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所称的岁星是什么? 中国古代称什么星为辰星?什么星为太白?什么星为镇星?

作者&投稿:布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所称之「岁星」,就是现在的「木星」。

「岁星」由西向东绕日运行,约12年运行一周,因此古人就将这12年岁星所在位置称为「岁名」。

但是岁星运行的轨道和人们熟悉的十二星辰的方向和顺序正好相反,使用上很不方便,因此,古代的天文学家便设想出一个与「岁星」运行方向相反的假岁星,称之为「太岁」。

后来这种假想的岁星被神化了,而且成了众神之魁。太岁为百神之主,尊贵不可犯,其所在方位不宜兴造、移徙、嫁娶,犯者必凶。

所谓庙里「安太岁」就好像是跟警察局备案,祈请太岁星君保佑诸信众一切平安。

  话说占星术
  涂建华

  占卜,是人类向神灵请求行动指令或获得神灵情感意志的手段。这种巫术具有悠久的历史。

  《唐开元占经》是瞿昙悉达对唐以前各种兆应模式进行总结的占卜之书,达120卷之巨。可见中国古代占卜巫术是很发达的。占验对象包括了天地日月、飞禽走兽、草木谷物各类自然物,占卜的方法更是千奇百怪,如龟甲占卜,《易》卜、金钱占卜、动物占卜、扶乩和拆字等等。对日月星辰的占卜合称星占,即星占术或占星术。

  我国最早的星占家是战国时代齐国人甘德,魏国的石申和相传商王太戊的大臣巫咸。前二人在司马迁的《史记·天宫书》中有记载,依此例以后历代史书都要为星占术写下一节。

  天文学是从星占术中分离出来的。在甘、石生活的年代,天文学和占星术混在一起。甘石二人等要穷的并非自然科学的道理,他们是利用一切资料和手段在研究天象与人事的关系。

  古人肉眼可见的行星是五大行星,称五行。古人赋予五行不同的属性以解释自然和社会,五行相生相克,错综复杂。天空如一个巨大的气球,观察者站在气球的中央,而日月星辰都贴在天球壁上,气球是转动的,把观察者头顶一定宽度的天球带称作黄道带,则黄道带上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恒星散布,行星和日、月则是按各自的周期在黄道带上移动的。占星术把黄道带上的不同区域与地面上不同国家联系起来。区域的分界是按岁星移动的周期划分的。岁星即木星,是天空中肉眼可见的第二亮星,亮度仅次于金星。木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因为岁星每11.9年绕黄道一周,所以,如果把岁星每年移动的区域为一个星次、则黄道可分十二星次,这相当于西方占星术的黄道十二宫。黄道十二宫是古代巴比伦人的一项随意性发明,此后更把每宫中的恒星视作一个星座,这些星座又被附丽上古希腊神话中的人兽形象,成为十二星座。今天流行的十二星座只是古代黄道带划分法的一种,却被占星家说成了必然性的结果。战国古代也有把黄道划为二十八宿的,《 史记·天宫书》中二十八宿与不同的州是对应的。比如角、亢、氐宿对应衮州;房宿、心宿,对应豫州。由于行星的移动,比如说木星进入到角宿,则衮州有某种兆应,由于星占术士有一张二十八宿与各州县对应的表格,所以异常天象比如行星干犯、日食、月食出现在那个星宿,就意味着地上某国某州会出现某种事态。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要占卜哪国哪州的情况,也只须看那几个星宿就行了。

  太阳光芒万丈,怎么看得出它位于哪个星宿呢?原来古人是在日落时观察到太阳的星宿位置的。比如太阳落下了地平线,星星依稀可见了,我们就知道了太阳落下后西边出现的是哪一个星宿,又从观察得知某一个星宿的西边和东边各是哪个星宿,这样就可以推知太阳处在哪一个星宿之中。

  星宿的异常主要有日食、月食、彗星、流星和各种行星的出现。不同行星的位置也在考虑之中。比如木星在心宿时,其它四大行星分别在哪个星宿,它们之间组成哪种几何图形,这都隐藏着某种寓意。这种星占的机理是中外一致的,比如1999年8月18日这个在现代中国数字迷信中最为吉利的日子,却因为各大行星和太阳地球在天宫图中形成一个十字,因而被人们认为是不吉利的。日本星占家五岛勉翻译法国巫师诺查丹玛斯的《诸世纪》,宣称"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在大十字问题上大作文章。这种说法还牵涉到天主教所信奉的"千禧"之说,认为在世纪末,魔鬼即将解除束缚,世界末日在此一刻。这种邪说在世界巫术信众中引起了恐慌,而事实怎样,我们都已经过。

