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哪些军事家 我国有哪些古代军事家

作者&投稿:丘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选中国古代十大军事家时,确实颇废了一翻脑筋,因为中国出色的军事家实在太多了。除了我选的十个外,像孙膑、吴起、李牧、刘裕、拓跋焘、李靖、阿骨打、伯颜、戚继光等,随便拿出一个,在世界上都是响当当的,所以站长本着以下的原则选出了十个。

1.每个人都能代表一个时代,在同时期的军事家中,他们都是最出色的(因为同时期的人物可以相比,谁优谁劣大家一看就明白,所以很容易选。不同时期的人物只能通过他们的事迹和统帅的特点相比较);

2.每个统帅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3.按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明、清几个时期进行选拔。

孙武: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白起:最善于野战围歼;韩信最善于灵活用兵,以少胜多;曹操:最善于纳谏;李世民:最善于后发制人,疲敌制胜;李光弼:最善于防御;岳飞:最为全面的统帅;成吉思汗:不用多说;朱元璋:最卓越战略家;努尔哈赤:其事迹与成吉思汗差不多。

春秋时期最优秀的统帅无疑是孙武,即使在世界上,他也是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我曾说过,只要《孙子兵法》存在,世界上一切伟大的兵书都只能是第二流的。《孙子兵法》是无与伦比的。孙武同样也擅长指挥,柏举之战就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

战国时期的统帅有很多是非常出色的,其中白起、孙膑、吴起、李牧、廉颇是其中的代表,好在他们都是同时期的人,很好选择,孙膑、吴起都很优秀(孙膑指挥过马陵、桂陵之战,吴起指挥过阴晋之战),但和孙武相比,还是逊色了一些。李牧、廉颇(指挥过鄗代之战)也同样优秀,他们和白起生活在同一时期,遗憾的是他们没有交过手,几次机会都擦肩而过,而且他们的战绩也都不如白起。

这里我要提一下李牧,他的军事思想和白起非常相似,都以打歼灭战为主,他指挥的赵破匈奴之战、肥之战、番吾之战都是歼灭战。在战国后期李牧是唯一能与白起相抗横的人,他们本来是可以站在一起打上一仗的,那将是无与伦比的一次会战,但历史却和我们开了个玩笑,他们都能没活到战争的结束,他们不是被敌人击败的,而是被自毁长城的。李牧如果活在别的时期,我是可以把他考虑进去的,遗憾的是他和白起活在了一个时期,他被白起巨大的光环给挡住了身影。另外李牧在军事理论方面不如孙膑、吴起,二个皆有兵法传世,而且吴起还进行过著名的军事改革,所以在这里我选择了白起。

白起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等。白起最突出的军事思想是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是中国战争史上三个最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另外两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将)。但白起能够在二千多年前便主张打歼灭战,这是非常难得的。其指挥的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西方的汉尼拔指挥了一个以少胜多的围歼战——坎尼战役,歼敌8万人,就被西方军史专家推崇的无以复加,但他的战绩在白起面前,简直就是小莱,当时西方的一个国家恐怕也没有100万吧!长平之战即使放在今天也豪不逊色,拿二战来说,能超过长平之战的(必须是围歼战),只有德军的基辅战役,像斯大林格勒战役也只歼灭了33万。

秦汉时期著名的统帅有秦始皇、项羽、张良、韩信、卫青、霍去病和刘秀。

秦始皇统一天下主要靠的是他的武将和谋臣,以及前世秦国君主打下了良好基础。就象秋的桃子,你不去摘,他也会落下来的。

项羽的勇猛精神,的确无人能及,但项羽有勇无谋,是难成大事的。韩信在被刘邦拜大将后,曾与刘邦谈论天下大势,自己也承认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都不如项羽,项羽一声怒喝,千人会吓碍胆战腿软。但韩信还说,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后来的事实证明了的确如此,唯一的谋士范增一怒而走。汉军用计谋把耍项羽的团团转,刘邦正面与项羽相拒,韩信千里迂回,彭越在项羽后院打游击,项羽没头苍蝇一样疲于奔命,按了葫芦起了瓢,最终被汉军合围,其霸业以失败而告终。在有些时候,项羽还不如张飞,张飞虽猛,但也有粗是有细的时候,项羽就象白痴一样,只知用蛮力。

