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作现场有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由谁来定体检项目,有什么标准?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健康体检什么情况下要做?

作者&投稿:闵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可以根据GBZ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拟定体检项目。
4.6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疾病或其他不良健康效应的各种危害因
素,包括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本
规范将职业健康检查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 除了在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应的项目标明为推荐性健康检查外,其余均为强制性。
4.6.1已列入国家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危害因素,符合以下条件者应实行强制性职业
健康检查:
(1)该危害因素有确定的慢性毒性作用,并能引起慢性职业病或慢性健康损害;或有确定的致癌
性,在暴露人群中所引起的职业性癌症有一定的发病率;
(2)对人的慢性毒性作用和健康损害或致癌作用尚不能肯定, 但有动物实验或流行病学调查的证据,有可靠的技术方法,通过系统地健康监护可以提供进一步明确的证据,执行强制性职业健
康监护;
(3)有一定数量的暴露人群。
4.6.2已列入国家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对人健康损害只有急性毒性作用,但有明确
的职业禁忌症,上岗前执行强制性健康监护,在岗期间执行推荐性健康监护。
4.6.3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以外的危害因素开展健康监护,需通过专家评估后确定,评估标
准是:
(1)这种物质在国内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且有一定量的暴露人群;
(2)要查阅相关文献, 主要是毒理学研究资料, 确定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害化学物质的分类标准及其对健康损害的特点和类型;
(3)查阅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有证据表明其存在损害劳动者健康的可能性或有理由怀疑在
预期的使用情况下会损害劳动者健康;
(4)对这种物质可能引起的健康损害,是否有开展健康监护的正确、有效、可信的方法,需要确
定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计值;
(5)健康监护能够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产生有利的结果。 对个体可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或治疗措施;对群体健康状况的评价可以预测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的干
预措施;
(6)健康监护的方法是劳动者可以接受的,检查结果有明确的解释;
(7)符合医学伦理道德规范。
4.6.4有特殊健康要求的特殊作业人群亦应实行强制性健康监护。
4.7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4.7.1接触需要开展强制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都应接受职业健康监护;
4.7.2接触需要开展推荐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原则上应根据用人单位的安排接
受健康监护;
4.7.3虽不是直接从事接触需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但在工作中受到与
直接接触人员同样的或几乎同样的接触,应视同职业性接触,需和直接接触人员一样接受健
康监护;
4.7.4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和发病的特点及剂量-效应关系, 应确定暴露人群或个体需
要接受健康监护的最低暴露水平,其主要根据是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个体累
计暴露的时间;
4.7.5离岗后健康监护的随访时间,主要根据个体累积暴露量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健康损害的
流行病学和临床的特点决定。
4.8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
职业健康监护分为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定期检查、离岗时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和应急健康
检查五类。
4.8.1上岗前检查 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有无职业禁忌证,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
素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上岗前健康检查均为强制性职业健康检查,应在开始从事有害作业前
完成。下列人员应进行上岗前健康检查:
(1)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种作业岗位的人员;
(2)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人员,如高处作业、电工作业、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等。
4.8.2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 长期从事规定的需要开展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
者,应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早期发现职业病患者或疑似
职业病患者或劳动者的其他健康异常改变; 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 通过动态观察劳动者群体健康变化,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定期健康检查的周期根据不同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目标疾病的潜伏期和防护措施等因素决定。
4.8.3离岗时健康检查
(1)劳动者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岗位前, 应进行离岗时健康检查;主
要目的是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
(2)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90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
4.8.4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
(1)如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慢性健康影响,或发病有较长的潜伏期,在脱离接触后仍有可
能发生职业病,需进行医学随访检查。
(2)尘肺病患者在离岗后需进行医学随访检查。
(3)随访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有害因素致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劳动者从事该作业的时间长
短、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4.8.5应急检查
(1)当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及时
组织健康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确定危害因素,为急救和治疗提供依
据,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继续蔓延和发展。应急健康检查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开始。
(2)从事可能产生职业性传染病作业的劳动者,在疫情流行期或近期密切接触传染源者,应及时开
展应急健康检查,随时监测疫情动态。
4.9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
4.9.1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应根据监护的种类和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及其目标疾病,确定具体的医学检查方法和检查指标,本规范对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规定的
是最低检查标准。职业卫生专业服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建议增加检查指标,但应有
充分的理由。

