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做了改进,在密闭容器里进行磷的燃烧,以防止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Ⅰ所...

作者&投稿:雪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实验现象记录:
(3)在该步骤中加热时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由于夹紧弹簧夹,此时活塞不移动.
(4)由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
5
,在50mL的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为10mL.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活塞向左移动.最后停留在10mL刻度处.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知,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
故答为:大量白烟;不;向左;10;20%

(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做了改进,在密闭容器里进行磷的燃烧~

(一)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活塞开始时不移动,因为有弹簧夹夹紧;待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活塞慢慢向左移动,最终停在约10mL刻度处,说明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故答案为:白烟;不;左;10; 1 5 (二)Ⅰ.(1)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KClO 3 Mn O 2 . △ 2KCl+3O 2 ↑ (2)控制变量法只能控制一个变量,因此本实验只控制了二氧化锰和氧化铜不同,因此实验②中x的值应为3.0;故答案为:3.0Ⅱ.采用如图2装置,进行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的对比实验,实验中应记录的数据主要是反应时间和电子天平示数,可以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在锥形瓶中的物质质量变化的多与少,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为:电子天平示数;锥形瓶Ⅲ.为探究双氧水(H 2 O 2 )浓度对其分解速率的影响,丙组设计的实验是:其它条件相同,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测量O 2 体积的装置应选用c,本实验获得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得越快;故答案为:(1)c (2)双氧水的浓度越大,

(一)(1)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的15,红磷燃烧消耗了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内空气的15,也就是9mL(即45mL×15);所以活塞所处的刻度值为10mL-9mL=1mL;所以活塞所处的刻度值为10mL-9mL=1mL;(2)对照图I实验,图Ⅱ实验具有以下优点:装置始终密闭,减少实验误差,节省燃料,不污染环境,便于读数等,因此图I的缺点是:易造成实验误差(或污染环境);(二)(1)红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产生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地白烟,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中大约占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故答案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地白烟,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五分之一;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2)实验结果发现测得数值比实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红磷的用量不足;装置的密封性不好,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进行读数等;故答案为: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②红磷不足量;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可知,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不溶于水.故答案为:(一)(1)集气瓶;烧杯;(2)1;(3)容易造成误差或者污染环境;(二)(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地白烟,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五分之一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2)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②红磷不足量;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3)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

(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做了...
答:(一)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活塞开始时不移动,因为有弹簧夹夹紧;待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活塞慢慢向左移动,最终停在约10mL刻度处,说明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故答案为:白烟;不;左;10; 1 5 (二)Ⅰ.(1)如果用氯...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
答:放出大量的热.等A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现象为: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约占瓶内体积的五分之一(3)装置漏气会使装置内气体减少的少;未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温度高,气体膨胀,此时观察读数,读数会偏大,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Ⅰ所示...
答:(一)(1)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的15,红磷燃烧消耗了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内空气的15,也就是9mL(即45mL×15);所以活塞所处的刻度值为10mL-9mL=1mL;所以活塞所处的刻度值为10mL-9mL=1mL;(2)对照图I实验,图Ⅱ实验具有以下优点:装置始终密闭,减少实验误差,节省燃料,...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1)进行了...
答: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大约占20%,45ml试管气体的20%为9ml,既然消耗了9ml,那么注射器中的气体就会补充,所以注射器最后的位置是10-9=1ml。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教材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
答:冒出大量的白烟;故答案为:发出黄光,放热,冒出大量的白烟;比较严密 (4)在本实验中用的是白磷,白磷的着火点比较低,装置设计的也比较好,在试管外部加热铜丝,操作简单,并且试管内的空气也不会逸散出来,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故答案为:合理;铜+氧气加热氧化铜 ...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答:下面介绍一下笔者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体验:一、善于抓住兴奋点,从而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1.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很多学生的眼里,教师们从来就是一脸严肃,让学生望而生畏,讲起课来缺乏新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讲授新课时可以穿插一些与...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下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
答:这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常见方法,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2)因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由a向c中加2mL蒸馏水,硝酸进行的稀释,反应变缓,同时因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3NO 2 +2H 2 O=2HNO 3 +NO,c中气体颜色变浅,故答案为:Cu+...

2009年永州市化学中考试卷
答:(1)将锌片、铜片分别投入到盛有稀H2SO4的试管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铜片投入到盛有AgNO3溶液的试管中。 在铜片的表面覆盖了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呈 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Zn、Cu、Ag三种金属由强到弱的活动顺序为 3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

初三下册化学教案
答:厕所清洁剂呈酸性;草木灰溶液呈碱性,溶质的化学式K2CO3。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5.6。 3.相互之间说一说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跟踪练习】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的酸碱度进行了测定,他们对每种待测液都做了三次测定,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偶然误差。 分析...

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总结
答: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总结 篇1 爱因斯坦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源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执着的、锲而不舍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甚至一辈子为之努力。 我们化学兴趣活动的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参与意识、科技实践意识、科技竞争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