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与现状评价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安全现状评价的区别

作者&投稿:叔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与现状评价的内容的不同:
  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建设项目在完工验收时对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可以完成验收。
  现状评价则是对建设项目验收后投入使用期间对其现状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流程:
  接受委托→收集资料(包括现场调查)→拟订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内审→现场采样/检测→实验室分析→编制评价报告→专家评审→修改报告→专家组长确认→提交报告
  客户需要提供的资料:
  1、建设项目立项文件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4、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书
  5、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及说明书
  6、所有的原辅材料的产品安全数据(MSDS)和产品成分及消耗量
  7、总平面布置图
  8、车间平面布置图(含设备布置图、设备台数、型号)
  9、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工艺流程说明
  10、防护设施设置情况
  11、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情况
  12、职业卫生管理台帐
  13、职业健康体检报告汇总表
  以上仅供参考,根据用人单位具体情况各有不同。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是针对新建项目而言的,现状评价是针对建成后项目实际生产经营而定的。

在所做的项目竣工验收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供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国家安监总局23号令中第二十二条中就写到,经营单位每年至少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做了有什么用?~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1.总则

1.1 为了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

1.3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评价的方法和要求应当符合职业病防治法及本规范的规定。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1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向承担评价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提供以下资料:

a.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

b.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

c.其它有关资料。

2.2 评价机构按照准备、评价、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见附件1。

2.3 准备

准备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a.对建设单位的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进行初步工程分析;

b.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

c.编制预评价方案。预评价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a).建设项目概况;

b).预评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等;

c).建设项目工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和方法;

d).预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计划安排。

2.4评价

评价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a.工程分析;

b.职业卫生调查;

c.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

2.4.1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建设项目基本,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

b.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

c.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

d.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

e.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f.拟设置的卫生设施;

g.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2.4.2职业卫生调查

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技术资料不能满足评价需求时,应当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类比调查。

2.4.2.1收集资料

对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应收集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前运行期间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资料。

2.4.2.2类比调查

对新建建设项目,应选择同类生产企业进行类比调查,内容如下:

a.选址

同类建设单位自投入使用以来,其选址与国家现行卫生法律、法规的协调情况。

b.总平面布置

同类建设单位工作区、生活区、居住区、废弃物处理、辅助用地的分布,尤其是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布置、运行、相互之间的影响情况。

c.职业病危害现状

同类建设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性质,近年来工作场所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平均浓度(强度)。

d.职业病防护设备

同类建设单位防毒、防尘、防高温、防寒、防湿、防噪声、防振动、防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各类防护设施配置和运行效果。

护耳用品、防护口罩、防护服、急救箱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情况。

休息室、卫生间、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卫生设施的配置、使用情况。

e.职业病发病情况

同类建设单位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生的情况,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案例(包括原因、过程、抢救、整改措施)。

f.组织管理

同类建设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人员设置。

g.专项经费

同类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护设备建设和运行经费投入情况。

2.4.3 分析和评价

2.4.3.1评价依据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主要评价标准见附件2。采用评价标准时应注意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

2.4.3.2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a.检查表法

依据评价标准、规范,编制检查表,逐项检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有关内容与国家标准、规范符合情况。

b.类比法

利用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监测、统计数据,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c.定量分级法

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劳动者接触时间进行综合考虑,计算危害指数,确定劳动者作业危害程度等级。

依据有关标准,新建建设项目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和同类企业类比调查,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根据已有测定资料,分别取得劳动者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时间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等数据,计算劳动者作业危害等级指数。计算方法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对目前尚无分级标准的或无类比调查数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依据国家、行业、地方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等,结合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配置方案,预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是否符合有关卫生标准。

2.4.3.3评价内容和指标

2.4.3.3.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根据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资料,确定建设项目各评价单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描述其理化特性、毒性、对人体危害、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接触人数、接触方式,评价劳动者作业危害等级。

2.4.3.3.2选址、总平面布置按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

2.4.3.3.3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a.采用无毒、低毒或避免劳动者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

b.在生产许可的条件下,隔离含有害作业的区域,使其避免对无害区域或相互之间的污染和干扰;

c.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布置在工作地点机械或自然通风的下侧;

d.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热作业应设在建筑物的最上层;热源应尽可能设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有天窗下方。

