万(王)乞内附,册封为"云南八国都王"。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诏黎州"造大船于大渡河以济西南之朝贡者"。政和七年(1117),宋徽宗赵佶赐大理国王段和誉为"云南节度,大理国王。"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在邕州(今广西南宁)置市马场,交易盛极一时。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大理人李观音得等到邕州议马匹交易,换回大量汉文书籍。他们在给当地官府的文书中附有诗句说:"言音未会意相和,远隔江山万里多。"表达了大理各族与内地人民亲如一家的心情。
  元初郭松年《大理行纪》说:"宋兴,北有大敌,不暇远略,相与使传往来,通于中国。故其宫、室、楼、观、语言、书数,以至冠婚丧祭之礼,干戈战阵之法,虽不能尽善尽美,其规模、服色、动作、云为,略本于汉。自今观之,犹有故国之遗风焉。"这一概说,简要而确切地说明了西南边疆的大理与祖国内地的密切关系。
  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
  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一个国家?是按个民族所建国吗?求解
答:大理国是宋代以白族为主体在今云南建立的民族政权。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南诏贵族郑买嗣灭蒙氏自立,改国号为大长和。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杨干贞灭郑氏,拥立赵善政,改国号为大天兴。天兴国存在仅十个月。 杨干贞即废赵氏自立,又改国号为大义宁。杨干贞贪虐无道,中外咸怨。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

金庸小说中的大理国,在真实的历史中到底是什么样的
答:是真实存在过的,大理国始建于晚唐军阀割据年代(北宋960成立)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语:Dablit guaif)是中国历史上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

北宋时期,大理国的历史?
答:大理国(白语:Dablit guaif)是位于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古时代的一国。公元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

大理国一共几个皇帝
答:如果算上段氏去帝号,实际统治大理的时间,段氏土皇帝一共在位450年,横跨五代、北宋、南宋、元朝和明朝。 大理国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937年—1094年,史称前大理,第二阶段从1094年—1254年,史称后大理,第三阶段从1255—1387,为段氏世袭总管阶段。 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有两年被高氏夺...

...其前身是什么,请史学家们详细介绍一下大理国的历史渊源?_百度...
答:理国王等,这是大理受宋册封的开始。即使在北宋亡于金之后,段和誉仍旧痴心不改的继续向南宋朝廷进贡,并且要求进一步加强藩属关系。可是目光短浅的南宋朝廷一直对大理国是存有偏见和戒心的,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孤立了起来。所以后来兴起的蒙古铁骑就可以对两国各个击破。他确实做一个好的皇帝,惟一的遗憾是他不能...

《天龙八部》和《射雕》历史背景哪个早点 ?
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此时中华大地上各民族政权并立,相互有战有和.<天龙八部>发生在这一时期,描述了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大理国是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

历史问题
答:982年,宋太宗令黎州(今天四川汉源)官吏在大渡河上造大船,以便利大理国使者入贡。此后,历史记载大理国曾多次派遣使者入贡宋朝。但是,大理国并不满足于一般的向宋朝入贡和边境贸易,而是希望与宋朝建立藩属关系,所以多次向宋朝要求对其进行加封。然而,宋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加之鉴于南诏反唐...

宋朝时的大理段氏的历史是怎样的?确有段誉其人吗?
答:段正淳是段誉的父亲,在大理国的历史上他受命于危难,力图通过改革振兴王室。在他之前 ,大理国被高氏篡权,不久被迫还位于段氏,段正淳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即位 。于是他在国内“赦差役”,减轻国民负担;外交上,“使高太连入宋,求经书69家,药书 62本”,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缅...

大理国的历史是怎样的?
答:段思廉时,曾将兵败逃入大理的两广蛮酋侬智高,斩首以献北宋。四、大理亡国 段祥兴继位于多事之秋,宋淳佑四年,大蒙古国出兵临关,远征大理,段祥兴派大将高禾出战,战死九河,南宋还专派使节到大理凭吊。段祥兴很不幸,碰上蒙古人南侵而攻不下四川,来攻打大理,大理的军队打了败仗。而他这不幸...

北宋取后蜀灭北汉攻南唐,为什么放过大理国,不去收复云南呢?
答:大理,即现今云南地区,位于北宋西南,国土面积不大,军事力量也不强,然而,终宋一朝也没有对大理完成统治管辖,这是为什么?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云南地区脱离中原统治开始于东晋灭亡以后,当时中国陷入到南北朝的分裂时代。到了南朝后期,云南地区已经脱离了当时核心政权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