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的木鱼石有什么传说??介绍一下呗!! 木鱼石的传说的介绍

作者&投稿:单于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千山龙泉寺上西阁往罗汉洞走,中间有一段山坡。就在这里有—块会唱歌的椭圆形的青石板。有人说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有人说它是从地下钻出来的。人们都管它叫“木鱼石”,也有人叫它“ 木鱼神钟”。

这块椭园形的青石板从表面上看稀松平常很不起眼,但来千山游逛的人可总喜欢跺它几脚,要不就用拳头或木棒等物捶它几下,然后就会听到“空空”的清脆响声。这声音就象老和尚念经敲打木鱼的声音。 特别是夜静更深的时候敲打它,整个山谷都会给震起回声。龙泉寺的老和尚说,这块石头有一段动人传说。

很早以前,千山的庙宇是东一个西一个,要是有个大事小情往一块凑 ,那可真不容易。各个寺、观、庵都是各顾个。这里的和尚、道士、尼姑除了早晚念经拜神佛,白天大都去开荒种田,采集山果、药材,有的还出外行医。大家过的好比是世外桃园的生活。谁曾想有些伤心的事儿,竟从天上掉下来了。

原来,那时候,千山这一带有一帮土匪经常打家劫舍、抢男霸,女,就是对千山寺庙也不放过。这个土匪头目报号叫飞天虎,他长相凶恶,大长脸,两腮胡须卷曲着,活象一对秤勾子挂在腮帮子上。他喜欢穿青衣大褂,头扎蓝布头巾,骑一匹枣红马。他拉起的马帮 有二十匹。不管抢到什么东西,搭在马背上就一溜烟逃跑了。有一天,飞天虎领着马队闯进千山来。飞天虎下令在龙泉寺山门外下马,把马匹拴在两旁大树下,就带领着一帮二卜匪闯进龙泉寺。小和尚发现来了这么多人,又不知干啥的,忙跑去对方丈禀报:“师父,不好啦,山门外来了一伙人!”方丈慌忙走了出来,正好和飞天虎迎个照面。方丈赶忙两手合什,口念: “阿弥陀佛,善哉!”飞天虎大摇大摆地说:“老师傅,不要惊嘛,今几个我特到贵庙拜访!”接着,飞天虎向喽罗递个眼色,这帮匪徒象饿虎扑食似的奔庙宇两廊和正殿冲去。老方丈一看不好,又念起“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可是这帮匪徒没理他,把大殿的佛像掀翻。看看里面有没有财宝,结果他们什么也没有捞到。又朝罗汉洞搜去,总算在罗汉洞里捞到药材和山果。他们背的背,扛的扛弄出山门。大大列列地走了。边退走还在马上高喊: “谢谢,老师傅!”

飞天虎捞到便宜后,第二年秋天又带喽罗闯进山采。见到山果抢山果,见到药材抢药材,就连佛前供果也划拉去了。抢东西还不够,见在南泉庵附近的山坡上,有个尼姑在采山果,飞天虎看尼姑长得俊俏, 喝令匪丁上前抱住,用手巾堵住嘴,捆巴捆巴扔上马背。 老方丈听到门外吵嚷,想必又出了事,登上庙门台阶一瞧,哪有大天白日抢活人的,也太不成体统了!连声念起:“阿弥陀佛,善哉!”哪曾想,土匪不听这套。随着一阵马蹄声,土匪逃出了山谷。老方丈一看佛法不灵,又气又恼,可又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照旧是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心里可是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后来徒弟们想出了个点子,对他说: “咱们各寺庙何不联防抗贼。”老方丈连连点头。从此他们就聚集僧道操练刀枪棍棒。在千山沟门设下岗哨。共同规定:不管是僧道集合或是发现山匪踪影,都敲打木鱼石为号。

又是一年秋天,约摸到掌灯时分,飞天虎率着马队又来了。他的人马刚在千山口露头,·放哨的僧道就飞报给龙泉寺方丈。老方丈命小和尚猛敲木鱼石。木鱼石发出“空空”地响声之后,各寺观僧道拿着棍 棒刀枪集合在龙泉寺山门外,等候和飞天虎撕杀。飞天虎趾高气扬地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喽罗拥到山门前骂道:“你们这帮秃驴和杂毛老道,今个放明白点,赶快交出你们的财宝、药材,不然我就放把火烧 毁你们的寺庙!”这时老方丈挺着胸脯上前说:“飞天虎,今个你敢动我们一根毫毛,就打断你的狗腿!”飞天虎听了老方丈的话,气得嗷嗷直叫,大喊道:“弟兄们给我杀!”一霎时,马队冲进了人群。僧道们手持枪棍刀叉跟土匪打了起来。僧道们越战越勇,杀得土匪屁滚尿流。飞天虎见势不妙,带领几个喽罗顺着小毛道逃出山沟。飞天虎经过这番较量,再不敢进山胡作非为了。打那以后,千山寺院坚持了多年联防,木鱼石也一直和僧道们相依为命难离难分了。

久而久之,游人们对敲木鱼石也都很感兴趣。来此地之人都想自己亲手用棍和石子等物敲木鱼石,领略一下诵经的节奏声。有音乐天才的游人,敲击时调节出力的大小轻重,能敲出节奏来。木鱼石可就真唱起歌来了.