这是是由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或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来做,标准的话就是按照国家发布的的职业卫生

HR

涉及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岗位人员都必须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吗?~

是的。
对于职业病的体检,国家卫生部在2014年制定了《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这个规范对职业危害因素、健康检查的内容以及周期都进行了一个明确的指示,所以相关用人单位应根据国家规范做好对其员工的职业病体检。
作为职业病伤害的最直接人,每个经常经常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为了自身健康着想,都应积极去做有关职业病的体检工作,即使单位没有要求,那也要主动去申请。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需要受检者空腹的项目有血糖,血脂,肝胆脾B超。
纯音听力测试要求受检者脱离工作环境12~48小时以上,听力测试中,出现双耳平均听阈在26dB以上人员,应在脱离噪声环境7天后复查。
量血压前30分钟内禁烟、禁咖啡,不要剧烈运动和做重体力活(跑步,上楼梯,搬运重物),否则先要在安静环境下坐在椅子上休息至少5分钟。
心肺听诊时不要说笑,衣服太厚时须解开外衣纽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业健康检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国家卫健委:企业可分批次安排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

早发现,早治疗
有些因素很容易导致职业病,多体检没有坏处。

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
答:(3)生物性因素。主要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一些生物或微生物。防治职业病,就要改善作业环境中这些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有害因素,尽最大可能减少这些因素对健康和安全的伤害,降低职业危害,防范职业病,保证健康和安全。(4)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国民生产总值(GNP)、财富分配、文化教育水平、...

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
答:4.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 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紧张程度,劳动负荷过重,长时间的单调作业、夜班作业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5.其他因素 如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国民文化教育程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等也会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的投入和治理产生影响。劳动者遇到职业危害因素,不一定会发生...

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
答: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气、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湿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

施工现场有哪些职业危害
答:⑤路面敷设沥青作业产生沥青烟等;⑥电焊作业产生锰等;⑦地下储罐等地下工作场所作业产生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和缺氧状态。诸多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导致多种相应的职业中毒。对建筑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采取三级预防措施进行控制:一级预防:①从工程技术方面改进工艺或施工过程,选择不产生或少产生职业病危害...

所在的岗位职业的危害因素有哪些
答:岗位职业的危害因素如下:生产环境因素 1.化学因素 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可对健康产生危害的活性因素。凡少量摄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称为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汽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空气中。(1)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什么因素
答: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分为很多种,这些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如有机溶剂类毒物,铅、锰等金属毒物,粉尘等)、物理(如噪声、高频、微波、紫外线、X射线等)、生物(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因素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如不合适的生产布局、劳动制度等)。职业...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定期检测
答:第八条从事职业病诊断的医师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并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二)具有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熟悉职业病防治法律规范和职业病诊断标准;(四)从事职业病诊疗相关工作5年以上;(五)熟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及其管理;(六)经培训...

职业有害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答:【法律依据】《中国职业病防治法》十七、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八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法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十八、将第三十一条改为第三十五条,第一款修改渣兆为:“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都包括哪些方面
答:职业病患病者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患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也不一定都是职业病,职业病有其特定的范围,既国家规定的法定职业病,凡属法定职业病的患者,可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1、生产工...

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包括
答:镀镍时接触硫酸镍可引起皮炎和湿疹。采用碱性铬盐电镀时,可有氰化氢逸出,若镀液中的氰化物遇酸,可产生高浓度氰化氢,能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威胁生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