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的六教是指哪六个教? 庐山为什么被称为文化、宗教、政治与科技名山?

作者&投稿:氐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山兼具六教

相传,陆修静在简寂观种苦竹,长出的笋味略甜,而归宗寺所做咸菜其味反淡。于是庐山寺观中传言:“简寂观中甜苦笋,归宗寺里淡咸菜。”传言中明显具有扬道抑佛的含意,隐喻着庐山佛道两教互争雄长的历史。

一直以来,佛教以庐山西北麓为基地,优游于禅学,创构伽蓝,收授僧徒,弘扬佛法;道教以庐山东南麓为阵地,醉心于道术,钩沉经典,苦炼丹药,传播妙谛。双方遥相对应,分庭抗礼,形成了“道释同尊”的局面。

1885年,驻汉口的基督教教派美以美会,圣公会和信奉东正教的俄国人纷纷涉足庐山,强占土地,盖房建屋,避暑传教,拉开了近代西方宗教进入庐山的帷幕,始作俑者是英国传教士李德立。正是他把庐山变为租借地,成为“国中之国”。步其后尘,东正教传教士尼娑盗买芦林,建东正教堂。据统计,基督教教堂有13座,教派有16个,天主教教派有6个。每至夏季,传教士就云集庐山,开展多种宗教活动,把庐山变成了西方宗教的伊甸园。

1925年,穆斯林在庐山建立了唯一一座清真寺。从此六教同立一山,各得其所。一山兼具六教,庐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道永远让人追索的课题。

“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这句名言在当代有关史书和文学传记中,早有记载。庐山历史上六教共存,不是一般教派,而是国际公认的“世界性六大宗教,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

教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

求一篇庐山宗教文化论文~

  庐山宗教世界:一山藏六教

  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享誉中外,而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的宗教文化则更引人入胜。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佛、道两教在这里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在这里生根发芽。

  说起庐山的佛教场所,引人注目的当数东林寺。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由江州刺史桓伊资助兴建。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学者,如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柳公权、苏轼、黄庭坚、岳飞、陆游、康有为等相继来过东林寺,并在此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墨迹和诗篇,使得佛教在庐山出现了“钟声长鸣,香烟缭绕”的昌盛时期,东林寺也因此堪称江西佛教丛林之冠。该寺现存有唐经幢、柳公权东林寺残碑、李北海东林寺残碑、王阳明游东林寺碑等珍贵文物。

  正当佛教在庐山兴盛的时候,南朝名道陆修静也来庐山开辟道场,庐山道教由此迅速发展,同时也开始了佛、道两家在庐山共争共荣的局面。说起庐山道教的福地洞天,当数庐山仙人洞。其实,庐山仙人洞只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是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逐渐形成的天然洞窟。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祀吕洞宾,将此洞窟更名为仙人洞。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两旁有两副对联:“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洞旁苍色的山岩下,依山临壑建有一栋斗拱彩绘、飞檐凌空的殿阁——老君殿,殿为歇山式单层建筑,整个建筑显得庄重而又轻巧,内供太上老君李聃骑牛雕像。

  庐山历史上曾有寺庙360座,道观200余座,使得庐山成为南方的宗教中心。正当佛、道两教在庐山争雄之际,1858年,九江被强辟为通商口岸,这为外国传教士将西方宗教传入九江打开了方便之门。西方基督教传教士来华始自19世纪初叶,登临庐山牯岭(庐山的中心)则在1886年。最早来到庐山的是一位来自英国肯特郡的传教士李德立。1886年,刚到中国、住在汉口的李德立以金钱和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开始在牯岭传教布道和修建教堂。1895年至1920年间,庐山上的教堂达13座,教会派别16个。这些教会组织或举办讨论会,或开办培训班,或宣传宗教信义,或创立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将基督教的触角延伸到庐山的每一个角落。

  差不多就在同一时间,俄国(今俄罗斯)东正教牧师与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也都开始进入庐山,在庐山借地为营,广为活动。

  与西方宗教进驻庐山的方式不同,伊斯兰教则是悄然而来。1925年,少许穆斯林在庐山建起了唯一一座供他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至此,“六教集于一山”的庐山局面形成。

  物换星移,无论是经历过兴盛与衰败的佛道两教,还是近代进入庐山的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而今都以崭新的姿态,焕发着生机和活力。东林寺、西林寺、黄龙寺、诺那塔寺院、仙人洞道院,基督教堂、天主教堂、清真寺等风格各异的宗教建筑,芸芸的宗教徒,袅袅的香火,构成了庐山神秘而具魅力的宗教世界,吸引着前来朝圣、观光的海内外游客。

