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是冬天 几月份到几月份 冬天是几月份到几月份?

作者&投稿:字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今年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立冬。

冬季是四季之一,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冬)、十二(腊)月”一共三个月。

在南北半球所处的时间不同。按气象意义划分,在南半球温带及寒带,冬季在6、7、8月份(也可以按星座标准说是5月21日~8月22日),在北半球温带及寒带,冬季在12、1、2月份(也可以按星座标准说是11月21日~2月18日)。

按节气意义划分,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冬至至春分为冬季。 从气候学上讲,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算作冬季。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元旦后的一场冷空气让羊城知道冬天的颜色。小寒前后,由于气温骤降,各大医院看感冒的病人猛增。冷空气当前,不少市民通过锻炼来增强体质,抵御感冒的侵袭。但中医和西医专家异口同声地告诉记者,冬季的早晨并不是锻炼的好时机,晨练不当,不但不能强身健体,反而可能招来感冒。老年人是晨练的主力军,冬季晨练时更要提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冬天,又称冬季。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2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三个月。

在南北半球所处的时间不同。在南半球,冬季在6、7、8月份;在北半球,冬季在11、12、1月份。在中国,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冬至至春分为冬季。从气候学上讲,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摄氏度算作冬季。

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过冬。

扩展资料:

冬季。《晋书·天文志上》:“冬天阴气多,阳气少,阴气暗冥,掩日之光,虽出犹隐不见,故冬日短也。” 唐 周贺《赠胡僧》诗:“背经来 汉 地,袒膊过冬天。”《水浒传》第五五回:“此时虽是冬天,却喜和暖。” 柳青 《种谷记》二:“去年冬天,他在全县的劳动英雄大会上,曾经聚精会神地听过模范村郭家湾的报告。

参考资料:冬天百度百科



冬天在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2月。

中国一般都是按照二十四节气划分季节,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三个月。

扩展资料:

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过冬 。

冬天中的其它节气:

立冬

立冬时值公历的11月7日前后。立冬单从字面上可解疆为:“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民间习惯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谚语说“立冬晴,一冬凌(严寒意)”, “立冬阴,一冬温(暖冬)”,古人在立冬看气象,卜一冬的冷暖。立冬之时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黎民。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雨,立冬若遇西北风,定主来年五谷丰。

小雪

小雪时值公历的11月22日前后。此时因气温急剧下降而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就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时已呈初冬景象。农谚曰: “小雪不见雪,便把来年长工歇。”意思是,到了小雪节气,还未下雪,在中国北方则冬麦无法过冬,而第二年将缺水并有虫害,农事不佳,可以不请长工。由此可见冬天的降雪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大雪

大雪时值公历的12月7日前后。“大雪”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表示降雪开始大起来。古人解释说: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当地面有积雪,则雪大的象征。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现,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我国北方在农业上,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这主要是说雪铺盖在地上,因温度低,能杀死越冬的虫子,给农业带来好处。小雪封地,大雪封河.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冬月初一有风疾病多,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晴无雨色,来年定唱太平歌。

冬至

冬至时值公历的12月21日前后。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古人认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古人用日圭测日影,很早便发现这一天日影最长,所以以这一天为始最容易校正,所以古人将冬至日立为一年之始。我国周朝开始以冬至所在月为一月,正月初一,指的便是当月新月初生的这天,为一年的开始。周朝当时已采用地支记月,冬至所在的月份为子月,即现今农历的十一月。

小寒

小寒时值公历的1月5日前后。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隆冬“三九”基本上处在本节气内,在气象记录中,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气,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因温度低下,往往小麦、果树、窖藏瓜菜及畜禽遭受冻害。“小寒、大寒冻作一团”“街上走走,金钱丢手”以上两句都是形容这一季节寒冷的古代民间谚语。在农业社会里,此时农事已了,收成已毕,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准备过新年了。小寒节日雾,来年五谷富。寒湖过后天转晴,一朝西风有霜成。(腊月)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年,若然此是天气发,下岁农夫大发财。