张良与项羽正好相反,因为身体不好,张良一直没有亲自统率过军队,作为谋士,他的确出了不少妙策,但有勇无谋不是最好的,有谋无勇同样也不是最好的。

大将军卫青前后七次出击匈奴,立下不世之功,但著名的漠北之战却没有参加,而且自霍去病出世后,他的战绩一直不如霍去病。

骠骑将军霍去病前后六次出击匈奴,作战勇猛,果敢深入,每战皆胜。但他所率的军队全部是汉军最精锐的部队,想打败仗都不容易。这点他比韩信强多了,韩信训练一批精兵,就会被刘邦要走,所以他统率的军队很多都是刚改编的。而且霍去病身上骄气太重,不恤士卒。

后人一谈匈奴,便会谈卫青、霍去病,但是他们二并没有灭掉匈奴,漠北之战后,也就结束他们的军事生涯。

光武帝刘秀也是个杰出的统帅,曾指挥过著名的昆阳之战,称帝后,也曾出征过几次,而且君臣关系相当融洽。但刘秀身上缺少像秦皇汉武那种霸气,也许是书读太多的原因。刘秀手下将领很多(云台28将,还有马援、来歙等),后期的战争主要由他们来指挥的。统一战争结束后,刘秀弃武修文,这与东汉的军事成就不如西汉是有很大关系的。

两汉最杰出的军事家当属韩信,和上述几人相比,韩信有着非常鲜明的统帅特点:就是灵活用兵,以少胜多。他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兵法上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打仗最重要的是灵活用兵。以多打少,谁都会打,以少胜多,才是最难打的,这也是林彪不如粟裕的地方,话题扯远了。此外,韩信还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孙武长于理论、白起长于野战、韩信则长于灵活用兵。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韩信的缺点不是在军事上,而是在政治上,韩信在政治上犯有严重的失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妇人之手,后人评价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实无虚言。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融合的时期。三国时期的军事家多为知识分子,而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则以北方少数民族为主。

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当属曹操,诸葛亮和司马懿等根本不能与曹操相比。特别是诸葛亮,书中都把他写神了,但他犯了许多重大的错误,以后我会专门写关于诸葛亮失误的文章。曹操一生打了许多败仗,在我所选的十个人中,他败的最惨,所以让他入选大家一定有争议。但曹操的统帅特点也非常鲜明,他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听话的统率,这里的听话不是任人摆布,而善于、敢于听取部下的正确建议,这也是曹操手下谋士众多的原因,像第一谋士荀彧,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此外还有郭嘉、程昱、贾诩、司马懿、荀攸、许攸等,曹操的谋士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人,而曹操对他们的计谋也言听计从。在在统一北方战争中,曹操深谋远虑,善纳良策;利用汉室名义,争取民心,征抚兼施;重视战略基地建设,实行屯田,发展经济,减轻民赋,安定社会秩序;治军严整,赏罚分明;善任将吏.兼收并蓄,用兵灵活,力争主动,面临危局,临阵若定,善于捕捉战机,抓住作战关键,出奇制敌,终于取得内线作战和战略性决战的胜利。特别是官渡之战,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

曹操不但是卓越的军事家、统帅,还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和军事理论家,像曹操这样全面的,在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中是找不出第二个的。

两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有两个,一个是宋武帝刘裕,一个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辛弃疾在他的词中称刘裕北伐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刘裕称帝三年后便去世,没能等到拓跋焘。魏太武帝拓跋焘也是雄才大略之人,承道武帝和明元帝的基业,先二次率军进攻夏都统万城,长途奔袭漠北,掩其不备,大破柔然,威服高车,为稳定北方创造有利条件。然后灭北燕、北凉,统一了北方,但他和曹操一样,都被长江所阻,只能望江兴叹。如果他们二人有一个能统一中国,我会毫不犹豫地将其选中,但他们都没能做到,而且无论和三国的曹操相比,还是和唐太宗相比,他们都有一些不如他们的地方。

