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SR-71A"黑鸟"侦察机 SR-71坠毁过没有?

作者&投稿:韦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美国人设置的层层“黑幕”的笼罩下,长期以来人们无法了解“黑鸟”家族的真相。实际上,“黑鸟”家族,即“黑鸟”系列飞机有三代: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单座侦察机A—12“牛车”及其派生型、试验战斗机YF—12A和美国空军的战略侦察机SR—7l。这三种型别的飞机分别制造了15架、3架和31架。目前仍在使用的“黑鸟”只有4架:由美国空军第9侦察联队第2分遣队使用的两架SR—71A重新服役型、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德赖顿飞行研究中心使用的一架SR—71A和一架SR—71B。

在“黑鸟”家族这老少三代中,实际完成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中只有A—12“牛车”和SR—7l“黑鸟”,但SR—71的问世是与前两者密不可分的。清楚了解前两者的来龙去脉,自然就会了解SR—71的由来。

中情局的秘密侦察机A-12

A—12“牛车”,是1959年洛克希德公司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研制的高空高速侦察机。一些新闻媒体曾介绍的SR-71的原型机A—ll,实际上就是A—12“牛车”。早在1955年,在U—2侦察机首次试飞不久,洛克希德公司专门负责开发研究的“臭鼬工厂”,便开始对U—2的后继机,一种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的超音速侦察机进行基础研究。为了对付当时技术性能逐步提高的苏联雷达系统,在U—2飞机的著名设计师凯利.约翰逊的领导下,“臭鼬工厂”执行了一项代号为“热忱”的计划,以研究速度M3一级、且能极大减小机体雷达反射截面积的新式侦察机。

1957年,该公司首先提出了采用切尖三角形上单翼和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设计方案,代号“天使长1”(AIohangel l),简称A—l。

接着又提出了一种采用与F—104战斗机相似的具有菱形翼剖面、中单翼布局、装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方案,代号“天使长3”,简称A—2。

在“热忱”计划所研究的减小机体雷达反射截面积技术的A—3之后的各方案,都叫A系列方案,就不加“天使长”这个代号了。所以,后来研制出来并装备使用的A—12和美国长期以来对外宣传称为A—11的飞机,其编号中的A就是“天使长”英语一词的第一个字母,它不表示飞机的用途。

A—12是在A—ll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并且满足了军方提出的要求。与它竞争,是康维尔公司提出的子母机方案。该方案采用升力体外形、是速度M4一级的无人侦察机,绰号“鱼”,计划从B—58“超盗贼”飞机上发射。

美国国防部、空军和中央情报局对这两种竟争方案进行了对比审查,最后选定了A—12方案,并于1959年8月29日正式批准。1960年1月26日,中央情报局与洛克希德公司签订了制造和试验12架A—12侦察机的合同,A—12飞机随之也进入了研制阶段。1962年2月26日,A—12的一号机在洛克希德公司的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工厂正式出厂,并被运往位于内华达州称为“死湖”的秘密试验基地。1962年4月26日,A—12进行了首次试飞。

该基地在拉斯维加斯西北,是一片辽阔的干湖,有1500米长的跑道,曾进行过U—2飞机试飞和有名的“红旗”军事演习。为作为A—12飞机的试验和使用基地,该基地于1964年进行了扩建,修建了长达2500米的新跑道。1962年5月2日,l号机在第二次试飞中速度就达到了M1.1。10月5日,开始把右发动机由J75换为推力更大的J58(即JT1lD—20A)进行试飞。1963年1月15日,把左右两台发动机都换成J58进行了试飞。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后,A—12达到了设计速度性能:7月30日速度突破了M3;同年11月在高度4800米飞出了设计最大速度M3.2。

1964年2月3日,在高度25000米,该机以 M3.2速度飞行了10分钟。

A—12飞机翼展16.94米,机长31.17米,机高5.64米,机翼面积166.76平方米;着陆重量23586公斤,最大起飞重量53070公斤。机体为采用铣合金材料的硬壳式结构。机体外形的突出特点是三角翼和从翼根前缘开始向机头延伸的大边条,在两翼的半翼展位置各装一台发动机。在试验阶段,飞机装普?惠公司的J75发动机,推力为68.6千牛;生产型飞机改装推力为91.2千牛(加力推力为140千牛)的J58发动机。机翼油箱在发动机短舱内侧。机身上装有受油管,飞行中可由KC—135加油机加油。

A—12从1965年开始使用,曾执行过代号为“云雀”行动的侦察古巴的任务和代号为“黑盾”行动的侦察越南、中国和朝鲜等国的任务。1968年,随着美国空军装备SR—71,A—12便被SR—71所取代。

用A-11掩护A-12

在A—12系列飞机中,除了中央情报局订购的12架A—12之外,还制造了l架双座型的A—12B和两架用于空中发射D—21遥控无人驾驶侦察机的派生型M—21,其绰号为“鹅大妈”。所以,A—12系列飞机共制造了15架。

