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江南民风民俗 安徽有什么特产

作者&投稿:彤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皖南民俗·降福会
  流传于安徽省郎溪县定埠一带的降福会,俗称“出菩萨”或“出会”,是用来纪念江淮及江南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张巡的一种赛会形式。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每年家历八月二十四(现为家历正月初八)张巡及手下部将(是人装扮)出巡全镇,降福于民。这个隆重的民俗活动约有2000多人参与表演。一大早,身着不同颜色的古式服装,打着各式旗号的24支队伍陆续来到民俗文化村,锣鼓,锁喇齐奏,声响震天。鼓乐声中,顶盔披甲的”张巡”带着二十四位将军(菩萨),身后跟着上千人的巡游队伍,犹如古代将军出征般,连绵三公里,声势浩大,场面壮观.在巡游的队伍中,还有”小马灯”“打飞叉”,”挑花篮”,“龙灯”等一系列民俗表演。

  皖南地区居住民俗
  皖南宣州、徽州一带,气候比较湿润,又有山区瘴疠之气,故居民住房多楼房。富裕家以楼上作为主要活动及栖身之所。楼上厅堂宽敞,有卧室、厢房,沿天井处则设“美人靠”。民房多为封闭式结构,四周围高墙,谓“封火墙”,或称“马头墙”。远远望去,似古城堡。除大门外,每栋房子对外只开少数小窗,主要靠天井通光透风。这种民房结构是多层次的,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为厅堂厅,堂后是以中门相隔,设一堂二卧室。坐室后又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此为第一进。第二进房子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有卧室四间,堂屋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更多进,结构大致一样。这适宜于一个大家族居住,有“三十六个天井,七十二个槛窗”的大住宅。一般是一个支系住一进,门一闭,各家独户过日子;门一开,一个大门进出,一个祖宗牌下祭先人。
  皖南黟县一带,民房多传承清代建筑结构格局,式样变化颇多,有:明、暗间,廓步三间,回廓三间,四合,廓步四合等。一个数百幢房屋的建筑群中,完全相似者极少。
  这些民房大多有小庭院,院内地上以各色鹅卵石铺成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还砌了假山、鱼池、花台,栽种四季花草。还特别注意室内外的艺术装饰,凡门框、门楼、门窗、天花板及梁柱等,上面都雕刻和漆绘许多精致美丽的花草和神话人物的画像。
  一般民房大都是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各家各户建房时,与邻居中隔封火墙。下水道都能互相沟通。为减少狂风侵袭,墙上都有“溜风洞”,似乎是统一的规划和设计。
  皖南祁门一带,居民大都来自江北各地,聚族而居者少,大都是杂姓人家聚居一处,各自建筑楼房,一般为楼上、楼下各三间,中间为厅,两边为厢房;厅前开天井,以通风透光。也有楼上下各五间,厅堂为前后厅,厅堂为吃饭、待客场所,厢房为宿舍或杂屋。
  猪圈、厕所都建在村边或屋后。
  房子多属砖木结构,四周为砖墙,瓦顶、屋内为木梁、木柱、板壁、地板。