隋唐五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特别是唐朝,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军事上也不例外。这一时期著名的军事统帅有隋朝的杨素、唐朝的李世民、李靖、李绩、李光弼、郭子仪、李晟、黄巢、后周的柴荣等。其中最有代表的是李世民、李靖和李光弼。

李世民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而且还是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对历史了解不多的人,包括当初的我在内,只知道贞观之治、敢于纳谏和以史为镜这些,很少知道李世民还是个军事家。毛泽东在评价中国帝王时,说李世民是中国帝王中最善于用兵的。李世民最鲜明的统帅特点是:后发制人,疲敌制胜,这在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中也是最突出的。他在统一在战争中迫降薛仁杲的浅水原之战,消灭刘武周的柏壁之战,一举击灭王世充、窦建德两大集团的洛阳、虎牢之战,击败刘黑闼的洺水之战,这几个战略决战都是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六个主要集团,李世民就消灭了四个。李世民不仅善于疲敌制胜,而且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在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多次拒绝了部将错误的建议。如浅水原之战拒绝了窦轨的建议,率兵追击,最终大胜。柏壁之战中先后两次拒绝了诸将出战的请求,在追击过程中,又拒绝了刘弘基提出的待后续部队和粮草到来之后再行决战的建议,继续追击,终于大获全胜。洛阳、虎牢之战中又拒绝了刘弘基、李渊撤兵的建议,力排众议,并派人说服了李渊,对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这与其善于纳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李世民还胆量过人,智谋超群。在五陇阪之战和泾阳之战中,都是用计谋智胜突厥军的。李世民即位后,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被各民族称为“天可汗”。

和李世民生活在同一时期的李靖,指挥了平萧铣和辅公祏的作战,消灭了六大集团中另外的两个,后来又指挥了灭东突厥之战、击吐谷浑之战,他和李世民相比,他的特点就不如李世民。

李光弼是与安史之乱联系在一起的,但一提安史之乱,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李光弼,而是郭子仪,是李光弼不比郭子仪吗?我可以肯定地说,郭子仪是不如李光弼的,其中的原因与二人的性格有关。二人同为唐代中兴名将,唐朝之所以能廷续的百余年,在某种意义上说,全靠此二人,史书上说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这一点都不假。郭子仪治军宽,做人圆滑,从不得罪人。而李光弼则个性较强,治军严肃,手下畏惧,经常得罪人。这就造成了一个风光、一个寂寞了。

李光弼的统帅特点也非常鲜明:他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善于防御的统帅,这毫不夸张。他指挥的太原之战,是古代城邑保卫战中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一个典型战例,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光弼智谋超群,在作战中采用顽强坚守与不断寻机出击相结合的战法,灵活运用地道、石炮等守城战术和技术,出奇制胜,不满万人的兵力一举歼敌10万余人。此外,像常山之战、九门之战、嘉山之战、河阳之战等,都是著名的防御战,像常山之战、河阳之战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的战役。唐军九节度使围邺,大败,唯李光弼与王思礼全军而还。李光弼在邙山之战中,也有过失败,但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李光弼,唐肃宗重用宦官监军,对他们言听计从,在决战时机尚未成熟时强令决战,仆固怀恩又挟私报复,违抗军令,因而导致了邙山之败。