在1963年到1968年5年中,A—12共损失了6架,其中包括一架M—21。最初的一架是在1963年5月23日发生的飞行事故中损失的。当时飞机在飞行中突然发生上仰,失去控制,飞行员弹射出飞机后,飞机进入螺旋坠地。这次事故受到严格保密,所以外界仍不知道有A—12。后来,该机在一次飞行试验中因故障曾在新墨西哥州柯特兰空军基地紧急着陆。

1964年2月29日,约翰逊总统发表讲话,公布了代号为“牛车”计划的一些情况。其要点如下:美国成功研制了一种能在21336米高度,以3219公里时速飞行的新式喷气试验机A—11;现在几架A—11正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试验;既可军用又可民用的A—11,其优异的速度、高度和续航性能是先进技术的结晶,目前正在试验研究这些先进技术在远程截击机和超音速客机上的应用;该飞机大量采用钦合金材料,可以3倍音速飞行,该计划已从1959年开始实施,上、下议院议员都有资格充分了解该机的研制情况;机体由洛克希德公司伯班克工厂研制,J58发动机由普?惠公司研制,火控系统和空对空导弹由休斯飞机公司研制。

随着总统讲话的发表,还公开了该计划战斗型YF—12A的1号机照片。其实在总统讲话中,已经暗示了该截击型机的存在。而且,他在讲话中把A—12飞机说成是A—11,这不是一时疏忽,而是有意掩护该机的实际编号。这就是长期以来一些新闻媒体都把A—12说成是A—11的根本原因。

双座型A—12B,是在单座型A—12的基础上发展的教练型。主要改进是将其驾驶舱后面安置侦察照相机的“Q舱”,改成了第二乘员舱。为确保后舱乘员视界,改成的后舱明显比前舱高。A—12B仅制造了一架,绰号“钛鹅”。

1962年11月,A—12B在伯班克工厂出厂被运往于湖试验基地,1963年1月首飞。中央情报局在A—12首飞前,就开始从空军和海军选拔和训练该机的飞行员,以使他们能承担秘密试飞任务,同时还在干湖试验基地建立了第1129特别行动中队来实施训练计划。

A—12的制造编号从121开始,最初从121到125号机(其中第4号机是双座型A—12B)都装普?惠公司的J75发动机,但单座A—12的初期型和126号以后的批生产型飞机都改装了普?惠公司的J58发动机,唯有A—12B始终使用J75发动机。A—12B采用推力较小的J75发动机,实际上很难以M3的速度作巡航飞行,其目的就是便于使那些以前只驾驶过飞行速度在Ml至2一级飞机的驾驶员,通过该机的训练能够平稳地向驾驶A—12过渡。

"接线板"计划

A—12系列飞机的最后两架,工厂的制造编号为134和135,是洛克希德公司按“接线板”计划研制的D—12(原编号为Q—12)无人驾驶侦察机的运载母机M—21“鹅大妈”。M—21由A—12改装而成,具体改动是在A—12的后机身上设置了发射无人机的支架,并在原Q舱位置设置无人机发射操作员座舱,所以它是一种双座型机。

1960年5月10日,美国空军飞行员加利?鲍尔斯驾驶的U—2侦察机在苏联境内被击落,为此,美国人开始探索使用无人驾驶侦察机在极危险空域进行侦察活动的技术,“接线板”计划随之出笼。在编号D—12中,这个D,除含有遥控无人驾驶飞机(Dmne)之意外,还含有子机(Daud2ter)之意。而母机M—21中的M,则含有运载母机(Mother)之意。

D—21的翼展5.80米,机长13.06米,机高2.14米;最大重量4990公斤;采用BJ43—MA—11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推力6.672千牛;最大速度M3.25,续航距离5550公里。该机的照相设备装在机头下面被称为可回收舱的容器内。在飞机完成侦察任务后,该容器可按预设程序或据遥控指令抛投在一定范围内,然后由JC—130B飞机回收。D—21无着陆装置,在投下可回收舱后便自动爆炸销毁。

1964年12月22日,M—21首飞,原预定在1965年3月由它运载、发射子机,但由于它在试验中发生了种种故障,所以推迟了整整一年。1966年3月5日,由出厂编号为135的M—21发射了编号为503的D—21。1966年7月30日,在发射试验中,因子机未能正常脱离母机,致使子机与母机一起坠落,虽然母机驾驶员弹射逃生成功,但发射子机的操作员不幸丧生。

“接线板”计划因这次严重事故而被迫中止,取而代之的是由B—52H两翼下挂载2架D—21B的“老碗”计划。D—21原是与M—21配合使用设计的,所以从低速的B—52H上发射,难于增速到M3.2,为此就在它机体下部加装了火箭助推器;为便于与B—52H连接,还在它的机背上安装了挂载装置。从阿拉斯加的艾尔森空军基地出动的能发射D—21B的B—52H,实际上是在中国上空执行侦察任务。