  二、选择地基
  农村建房,选择地基是大事,城乡群众大多数迷信“风水”,认为“风水”关系到屋主一家人的吉庆灾祸。选择地基时要找“地理先生”看风水,淮河一带认为屋基地要高而平,左右地势环抱相辅,要环有沟渠,面有明塘,构成宅势。屋门前流水汇入“水库”,是主发家之宝地,如水流不入“库”,则主不能聚财。当然,屋前有水,利于人畜饮用,还有科学性。他们忌屋前的水沟和大路,认为是“主穷”和“主破败”的迹象。皖中一带多丘,群众选择地基,多喜背山面水,即后有靠山,前有明堂(即池塘),有山有水,为居住的好场所。而所谓“山管人丁水管财”,则是迷信“风水”的讹传。皖南、皖西地区多山,筑房地基较紧张,若几幢宅地一字排开,离首宅基地要退后一尺,因讹传“右为白虎”,以免犯“白虎”之忌。
  三、选定门向
  地基选定后,还要选定大门方向,淮北民间俗语说:“有钱建房门向南”,说明群众房屋要面向南。皖中城乡居民也以向南为吉,当地的俗语说:“有钱难买门朝南,冬天暖和热天寒”。也有部分地方是朝东、朝西向的,大多与地形有关。皖南地区建房,大都“座南朝北”。这是“风水先生”说的,所谓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商人为图吉利,故大门不向南。即使地形适宜朝南,也不朝正南,而要偏斜向东南。这种“风水”之说,常影响人们在地基和门向方面做最佳的选择。
  四、准备建材
  建房之前,要准备好建筑材料,在居住建筑选材中,也有系列的民俗禁忌。故建材质量既要坚固耐用,又要讲究吉利。
  淮北地区的两架梁忌鸳鸯梁,即不能混用不同质量的材料,否则就不吉利。喜用枣树为脊檩,榆树做梁头,杏树做门,俗谓“枣脊榆梁杏树门,辈辈不受贫”。因以谐音而图吉利,枣谐音“早”,“脊”谐音“积”,“榆”谐音“余”,“梁”谐音“粮”,“杏”谐音“幸”,“树”谐音“福”,即为“早积余粮幸福门”之吉兆。俗语还说:“头不顶桑(丧),脚不踩梓(子)”,忌用桑树做梁檩,用梓木做门槛。这种习俗,其他地区也有。皖中、皖南民房的梁檩、门框、窗框,多用杉木,不用松树及其它杂木。皖南宁国选择正梁,有请人在他人山上偷梁之俗。皖中沿江一带,新建民房,墙角需用桃树打桩,有避邪之意。而圩区盖房,大都是土墙及毛竹搭架,麦秸铺顶,不用砖瓦木材,是圩区多水灾的特殊环境所致。
  五、奠基、动工、上梁、室内外装饰
  〔奠基〕
  建房工程第一步就是平整地基,称“奠基”。开工那天,要选择吉日良辰,即所谓“黄道吉日”。淮北一带,首先要行夯根脚仪式:在夯顶上扎大红布(称“红子”),夯工身佩大红花,屋主及时给夯工和放底线的建筑师各人付一份“红纸包”,即开工喜钱。打好地线后,鸣鞭炮开工。夯工分两班,每班七至九人,轮流换班,夯不停顿。夯头手扶夯,口呼吉利的号子,众人和唱,沸沸扬扬,工地上一片喜庆气氛。夯歌内容多样,随编随唱,富于幽默感。如:
  夯友们快快准备好呀,
  手扶夯头架起来,
  咦呀呵咳!
  我们一起把夯头呀,
  手拉夯绳扯起来,
  咦呀咳哟!
  绳儿抓得紧呀,
  夯夯落到地平埃,
  咦呀咳哟!
  工地夯得平又平呀,
  财源滚滚来!
  工地上热气腾腾,增添了劳动乐趣,夯头抬得愈来愈高,压力也就更大了。是日中午,屋主设盛宴款待夯工及建筑师傅。
  安徽地区的奠基大致相同,地平整好后,要砖工师傅测定认可。奠基前,先请“风水先生”搞清所谓“太岁”方向,以免在“太岁头上动土”而遭不测之灾。
  〔择吉动工〕
  平整地基之后,建房工程正式动工,要选定所谓“黄道吉日”,请砖工师傅主持开工典礼,皖西称是日为“起首”。动工时要放鞭炮,大师傅手持系红布条的砖刀和长木尺,将整个房子的结构量准尺寸,用砖刀在地上划出线条,再由其他砖工沿线条撒上石灰,然后由大师傅用砖或石块砌第一道墙角,众砖工就沿墙角划定范围,分别砌砖。