在李世民、李靖、李光弼三人,李靖的特点不如李世民和李光弼那样鲜明,也没能超过前面的孙武、白起、韩信和曹操,所以只能将其忍痛舍去。

在宋辽金西夏这一时期中,岳飞是最出色的统帅,一般人只知道岳飞是个英雄(在这里我要郑重地说一下,岳飞并不是民族英雄,因为民族英雄是指在与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而做出献的人,而辽、金、元、清则都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说岳飞是民族英雄,就等于把金国当成了一个国家,而不是一个朝代,这可是分裂呀,不但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像卫青、霍去病、史可法、文天祥、袁崇焕这些人都不是民族英雄,只有戚继光,俞大猷、郑成功、关天培这些人才是民族英雄),并不知道岳飞的军事才能。但对军事有一定了解的人便会知道,岳飞是古代名将中,最为全面的,善于野战、城邑攻坚战、山地攻坚战、防御战、水战、以步制骑等。名将宗泽称其:“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岳飞不但在战术上善于指挥,而且在战略上更为突出,当时南宋对金国采取的是防御战略,唯岳飞不受当时战略思想束缚,主张进攻战略,并组织多次成功的反击作战。所以这一时期的将领在战略、战术上都没有人能够达到岳飞的成就。

蒙古(元)时期最杰出的无疑是成吉思汗,这就不必细说了,此外还有一些著名的将领要提一下,比如速不台、哲别、木华黎、托雷、拔都、忽必烈、伯颜、阿术等,特别是速不台和伯颜,速不台曾两次西征,先后在迦勒迦河、赛约河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老毛子们,威震欧洲。伯颜蒙宋战争中,先后郢州之战、鄂州之战、丁家洲之战、临安之战中,一路势如破竹、以少胜多,歼灭了宋军主力,从而结束了长达45年的蒙宋战争,统一了中国。

成吉思汗的霸业在其死后不但没有随之消亡,反而是刚刚开始,这与亚历山大等西方著名的统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不仅是蒙古有一批速不台和伯颜那样的统帅,而且成吉思汗的子孙也都是善于征战的将领。像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孙子蒙哥、忽必烈、拔都、旭烈兀等。所以蒙古帝国才得以横跨欧亚数百年。

明代有代表性的军事家有朱元璋、徐达和戚继光。

朱元璋和李世民一样,其军事才能鲜为人知,但他的军事才能却和李世民一样出色,毛泽东说朱元璋的军事才能在帝王中仅次于李世民。朱元璋的统帅特点非常鲜明,他是一个卓越战略家,在在这方面能与朱元璋相媲美的只有毛泽东。朱元璋在两淮之战,明灭元之战,明攻山东之战,明攻河北、大都之战,明攻闽广之战,明灭夏之战,明攻云南之战,明太祖北征沙漠之战中,都亲自制定作战方针,而最终的战争进程和朱元璋所欲料则完全一至,每言必中,堪称用兵如神,其驾驭战争的能力也堪称无与伦比。

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在抗倭战争中已显露无疑,台州之战灵活用兵、以少胜多,堪称经典,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戚继光进行的改革。明代时期,火器有较大发展,中期时,火器手即占到全员的一半以上。此时,火力战斗已成为战斗的首要阶段;指挥使用各种性能火器的兵种协同作战,成为指挥官的主要职责,仅仅身先士卒已难当重任。进攻时,首先充分发扬火力,再利用火力战果实施冲击的战术,防御时,诱敌至预定的火袋或火制地带实施火力突袭的战术,利用炽盛火力或地雷阵迟滞、阻止和杀伤敌人的战术等,均成为常用战法。戚继光正是在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他所练的新军(戚家军)最为典型,以队为基本建制单位,每队12人,基本队形为二路纵队的“鸳鸯阵”;战斗时,根据敌情、地形,可变为二等分的两路纵队并列的“两仪阵”,或变为近似二列横队的“小三才阵”及基本上为一列横队的“三才阵”。可惜名额有限,无法将其列入。

相比之下徐达就要逊色一些,这并不是说徐达在军事上不如二人,而是没有鲜明的特点。在明灭元的战争中,徐达都是按着朱元璋制定的战略方针去作战,虽然也屡有佳作,但和朱元璋、戚继光相比,还是逊色。

清朝和以往的时期相比,杰出的的军事人物不多,只有努尔哈赤、多尔衮和近代的曾国藩、左宗棠很有特点。曾国藩、左宗棠因为是近代人物,所以就不多说了。多尔衮是个出色的战略家,但和朱元璋相比,还是逊色一些。