D—21最终只制造了6架,制造编号为501至506,其中4架进行了试验发射。其余两架制造编号为501和502的飞机,被改装成D—21B进行了B—52H的地面和空中运载试验。D—21B共生产了32架,工厂生产编号为507至538,从1967年11月到1970年2月共发射了16架。剩下的16架和D—21的501、502号一道,由驻扎在亚利桑那州戴维斯—蒙塞空军基地的军用飞机保管处理中心封存,直到1977年这两种无人驾驶遥控侦察机才公开其身份。

M—21“鹅大妈”因事故损失了一架,另一架只服役了很短时间。

试验战斗机YF—12

YF—12A虽然仅以试制3架而告终,但毫无疑问,它仍是“黑鸟”家族排行第二的前辈。
1964年,虽然约翰逊总统在公布“牛车”计划时,曾以A—11来掩护A—12,并含蓄地透露了当时已开始研制的YF—12A远程截击机,但A—12的存在,直到80年代初才由该机的设计师凯利?约翰逊真正公诸于世。

“臭鼬工厂”很早就开始考虑把A—12“牛车”改为战斗机,但正式研制是从1959年9月开始的。当时,美国空军取消了北美公司XF—108“轻剑”战斗机研制计划。XF—l08是在仅以试制而告终的XB—70“瓦尔基里”轰炸机的基础上,按比例缩小来研制的一种速度为M3一级的截击战斗机。原计划该机将装备XB—70的ASG—18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和GAR—9空对空导弹(即后来的AIM—47),它们仍由休斯飞机公司继续研制。

由于研究、制造和使用经费过于庞大,空军取消了采用XF—108截击机的计划,相应配套的新式武器系统、ASG—18火控雷达和GAR—9导弹的研制工作也被搁置起来。在行将取消XF—108研制计划之前,当时正接受A—12研制任务的洛克希德公司说服了美国空军,用ASG—18火控雷达和GAR—9导弹来装备A—12,使它成为一种3倍音速的截击战斗机。这样做,既经济又可行。1960年3月16日,凯利?约翰逊向空军提出了名为AF—12的战斗机设计方案,并签订了试制3架飞机的合同。
1962年10月,美国空军向洛克希德公司提交了AF—12的订货书,由此拉开了试制3架飞机的序幕。

AF—12将A-12的Q舱改为火控系统操作员座舱,是“黑鸟”系列继A—12B之后的第二种双座型飞机。除此之外,它与A—12的最大区别在于,由于其机头内装ASG—18雷达,故原来一直延伸到机头的机身边条在驾驶舱侧面中断。并在边条前端根部设置了红外跟踪传感器。在该传感器后面,边条下面机身左右两侧沿纵向设置了4个武器舱,每个可各装一枚GAR—9导弹。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切断原A—12的机头边条致使飞机方向稳定性下降,为此在机体尾部下面加装了折叠式腹鳍,并在发动机短舱下面加装了固定式腹鳍。1963年8月7日,AF—12的1号机首次试飞,1963年11月26日,2号机首飞,1964年3月12日,3号机首飞。

在2号机首飞的阶段,这种试验机仍称为AF—12。1964年2月,该机被正式命名为YF—12A。就在约翰逊总统宣布A—11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试验时,就有两架已经试飞过的YF—12A正从干湖基地运往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美国空军认为,为了对付苏联研制超音速轰炸机,必须装备2倍音速的截击机,因此要求装备93架F—12B。F—12B是计划中YF—12A的生产型,为增大导弹挂载量,机身有所加长。1965年3月18日,YF—12A首次进行了发射导弹攻击试验,并击落了Q—2C靶机。

此后,YF—12A又进行了12次发射AIM—47导弹的试验。该机还曾在另一次试验中,用ASG—18雷达成功地探测到了飞行在海平面上空457米高度的波音公司JQ—47“同温层喷气”靶机。YF—12A机翼翼展16.94米,机长3O.99米,机高5.64米,机翼面积166.76平方米;着陆重量30844公斤,最大起飞重量56246公斤。虽然它的机体长度比A—12稍短,但机体重量却增大了。

尽管YF—12A进行了一系列武器发射试验,并取得了成功,但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以资金困难为由,没有批准空军采用该机的生产型F—12B。结果,YF—12A仅以试制3架而告终。1968年1月,美国国防部发布通告中止执行该机研制计划,随之1号机被封存,2号机和3号机则由NASA一直使用到70年代末。3号机曾在1965年5月1日创造了24468.86米的飞行高度记录、3331.41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纪录。

