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末尔是哪国人 凯末尔一生有过哪些缺陷和过失?

作者&投稿:何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凯末尔

个人简历
穆斯塔法·凯末尔(Kemal,又译基马尔,1881.5.19~1938.11.10),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第一任总统兼武装力量总司令(1923~1938),元帅。出生在马其顿港口城市萨洛尼卡(今属希腊塞萨洛尼基)的一个木材商家庭。从小酷爱军事。1893~1905年,先后毕业于萨洛尼卡幼年军校、马拉蒂尔预备军官学校、伊斯坦布尔军官学校和参谋学院。1905年被任命为上尉参谋。在此期间,他创建了秘密组织“祖国自由协会”。12年的军校生活,为他立足军界和从事革命活动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11~1913年,历任伊斯坦布尔总参谋部参谋、驻外国武官,参加过意土战争和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土军第19师上校师长。1915年率部参加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成功地粉碎了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的进攻,年底升任军长,并成为土耳其人崇拜的英雄和偶像。1916年晋升为准将。1917年起任军团司令、集团军司令和军团督察使等职。
从1919年起,他统一各地以商业资产阶级为核心的护权协会,成立土耳其民族代表委员会,领导民族解放运动。
1920年3月,协约国军队占领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苏丹充当傀儡,屠杀本国人民。凯末尔于4月间到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成立反对奥斯曼苏丹的临时政府,被选为大国民议会议长和政府主席,并组建国民军,自任总司令。发表了被称为“土耳其独立宣言”的《国民公约》。
1921年8~9月,指挥萨卡里亚河战役,大败希腊国王亲自率领的近10万入侵军队,成为土耳其民族革命战争的转折点。9月,被授予“加齐”(胜利者)称号和元帅军衔。
1922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和改革军队体制,组建了有10余万人的西方面军。1922年8~9月在伊兹密尔决战中,指挥土军向由英国支持的希腊侵略军发起总攻,一举将希军全部赶出了国境,取得了独立战争的完全胜利。11月1日,主持大国民会议通过法案,宣布结束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统治。
1923年7月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凯未尔被选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1924年废除哈里发制度,着手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开创了土耳其历史的新时期。被誉为“土耳其解放者”。
1927年7月,他为适应新选举法而主动辞去军职,11月再次当选总统。执政期间,实行了行政、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改革。1934年颁布姓氏法后,授予他“阿塔图尔克”(意即“土耳其国父”)称号作为姓氏。1938年11月10日,因病逝世。著有《阿塔图尔克言论集》、《讲话(1927)》和《新土耳其之路》等书。
在学界,同样有很多人认为凯末尔丧失了旧有文化,比如他把原始民族文字改成拉丁文字。
人们对凯末尔的评论
军事胜利对真正解放来说是不够的,
在民族的政治、社会生活中,
在民族的思想教育中,
我们的指南将是科学和技术,
能否成为现代文明的国家,
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凯末尔
穆斯塔法·凯末尔大元帅,他依靠军人精英的力量,拯救了一个民族的典范。他为共和国后来的那些深明大义的将军们,做出了最佳的表率。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关键在于,由什么样的人掌握枪杆子。上个世纪30年代,德国人选择了希特勒掌握枪杆子;而土耳其人,则幸运地迎来了——穆斯塔法·凯末尔将军。那位元首一心幻想的“千年帝国”早已如劫灰一般烟消云散,只留下罪恶滔天的业债;而伟大的阿塔土耳克的共和国,却依然屹立在欧亚之间,岿然不动,威严而不可分裂。
如果说土耳其像桥梁一样让东西方的文明在这里以战争的形式融和,那么要进入土耳其的内心,就不能不借助另一座“桥梁”——“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在土耳其,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村镇,人们都可以看到他的塑像矗立街头。在机关、学校、公司内,几乎每个办公室的墙上或桌上都有他的画像和照片,他被人们尊称为“阿塔图尔克”,即“土耳其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土耳其是战败国之一,不仅要割地赔款,而且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凯末尔挺身而出,1919年5月19日,他同部分战友一起乘船从伊斯坦布尔到了黑海滨的萨姆松,开始了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现代土耳其史可以说是从这天开始的。
经过近三年的英勇奋战,土耳其人民终于把所有外国军队赶出国境。1922年11月,在凯末尔的主持下,大国民议会通过废止奥斯曼王朝的法律,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统治。1923年10月29日宣告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定都安卡拉,凯末尔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共和国成立后,凯末尔提出了“学习西方”的口号,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24年通过新宪法,以最高立法形式确定了共和制、政教分离、权力属于全民等基本原则。几乎在一夜之间,伊斯兰教的整个法律制度被抛弃了。废除了一夫多妻制,使妇女地位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另一项具有真正革命意义的改革是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凯末尔甚至亲自下乡,带着粉笔和黑板,向土耳其人民示范新的文字,鼓励他们用新的方法来迅速接触西方科学和人文主义传统。
凯末尔逝世距今已经六十多年,但其影响力始终不衰。现在土耳其的政治家们,无论属于哪个党派,都宣称自己是凯末尔的继承者,来表达政治主张。凯末尔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土耳其,而且是世界性的。纵观近现代中东地区的历史,还没有其他能与凯末尔比肩的人物。
在历史的记忆中,土耳其并不让我们感到陌生。连接彼此的是那条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在古老东方,终点在遥远的伊斯坦布尔。
在现今的世界里,土耳其却让我们感受到些许的迷茫。也许是那曾经的金戈铁马离我们过于遥远,也许是那纷乱的宗教渊源对我们太过陌生。
所以,对于那些留连于此的现代访客们来说,土耳其的历史,绝不是三言两语那么单纯,因此投向土耳其的目光,也绝不可以有丝毫的漫不经心。
——现世人们对他的评论