这里主要说一说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与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两个少数民族统帅,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努尔哈赤的成就不如成吉思汗,但并不代表他没有这个才能。金庸先生曾说过,努尔哈赤是继成吉思汗后,世界历史上400年间最卓越的军事天才。虽然这话有些过,但不难看出努尔哈赤的过人之处。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战争的战争中,先后在兆佳城之战、浑河之战、古勒山之战、叶赫城之战中,凭着坚强的意志、超人的智慧、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外交争取与军事进攻相结合,采用远交近攻、分化瓦解、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等策略,仅以遗甲13副起兵,经过36年的艰苦征战,最终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赢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堪称奇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用了21年)。

努尔哈赤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在抚顺之战、清河城之战、萨尔浒之战、河西之战获胜,取得大片土地。特别是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经5天激战,明军东、西、北三路全军覆没,唯南路军逃回。损失杜松、刘綖以下将领310余人,士卒45870余人,马、骡、驼28600余匹,以及大量武器装备。像这样的战役(包括台州之战等以少胜多的战役),在西方战史上,只有拿破仑的奥斯特里茨战役能与其媲美(在西方国家很少有灵活用兵、以少胜多战役,他们认为那是不可想像的。包括二战在内,也找不出几个以少胜多的战役来。所以当斯大林听说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以60万打败80万,歼敌视55.5万的战报后,连说奇迹)。

努尔哈赤最终在宁远之战中败给了袁崇焕,主要原因并不是才能上的,而是火力上明显不如明军,明军用的是西洋大炮,努尔哈赤虽然人多,但无济于是,后来耿仲明降清,带去了大量的红衣大炮,清军才得以所向无敌。

努尔哈赤和成吉思汗一样,死的时候仅仅是其霸业的开始。而且努尔哈赤的子孙也是世代为将,其子褚英、代善、阿巴泰、德格类、皇太极、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其侄阿敏、济尔哈朗,其孙博洛、豪格、杰书、萨哈璘、尼堪、图赖、岳乐、岳讬,从孙勒克德浑、康熙,曾孙勒尔锦都是著名的将领,清朝的天下,几乎都靠努尔哈赤的子孙打下来的。后来八旗子弟逐渐腐败,清朝也逐渐走向没落。

我国古代有哪些军事家、名医~

  军事家:孙膑、吴起、李牧、刘裕、拓跋焘、李靖、阿骨打、伯颜、戚继光、廉颇、白起、孙武、秦始皇、项羽、张良、韩信、卫青、霍去病和刘秀、曹操、宋武帝刘裕、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世民、李靖、李绩、李光弼、郭子仪、李晟、黄巢、后周的柴荣、岳飞、成吉思汗、朱元璋、徐达、努尔哈赤、多尔衮和近代的曾国藩、左宗棠。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050862.html


  我国古代十大名医

  针灸之祖———黄帝 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特别详细。
  脉学倡导者———扁鹊 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侯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天下。《史记·战国策》推崇其为脉学倡导者。
  外科之祖———华佗 华佗又名敷,字无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尤擅外科,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知醉,肠洗浣,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医圣———张仲景 名机,汉末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甚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肘后备急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候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世界上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药王———孙思邈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曾治愈唐太宗皇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谎称采“长生不老药”献给皇上,偷跑了。监视他的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他为药王。
  儿科之祖———钱乙 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小儿药证直诀》,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辨证论治的范例。
  法医之祖———宋慈 宋朝福建人。所著《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药圣———李时珍 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艰苦劳动,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
  《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 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我国古代军事家群星璀璨,太多了,呵呵,就发几个特别有名的吧

  孙武
  古代军事学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一说惠民)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初。因齐国内乱,孙武出走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员推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13篇,被重用为将。吴、楚争夺霸权,长期战于江淮。孙武与伍员等辅助阖闾制定袭楚方略,使楚疲于奔命,国力耗损。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史记·伍子胥列传》),以一隅之地而称霸,孙武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最早比较系统地涉及战争全局问题,首次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总结了若干至今仍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是不朽的军事名著。