虽然F—12B是计划中的YF—12A的生产型,实际上并末真正制造过。该型加长了机身,可挂载8枚导弹,内部载油量也增大了。其生产计划被取消后,美国空军打算用由F—106A“三角标枪”截击机经现代化改进而成的F—106H,来代替F—12,但由于越南战争不断升级而中止。后来休斯飞机公司将被取消的ASG—18火控雷达系统和AIM—47导弹,发展成了AWC—9火控雷达系统和AIM—54“不死鸟”导弹,并将其装备F—14“雄猫”战斗机,以保卫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编队免受苏联超音速轰炸机的攻击。

RB—12也是原计划中YF—12的另一种生产型号,但并末进行研制。该机是将A—12机身内部的武器舱改装设置了旋转式投放装置,可携带4枚180公斤级的小型核弹,而且具有侦察能力,故称为RB—12。此外,YF—12还有一种纯粹轰炸机型的B—12方案。上述两种方案均只停留在计划上,并未进行研制。不过,B—12方案后来被用在了RS—71(公司名称为RS—12)计划中。

从RS—12到SR—71

在A—12研制计划实施时,“臭鼬工厂”就向美国空军提出了以A—12为基础的侦察/轰炸型方案RB—12。在A—12开始进行飞行试验时,洛克希德公司就在制造RS—12和B—12的模型。RS—12是A—12的按比例放大型,是一种既能执行侦察任务,又能实施核攻击的侦察/攻击飞机,其研制计划最终半途夭折。在它的编号中,R代表侦察(Reconnajssance),S代表攻击(Shike)。专用侦察型R—12是A—12的双座按比例放大型,它顺利地进入了实机研制阶段,最终R—12作为SR—71总计生产了31架。那么,R—12为什么又变成SR—71了呢?原来在洛克希德公司提出RS—12和R—12两个方案的同时,罗克韦尔公司则提出了以B—70“瓦尔基里”轰炸机为基础的RS—70侦察/攻击机的方案来竞争。所以,洛克希德公司的两个方案虽然在本公司内称为RS—12和R—12,但对外则称为RS—71和R—71。

实际上,研制出来的侦察机既不叫RS—71,也不叫R—71,而称为SR—71。其中原委与约翰逊总统将A—12对外称为A—ll完全一样,SR—7l也是由他亲自对外宣布的。1964年7月25日,约翰逊发表讲话,透露了洛克希德公司正在研制第二种速度3倍音速的军用飞机,编号为SR—7l,是一种可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先进远程战略侦察机。

总统的这次讲话没有隐藏SR—71的军内实际编号,但此时SR已无攻击、侦察之意,其含意已变为战略侦察(Strategic Reconnaissance)了。

1962年6月,美国空军对R/RS—71进行了模型审查,同年12月6日签订了制造6架试验机的合同。最后把侦察攻击型RS—71改为战略侦察型SR—71A,共制造了29架,其教练型SB—71B制造了2架。此外,还用YF—12A的l号机和地面试验机的部件改装了一架SR—71C。SB—71型总计制造了32架。

SR—71A是由YF—12发展而来的战略侦察机,也是“黑鸟”家族中生产架数最多的一种型号。该机于1963年2月开始研制。1964年10月29日l号机出厂,井被运往负责试验的加利福尼亚州旁姆戴尔工厂,在完成地面试验后,于同年12月22日首次飞行。1964年12月7日,美国空军决定将加利福尼亚州比尔空军基地提供给SR—7l战略侦察机使用,并组建了第4420战略侦察机联队。该联队即是美国空军第9战略侦察联队的前身。1965年SR—71通过了美国空军战略司令部的鉴定,并在1966年1月开始交付第9战略侦察联队使用。

与A—12和YF—12A相比,SR—71A机翼翼展、机高和机翼面积均与A—12和YF—12A相同,但机身加长了,为32.74米。机身两侧的边条一直延伸到机头,取消了发动机短舱和机尾下的3块腹鳍。该机机内载油量增大,飞行重量和航程也有所增加。机载设备包括简单的战地侦察设备、入侵侦察用的高性能探测装置,以及每小时能侦察面积为15.5万平方公里的战略侦察系统。

到1967年9月,29架SR—71A全部试飞成功。1968年3月8日,第一架SR—71A(64—17978号)部署到位于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以取代A—12执行战略侦察任务。两周后,SR—71A开始执行对越南和中国的侦察任务。1990年1月21日,驻嘉手纳基地的最后一架SR—71(64—17962号)离开该基地返回美国。1990年1月26日,SR—71A的使命全部结束,所有飞机也随之退役。SR—71B是SR—71A的串列双座教练型,后座舱为教官舱,比前座舱高,这样前后座的乘员都有较好的视界。在该机发动机短舱下,又重新装上了两块固定式腹鳍。该型共生产了两架,分别于1965年11月18日和12月18日首飞,于1966年1月交付使用,用于培训SR—71A的飞行员。1968年1月11日,SR—71B的2号机因飞行事故坠毁,剩下的一号机后来作为NASA的831号机用于各种飞行试验,至今仍在使用。

