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 鹧鸪天 桂花 全诗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投稿:东方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自是花中第一流----千古明月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鹧鸪天

这首词是李清照吟咏桂花的,但是江湖夜雨听了后,觉得用这首词来形容让我们无比佩服、千古独步的才女李清照,也是非常贴切的。正所谓“梅定妒,菊应羞”,其他的才女们和李清照一比,顿时像一轮朗月边的小星星,只能做个点缀罢了。
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二中说:“若本朝妇人,(李清照)当推文采第一。”错!何止他宋朝,千载以前,千载以后,也是李清照是第一。我们不得不承认,美眉诗人们由于受当时的社会条件制约,往往诗词的境界和艺术成就上不及男诗人,这也是无庸讳言的。但是李清照和一般的才女不同,她词“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明代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这些评价还算大致公允。苏东坡、辛弃疾的词豪放有余,婉约不足,也有不及李清照的词之处,至于秦观柳永虽然也是婉约派,但是这俩人一个词风靡弱,一个词风俚俗,都不如易安之词清丽自然。所以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称首。”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豪放是不是辛比苏东坡要强,不敢说,但婉约一派以李清照为首是不作他想的。
江湖夜雨在大学时曾买过一本《重辑李清照集》,上面的词越看越爱,竟然全部都背了下来。当时读大学时是在济南,李清照美眉是济南人(当然也有人说是章丘人,但章丘和济南很近,也差不了多少),我想李清照美眉肯定也来过大明湖,登过历山(千佛山)。济南的趵突泉畔有个李清照纪念堂,这个名儿江湖夜雨觉得不是多好,不如叫“李清照祠”更顺耳些。而且这几个和对联都是郭沫若写的,联曰:“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江湖夜雨看了也觉得不爽,什么叫“有后主遗风”?仅仅用“有后主遗风”几个字来评价李清照词未免不够。起码要改为“文采胜后主遗风”还差不多。不过堂里面有一座李清照的石像,洁白如玉,江湖夜雨虽然没有像段誉在大理无量山石洞里见到“神仙姐姐”的石像一样磕头千遍,但也是呆呆地出了好一会神。本来也想磕上一个头,但游人颇多,当时年轻腼腆,生怕有人误以为我有神经病,所以没有鼓起勇气来。唉,现在思之,常常郁郁,有空再去济南,一定补上。纪念堂附近就是漱玉泉,泉水极清,名从李清照《漱玉集》而来,独立泉边,不禁悠然神往。让我们从文史典籍中回到宋代,看一下李清照这个千古中极为罕见的才女的一生吧。

宋神宗元丰七年也就是公元1084年,一个小女孩悄然诞生,当然谁也不会想到,她就是纵横坛傲视须眉的李清照。和有些才女出身于风尘不一样的是,李清照的家世却是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父亲李格非,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郞,也从师苏轼,和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后四学士”。虽然不如“前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有名,但也是学识广博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另外,李清照的母亲也不简单,李清照的母亲姓王,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王拱辰19岁就中了状元,甚至契丹国主都知道他的大名,在他出使辽国时契丹主亲自向王拱辰敬酒,并向宰相介绍说:这是南朝少年状元,所以如此厚待他。李清照的优秀基因有很大来自于她姥爷也未可知。所以李清照少女之时,受到熏陶是极好的,而且眼界也极高。就像王语嫣遍览“还施水阁”和“琅嬛玉洞”的武功典籍一样,李清照在母亲的指导下更是遍览古今奇书妙文。
李格非见女儿十分聪颖,甚至远胜她的弟弟李迒,欣喜之余又不免心中遗憾。闲时和朋友们谈论时,就将小清照的诗文拿给他们看。当时颇有盛名的“前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对李清照就非常欣赏,称赞李清照的“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以及“少陵也自可怜人,更待来年试春草”等诗句写得好。可惜这两首的全诗已失传。在李清照16岁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写了篇《读中兴颂碑》诗,其中有“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之类的句子,此诗一出,众皆惊叹,黄庭坚、潘大临等一些文坛大腕纷纷作了和诗。但最令人惊喜赞叹的却是李清照这样一个16岁的小女孩写的: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大家看此诗的气势,直似李杜元白,哪里像个美眉所写,又哪里像个按年纪算在现在也就是个读初三或者高一的小女生所写?李清照年虽幼小,但此诗的境界和气度已不输于相当于其父辈的张耒。张诗中的“玉环妖血无人扫”一句其实并不当,且不说沿袭“红颜祸水”的陈腐之见,而且杨玉环是缢死的,又不是斩首,何来满地鲜血,不免有点不顾事实。而李清照此诗,气势笔力能扛鼎移山还算罢,更难得的是见解不凡。明陈宏绪《寒夜录》中夸李清照的《和张文潜浯溪中兴碑 》二篇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确实,我们只看以上这几句,就可领略到少女李清照卓而不凡的才气。

YOU CAN ACCEPT TO ME?(你可以认可我)

什么意思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谢谢了~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前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后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桂有三种,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丹桂。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暗淡”、“轻黄”二词,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禾农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自有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

  以下转入议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反映了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在的美尤为重要。“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梅定妨,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连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在“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鹧鸪天·桂花》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借群花和梅花做比,颂扬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却“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暗指诗人卓而不群的品质。

《鹧鸪天·桂花》全诗: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宋代】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简要赏析:
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前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后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桂有三种,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丹桂。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暗淡”、“轻黄”二词,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禾农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自有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
  以下转入议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反映了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在的美尤为重要。“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梅定妨,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连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在“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立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李清照的词
答: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急需李清照诗词,越多越好
答:似也恨、人归早。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玉楼春...

李清照的诗词
答: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

查找李清照的诗词
答: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

失恋的情诗
答: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玉楼春 红梅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

求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
答: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关于李清照晚年愁的诗句
答: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鹧鸪天魏初(去年)翻译
答: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释】:骚人句:骚人,此处措赋《离骚》之屈原。【赏析】:此词是咏桂花的。作者赞扬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不仅因为它的美丽,而是因为它长存浓列的芳香,反映了她的审美观。上片采用直接描写的方法,下面采用侧面衬托的方法。通过议论赞美桂花,使主题深化。寄托遥深。四、《...

李清照词中的那些悲伤词句
答: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

李清照的词
答:通犀还解辟寒无。浣溪沙(闺情)绣幕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新荷叶薄露初零,长宵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