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有名的中国历史书籍 中国古代里比较著名的书籍有哪些?

作者&投稿:书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2、《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断代史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该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4、《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陈寿开始在蜀国任职,受宦官排挤不得志。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5、《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

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左氏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氏春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尚书



1、《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初版于1923年9月,出版后数十年内不断重印再版,仅1933年至1935年间就重版了4次,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

在20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此,本书也是其中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2、《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是200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仁忠。该书讲述了从盘古天地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状况。

本书内容涉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举凡人类社会的起源,夏、商、周国家的建立,春秋、战国的动荡,秦汉、三国、魏晋、隋唐、宋元明清朝代的更替,各朝各代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状况都有深入浅出的讲解。

3、《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是2010年12月1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钱穆。

《国史大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使用教科书体例编写而成。全书在内容取材上详述汉、唐时期而略写辽、金、元、清,详写中原地区而略写周边少数民族。

详于阐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而略于具体的人与事,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作者指出该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在政治制度方面,《国史大纲》将中国古代的政治演进划分为了三个阶段。一是到秦汉时期完成的封建集权大一统;二是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完成的政府构成演变;三是到隋唐时期完成的科举竞选制度,至此,科举取代世族门第成为了中国延续千年的首要政治制度。

在经济发展方面,《国史大纲》强调了经济建设与文化、政治建设的相互谋和。三者的发展在整个中国历史中虽然并非每时每刻相互适应,但其总体趋势是在相互调和中的向前发展。

4、《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外文出版社出版图书,为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学家林汉达所著,讲述了中国的实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

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现代语言写出来,通俗易懂。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上下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

5、《秦汉史》

《秦汉史》是2010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吕思勉。

《秦汉史》是与《先秦史》互相衔接而又独立成书的。由于作者对《史记》、两《汉书》、《三国志》所下的工夫很深,对于这个时期各方面历史的叙述和分析,十分扎实而有条理。

作者认为这段时期内,就社会组织来说,新莽和东汉之间是一个大界线,从此豪强大族势力不断成长,封建依附关系进一步加强,终于导致出现长期割据分裂的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汉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下五千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史大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通史



史记 , 资治通鉴 , 三国志等等。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比较有名的中国历史书籍,推荐二十四史,它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 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 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 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共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 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包括:《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如果文言基础好的话,推荐读二十四史,虽然有些地方不太真实,但毕竟是官方史书,我读的就是二十四史。
文言基础一般,就先去买一本中国通史,什么版本都行,看过之后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朝代或历史人物,去读断代史或人物传记。
中国通史语言都比较干,怕枯燥就去看历史讲评,像百家讲坛系列,明朝那些事儿,不过那些都属于一家之言,有些地方主观色彩很重,建议先了解一下正史再去看专家学者讲的历史,否则有可能对自己的历史观产生影响。

如果要推荐书籍,我认为 史记 最好,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啊。
其次就是 三国志 ,因为我喜欢三国这个惊心动魄的年代。

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一、如果希望了解的是正史,要求与历史真相不能有太大出入,建议阅读《二十四史》再加上《清史稿》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文言文不喜的话,可以寻找这些书的白话版本。

二、如果并不怎么要求正史,只是想对历史有个大概了解,野史传言故事也喜欢的话,那可看的书就很多了。

稍微接近正史的,《明朝的那些事儿》《晋朝的那些事儿》等等;
小说+历史性质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志》之类;
历史架空小说的,以起点为首的网络小说网站,推荐读月关、贼道三痴、高月等作者的网文。

比较有名的中国历史书籍有哪些?~

有《春秋》、《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左传》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2、《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4、《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5、《左传》
《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书

1、《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2、《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3、《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
4、《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5、《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学 (文献古籍曾子《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道家学派经典著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中国儒家经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儒家经典著作)

讲述中国历史故事的书籍有哪些
答:1、《史记》,作者为司马迁;2、《后汉书》,作者为范晔;3、《易中天品三国》,作者为易中天;4、《明朝那些事儿》,作者为“当年明月”;5、《清十二帝》,作者为阎崇年;6、《汉书》,作者为班固;7、《三国志》,作者为陈寿;8、《晋书》,作者为房玄龄;9、《宋书》,作者为沈约;10、《...

中国最好的历史书籍
答:1、《国史大纲》:这是一部中国通史,由于采用大学教科书体例编写,力求简洁,仅举大纲,省略琐节。内容涵盖了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国际形势等方面,旨在展现我国国家民族生命精神所寄的治乱盛衰历程。2、《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在西欧历史上是西班牙舰队出动征英的前一年;...

比较有名的中国历史书籍有哪些?
答:《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

中国最好的历史书籍
答:2. 钱穆《国史大纲》与《中国通史》齐名,钱穆的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叙述和对中国历史的温情敬意著称。尽管在细节上可能有误,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帮助读者建立中国历史的大观念。3. 杨宽《西周史》杨宽利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能力出色,尽管史观可能有些陈旧,但他扎实的史料工作使我们能够稳重地了解西周...

讲解中国历史最全面的书籍
答:1、《战国歧途》《战国歧途》是借战国这段历史,解密中国几千年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怪圈,以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2、《春秋史》《春秋史》是一部将正史体裁、纪年体、纪事体、政书及会要体、考杂体等体裁写作之长融会而创作的一种分章综述的断代史新体裁。作者将深奥复杂的考证化为通俗...

古代历史书籍有哪些?
答:1、《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

关于历史的书籍推荐
答:关于历史的书籍有《国史大纲》、《明朝那些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天朝的崩溃》、《大秦帝国》、《大明王朝1566》等。1、《国史大纲》《国史大纲》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钱穆所撰写的一本通史性论著,著于抗日战争时期。钱穆当时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战火纷飞中随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辗转大半个...

想了解中国历史看什么书 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书籍介绍
答: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

十大历史类书籍有哪些推荐?
答:十大最好看的历史书:1、《国史大纲》这是一部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内容於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国际形势,兼有顾及,惟但求其通为一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开其一贯相承之为统,以指陈吾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2、《万历十五年...

年龄大了,想看一下历史书籍,能推荐一下么?有顺序的由古到今
答:当然可以,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历史书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1. 《史记》:中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涵盖了上古到西汉的历史内容。2. 《资治通鉴》:中国南北朝时期司马光所著的一部通史,涵盖了从周朝到五代的历史内容。3. 《东周列国志》:中国南北朝时期陈寿所著的一部地方志书,对东周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