SR—71C是经修改的教练型,只制造了一架。由于SR—71B的2号机失事,根据空军的使用需要,将YF—12A的l号机改装成了此教练型。

在29架SR—71A飞机中,有一架尾部稍有修改的飞机,它就是SR—7lA(BT)。因该机加大了尾梁尺寸,故有人称其为“大尾”(Big Tail)。采用这种大尾梁设计的主要考虑,是为给飞机加装改进的传感器等设备。该机于1976年10月29日首飞。

重新服役和退役

SR—71A还有一种重新服役型。1990年1月25日,SR—71A全部退役以后,除了少数被封存外,大多数都是直飞其永久的归宿地—各大型博物馆或公园,作为一代名机的代表作供游人观赏。然而,在1994年,美国国会批准SR—71重新服役。1995年6月28日,两架经重新修整后的SR—71A重新服役使用,这就是所谓的重新服役型。这两架飞机修整的内容主要是,对机体结构进行了加强,其次是装备了先进的机载设备,如第一代新型合成孔径雷达ASARS—l、技术研究目标照相机TEOC、高清晰度光学纤维照相机、电子信息系统和数据传输装置等。重新服役的1号机是NASA使用的NASA832,1995年6月28日,它率先恢复现役。1995年8月28日,拟重新服役的2号机开始试飞。1997年1月1日,空军提交了使两机处于任务状态的请求报告。

正当美国空军准备将重新服役的SR—7lA用于训练和执行任务时,在美国1998年财政年度的国防预算中,美国政府却没有批准SR—71A的使用经费。于是,现由美国空军第9战略侦察联队第2分遣队使用的两架SR—71A重新服役型,尚未使用一次又将重新退役。

SB—71极其高昂的使用费用,是其将退役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就连国会议员也有人认为它仍然是一架尚无其它飞机可以代替的战略侦察机。在美国空军提交的任务准备状态的请求报告中,曾提出两架重新服役的SR—71A按每月30天计算,每月所需费用为3900万美元的预算。而且,美国空军还计划对其进行现代化改装,如改进它的侦察设备和雷达系统,装备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等,这些都需要极大的投资,所以美国国会未批准这些投资计划。由此看来,6O年代问世的“黑鸟”即将走到其生命的尽头。不过,即使SR—71全部退役,但现在已经变成NASA飞行试验机的“黑鸟”,仍将在科研战线上超期服役。

SR-71“黑鸟”(BlackBird),美国空军高空高速侦察机。飞行高度达到30000米,最大速度达到3.5倍音速,这称之为“双三”。因此SR-71比现有绝大多数战斗机和防空导弹都要飞得高、飞得快,因此出入敌国领空如入无人之境,在苏联、中国的“枪林弹雨”中都未受到任何实质威胁;在以色列上空侦察以色列核设施时,以军F-4战斗机向它发射了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但是导弹飞得却还比SR-71慢。

SR-71是第一种成功突破“热障”的实用型喷气式飞机。“热障”是指飞机速度快到一定程度时,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威胁到飞机结构安全的问题。为此机身采用低重量、高强度的钛合金作为结构材料;机翼等重要部位采用了能适应受热膨胀的设计,因为SR-71在高速飞行时,机体长度会因为热胀伸长30多厘米;油箱管道设计巧妙,采用了弹性的箱体,并利用油料的流动来带走高温部位的热量。尽管采用了很多措施,但SR-71在降落地面后,油箱还是会因为机体热胀冷缩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泄漏。实际上,SR-71起飞时通常只带少量油料,在爬高到巡航高度后再进行空中加油。

SR-71的研制始美空军和洛克西德·马丁公司于1959年开始实施的OXCART计划。该计划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设计一种能够在20000米以上高空进行高速拦截的战斗机。1962年,该计划的第一架试验机A-11(左图)试飞,为了掩人耳目,该机对外宣传时使用YF-12战斗机这一称谓。经过对A-11及后来加装的火控、武器系统的大量试飞验证,美军认为这一战斗机技术不够成熟,放弃了计划。但A-11的优秀性能使得美军决定将其改进型作为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使用,这就成就了SR-71。而A-11上的火控、武器系统也为后来海军F-14战斗机的研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A-11与后来的SR-71外观上主要的区别是边条与机头雷达罩之间有一个切口,而SR-71则没有。

A-11有两名机组成员:飞行员和武器操作手。相应的SR-71上也有两名成员:飞行员和系统操作手。座舱呈纵列式。由于SR-71的飞行高度和速度都超出人体可承受的范围,两名成员必须穿着全密封的飞行服,看上去外观与宇航员类似。