1923年10月29日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胜利 议会通过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决定

土耳其人在士麦拿城外围着一面巨幅国旗庆祝胜利一次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土耳其加入德奥集团方面作战。土耳其成为德国的财政和军事附庸。大战期间土耳其有60万士兵战死或被俘,200万人受伤,国债高达44,800万金里拉,经济陷于崩溃。
1918年10月30日,奥斯曼帝国被迫与协约国代表签订《摩得洛司停战协定》。协约国军队占领首都伊斯坦布尔、海峡地区以及安纳托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以及铁路沿线的重要城镇,土耳其面临被瓜分的危险。1919年5月15日,希腊军队在英法支持下占领伊兹密尔及其邻近地区。土耳其各地纷纷成立护权协会等民族主义组织。1919年7月23日至8月7日,东部各省护权协会召开埃尔祖鲁姆大会,凯末尔被选为大会主席和代表委员会主席;大会决议宣布,停战协定确认的民族边界内的领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反对各种形式的外国占领和干涉;一旦伊斯坦布尔政府无力捍卫国家独立,就应成立临时政府,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托管和委任统治。同年9月4日至11日举行的锡瓦斯大会,确认了埃尔祖鲁姆大会所通过的民族斗争纲领,大会成立全国性的安纳托利亚和罗梅利亚护权协会,选举以凯末尔为首的16人代表委员会,民族主义者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920年1月28日,奥斯曼帝国议会代表委员会根据锡瓦斯大会决议精神拟定的、维护土耳其民族独立和主权的《国民公约》,宣布停战协定规定的边界内土耳其人占大多数的地区“构成一个真正的、在法权上不能以任何借口分割的整体”;反对阻碍土耳其政治、司法、财政发展的种种限制等。3月16日,协约国军队在伊斯坦布尔登陆。1920年4月23日,首届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召开,成立以凯末尔为首的临时政府,宣布自3月16日起的议定书一律无效,要求苏俄政府支援土耳其的民族事业。1920年8月10日,巴黎和会通过剥夺土耳其民族生存权利的《色佛尔和约》。1921年7月,希腊十余万干涉军在英国支持下,进犯安纳托利亚。土耳其国民军取得萨卡里亚战役的胜利,成为民族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协约国阵营发生分化。1921年10月20日法土签订停战协定,法国正式承认大国民政府,承诺在两个月内从安纳托利亚东南部撤出全部占领军。意大利也于同年秋天撤出安纳托利亚南部,英国改变公开支持希腊的立场,转向“中立”。1922年8月26日,土军向希军发动总反攻。9月18日,最后一批希腊军队撤离安纳托利亚。同年10月11日,土希两国签订停战协定,土耳其收复东色雷斯,伊斯坦布尔地区的行政管理权交还土耳其。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和英、法、意、希、日等国签署《洛桑和约》,取得外交上的重大胜利。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废除苏丹制。1923年9月,由护权协会第一集团改组的人民党成立。
1923年10月29日晚8点半,议会通过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决定,凯末尔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凯末尔革命取得胜利。