大寒

大寒时值公历的1月20日前后。此时天气寒冷至极,所以称为大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正处于四九和五九中,往往比一上个节气有所回升,我国长江流域一带平均气温零下2-4℃,最低气温一般零下14~17℃,极端最低气温可降至零下20℃。最大冻土深度30~40厘米,为全年冻土最深的节气。有些年份,全年最低气温会出现在本节气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冬天



天文学上认为冬天是从12月至2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三个月。

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过冬。

扩展资料:

冬天补养要注意

冬补有益,但也有禁忌 :

①忌乱补。一般说来,老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阴虚、阳虚、血虚和气血阴阳共虚等多种情况。

②忌偏补。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冬补切忌一味偏补,而应注意兼顾气血阴阳,防止过偏而引发其他疾病。

③忌偏贵。补品并非越贵越好,关键在于对症进补。中医有一句名言:"用之得当大黄是补药、用之不当人参是毒药"。所以冬补忌一味追求补品的珍贵难得,不对症的贵重补品,吃多了也未必是好事。

④忌过于油腻厚味。对于消化不良者,关键在于恢复脾胃功能。脾胃功能良好,营养吸收才有保证。否则,补了也是白补。因此,冬补应以容易消化吸收为好。

⑤忌单纯进补。冬补只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单纯靠进补并不能达到理想境界,还应当有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脑力劳动,并注意调理好饮食,方才有益于养生。

⑥忌流感进补。冬令流感咳嗽时不益进补,否则后患无穷。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壮如虎"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机。

参考资料:

冬天-百度百科



冬天,又称冬季。北半球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其他的为春、夏、秋。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2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三个月  。


扩展资料:

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过冬

气象学意义: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首日,就是气象学上进入冬季的日子。

天文: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折回向北。

冬补有益,但也有禁忌 :

①忌乱补。一般说来,老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阴虚、阳虚、血虚和气血阴阳共虚等多种情况。

②忌偏补。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冬补切忌一味偏补,而应注意兼顾气血阴阳,防止过偏而引发其他疾病。

③忌偏贵。补品并非越贵越好,关键在于对症进补。中医有一句名言:"用之得当大黄是补药、用之不当人参是毒药"。所以冬补忌一味追求补品的珍贵难得,不对症的贵重补品,吃多了也未必是好事。

④忌过于油腻厚味。对于消化不良者,关键在于恢复脾胃功能。脾胃功能良好,营养吸收才有保证。否则,补了也是白补。因此,冬补应以容易消化吸收为好。

⑤忌单纯进补。冬补只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单纯靠进补并不能达到理想境界,还应当有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脑力劳动,并注意调理好饮食,方才有益于养生。

⑥忌流感进补。冬令流感咳嗽时不益进补,否则后患无穷。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壮如虎"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机。

由于冬天天气寒冷,人身各个组织血液循环降低,不利于炎症消退,所以前列腺疾病患者一到冬天病情就很容易加重。所以前列腺疾病患者应该在冬天注重保护好自己的前列腺。

常见的保护方法为:勤锻炼、 多喝水、莫憋尿、戒辛辣、保温暖、多吃锌、莫久坐等。尤其要注意局部保暖,特别是头和脚。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冬天



几月份到几月份是冬天?~

今年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立冬。
冬季是四季之一,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冬)、十二(腊)月”一共三个月。
在南北半球所处的时间不同。按气象意义划分,在南半球温带及寒带,冬季在6、7、8月份(也可以按星座标准说是5月21日~8月22日),在北半球温带及寒带,冬季在12、1、2月份(也可以按星座标准说是11月21日~2月18日)。
按节气意义划分,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冬至至春分为冬季。 从气候学上讲,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算作冬季。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元旦后的一场冷空气让羊城知道冬天的颜色。小寒前后,由于气温骤降,各大医院看感冒的病人猛增。冷空气当前,不少市民通过锻炼来增强体质,抵御感冒的侵袭。但中医和西医专家异口同声地告诉记者,冬季的早晨并不是锻炼的好时机,晨练不当,不但不能强身健体,反而可能招来感冒。老年人是晨练的主力军,冬季晨练时更要提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