  〔上梁〕
  梁木,是屋脊、桁下安上粗圆的横木,梁上绘“八卦”及“太极图”图案。有梁木者算堂屋,否则,只能算普通平房。规模较大的建筑,多是五架梁,梁的两端落在梁架上,或落在直柱上,或落在山墙上。上梁时,架上或直柱上要贴写“上梁欣逢黄道日,竖柱恰遇紫薇星”的大红对联和“吉星高照”的横幅,要做好上梁的活动吊架,要准备粑粑、糖果等散发给参观上架仪式的人群。吉时一到,仪式开始,大放鞭炮。木工师傅站在高吊架上,手持斧头指挥众工匠操作,小木工站高架上向下抛撒粑粑、糖果,围观群众争相接物,炮竹声、欢笑声响成一片。梁系于吊架上徐徐上升安好后,大木工师傅就致祝词,众人齐声叫“好”。颂词大致如下:
  “上梁上梁,子孙满堂”;齐答“好”!
  “世代兴旺,长发其祥”;齐答“好”!
  “建设华厦,乐业安康”;齐答“好”!
  “立下千秋业,奠定万年桩”;齐答“好”!
  “年年添新屋,岁岁积余粮”;齐答“好”!
  “子孙登高第,金马对玉堂”;齐答“好”!
  “左有藏金室,右有积谷仓”;齐答“好”!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香”;齐答“好”!
  “门前松柏翠,院后百花香”;齐答“好”!
  “上梁逢吉日,万代庆荣芳”;齐答“好”!
  上梁仪式结束后,屋主人要设宴款待木工、砖工师傅,并给木工师傅红纸包。
  〔装饰〕
  新房砖瓦木工工程结束后,比较富裕的家庭,还要进行室内外的装饰等。装饰项目有:门窗的油漆与雕绘、梁柱的油漆、大门门楼的彩绘等。雕绘的主要内容多是福、禄、寿三星、鲤鱼跳龙门、麒麟送子、天官赐福等。有的还在山墙屋檐处,用石灰泥涂成两尺宽的长方块,请画工绘出一幅幅历史故事,如诸葛亮空城计、花木兰从军、岳飞精忠报国等。至于大门门楼上安了斗拱的人家,要将斗拱漆得金碧辉煌,光彩悦目。
  六、建房禁忌
  淮北一带,开工时要请“风水先生”搞清“太岁”方向,不能在太岁方向动土。房屋上梁后,即使是露天,晚间也要睡人,忌空房,睡一夜后,“狐仙”即不敢到那儿去为祟了。三间房忌留三门,恐门多不聚财。堂屋后墙忌留窗子,谓漏财,会一辈子受穷。堂屋地铺砖,天井院铺路,忌砖对缝铺,谓为穿心线,会妨人及破财败家。各幢住房及院落,忌前宽后窄,前大后小,前长后短,谓之为“簸箕院落”、“簸箕房”,主“破败”。忌前高于后房,忌厢房高于前房,忌西房高于东房,忌左右厢房前宽于后,此谓之“下犯上,少凌长”。留门窗要有一定的尺度,忌双数尺寸,所谓“门留三尺三;进来花轿出去棺”。窗子忌用双数棂,檐墙忌用双数尺寸,俗称主分家,主“破败”。门向南开,只能偏左或偏右,忌正南开,由于庙宇、祠堂、衙门都是正南开的子午门向,如家门正南,即是“犯上”。
  皖中一带,建房也有类似淮北的种种禁忌,如门向不能与路向、流水方向相冲,即所谓“白虎”与“路箭”相冲,主不吉。有的地方,忌大门面对烟囱,如有此情况,可将大门砌斜一点,叫“巧相”。或在大门上方镶悬一面镜子,将“邪气”反射回去。对方亦在烟囱上镶一面镜子,意即将灾难照回去,新屋主人又在悬镜处挂一把铁制“三股叉”,以反制对方。这种明争暗斗的迷信行为,甚至造成口角斗殴事件。
  皖南建房的禁忌,与皖中类似,如大门对烟囱,就是挂镜子和剪刀,在大村庄中,有的人家巷道如正对墙角,就嵌入“泰山石敢当”的大石块,以镇邪恶。
  建房禁忌是迷信行为,但也有其合理性,如靠山面水的居住环境,反对大门面对烟囱,也是符合环境卫生的要求。
  七、乔迁
  新房建成后,房主从旧居迁入新居,这是一件大喜事。