木鱼石又称木纹石,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空心的石头,学名“太一余粮”、“禹余粮”、“石中黄子”,俗称“还魂石”、“凤凰蛋”,象征着吉祥如意、佛力无边,可护佑众生、辟邪消灾。呈紫檀色,质地细腻,纹理清晰,它形成于寒武纪,距今5.5-5.8亿年,产地仅局限于泰山西侧的列入世界三大古老剖面标本山的长清馒寿山。

木鱼石的形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空腔内有的呈卵形核状,有的呈粉沙状,有的为液体,用手摇动,可发出动听的声响。有诗赞曰:“曾见山有洞,罕闻石中空,虽非珠玉类,可在一绝中”。古代的文人墨客利用其中空为盂为砚,所盛水墨经久不变色味。

木鱼石质地非常坚硬、细腻,经过精心雕磨,可制成砚、盂、木鱼、塑像、茶具、酒具、动物等各种造型的精美工艺品,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古朴大方的质地、巧夺天工的工艺,可誉为传世珍宝,尤其是那些惟妙惟肖的天然造型的木鱼石原石,更是珍品中的珍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据《本草纲目》记载,木鱼石系珍稀中药材,其性甘平无毒,有定六腑、镇五脏之功效,久服有强力、耐寒、耐暑、不饥、轻身、延年不老之神奇疗效。故而,木鱼石有“得者有缘,无福妄得”之说,得者往往不传其产地,更使该石身价百倍。

国家地质测试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检字980898)、山东乡镇企业局(鲁乡科字92-53)等权威部门鉴定木鱼石含有锶、磷、铍、钴、碘、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尤其铍、钴对癌症有很大的防疗作用。

用木鱼石保健杯泡茶,酷暑季节其色、香味十日不变,春秋季节三十日不变质;普通白水在其杯内盛放1-3小时即成优质矿泉水,具有神奇的保健和消毒净化作用,被称为“中华第一神石”;普通白酒装在该杯内3-5天后,味道更加甘醇,芳香扑鼻,饮之口感极佳,回味悠长;经常使用木鱼石具可以不断补充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能调节新陈代谢,起到抗衰老、防癌、延年益寿的作用,对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蓄精固本,养颜护肤有明显的保健功效。

木鱼石的传说~

木鱼石的传说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答:引 子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在辽宁省本溪也有一种会唱歌的石头,它的名字叫青云石、紫云石。它的家不在黄土高坡,它的家在本溪南芬和桥头的崇山峻岭之中。会唱歌的紫云石有两首保留的曲目,一个叫御用松花砚,是皇族的梁上燕,一个叫辽砚,生活在寻常百姓家。这石头的歌,从走上砚台的舞台开始...

木鱼石地址在哪里?
答:木鱼石的地址位于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东南17公里处的无量观内。无量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道教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圣地之一。观内环境清幽,古木参天,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气。而木鱼石,作为无量观内的一大自然景观,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木鱼石是一块形似木鱼的巨石,传说中是由一位道家...

千山风景区的主要景点
答: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你知道那块神奇的石头在哪儿吗?这块石头就在我们千山,而且就在从西阁到无量观的路上,它位于无量观西阁观音殿后岩石上,木鱼石是以音响命名,用石敲之闻其声如木鱼。相传,木鱼石之名源于清初年间,千山道教祖师刘太琳的俗家师弟洪将军...

关于石头的故事有哪些
答:点石成金 有个穷困潦倒、沿路求乞的书生遇到了一位仙翁,书生向仙翁祈求帮助,仙翁欣然答应,叫书生看看地上的石块,接着用右手食指轻轻一点,石块立即变成了黄金.仙翁叫书生拾起黄金变卖为生.书生俯身拾起了黄金,恭恭敬敬地交还给仙翁,说:“这块黄金我不要,我要你的手指头.”木鱼石的传说 木鱼石的传说...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表达了什么
答:《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首歌,旋律动听,歌词也美,尤其是柳石明老师的原唱,它是我的最爱歌曲之一。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善良者以欢乐,它能给懦弱者以坚强 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只要你把它埋在心中 天长地久不会失落。“木鱼石”在满语里叫“安倭阿...

找一些关于四川九寨沟的传说
答:木鱼石的传说”实际是指泗滨浮磬、扁鹊石的传说作者:千红 改编:bianshi [zt]http://www.jiankangclub.5322.cn 1, 木鱼石、泗滨浮磬与扁鹊石的来历 曾记否70年代有一首“木鱼石的传说”唱遍大江南北,歌词大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善良者以欢乐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山高路...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歌词里面说的石头是什么石头?
答:您好!新年快乐!木鱼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木鱼石是世界是罕见的稀有宝石,呈棕褐色,属海相沉积,有木纹,形成于5.5-5.8亿年前,独产于济南市长清区的张夏、崮山。经地矿部国家地质测试中心、山东医科大学和山东省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1992)鲁科字53号】及国内外营养保健...

为什么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答:这是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的插曲。木鱼石产于山东济南市长清区馒头山,是一种中空的石头,其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一般有空腔,腔内物有的呈卵核状,有的为粉末或液体,手摇或敲击能发出动听的声响,好像唱歌一般。有诗赞曰:"曾见山有洞,罕闻石中空,虽非珠玉类,可在一绝中"。古代的文人...

与石头有关的名句或者传说
答:木鱼石的传说!

敦煌石的<木鱼石的传说>
答:歌词唱道:“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而敦煌奇石馆中就有这样的石头,抚之有声,叩之悦耳,如战国之编钟音;如百灵之婉转鸣叫,让人玩味无穷。敦煌奇石在古代就很有名,《元与论》载“砺石,肃州贡”说明早在宋代以前,敦煌风砺石就成为地方官对皇帝的贡品,而风凌石为天然的艺术观赏品,古已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