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服装的秧歌基本特征 东北秧歌的服装简介

作者&投稿:说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跷,不仅是形成舞蹈体态特征的原因,同时也是形成秧歌律动的根本原因。属于“走相”的步伐有前踢步、后踢步、旁踢步、颤步、顿步、自亾由步等,这些舞步的动律大多不太强烈,动作幅度不大,表现出稳重、健壮、大方、开朗、淳朴、豪爽之风。“走相”里还有矮子步、前踢步等,表现的则是风趣、幽默、滑稽、诙谐的情调,给人以眼、俏等美的慰藉。“走相”里的走场步,是一种流动步伐,该步伐不同于中国古典舞的圆场步,特点在于其动作膝步松弛、脚腕略勾、后踢、落地同时膝部略加控制,形成带有“衬劲儿”的一步一顿的动感特点;步伐可以收得很小,也可以放得很大,甚至跑起来,舞蹈表演中在这种步态中变换各种路线,两者的结合,体现出一种洒脱、流动的美感。
“稳相”在秧歌中称为静态性动作,这类动作稳而俏,有着把外在动作瞬间转化为内在节奏的动感,给人以既稳重又俏浪的美感。常见的舞蹈动作有:单扶肘、胸前立掌、双扣手等。
“鼓相”是表达人物思想的重要手段,不同性格人物运用不同的叫鼓。鼓相动作多由叫鼓、连鼓、翻身、鼓相组成,是一个综合体。叫鼓有“一鼓”、“二鼓”、“五鼓”、“十二鼓”,其中“五鼓”最具动作的典型性。
除以上走相、稳相、鼓相外,东北秧歌的手绢花更是丰富多彩。手绢花动作有挽花、片花、胸花、缠花、跷花、抖花、甩花、分合花等几十种,还有上旋花、顶花、立花、立旋花、甩旋花、回旋花等高难度舞蹈手绢花技巧。如荣获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特别奖的群舞《绢花》,红、黄、蓝、绿色的手绢花,如真如幻,似花似蝶,若火若云,在舞者全身上下、左右前后、头顶、肩侧、肘旁、膝下、怀中、腰际、背脊、面庞到处闪耀开放,使整个舞台呈现出翻飞流逸的景象。尤其是那舞者向外抛出一丈多远后如魔术般又回到演员手里的回旋花,更是妙不可言。
③东北秧歌的节奏特点:其节奏特点在于体动节奏和音乐节奏通过错位形成一种节奏落差,它具体表现在东北秧歌的主要步法“踢步”上。踢步的做法是:一脚踢出时快而有力,快出快回,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要短,收回时,双腿着地时间要长,这踢出去的“短”和收回时“长”形成了东北秧歌的节奏差异,形成了该民间舞韵律特点—哏俏劲。
④东北秧歌的音乐特点因其多样的节奏变化和丰富的曲牌传送多样的感情,因而使得东北秧歌舞蹈感情丰富、性格多样。
⑤东北秧歌中曲直交错、点线分明的各种场图是东北秧歌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欣赏价值。就形态而言,有一队舞者舞成的“龙摆尾”,有两队舞者舞成的“二龙吐须”、“剪子鼓”,有四队舞者舞成的“双蒜瓣”、“四角花”等。东北秧歌的场图讲究对称、对比、均匀、统一,并且注重从生活原型中捕捉形象,“盘肠场”、“葫芦场”、“编蒜瓣”、“卷白菜”等等都是如此。丰富的场图变化使舞步显得更为变化多端。正是这些蕴藏着无穷意趣和宏大气势的流动线,使得东北秧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真正体现了中国艺术特有的艺术线条美。



秧歌有什么特点~

秧歌特点:
1、秧歌舞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气氛热烈,闹得热火朝天。每逢重大节日,例如新年等,城乡都组织队,拜年问好,互相祝福、娱乐。另外,不同的村邻之间还会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可见扭秧歌对古代农民来说是多么重要。