凯末尔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世界历史、土耳其

个人简历
穆斯塔法·凯末尔(Kemal,又译基马尔,1881.5.19~1938.11.10),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第一任总统兼武装力量总司令(1923~1938),元帅。出生在马其顿港口城市萨洛尼卡(今属希腊塞萨洛尼基)的一个木材商家庭。从小酷爱军事。1893~1905年,先后毕业于萨洛尼卡幼年军校、马拉蒂尔预备军官学校、伊斯坦布尔军官学校和参谋学院。1905年被任命为上尉参谋。在此期间,他创建了秘密组织“祖国自由协会”。12年的军校生活,为他立足军界和从事革命活动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11~1913年,历任伊斯坦布尔总参谋部参谋、驻外国武官,参加过意土战争和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土军第19师上校师长。1915年率部参加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成功地粉碎了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的进攻,年底升任军长,并成为土耳其人崇拜的英雄和偶像。1916年晋升为准将。1917年起任军团司令、集团军司令和军团督察使等职。
从1919年起,他统一各地以商业资产阶级为核心的护权协会,成立土耳其民族代表委员会,领导民族解放运动。
1920年3月,协约国军队占领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苏丹充当傀儡,屠杀本国人民。凯末尔于4月间到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成立反对奥斯曼苏丹的临时政府,被选为大国民议会议长和政府主席,并组建国民军,自任总司令。发表了被称为“土耳其独立宣言”的《国民公约》。
1921年8~9月,指挥萨卡里亚河战役,大败希腊国王亲自率领的近10万入侵军队,成为土耳其民族革命战争的转折点。9月,被授予“加齐”(胜利者)称号和元帅军衔。
1922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和改革军队体制,组建了有10余万人的西方面军。1922年8~9月在伊兹密尔决战中,指挥土军向由英国支持的希腊侵略军发起总攻,一举将希军全部赶出了国境,取得了独立战争的完全胜利。11月1日,主持大国民会议通过法案,宣布结束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统治。
1923年7月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凯未尔被选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1924年废除哈里发制度,着手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开创了土耳其历史的新时期。被誉为“土耳其解放者”。
1927年7月,他为适应新选举法而主动辞去军职,11月再次当选总统。执政期间,实行了行政、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改革。1934年颁布姓氏法后,授予他“阿塔图尔克”(意即“土耳其国父”)称号作为姓氏。1938年11月10日,因病逝世。著有《阿塔图尔克言论集》、《讲话(1927)》和《新土耳其之路》等书。
在学界,同样有很多人认为凯末尔丧失了旧有文化,比如他把原始民族文字改成拉丁文字。
人们对凯末尔的评论
军事胜利对真正解放来说是不够的,
在民族的政治、社会生活中,
在民族的思想教育中,
我们的指南将是科学和技术,
能否成为现代文明的国家,
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凯末尔
穆斯塔法·凯末尔大元帅,他依靠军人精英的力量,拯救了一个民族的典范。他为共和国后来的那些深明大义的将军们,做出了最佳的表率。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关键在于,由什么样的人掌握枪杆子。上个世纪30年代,德国人选择了希特勒掌握枪杆子;而土耳其人,则幸运地迎来了——穆斯塔法·凯末尔将军。那位元首一心幻想的“千年帝国”早已如劫灰一般烟消云散,只留下罪恶滔天的业债;而伟大的阿塔土耳克的共和国,却依然屹立在欧亚之间,岿然不动,威严而不可分裂。
如果说土耳其像桥梁一样让东西方的文明在这里以战争的形式融和,那么要进入土耳其的内心,就不能不借助另一座“桥梁”——“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在土耳其,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村镇,人们都可以看到他的塑像矗立街头。在机关、学校、公司内,几乎每个办公室的墙上或桌上都有他的画像和照片,他被人们尊称为“阿塔图尔克”,即“土耳其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土耳其是战败国之一,不仅要割地赔款,而且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凯末尔挺身而出,1919年5月19日,他同部分战友一起乘船从伊斯坦布尔到了黑海滨的萨姆松,开始了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现代土耳其史可以说是从这天开始的。
经过近三年的英勇奋战,土耳其人民终于把所有外国军队赶出国境。1922年11月,在凯末尔的主持下,大国民议会通过废止奥斯曼王朝的法律,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统治。1923年10月29日宣告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定都安卡拉,凯末尔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共和国成立后,凯末尔提出了“学习西方”的口号,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24年通过新宪法,以最高立法形式确定了共和制、政教分离、权力属于全民等基本原则。几乎在一夜之间,伊斯兰教的整个法律制度被抛弃了。废除了一夫多妻制,使妇女地位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另一项具有真正革命意义的改革是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凯末尔甚至亲自下乡,带着粉笔和黑板,向土耳其人民示范新的文字,鼓励他们用新的方法来迅速接触西方科学和人文主义传统。
凯末尔逝世距今已经六十多年,但其影响力始终不衰。现在土耳其的政治家们,无论属于哪个党派,都宣称自己是凯末尔的继承者,来表达政治主张。凯末尔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土耳其,而且是世界性的。纵观近现代中东地区的历史,还没有其他能与凯末尔比肩的人物。
在历史的记忆中,土耳其并不让我们感到陌生。连接彼此的是那条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在古老东方,终点在遥远的伊斯坦布尔。
在现今的世界里,土耳其却让我们感受到些许的迷茫。也许是那曾经的金戈铁马离我们过于遥远,也许是那纷乱的宗教渊源对我们太过陌生。
所以,对于那些留连于此的现代访客们来说,土耳其的历史,绝不是三言两语那么单纯,因此投向土耳其的目光,也绝不可以有丝毫的漫不经心。
——现世人们对他的评论