  《唐开元占经》除了介绍二十八宿占外,还介绍了五星占,石、甘、巫的"中外宫占"。五星指岁星、荧惑、填、辰、太白,也就是今天所称的木、火、土、水、金。中外宫则是指五星和二十八宿以外的星。星星日出即隐,日落则现,这是正常现象,但有时该隐不隐,该现不现,即为不详之兆,星体伏见时间的早晚赢缩,也是预兆。《天宫书》说有一次"辰星""出蚤为月食,明为彗星及天袄。一时不出,其时不和;四时不出,天下大饥。失其时而出,为当寒反温,当温反寒。当出不出,是谓击卒,兵大起。"辰星离太阳最近,绕太阳一周只需88天,它与太阳的视角不大,总是伴随在太阳的左右,并受到阳光的遮掩,使人看不清楚,又因为受到地平线附近大气的扰动,使之看上去如在水中波动,故名水星。辰星在太阳的西边时,尚可在日出前见它一面,此为当出而出,假如在太阳东边,则当出不出了。以此预测天下寒温祸福,真是忙然占星人。

  五星的"合散犯守",均为星占的重要依据。合,就是在某星宿相会。五行中某几颗聚会于某一星宿是常出现的,但会于哪一星宿,哪几颗相聚会,则有不同的兆应。散,是指不行列而聚,即违反常规的聚合。犯,就是干犯,即行星行到某星之近距离,七寸之内光芒相及大概是干犯的最低标准,凶兆。犯的范围很广,五星互犯,五星犯二十八宿,五星犯各星等均是。二十八星宿指的是角、氐、亢、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各宿分别兆应各地人事。守,守是指行星运行过程中在某一星宿的停留,一般也是凶兆。守不是犯,是因为它不是近距离接触,不到"七寸之内光芒相及"的程度。

  于光远先生认为,龟占和星占是古代大臣为皇上出谋划策的借口。大臣要皇上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又怕皇上不听,于是借天意来发表意见。同时,这样做也避免了用谋策不当造成损失时所带来的风险。不过这只是占卜形成原因的一方面,而且这种规避风险的效果也是十分有限的。卡尔·萨根认为,"中国宫廷星占学家如果预测不精确就要被处决,因此许多星占学家将天文记录改头换面,使之符合后来发生的事件。星占学成了观测、数学和观点含糊、内容失真的记录的大杂烩。"星占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古人希望找到人事变化的征兆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他们将人事与自然物的变幻联系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中国占星术是一种皇家占星术,它占卜的是国家大事,虽然这种星占学理同样地一般适应于芸芸众生,但天人对应的观点下把最明亮的星星都分配给了大人物,老百姓也只能对应一些无名小星了。星占中流星、彗星等异象对应人间凶祸,不过老百姓并不认为它是自己家庭将遇到什么不好的事的征兆,而是预示着社会性的大事,比如"灾年"和"荒年"。西方以占卜个人命理为主的生辰占星术在中国古代没有出现,中国的命理学更多是以生辰和相貌为依据的。

  西方占星术在青少年中有较大市场。这是因为,西方占星术的生辰占星术部分适应于平民心理,尤其适合了青少年心理。西方占星术把黄道十二宫与人的命运理相对应,并杜撰出种种象征意义。如称白羊座(3月21日~4月20日)有"勇气、斗志、领导能力、现实感、责任感、专横、自发性、激情、活力、本能"等"规定性"。虽然这些"规定性"是荒谬的,但并不影响有人去相信它。作为开始关注自己的性格和前途青少年来说,当他们找不到更贴近他们实际的关于心理学的书籍时,他们往往会尝试查对"星座与命运"的小册子。而港台明星的"星座"煽动更易使"星座"相同的热衷者成为坚定的追星人。西方占星术往往戴上科学的桂冠,成为伪科学。这就有很大的欺骗性。法国巫师、星占家伊丽莎白·泰西埃是用这样的逻辑使占星术混入科学队伍的,她说:星辰学可以预测未来,而预测是科学的领域。虽然她也承认预测是星辰学的薄弱点,但她的言下之意是星辰学在科学的领域。今天,星占学混进科学殿堂的手法之一是列举历史上有影响的天文学家原来也是星占学家,如托勒密、第谷、开普勒。第二个手法是使用科学的名词,把占星术说成是"星占学""星学""星辰学",并找来"宇宙能"、"宇宙影响"、"辐射"、"天体演化学"、"精确科学"、"人格科学"、"现代星辰学"等科学名词放在他们的理论中,使之更具迷惑性。

  星占家还采用在统计上假造证据的办法来迷惑信众。严肃的科学家怎么也得不出星占家的那种统计结果。1975年,物理学家约翰·麦克格维对16634名科学家及6475名政治家的生日作了统计,其结果表明他们并不是集中在某个星座中,而是平均分布于各个星座。澳大利亚化学家,星占学家丁恩曾组织五十多人编写了一部占星术百科全书,涉及近七八十年来发表的星占术书刊资料,研究了所有能得到的生辰占星术材料,然而结论却是:没有任何明显的证据表明可以用古典占星术作出什么预言。