  孙膑
  战国中期军事家。真名失传。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山东鄄城北)一带人。孙武后裔。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 。 传说与庞涓同时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 。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白起(?~前257)
  战国后期军事家。又称公孙起。郿(今陕西眉县东)人。初为秦左庶长,由相国魏冉举荐,任主将攻韩、魏,旋升左更。周赧王二十二年(前 293 )伊阙之战,白起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24万,因功晋升国尉。次年,再升大良造。此后30余载,屡战获胜,攻取70余城。三十六年,率军数万深入楚地,大破楚军,受封武安君。四十二年,赵、魏联军攻韩华阳(今河南新郑北),白起与客卿胡阳率军救韩,大败联军。斩魏兵13万,将赵军2 万驱入河中淹死。五十五年,秦、赵长平之战,白起针对赵军统帅赵括骄躁轻敌、缺乏实战经验的弱点,予以分割包围,待其饥疲交迫,一举歼灭,史传他坑杀降卒40万。后因触怒昭王,贬之士伍,五十八年十二月被迫自杀。白起戎马一生,勇谋兼备,长于野战进攻,料敌用兵,战必求歼,为秦国统一大业立下功勋。后世多称赞其巧妙用兵,而讥评其杀戮无度。

  韩信(?~前196)
  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 ,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 ,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3篇,已失传。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期蜀国大臣,政治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家世二千石。东汉末,牧守混战,随叔父诸葛玄往依荆州刘表。隐居南阳隆中(今湖北襄樊西),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建安十二年(207 )刘备闻其名,三顾草庐。亮拟定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氏,待机进图中原的隆中对策,为以后的蜀汉制定了总的战略。诸葛亮成为刘备主要辅佐。次年曹操南伐,他和江东周瑜、鲁肃共同努力,并亲至东吴游说,促成孙权、刘备的联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随后,辅助刘备取荆州四郡。后从荆州率军溯江入蜀助刘备包围成都,推翻刘璋统治,夺得益州。刘备称帝 ,任丞相、录尚书事 。章武三年(223),刘备病笃,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他以丞相辅政,又领益州牧,封武乡侯。刘禅暗弱,朝政无论巨细,都取决于亮。
  诸葛亮当政期间,主要依靠从荆州带来的旧属,同时注意笼络原来刘璋部下和益州豪强大族。对出身贫寒而有才干的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称赞为能尽时人之器用。他法令严明,赏罚必信。参军马谡极受器重,北伐中马谡为先锋,违反节度,为魏将所败,亮流涕处死,并以用人失察自请贬官。益州豪强大族自刘璋统治以来,长期专权自恣,蔑视君臣之道,诸葛亮对他们的不法行为,也毫不容情。从而保证了蜀国政治上一定程度的清明和统一。
  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族采取了恩威并用的政策。建兴三年(225),南中(主要当今云南、贵州地区)发生大族叛乱,即亲率大军,深入不毛,进行讨伐,打击为首分子,同时尽量争取当地上层大姓,有的被起用为地方长官。使这些地区的统治得以稳固,为蜀国提供了物力和兵力。
  诸葛亮坚持与孙吴的联盟,并多次进行北伐,虽苦心筹谋,企图消灭曹魏,恢复汉室,但都因力量相差悬殊,未能成功。建兴十二年,最后一次北伐中,病卒于前方,谥忠武侯,被后代封建统治者推为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忠君典型。著有《诸葛亮集》,10万余言。