1923年10月29日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胜利 议会通过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决定

土耳其人在士麦拿城外围着一面巨幅国旗庆祝胜利一次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土耳其加入德奥集团方面作战。土耳其成为德国的财政和军事附庸。大战期间土耳其有60万士兵战死或被俘,200万人受伤,国债高达44,800万金里拉,经济陷于崩溃。
1918年10月30日,奥斯曼帝国被迫与协约国代表签订《摩得洛司停战协定》。协约国军队占领首都伊斯坦布尔、海峡地区以及安纳托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以及铁路沿线的重要城镇,土耳其面临被瓜分的危险。1919年5月15日,希腊军队在英法支持下占领伊兹密尔及其邻近地区。土耳其各地纷纷成立护权协会等民族主义组织。1919年7月23日至8月7日,东部各省护权协会召开埃尔祖鲁姆大会,凯末尔被选为大会主席和代表委员会主席;大会决议宣布,停战协定确认的民族边界内的领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反对各种形式的外国占领和干涉;一旦伊斯坦布尔政府无力捍卫国家独立,就应成立临时政府,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托管和委任统治。同年9月4日至11日举行的锡瓦斯大会,确认了埃尔祖鲁姆大会所通过的民族斗争纲领,大会成立全国性的安纳托利亚和罗梅利亚护权协会,选举以凯末尔为首的16人代表委员会,民族主义者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920年1月28日,奥斯曼帝国议会代表委员会根据锡瓦斯大会决议精神拟定的、维护土耳其民族独立和主权的《国民公约》,宣布停战协定规定的边界内土耳其人占大多数的地区“构成一个真正的、在法权上不能以任何借口分割的整体”;反对阻碍土耳其政治、司法、财政发展的种种限制等。3月16日,协约国军队在伊斯坦布尔登陆。1920年4月23日,首届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召开,成立以凯末尔为首的临时政府,宣布自3月16日起的议定书一律无效,要求苏俄政府支援土耳其的民族事业。1920年8月10日,巴黎和会通过剥夺土耳其民族生存权利的《色佛尔和约》。1921年7月,希腊十余万干涉军在英国支持下,进犯安纳托利亚。土耳其国民军取得萨卡里亚战役的胜利,成为民族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协约国阵营发生分化。1921年10月20日法土签订停战协定,法国正式承认大国民政府,承诺在两个月内从安纳托利亚东南部撤出全部占领军。意大利也于同年秋天撤出安纳托利亚南部,英国改变公开支持希腊的立场,转向“中立”。1922年8月26日,土军向希军发动总反攻。9月18日,最后一批希腊军队撤离安纳托利亚。同年10月11日,土希两国签订停战协定,土耳其收复东色雷斯,伊斯坦布尔地区的行政管理权交还土耳其。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和英、法、意、希、日等国签署《洛桑和约》,取得外交上的重大胜利。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废除苏丹制。1923年9月,由护权协会第一集团改组的人民党成立。
1923年10月29日晚8点半,议会通过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决定,凯末尔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凯末尔革命取得胜利。