SR-71上装有先进的电子和光学侦察设备,但都处于绝对保密的状态,外界了解甚少。但通过对其飞行速度和光学照相机的分析,据信一小时内它能完成对面积达324000平方千米的地区的光学摄影侦察任务。形象的说,它只需要6分钟就可以拍摄得到覆盖整个意大利的高清晰度照片。其光学镜头的性能超乎一般的想象,但分辨率高度保密。为了避免飞机向前飞行引起的误差(即使是快门闪动的一瞬间,SR-71也会向前运动距离也相当长。),侦察照相机均装在导轨上,摄影时向后运动,使得相机相对于地面静止。

最上图中的SR-71是唯一一架SR-71教练机,外号“钛鹅”。教官坐在后舱,因此后舱比前舱高出一截,使教官拥有良好视线,有利于观察周围环境。下图是一架SR-71在降落,放出了一朵巨大的橙色减速伞。

由于SR-71的任务往往是进行远程战略侦察,因此空中加油也成为了它的家常便饭。当然,SR-71本身的续航能力也相当不错。在冷战时期,SR-71经常飞行的路线包括:日本冲绳岛嘉手纳基地——北朝鲜;土耳其——苏联高加索地区;菲律宾——中国兰州。由于维护费用过高,SR-71在80年代末退役,转给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作高空高速科研研究用途,因此可以看到垂尾上有NASA字样。但在海湾战争中部分SR-71曾重新服役。

下图是一架“钛鹅”在起飞,发动机喷出脉冲状的高温喷气,边条和翼尖拉出了白色的气流漩涡。SR-71采用了普惠公司的J-58轴流式发动机,带有后加力燃烧室,单台最大推力14460千牛。目前多数喷气式飞机都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SR-71这一特异之处是考虑到轴流式发动机在高速飞行时性能较为优异。发动机进气口的前端有一个可自由调节的激波锥,以适应不同速度飞行时对进气的不同要求。

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 32.74米
机高 5.64米
翼展 16.95米
空重 27.24吨
最大起飞总量 77.18吨
最大速度 M3.5(高度25000米)
巡航高度 25900米
最大航程 5230千米

1:35的M1A1扫雷犁款模型和1:72的SR-71A黑鸟侦察机模型哪个好?从各方面讲。~

制作复杂程度来说,M1比黑鸟复杂。价格来说35的M1价格比72的黑鸟价格高,模型精细来说,M1好于黑鸟,黑鸟几乎就是光板一块,外部没什么细节,一身黑。
没有找到扫雷款的M1