  西方占星术存在状况是,一方面,很多人相信占星术,法国人中的58%,德国人中的三分之一,英国人中的75%,认为占星术是科学的:在美国,有一万名职业星占学家,57.5万名业余星占爱好者;另一方面,星占巫术并没有得到科学和主流社会的承认。法国巫师、星占学家伊丽莎白·泰西埃曾将星辰节日搬上了法国电视台,但这个节目只办了几期,就被186名科学家(其中18名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美国《人道主义者》杂志上的联名声明赶下台去了。那个相信琼·杰奎琳的里根,也因为听信巫术,而在"伊朗门事件"中十分难堪。当美国人得知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总统却笃信巫术时,他们愤怒了。

  阻止星占信仰在中国的传播是困难的。笔者在全国七所高校作的一份调查表明:78%的大学生知道自己的星座。如果我们不能据此认定大学生有星占信仰,至少可以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星座是关心的。他们的星座知识大都来自大众传媒--书刊杂志和互联网,有些电视娱乐节目在向观众介绍明星时,就没有忘记介绍一下他们的所爱所惧、喜欢的颜色或所属的星座。

好像就是现在的「木星」。

岁星就是木星

「木星」。

中国古代纪年历法岁星降娄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历法中,既关联到各种天体,又关联到二十八宿。我们知道,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有很多个,其中有: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等。这些星体,还有另外的别名,
如:
木星称为岁星,
火星称为荧惑星,
土星称为镇星,
金星称为太白星,
水星称为辰星。
二十八宿是:
虚、危、室、壁、奎、娄、胃
昴、毕、觜、参、井、鬼、柳
星、张、翼、轸、角、亢、氐
房、心、尾、箕、斗、牛、女
“岁星降娄”中的“岁星”就是指木星,“降”是“降临或运行进入”之意,“娄”是二十八宿的“娄宿”,所以“岁星降娄”的意思就是“木星运行进入到娄宿的方位”的意思(娄宿位于西北方)。

在东方水平上、于刚日出前的短暂时间内所见的内行星(金星和水星)。这是由于它们比地球更接近太阳,对地面观测者来说,它们显得经常在太阳附近。晨星又称启明星。

太白:即“金星”,又名“启明星”。俗指太白星宿,又称金星、启明、明星、长庚。

镇星:土星,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于第六、体积则仅次于木星。并与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属气体(类木)巨星。古代中国亦称之镇星或填星。

岁星指的是哪颗行星
答:岁星就是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五颗。它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自转最快的行星。中国古代用它来纪年,因而称为岁星。

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什么?
答:1. 在古代中国,木星被称为“岁星”,这一名称源于木星大约12年的运行周期,与中国的地支周期相吻合。2. 西汉时期的《史记‧天官书》作者司马迁,通过对岁星的实际观测,发现其呈现青色,结合“五行”学说,将其正式命名为“木星”。3. 木星是一颗巨行星,其质量虽然仅为太阳的千分之一,但却...

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什么星?
答: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岁星”。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12年,正好与十二地支相配,因此得名。这一特性使得木星成为天空中一只巨大的时钟,具有纪年和修订历法的重要意义。尽管距离遥远,但木星在望远镜中看上去要比其他行星大得多。在口径只有5厘米的小望远镜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木星的两条赤道云带,...

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什么?
答:岁星。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天球 一周约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岁星呈青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木星”。木星概况:木星是颗巨行星,质量是太阳的千分之一,但却是太阳系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

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
答: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岁星。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岁星呈青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木星”。木星(Jupiter)是距离太阳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截至2019年已知有79颗卫星。古人早已认识这颗行星,罗马人以主神朱庇特命名...

我国古代将木星称为什么
答:我国古代将木星称为岁星,又叫太岁. 木星的亮度仅次于金星,中国古代用它来定岁纪年,由此把它叫作"岁星"。

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什么星
答:我国古代将木星称为什么木星古称岁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西方天文学家称木星为“朱庇特”。木星大气的成分和太阳差不多,中心温度达30000摄氏度,上层大气的温度却在零下140摄氏度左右。木星上还有很强的磁场,表面的磁场强度大约是地球磁场的10倍。

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12年
答:木星(Jupiter)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古人早已认识这颗行星 ,罗马人以主神朱庇特命名这颗行星。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天球 一周约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岁星呈青色,与“五行”学说...

我国古代将木星称为什么
答: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岁星。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12年,正好与十二地支相配,因此得名。这一特性使得木星成为天空中一只巨大的“时钟”,具有纪年和修订历法的重要意义。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赤道直径为142984千米,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但为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

请问古时太岁是指哪颗行星的名称?
答:还有人认为木星不是太岁,木星是岁星,太岁是古人想象出来的,与木星运行周期相同,方向相反的虚拟天体,一个为表,一个为里。古人由木星的位置,推断出太岁的位置,再由太岁的位置,确定当时干支。后来由于这一套系统误差太大,慢慢就不用了。综上所述:1.指木星。一个木星年等于12个地球年,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