  曹操(155~220)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父曹嵩,宦官曹腾养子。 曹操参与镇压颍川黄巾起义军,被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中平六年(189),因董卓专权,逃离洛阳,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散家财,聚兵5000人,与袁绍为首的东关州郡军一起讨伐董卓。当时诸军畏卓,莫敢先进,唯操出战,董卓西逃,袁绍表操为东郡太守。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起义军攻入兖州,杀刺史刘岱,州吏拥曹操领兖州牧,率兵打败黄巾军30余万,收其精锐为部下,号青州兵。在随后几年的兼并战争中,表现出杰出才能,打败袁术,攻破陶谦,平定张邈,消灭吕布,逐渐壮大成一支与袁绍相对抗的力量。建安五年(200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10万大军,并陆续攻占原属袁绍的冀、青、幽、并四州。十二年,又消灭曾收留袁绍二子、以辽西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为根据地的乌桓势力,基本统一北方。曹操根据毛玠、荀彧谋划,于建安元年将处于困境的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自己势力范围内的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作为傀儡,并迁都于许。从此,他政治上主动,号召力增强。他采纳枣祗建议,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从物质供应上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他精通《孙子兵法》,著有兵书10万余言。善于运用古代军事学说和战略战术。他多次下令求贤,要求唯才是举。曹操受先秦法家思想影响很大,不官不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在此思想指导下,他残酷镇压农民反抗,同时对豪强大族的不法行为也往往给予严厉打击。
  建安十三年,曹操进位丞相,率军南征。荆州刘表适病卒,子琮归降。操进军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与孙权、刘备联军会战于赤壁。其时南北统一条件远未成熟;北方军队长途跋涉,不服水土,兵多疾病;荆州降军心有顾虑,未肯力战。加上曹操骄傲轻敌,在联军火攻之下大败而归(见赤壁之战)。他从此转向巩固北方的统治,镇压朝廷中异己力量包括皇后伏氏的反抗,并继续消灭北方残余割据力量。建安十六年讨平关陇地区马超、韩遂。四年以后又征降汉中的张鲁,为代汉作了充分准备。在此期间,曾数次进攻孙权、刘备,无功而还。建安十八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国,都于邺。魏国拥有冀州10郡之地,置丞相以下百官。三年后曹操进爵魏王。他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子曹丕代汉,追尊魏武帝。
  曹操诗歌造诣极高,所作《薤露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皆悲凉雄浑,气势磅礴。在他奖掖、提携下,周围聚集了一批优秀文人,出现了建安文学。对曹操的评价历史上自来是毁誉参半。20世纪50~60年代,史学界有人认为,曹操的形象受到后代学者的歪曲,而其历史功绩远远超过过失。随着研究的深入,史学界倾向于认为曹操是一个在历史上作出多方面贡献的杰出人物。

  岳飞(1103~1142)
  南宋爱国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靖康元年(1126)投军抗金,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建炎三年(1129),金将完颜宗弼渡江南进,岳飞时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率部转战广德(今属安徽)、宜兴(今属江苏)地区,袭扰金军,多次获胜,并收复建康,升任通泰镇抚使。绍兴三年(1133),金扶植的刘豫政权派军攻占襄阳(今属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飞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挥师北上,大败刘豫军,收复六郡,因功授清远军节度使。五年夏,奉宋廷之命镇压洞庭湖地区的杨幺农民起义军。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 ,举兵奇袭刘豫军 ,以部分兵力东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诱其来攻,主力自襄阳出击伊阳(今河南嵩县),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七年,岳飞乘金朝废除刘豫之机,提出举兵收复中原的主张,后多次上书反对与金议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桧拒绝。十年,完颜宗弼毁约南进。岳飞按照其连结河朔进军中原的方略,遣将联络北方义军,袭扰金军后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颍昌之战中大破金军精骑,击败金军主力。正当岳飞行将渡河时,高宗、秦桧却向金乞和,诏令各路宋军回师,致使岳飞恢复中原的计划功败垂成。次年,回临安,被解除兵权,改授枢密副使。十二月二十九日,被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惨遭杀害。宋孝宗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 。淳熙五年(1178 ),谥武穆。
  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改谥忠武。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将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主张黄河以北的游击军和正规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反对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