  皖西六安一带,搬至新居要选吉日,由家人抬一锅热饭,女主人拿火叉、火钳,在亲友陪同下,黎明时进入新居,随即烧香点烛,鸣放鞭炮,向祖先、灶君祭拜;然后宴请亲邻。皖中巢湖一带是半夜子时搬入新居,搬东西第一件是竹杆,第二件是亮子(灯),接着就搬床铺。其它东西就可随便搬了。也有的是先安灶君,先搬厨房内的锅碗瓢勺。
  屋主迁入新居,亲、邻、友好都要来庆贺送礼,礼品有对联、喜帐、匾额,通常用的贺联是:“新迁仁里和为贵,吉地安居德有邻”。匾额通常用的是:“新居安吉”、“仁里长春”、“东阁流辉”等等。此外还要送发糕,或是发馍、喜面、喜糕、喜酒等礼品。以预祝高升发财,人寿年丰,富贵长久等等。每种礼品都是吉祥的谐音和象征。
  八、房子分配与室内外环境布置
  〔房子分配〕
  皖中城乡各地的居民,搬迁新居时,有一定的分配习俗。大抵前厅后堂是安放祖宗牌位,以及办理家庭婚丧喜庆大事的场所。一般前厅是全家吃饭、接待客人之处,靠近厅堂的厢房,东边上进为家庭长辈或主妇的住房,其它厢房为儿子媳妇住房。靠近厢房的偏屋为厨房、杂物贮存所。屋边缘的小屋则做猪圈、牛栏、厕所。
  〔室内外环境布置〕
  集镇乡村住房周围,都有绿化环境的习俗。一般是大门前栽植白杨、枫树、泡桐、樟树等。淮北多栽白杨、泡桐,皖中、皖南多栽枫村、樟树。在屋后多栽毛竹、水竹及松树、杉树等。栽树也有禁忌,即前门不栽桑(丧),后门不插柳(流),否则,均视为不吉(参见林业民俗)。
  室内天井里,砌花台,栽天竹、芭蕉、碧桃等观赏花木。
  堂屋后壁设案桌,上面安“天地国亲师”木牌,两旁挂木联,有的用“绳其祖武,贻厥孙谋”的对联。前厅摆八仙桌,两侧配木椅,案桌上还陈放帽筒、花瓶之类,帽筒中多插鸡毛帚,做扫尘之用。左右边有木椅、茶几,壁上悬挂山水画或朱拓大“寿”字。
  卧室多为满顶床,三面围板,前面雕刻各种花鸟,中挂帐幔;另有衣柜、方桌、梳妆台、椅、凳等。
  建国后,居住民俗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聚族而居的习俗有所改变,土地改革时大分地主房产,以及建房地基要按基层组织划定的区域进行,杂姓群居的村落逐渐增多了。二是迷信“风水”,以及厅堂安排祖先牌位等传统习俗已彻底改变。三是住房建筑质量已有所提高,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建筑材料多样化,房屋式样的改进,群众住房有了很大的变化。
  新建砖瓦房,一般都是开间合理,跨度适中,结构完整,起檐高,采光好,有构筑“一八墙”或“二四墙”,有屋面板、七檩、铺房苇、油毡、挂瓦、五五分水、石灰粉墙、三合土或水泥地坪等等。淮北一带,农民建筑新房,有客厅、厢房、厨房、杂屋、牛屋、猪圈、厕所、沼气池等配套的大庭院。皖中一带的平房,大都是一字并列式的毗连平房,四周围墙、房间宽敞、光线明亮、通风好,比较切合实用。皖南一带楼房,不仅以天井取光,而且以大玻璃窗通风取光,开间调整得更为合理,楼上楼下,宽敞明亮,均可住人。
  继打乱聚族而居的习俗同时,几代同堂的居住方式也逐步走向门户独立,一家男孩出生后,父母就计划为儿子筹建新房,父母兄弟各自为家,大家庭共居的生活习俗已逐步改变。
  建房上梁的习俗,仍有一些保留,皖南竖屋架仍张贴红纸横幅及对联,如“吉星高照”、“紫气东来”、“架柱恰逢黄道日,上梁适遇紫薇星”等传统楹联;也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等新联。上梁时,屋主也要散发糖果、馍馍、发糕等给围观的大人、小孩,并燃放鞭炮。屋主乔迁时,亲友要送礼致贺,有的还送高档礼品如电视机等,主人举办家宴招待。