穆斯塔法·凯末尔(Kemal,又译基马尔,1881.5.19~1938.11.10),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第一任总统兼武装力量总司令(1923~1938),元帅。出生在马其顿港口城市萨洛尼卡(今属希腊塞萨洛尼基)的一个木材商家庭。从小酷爱军事。1893~1905年,先后毕业于萨洛尼卡幼年军校、马拉蒂尔预备军官学校、伊斯坦布尔军官学校和参谋学院。1905年被任命为上尉参谋。在此期间,他创建了秘密组织“祖国自由协会”。12年的军校生活,为他立足军界和从事革命活动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11~1913年,历任伊斯坦布尔总参谋部参谋、驻外国武官,参加过意土战争和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土军第19师上校师长。1915年率部参加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成功地粉碎了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的进攻,年底升任军长,并成为土耳其人崇拜的英雄和偶像。1916年晋升为准将。1917年起任军团司令、集团军司令和军团督察使等职。
从1919年起,他统一各地以商业资产阶级为核心的护权协会,成立土耳其民族代表委员会,领导民族解放运动。
1920年3月,协约国军队占领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苏丹充当傀儡,屠杀本国人民。凯末尔于4月间到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成立反对奥斯曼苏丹的临时政府,被选为大国民议会议长和政府主席,并组建国民军,自任总司令。发表了被称为“土耳其独立宣言”的《国民公约》。
1921年8~9月,指挥萨卡里亚河战役,大败希腊国王亲自率领的近10万入侵军队,成为土耳其民族革命战争的转折点。9月,被授予“加齐”(胜利者)称号和元帅军衔。
1922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和改革军队体制,组建了有10余万人的西方面军。1922年8~9月在伊兹密尔决战中,指挥土军向由英国支持的希腊侵略军发起总攻,一举将希军全部赶出了国境,取得了独立战争的完全胜利。11月1日,主持大国民会议通过法案,宣布结束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统治。
1923年7月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凯未尔被选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1924年废除哈里发制度,着手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开创了土耳其历史的新时期。被誉为“土耳其解放者”。
1927年7月,他为适应新选举法而主动辞去军职,11月再次当选总统。执政期间,实行了行政、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改革。1934年颁布姓氏法后,授予他“阿塔图尔克”(意即“土耳其国父”)称号作为姓氏。1938年11月10日,因病逝世。著有《阿塔图尔克言论集》、《讲话(1927)》和《新土耳其之路》等书。
在学界,同样有很多人认为凯末尔丧失了旧有文化,比如他把原始民族文字改成拉丁文字。
人们对凯末尔的评论
军事胜利对真正解放来说是不够的,
在民族的政治、社会生活中,
在民族的思想教育中,
我们的指南将是科学和技术,
能否成为现代文明的国家,
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凯末尔
穆斯塔法·凯末尔大元帅,他依靠军人精英的力量,拯救了一个民族的典范。他为共和国后来的那些深明大义的将军们,做出了最佳的表率。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关键在于,由什么样的人掌握枪杆子。上个世纪30年代,德国人选择了希特勒掌握枪杆子;而土耳其人,则幸运地迎来了——穆斯塔法·凯末尔将军。那位元首一心幻想的“千年帝国”早已如劫灰一般烟消云散,只留下罪恶滔天的业债;而伟大的阿塔土耳克的共和国,却依然屹立在欧亚之间,岿然不动,威严而不可分裂。
如果说土耳其像桥梁一样让东西方的文明在这里以战争的形式融和,那么要进入土耳其的内心,就不能不借助另一座“桥梁”——“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在土耳其,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村镇,人们都可以看到他的塑像矗立街头。在机关、学校、公司内,几乎每个办公室的墙上或桌上都有他的画像和照片,他被人们尊称为“阿塔图尔克”,即“土耳其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土耳其是战败国之一,不仅要割地赔款,而且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凯末尔挺身而出,1919年5月19日,他同部分战友一起乘船从伊斯坦布尔到了黑海滨的萨姆松,开始了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现代土耳其史可以说是从这天开始的。
经过近三年的英勇奋战,土耳其人民终于把所有外国军队赶出国境。1922年11月,在凯末尔的主持下,大国民议会通过废止奥斯曼王朝的法律,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统治。1923年10月29日宣告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定都安卡拉,凯末尔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共和国成立后,凯末尔提出了“学习西方”的口号,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24年通过新宪法,以最高立法形式确定了共和制、政教分离、权力属于全民等基本原则。几乎在一夜之间,伊斯兰教的整个法律制度被抛弃了。废除了一夫多妻制,使妇女地位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另一项具有真正革命意义的改革是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凯末尔甚至亲自下乡,带着粉笔和黑板,向土耳其人民示范新的文字,鼓励他们用新的方法来迅速接触西方科学和人文主义传统。
凯末尔逝世距今已经六十多年,但其影响力始终不衰。现在土耳其的政治家们,无论属于哪个党派,都宣称自己是凯末尔的继承者,来表达政治主张。凯末尔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土耳其,而且是世界性的。纵观近现代中东地区的历史,还没有其他能与凯末尔比肩的人物。
在历史的记忆中,土耳其并不让我们感到陌生。连接彼此的是那条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在古老东方,终点在遥远的伊斯坦布尔。
在现今的世界里,土耳其却让我们感受到些许的迷茫。也许是那曾经的金戈铁马离我们过于遥远,也许是那纷乱的宗教渊源对我们太过陌生。
所以,对于那些留连于此的现代访客们来说,土耳其的历史,绝不是三言两语那么单纯,因此投向土耳其的目光,也绝不可以有丝毫的漫不经心。
——现世人们对他的评论