2.4.3.3.4建筑物卫生学要求

a.建筑物容积应保证劳动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量,设计要求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b.建筑物的构造应使产生粉尘、毒物的车间结构表面不易积尘沾毒,并易于清除;热发散车间应利于通风散热;高湿车间应设置防湿排水设施,防止顶棚滴水和地面积水;

c.建筑物采光、照明符合现行《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等。

2.4.3.3.5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主要包括:

a.除尘设施

b.排毒净化设施

c.通风换气设施

d.事故应急设施

e.噪声控制设施

f.防暑设施

g.防寒设施

h.防湿设施

i.振动控制设施

j.非电离辐射防护设施

k.电离辐射防护设施

2.4.3.3.6应急救援设施

2.4.3.3.7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4.3.3.8卫生设施

2.4.3.3.9职业卫生管理

2.4.3.3.10职业卫生经费概算

2.5 预评价报告编制

预评价报告编制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a.汇总、分析各类资料、数据;

b.做出评价结论,完成预评价报告。

2.6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按规定格式编写(格式见附件3),其主要内容包括:

a.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内容和方法;

b.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

c.对建设项目选址和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主要产生环节、对人体的主要职业危害、可能产生的浓度(强度)及其职业危害程度预测等;

d.对拟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技术分析及评价,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e.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

f.评价结论:对评价内容进行归纳,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的建议,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建设项目是否可行。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1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委托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2 评价方案编制

评价单位依据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预评价报告内容和工程建设及试运行情况编制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

b.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其试运行情况;

c.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

d.组织实施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

3.3 现场调查

评价单位在接受评价委托后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学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3.1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a.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原料、半成品、中间产物、产品和废弃物的名称、生产和使用数量、理化特性、劳动者接触方式和接触时间;

b.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温、振动、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

c.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致病病原体。

3.3.2作业环境卫生学调查: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学卫生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3.3.3调查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进行施工,是否落实各阶段设计审查时提出的职业卫生审查意见。

3.3.4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a.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b.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

c.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健康监护情况;

d.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

3.4现场监测: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

3.4.1测试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2测试条件:按设计满负荷生产状况。

3.4.3测试频次:根据生产工艺、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变化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分类,一般连续采样测定三天,每日上、下午各一次。

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取样品不得少于三个,测试结果取其均值(放射、噪声等物理因素测试结果除外)。

特殊情况按相应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4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见附件4。

3.5职业性健康检查

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确定职业性健康检查项目,依据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评价职业危害控制效果。

3.6评价结果

a.评价选址、总平面布置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b.工程防护设施及其效果;

c.计算职业病危害因素每个测试点浓度(或强度)的均值,其中粉尘浓度的测试数据计算几何平均数,毒物浓度计算算术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数(其测试数据如为正态分布计算算术平均数,如为偏态分布则计算几何平均数),噪声测试数据不计算均值;每个测试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未超过标准的为合格,超过标准的为不合格;

d.依据上述计算结果,评价各项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评价因生产工艺或设备技术水平限制,对一些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岗位所采取职业卫生防护补救措施效果;

e.评价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警示标识配置情况;

f.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规章制度执行落实情况。

3.7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和内容;

b.建设项目及其试运行概况;

c.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其浓度或强度,职业病危害程度;

d.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卫生工程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设施、辅助卫生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e.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评价;

f.评价结论及建议。

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针对的是项目,是建设项目建成进入试生产阶段来做的,主要是看职业病防治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对于一个建设项目而言,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只能做一次,就是试生产阶段做的这一次。做完了这个才能进行竣工验收。
职业安全现状评价针对的是企业,每隔一段时间对企业整体的安全现状,包括组织管理、防护措施等等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职业安全现状评价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做一次,针对的是整个企业。

我国职业病现状调查与管理
答:我国职业病现状调查与管理如下,第一,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
答:评价过程细致入微 评价过程包括深入的现场调查,如对建设项目规模、位置、工程内容以及“三同时”执行情况的详细了解。同时,对生产工艺、生产环境、劳动条件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并进行工时调查,确保监测设施的合规运行。控制效果评价的意义深远,它不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

安全工程师知识点:职业病危害评价
答: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对评价范围内生产或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物理因素等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可能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车间建筑设计卫生、...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答: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健康影响等做出的综合评价。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测》得知,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

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是国家强制要做的吗?
答: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才是国家强制要求要做的(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是在企业无法完成预评价和控制评价的基础上(主要因为老厂房或自行设计厂房无法提供三同时),出现的一种折中或缓冲的评价项目。现状评价一次管三年,但每年还必须做一次检测。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多久做一次,政府部门说3年做一次,有哪条法规依...
答: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其中,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医疗机构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放射性职业病...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做了有什么用?
答:1.1 为了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范。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1.3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评价的方法和...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答:编辑同志: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对建设项目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其内容应包括哪些?天津刘建一刘建一先生:关于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浓度或强度)、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健康影响等作出综合评价。包括: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和内容;建设项目及其试运行概况;...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取得资质认可的什么进行...
答: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取得资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是指为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防护设备设施与防护用品的效果评价等技术服务的机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

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
答:AQ/T4279-20xx 汽车制造业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细则 AQ/T4280-20xx 火力发电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 等7项职业健康技术标准(安监总局)。 二、提高服务水平,维护健康权益 国家卫生计生委继续加强各级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举办两期全国职业卫生与放射卫生管理培训班,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