也没有找到黑鸟,你看看F22的,外部细节比黑鸟多,但是还是没有什么可操作性。

综上,制作模型乐趣来说,M1大于黑鸟,不管是素组还是上色做旧。就当收礼物来说,也收M1,这个美观复杂的多。

  以下是SR-71损失清单:
  60-6926号 A-12
  这是第二架上天但第一个坠毁的A-12。1963年5月24日CIA飞行员Ken Collins正在试飞惯性导航系统。飞机入云过程中,冷凝水结冰导致静态空速管堵塞,使正确的数据无法到达飞行仪表和三维显示器(Triple Display Indicator)。飞机随后失速,当飞机进入反向平尾旋后就完全失去了控制。飞行员安全逃生。掩盖这起事故花了两天,现场所有人员都进行了身份鉴别并被要求签署保密协议书。对新闻界只说是F-105发生了事故。在官方记录里也是如此。
  60-6928号 A-12
  这架飞机是于1967年1月5日在一次飞行训练中坠毁的,地点在Groom湖。由于油量表发生故障,飞机在落地前几分钟燃油耗尽。 CIA飞行员Walter Ray被迫跳伞。但不幸的是弹射座椅的人椅分离程序出错,飞行员和座椅一起摔到地面上。
  60-6929号A-12
  该机坠毁于1967年12月28日。当天CIA飞行员Mel Vojvodich在Groom湖驾驶该机进行功能检查试飞(Functional Check Flight),试验进行仅7秒飞机就坠毁了。原因是飞机的增稳系统(Stability Augmentation System)接线错误,以至驾驶员在飞机刚离开跑道就无法控制。飞行员安全逃生。1982年4月20日Bill Park驾驶洛克希德的首架生产型F-117试飞时也发生过类似事故。飞机的控制系统连接错误导致坠毁。Bill Park虽然生还,但也受了重伤差点告别飞行。
  60-6932号A-12
  该机坠毁于1968年6月5日。CIA飞行员Jack Weeks驾机从冲绳Kadena空军基地起飞,去完成它的最后一次飞行,飞行中出现紧急情况导致机毁人亡。官方消息称坠毁的是SR-71并采取了安全措施。几天后剩余的两架飞机由冲绳飞回美国,并和它们的“牛车”兄弟们一起被封存起来。
  60-6934号YF-12A
  该机是第一架YF-12A,于1966年8月14日在 Edwards空军基地降落时严重损毁。它的后部机身后来被用于制造SR-71C (64-17981),1969年3月14日这架拼装机实现首飞。
  60-6936号YF-12A
  该机是第三架YF-12A。1971年6月24日在Edwards空军基地坠毁。机上乘员是Lt. Col. Ronald J. Layton 和系统操作员William A. Curtis。由于金属疲劳引起油管破裂,整架飞机很快被火焰包围,幸运的是两名乘员都得以逃生。
  60-6939号A-12
  该机在Groom湖做完三倍音速试飞后不久坠毁,时间是1964年7月9日。由于飞行系统被锁死,洛克希德公司试飞员Bill Park被迫在200英尺高度跳伞,当时飞机的倾斜角已达45度。
  60-6941号M-21
  该机是第二架被改装为M-21(用于发射D-21侦察机)的A-12。1966年7月30日,当它发射D-21时,D-21向下冲,把载机撞成两截。飞行员Bill Park和发射控制官(Launch Control Officer) Ray Torick在飞机残骸中停留了一段时间才弹射。两人均弹射成功,但Ray Torick错误的打开头盔上的面罩以至溺水死亡。由于此次事故,设计师约翰逊取消了M-21/D-21计划。
  64-17950号SR-71A
  这是SR-71的原型机,于1967年1月10日评估机轮防抱死系统时在Edwards基地失事。主机轮爆炸引起镁制轮圈燃烧并蔓延到机身。洛克希德试飞员Art Peterson生还。
  64-17952号SR-71A
  这架飞机1966年1月25日在做高空高速试飞时由于发动机停车而导致飞机解体。洛克希德试飞员Bill Weaver居然在弹射座椅未弹离飞机的情况下成功逃生,而侦察系统操作员(Reconnaissance System Officer) Jim Zwayer则因为高G条件下跳伞死亡。事故发生地靠近新墨西哥州的Tucumcari。
  64-17953号SR-71A
  该机于1969年12月18日在飞行中发生爆炸,随后进入高速失速。Lt. Col. Joe Rogers和侦察系统操作员Lt. Col. Garry Heidelbaugh安全逃生。事故原因未能确定。事故发生于加利福尼亚的Shoshone附近 64-17954号SR-71A
  该机损坏的情形与64-17950大致相同。后来所有的SR-71都换上了铝轮圈和更坚固的轮胎。 Lt. Col. Bill Skliar和侦察系统操作员Noel Warner少校毫发未损。
  64-17957号SR-71B
  它是为空军制造的第二架SR-71B。它坠毁于1968年1月11日,当时教官Lt. Col. Robert G.Sowers正在带飞学员David E. Fruehauf上尉,二人跳伞逃生。飞机失事原因是双发电机故障和双发熄火(因为燃油空泡)。飞机在农田里摔了个底朝天。
  64-17965号SR-71A
  该机坠毁于1967年10月25日。事故原因是夜间飞行时惯导系统陀螺仪故障导致座舱显示的高度数据错误。飞行员Roy L. St.Martin上尉和侦察系统操作员John F. Carnochan上尉安全逃生。事故发生地点在内华达州Lovelock附近。
  64-17966号SR-71A
  1967年4月13日夜间因为进入高亚音速失速而坠毁。飞行员Earle M. Boone上尉和侦察系统操作员Richard E.Sheffield上尉安全逃生。事故发生地点在内华达州Las Vegas附近。
  64-17969号SR-71A
  该机于1970年5月10日在由冲绳飞往越南执行任务途中坠毁。刚进行完空中加油飞行员William E. Lawson
  少校就开始正常的全功率爬升。不巧在他前面的浓积云里有强烈的雷暴活动,由于刚加完油,飞机无法快速爬升,进入乱流后发动机又熄火。发动机转速迅速下降,空中启动也不可能进行。飞行员和侦察系统操作员 Gilbert Martinez 少校在飞机进入失速后安全弹射。飞机坠毁在泰国Korat空军基地附近。
  64-17970号SR-71A
  1970年6月17日它空中加油后与KC-135相撞坠毁。飞行员Lt. Col. "Buddy" L. Brown 和侦察系统操作员Mortimer Jarvis少校幸免于难但俩人都摔断了腿。SR-71A在德克萨斯El Paso东部20英里处坠毁。但加油机还是摇摇晃晃地飞回了Beale空军基地。
  64-17974号SR-71A
  于1989年4月21日坠毁在南中国海。这是到1991年11月为止坠毁的最后一架黑鸟。飞行员Lt. Col. Dan House说左侧发动机起火,飞溅出的碎片击穿了右侧的液压管使飞机失去控制。他和侦察系统操作员Blair Bozek跳伞后安全落到海面。逃生前他们用无线电报告了方位,救援队立刻出动。可笑的是救起他们的却是当地渔民,飞行员的座椅被拣去当了酋长的宝座。
  64-17977号SR-71A
  该机在1968年10月10日因为冲出Beale基地14号跑道1000英尺并起火而退出服役。因为收起落架失败被迫终止起飞。侦察系统操作员James A. Kogler少校被命令跳伞,飞行员Gabriel Kardong决定继续操纵飞机。事故中无人死亡。
  64-17978号SR-71A
  该机绰号“快兔”,1972年7月20日在降落时发生事故而被注销。当时飞行员Dennis K. Bush上尉在练习快速放阻力伞,伞放出后飞机开始左右滑动,再次试图降落时,因为没有阻力伞使飞机减速,飞机无法保持方向而冲出跑道。一个机轮撞到混凝土障碍,飞机严重损坏。飞行员和侦察系统操作员James W. Fagg上尉没有受伤。
  因为各种事故黑鸟一共损失了20架,但没有一架是被敌人击落的!