1923年10月29日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胜利 议会通过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决定

土耳其人在士麦拿城外围着一面巨幅国旗庆祝胜利一次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土耳其加入德奥集团方面作战。土耳其成为德国的财政和军事附庸。大战期间土耳其有60万士兵战死或被俘,200万人受伤,国债高达44,800万金里拉,经济陷于崩溃。
1918年10月30日,奥斯曼帝国被迫与协约国代表签订《摩得洛司停战协定》。协约国军队占领首都伊斯坦布尔、海峡地区以及安纳托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以及铁路沿线的重要城镇,土耳其面临被瓜分的危险。1919年5月15日,希腊军队在英法支持下占领伊兹密尔及其邻近地区。土耳其各地纷纷成立护权协会等民族主义组织。1919年7月23日至8月7日,东部各省护权协会召开埃尔祖鲁姆大会,凯末尔被选为大会主席和代表委员会主席;大会决议宣布,停战协定确认的民族边界内的领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反对各种形式的外国占领和干涉;一旦伊斯坦布尔政府无力捍卫国家独立,就应成立临时政府,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托管和委任统治。同年9月4日至11日举行的锡瓦斯大会,确认了埃尔祖鲁姆大会所通过的民族斗争纲领,大会成立全国性的安纳托利亚和罗梅利亚护权协会,选举以凯末尔为首的16人代表委员会,民族主义者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920年1月28日,奥斯曼帝国议会代表委员会根据锡瓦斯大会决议精神拟定的、维护土耳其民族独立和主权的《国民公约》,宣布停战协定规定的边界内土耳其人占大多数的地区“构成一个真正的、在法权上不能以任何借口分割的整体”;反对阻碍土耳其政治、司法、财政发展的种种限制等。3月16日,协约国军队在伊斯坦布尔登陆。1920年4月23日,首届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召开,成立以凯末尔为首的临时政府,宣布自3月16日起的议定书一律无效,要求苏俄政府支援土耳其的民族事业。1920年8月10日,巴黎和会通过剥夺土耳其民族生存权利的《色佛尔和约》。1921年7月,希腊十余万干涉军在英国支持下,进犯安纳托利亚。土耳其国民军取得萨卡里亚战役的胜利,成为民族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协约国阵营发生分化。1921年10月20日法土签订停战协定,法国正式承认大国民政府,承诺在两个月内从安纳托利亚东南部撤出全部占领军。意大利也于同年秋天撤出安纳托利亚南部,英国改变公开支持希腊的立场,转向“中立”。1922年8月26日,土军向希军发动总反攻。9月18日,最后一批希腊军队撤离安纳托利亚。同年10月11日,土希两国签订停战协定,土耳其收复东色雷斯,伊斯坦布尔地区的行政管理权交还土耳其。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和英、法、意、希、日等国签署《洛桑和约》,取得外交上的重大胜利。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废除苏丹制。1923年9月,由护权协会第一集团改组的人民党成立。
1923年10月29日晚8点半,议会通过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决定,凯末尔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凯末尔革命取得胜利。