  戚继光(1527~1588)
  明代军事家,抗倭将领。字元敬,号南塘 ,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1588年1月5日卒于登州。嘉靖二十三年(1544)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调往浙江抗倭,任参将,镇守宁、绍、台(今临海)三府。 他鉴于明军纪律松弛,素质不良,战斗力低下,至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4000余名,编组训练成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嘉靖四十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处大胜倭寇,九战皆捷。次年奉调援闽,连破倭寇巢穴横屿、牛田、兴化,闽境倭寇主力被消灭殆尽。因功升署都督佥事。四十二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卫(今莆田东南),进官都督同知,升福建总兵。此后转战闽粤沿海各地,终于解除东南沿海倭患。隆庆二年(1568),明廷特召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16年间他整饬防务,加强战备,修筑御敌台,设立武学,训练将士,编成一支车、骑、步三者皆备的精锐部队,使防御巩固,京师(今北京)安全。后被排挤,南调镇守广东。再后被诬陷夺职。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为兵家所重视

(古代)有哪些有名的统帅,将军,谋略家,政治家?
答:同时,《孙子兵法》也向越南、朝鲜、日本、以色列乃至英、德、俄等国流传。 近现代的战争使用许多新式武器,与古代战争的条件大不相同,但《孙子兵法》所论述的战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都没有因战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仍然受到军事家们的普遍推崇。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名将都有哪些? 他们的生平事迹、成名之战、趣闻轶事...
答:孔门再传弟子中,出现这样一位与“兵圣”孙子齐名的大军事家,由此对研究孔子及早期儒家学者对军事的态度和素养很有说明和参考作用。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年),齐国进攻鲁国,鲁国国君想用吴起为将,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对他有所怀疑。吴起由于渴望当将领成就功名,就毅然杀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倾向齐国,史称杀妻...

我国古代有哪些军事家、名医
答:军事家:孙膑、吴起、李牧、刘裕、拓跋焘、李靖、阿骨打、伯颜、戚继光、廉颇、白起、孙武、秦始皇、项羽、张良、韩信、卫青、霍去病和刘秀、曹操、宋武帝刘裕、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世民、李靖、李绩、李光弼、郭子仪、李晟、黄巢、后周的柴荣、岳飞、成吉思汗、朱元璋、徐达、努尔哈赤、多尔衮和近代的...

战国七雄各国的名将都有谁?
答:乐毅(yuè 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

中国古代历史的天才军事家前20位
答:孙武,白起,李牧,乐毅,田单,项羽,韩信,周亚夫,卫青,霍去病,李广,冉闵,陈庆之,斛律光,苏定方,李靖,侯君集,高仙芝,郭子仪,狄青,岳飞,托雷(成吉思汗小儿子),常遇春,徐达。以上是精华中的精华 另外也可以加上:曹操,陆逊,

古代的文学家,军事家,书法家有?各8个,越快越好!
答:2、古代的军事家:吴起、李牧、孙膑、孙武、韩信、卫青、霍去病、李世民 3、古代的书法家:颜真卿、王羲之、苏东坡、李斯、欧阳询、王献之、诸遂良、钟繇 一、关汉卿 关汉卿(约1234年以前-约1300年左右),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

中国古代出名的军师有哪些
答:24. 赵普:北宋初期著名政治家,曾三次为相,以刚直和有远见著称。25. 刘伯温: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为朱元璋的主要谋士,以智谋和策略著称。26. 伊尹:商朝名臣,辅佐商汤建立商朝,是古代著名的贤相之一。27. 姚广孝: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为朱棣的主要谋士,参与策划靖难之役。28. ...

中国古代历史上军事家。
答:我知道的有:韩信白起李牧岳飞孙膑吴起卫青徐达戚继光项羽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答:中国国代十大名将有(按朝代顺序):春秋的孙武、战国的白起、秦末的项羽、秦末汉初的韩信、西汉的霍去病、西汉的卫青、三国的关羽、南宋的岳飞、以及元朝的开国皇帝成吉思汗。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被誉为兵圣。白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曾在为大秦帝国立下...

古代文学家,军事家,书法家都有谁
答:1、文学家:苏轼、李白、杜甫、柳宗元、韩愈、曾巩、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2、军事家:孙武、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