为什么SR71退役了而U2还在用?是维护成本的原因吗?
答:SR-71侦察机1963年开始研制,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 )的臭鼬工厂研制生产,1964年首飞,1966年服役,共生产32架。1990年退役,1995年部分SR-71编回部队,并于1997年展开飞行任务,1998年永久退役,部分进入博物馆陈列,仅有NASA德赖顿飞行研究中心使用的一架SR-71A和一架SR-71B用于研究使用。R-...

我想以SR-71黑鸟侦察机写一篇说明文
答:总统的这次讲话没有隐藏SR—71的军内实际编号,但此时SR已无攻击、侦察之意,其含意已变为战略侦察(Strategic Reconnaissance)了。1962年6月,美国空军对R/RS—71进行了模型审查,同年12月6日签订了制造6架试验机的合同。最后把侦察攻击型RS—71改为战略侦察型SR—71A,共制造了29架,其教练型SB—...

米格-25为何从未对SR-71形成过威胁?
答:”就是在胡扯!】。如果真是在战时,早期的MIG-25完全可以通过多波次拦截御SR-71在国门之外。更别提别连科事件之后换装了先进空战雷达和新空空导弹的MIG-25PD了。而关于影身的谣言,SR-71继承了A-12单座侦察机的气动布局,进一步加宽边条把机身截面更加扁平化来增强隐身性能,其他的隐身设计特点还有内倾...

SR71黑鸟侦察机是如何实现3倍音速飞行的?
答:SR-71的机身大部分金属采用的都是钛,有趣的是,身为昂贵的航空金属,战略价值必然极高,但是美国上世纪大部分战机用钛都是从世界最大生产国苏联得到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采用了各种伪装方法不让苏联政府得知出口的钛的实际用途。为了降低成本,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使用的是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够...

SR-71“黑鸟”侦察机
答:SR-71“黑鸟”侦察机 机长:32.74米 最大航程:5400千米 机高:5.64米 最大速度:3529.56千米小时 翼展:16.94米 最大升限:25929米 SR-71“黑鸟”是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推出的3倍音速长程战略侦察机,于1966年正式服役,1998年退役。就当是而言,该机上使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不...

喷气式飞机的速度记录
答:1974年,美国一架战略侦察机又创佳绩:英国皇家海军的一架F—4K“鬼怪”战斗机于1969年创造了由纽约飞抵伦敦用4小时40分的记录,而飞行员詹姆斯·萨利温少校和侦察设备操作手诺艾尔·威迪菲尔德少校驾驶机号为64—17972的SR—71A战略侦察机,仅仅用1小时55分42秒就轻松飞完这条全长5570.80公里的航线,平均时速达...

A12牛车与SR71有什么不同
答:总统的这次讲话没有隐藏SR—71的军内实际编号,但此时SR已无攻击、侦察之意,其含意已变为战略侦察(StrategicReconnaissance)了。1962年6月,美国空军对R/RS—71进行了模型审查,同年12月6日签订了制造6架试验机的合同。最后把侦察攻击型RS—71改为战略侦察型SR—71A,共制造了29架,其教练型SB—...

SR-71的资料。
答:SR-71超音速高空侦察机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M3战略侦察机。1959年洛克希德公司应美国空军的要求秘密研制一种M数为3的军用飞机,编号A--11。它是战斗机YF--12与SR--71的原型机,后YF--12停止发展。SR--71于1963年2月开始研制,1964年12月开始试飞,1966年1月交付使用,1990年开始退役...

为什么SR71退役了而U2还在用?是维护成本的原因吗?
答:SR71故障多,维护困难,经济性很差,除了速度快并无更多优点。随着卫星功能的加强,SR71的很多任务以可以用卫星和无人机代替,U2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滞空时间长,低速性能好,特别适合执行如环境检测,监视等任务。U2维护比SR71简单便宜,U2可以在一个地区反复监视。

SR-71侦察机的发展沿革
答:1964年的总统大选,参议员Barry Goldwater持续抨击约翰逊总统与新武器研发上落后于苏联,约翰逊总统决定以高度机密性的A-12计划,及存在的侦察型进行回击。1964年7月25日,约翰逊正式发表讲话,透露了洛克希德公司正在研制第二种速度3倍音速的军用飞机,编号为SR-71,是一种可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先进远程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