淮南地区民风淳朴,手工业者居多

安徽省有哪些市~

安徽共有17个城市。安徽的城市分别是:合肥市、黄山市、芜湖市、马鞍山、安庆市、淮南市、阜阳市、淮北市、铜陵市、亳州市、宣城市、蚌埠市、巢湖市、六安市、滁州市、池州市、宿州市。安徽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与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河南省、江西省、山东省接壤,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组成。境内的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新安、庐州、皖江四大文化圈。

1、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安徽省六安市特产,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2、宣笔
宣笔,安徽省泾县特产,产于安徽泾县,是中国四大名笔之一。盛行于唐、宋,均有制笔名手。元代以后湖笔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2008年,宣笔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安徽省太平县特产,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
4、砀山酥梨
砀山酥梨,安徽省砀山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砀山酥梨栽培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三大名梨之首,以其汁多味甜而驰名中外。砀山酥梨已有千年历史,古时候作为贡梨上奉给朝廷。
5、小吊酒
小吊酒是安徽大别山区特产,天堂寨农户多会自行酿造小吊酒。秋收后,农民自制酒曲,将大米或稻谷加水蒸熟后,拌入酒曲发酵三-五天后(视气温而定),闻酒香加热蒸溜,出酒。其酿造过程及方法已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的民风民俗或吃的,作文,要450字以上哦!就当帮助别人做善事吧,对不...
答:屯溪烧饼又名叫“救驾贡饼” 、“黄山蟹壳黄” 或“徽州烧饼”(简称“徽饼”) 等饼名。屯溪烧饼为寓意形状吉祥的6厘米,色泽酷似烹炸精制的“大螃蟹”, 皮酥馅香,外松里脆,咸香适口,嚼之津津有味,深受当地百姓的厚爱,也是皖南徽州地区传统特色的旅游名点。提起屯溪烧饼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

安徽民风民俗资料
答:安徽的许多民俗事象中,都有与荆楚习俗相似之处,就连村庄的名称也受楚人念念不忘故都观念的影响。楚为秦所灭后,散居各地流亡的楚人,他们的村落也就称之为“郢”,所以安徽境内接近寿春各地的村庄至今还叫着“郢子”,如王大郢、张小郢、李家郢子等等,故有人把安徽民俗文化称之为“东楚”民俗文化。总而言之,安...

中国有哪些民俗特色?
答:1、中国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

在滁州旅行,可以体会到哪些当地的风土人情?
答:滁州,位于中国安徽省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滁州旅行,游客可以充分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领略到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首先,滁州的自然环境优美,素有“江南水乡”的美誉。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湖泊、清澈的河流和绿色的田野。滁河是滁州的母亲河,沿岸风光秀丽,河水蜿蜒流淌...

安庆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答:安庆也拥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以福田徽乡为代表,有厚重的徽文化和民风民俗。安庆人民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让人在这里感受到家乡的温暖。此外,安庆还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具有浓郁的革命传统和英雄主义精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更多回答(1) ...

汉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答:(一)花灯节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风俗。蕴涵生育风俗文化。流行于桂东岑溪、富川等县,已有百多年历史。时间为农历正月初十,凡上一年添有男孩之家,要到社庙挂花灯。灯用竹篾扎架,外糊花纹纸,上写吉祥谜语,内点油灯,逐日添油。挂灯者众,社庙自然形成灯棚。添丁之家同日饮花灯酒,外公外婆给小...

石台民风民俗?详细。
答:安徽过年习俗 (1)安徽过春节俗称过年,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家人在何处,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2)除夕的年夜饭是全年最丰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饺子,皖中和皖南人则在吃饭前要放鞭炮、贴春联、祭祖。祭祖仪式相当讲究,先上菜,菜要10碟,必须有鸡有鱼。(3)吃饭之前,长辈要用红纸包钱...

无锡的民俗文化??
答:1.无锡除贴桃符、门补、春联外,还有在新年挂钟馗象,以避一年鬼祟。传说钟馗善于捉鬼。这个风俗大概始于唐代。无锡民间很多人家还有在门楣上张挂吉庆语句的红单联和剪纸门笺挂络的习俗。无锡地区在元旦早晨盛行吃糕丝圆子,取团圆高升的意思。另还要吃面,取长寿、长春之意。无锡风俗新年中小孩来到,...

安徽有哪些好玩的景区景点介绍
答:西递古镇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景区。景区内有保存完好的徽式古建筑,朴实纯美的民风民俗。是欣赏感受江南风情,古镇人文的好去处。西递古镇风景区位于安徽黄山市黟县城东。呈坎古镇 国家5A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内有中国风水第一村,八卦村。是世界迄今为止保存最古老,最神秘的八卦村。呈坎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