2、现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形态,舞队人数少则十数人,多时达上百人扭秧歌,既有集体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等多种表演形式,根据角色的需要手持相应的手绢、伞、棒、鼓、钱鞭等道具,在锣鼓、唢呐等吹打乐器的伴奏下尽情舞蹈。各地秧歌的舞法、动作和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威武雄浑,有的柔美俏丽,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东北秧歌舞蹈特点
答:东北秧歌舞蹈特点如下: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绕花:双手持巾,前半拍手指带动手腕,由外向里转腕1圈成手心向下,提腕形成手绢花;后半拍手腕向下压。绕花时速度要快,压腕时速度要慢,手指不要上翘,不能架肘,动作要连贯...

东北秧歌特点
答:东北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的特点,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动作既哏又俏,既稳又浪,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稳,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当地的民间乐队一般有高音唢呐2人及打击乐器若干人组成。唢呐以七寸五简音为a’的高音唢呐最常用。东北秧歌音乐的传统乐曲十分丰富,其美学原则可用...

求 东北秧歌特征体态 三大动律 以及动律是什么为发力点。 答对再加悬赏...
答:东北秧歌特征体态三大动律:上身动律、双膝屈伸、压脚跟。动律的发力点是腰。1、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如肩...

扭秧歌的特点
答:扭秧歌的特点:1、秧歌舞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气氛热烈,闹得热火朝天。每逢重大节日,例如新年等,城乡都组织队,拜年问好,互相祝福、娱乐。另外,不同的村邻之间还会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可见扭秧歌对古代农民来说是多么重要。2、各地的秧歌一般以...

秧歌的表演形式与风格特点
答:河北地区的秧歌,以冀中秧歌最有特点。冀中秧歌以定县最为闻名,它以演唱秧歌剧为主,在棚内台上演唱,已从歌曲形式发展为戏曲表演。伴奏乐器主要有鼓、锣、钹、旋子等。曲目有50余种。其中最具当地特色的有《借女孝》、《崔光瑞打柴》等。河北各地秧歌风格不一,其中以冀东秧歌的淳朴、抒情最为典型...

满族秧歌的艺术特点
答:满族秧歌具有火爆、矫健、粗犷、热烈而又豪放的艺术特点。满族秧歌是满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产生,并吸收汉族等其他民族的舞蹈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展的,是满族民间舞蹈中最通俗、最普及、最具生命力,同时也是最受满族人民喜爱的舞蹈之一。满族秧歌风格独特,表演生动,它承袭了唐代渤海国靺鞨的民间舞蹈“踏锤...

延川大秧歌的主要特征
答:闹”字,文身子的腰部拧出一个“活”字。总体看来,他们各有各的走法,各有各的动作,但他们的韵律是一致的,真可谓“形散而神不散。”让人看来,生龙活虎,十分壮观,很能展示和体现中华民族奔腾向上的精神和浓厚的地域特色。这一真实的感情、优美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构成了延川秧歌的基本特征。

东北秧歌的特点
答:东北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的特点,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动作既哏又俏,既稳又浪,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稳,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当地的民间乐队一般有高音唢呐2人及打击乐器若干人组成。唢呐以七寸五简音为a’的高音唢呐最常用。东北秧歌音乐的传统乐曲十分丰富。其美学原则可用...

东北秧歌的风格要素有哪几部分
答: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1、上身动律 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2、双膝屈伸 同特点的双膝活动。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

东北大秧歌民俗文化特点
答:这些花样逐渐简化,但其主要特征仍然在东北各地区大秧歌中有遗存。三、东北大秧歌的风格特征 东北秧歌在表演上和扭法上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媚、逗、浪、良、俏五个字。东北秧歌以“稳中浪、浪中民、良中俏”为主题风格,它主要表现在女性和男性两方面的特点。(一)女性风格特点 1、动态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