  庐山文化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庐山的名胜古迹还有: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屯兵饮马的小天池、凭栏可极目远眺蜿蜒长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径赏花的花径、千年古树三宝树、观鄱阳湖日出的含鄱口,有3000多种植物的植物园、如五老并立的五老峰、抛珠溅玉的三叠泉瀑布,被陆羽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天下第六泉的招隐泉,天下第十泉的天池峰顶龙池水,等等。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表睐,并成为隐逸之士、高僧名道的依托,政客、名流的活动舞台,从而为庐山带来了浓浓的文化色彩,并使庐山深藏文化的底蕴。
  山水文化,是人们以自然山水为素材而创造的精神成果。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的过程中辟出的一片壮丽天地,亦是构成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宗教文化
  在祖国的大地上,一说起四大佛教名山,几乎妇孺皆知,而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的宗教文化则更引人入胜。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则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在这座云雾缭绕的灵山中,释道两教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在这座缥缈的仙山中,移植来了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四颗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它们在庐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把庐山变成了宗教的荟萃地,神灵的伊甸园,宗教文化在庐山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是极为显著的。
  庐山“道释同尊”。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天师张道陵,一度在庐山修练;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

  政治:
  应该是讲历史的,比如说庐山会议。庐山与政治有关的重大事件:一是蒋介石的庐山谈话;二是庐山会议。前者注定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即使是松散抑或形势上的,但还是足可告慰炎黄祖先,虽然蒋介石谈话时一脸无奈;后者注定彭黄张周等人黯然退出历史舞台,是谁让他们用真诚、耿直、忠心去挑战权威呢。但这仅是我所了解的政治庐山的一点皮毛而已。


  科技:
  如通过安装全自动消防感应设备、录像监控设备,增强古文物和古建筑抵御火灾、自然灾害的风险。目前庐山的18个国家的600余幢近代别墅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此外,庐山管理局还投巨资建立"庐山智能化安全系统",在南、北山园门和各主要景区、景点及主要路段设置29个信息采集点,对道路交通、治安、景区等现场信息同步输入信息调控中心。2003年以来,庐山景区无一起交通死亡事故。

  1996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庐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运用,庐山的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获得了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新赣鄱十景"之首等诸多荣誉。(完)

一首诗两幅对联三句格言四句优美词句五句谚语六个成语
答: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边学边问,才有学问。病从口入,寒从脚起。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病人心多,忙人事多。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到...

谁知人民教版小学语文各册课文的题目?
答:第一组1 找春天 2 古诗两首 草 宿新市徐公店 3 笋芽儿 4 小鹿的玫瑰花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5 泉水 6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五年级上册第一组 1 窃读记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4* 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

四年级开学第一课作文
答:在这个新的学期里,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能和从前一样上课心不在焉,把以前坏的毛病带到四年级来,老师...有了知识才能走遍天下。我一定要实现我的梦想,我一定要努力。 四年级开学第一课作文 篇6 在每个人

怎么样去认真的做一件事?
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吃亏人常在,刁钻不到头。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老鸡不上灶,小鸡...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移。 你不说她秃子,他不骂你麻子。 冷菜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 沙子打

怎么劝酒,敬酒啊谁教教我啊!!急!!
答:检举 劝酒者起身敬酒,被劝者会说:“屁股一抬,喝了重来”,意让劝酒者再喝一个,此时劝酒者应对:“屁股一动,表示尊重”。 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女士劝酒: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到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

有人跟我一样不?陪吃陪喝陪睡。最后打胎被甩的。是我不好还是怎么...
答:闲言碎语不要讲 闲话废话少喷嚏 要想知道咋回事 先听我说第一香 (女) (那好)你先说吧 (男) 小阿妹好气派 十人见了九人爱 小脸搽的贼拉白 全凭一身好穿戴 不管大哥从哪来 只要有钱我就敢爱 从到上海 又从南方到塞外 走遍天下找男人 就看哪里挣钱快、 哪里掐钱哪里去 一年四季常在外 拿着身体当...

苏教版六年级补充习题答案 求救
答:六.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联想到诗句,你知道这些诗词吗?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凉州词唐 王之焕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6草原二.造句1....

请大家帮忙.先谢谢了!帮我找一下关于1~3岁小朋友学习的网站?比如童谣...
答:52. 21.数字歌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头;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122. 30.小伞我是蒲公英的种子,从小想走遍天下。妈妈给了我一把小伞,是一朵毛茸茸的小花。微风把小...露珠露珠圆又小,干活不让人知道,半夜起来到田野,忙给禾苗洗洗澡,太阳出来它就走,你想找它找不到。

《读书教我写作文》五年级两页
答:《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流过眼泪;当我读到《三国演义》时,我为诸葛亮的雄才...你能说读书不快乐吗? 2. 如何写五年级尤安·艾肯教我读书的作文400字 读书,对我来说是一件“轻而...英国作家尤安·艾肯的一篇文章——《走遍天下书为侣》教会了我该如何将一本书读好,读精。 文中,作者...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科的答案
答:面临挑战的时候,就是父亲从小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实,让人从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