领导了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
作为总统,进行了凯末尔改革,提出了凯末尔主义,把土耳其建设成了现代文明国家

穆斯塔法·凯末尔(Kemal,又译基马尔,1881.5.19~1938.11.10),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第一任总统兼武装力量总司令(1923~1938),元帅。出生在马其顿港口城市萨洛尼卡(今属希腊塞萨洛尼基)的一个木材商家庭。从小酷爱军事。1893~1905年,先后毕业于萨洛尼卡幼年军校、马拉蒂尔预备军官学校、伊斯坦布尔军官学校和参谋学院。1905年被任命为上尉参谋。在此期间,他创建了秘密组织“祖国自由协会”。12年的军校生活,为他立足军界和从事革命活动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http://baike.baidu.com/view/59801.html?wtp=tt
你可以上这看看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世界历史、土耳其

个人简历
穆斯塔法·凯末尔(Kemal,又译基马尔,1881.5.19~1938.11.10),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第一任总统兼武装力量总司令(1923~1938),元帅。出生在马其顿港口城市萨洛尼卡(今属希腊塞萨洛尼基)的一个木材商家庭。从小酷爱军事。1893~1905年,先后毕业于萨洛尼卡幼年军校、马拉蒂尔预备军官学校、伊斯坦布尔军官学校和参谋学院。1905年被任命为上尉参谋。在此期间,他创建了秘密组织“祖国自由协会”。12年的军校生活,为他立足军界和从事革命活动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11~1913年,历任伊斯坦布尔总参谋部参谋、驻外国武官,参加过意土战争和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土军第19师上校师长。1915年率部参加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成功地粉碎了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的进攻,年底升任军长,并成为土耳其人崇拜的英雄和偶像。1916年晋升为准将。1917年起任军团司令、集团军司令和军团督察使等职。
从1919年起,他统一各地以商业资产阶级为核心的护权协会,成立土耳其民族代表委员会,领导民族解放运动。
1920年3月,协约国军队占领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苏丹充当傀儡,屠杀本国人民。凯末尔于4月间到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成立反对奥斯曼苏丹的临时政府,被选为大国民议会议长和政府主席,并组建国民军,自任总司令。发表了被称为“土耳其独立宣言”的《国民公约》。
1921年8~9月,指挥萨卡里亚河战役,大败希腊国王亲自率领的近10万入侵军队,成为土耳其民族革命战争的转折点。9月,被授予“加齐”(胜利者)称号和元帅军衔。
1922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和改革军队体制,组建了有10余万人的西方面军。1922年8~9月在伊兹密尔决战中,指挥土军向由英国支持的希腊侵略军发起总攻,一举将希军全部赶出了国境,取得了独立战争的完全胜利。11月1日,主持大国民会议通过法案,宣布结束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统治。
1923年7月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凯未尔被选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1924年废除哈里发制度,着手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开创了土耳其历史的新时期。被誉为“土耳其解放者”。
1927年7月,他为适应新选举法而主动辞去军职,11月再次当选总统。执政期间,实行了行政、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改革。1934年颁布姓氏法后,授予他“阿塔图尔克”(意即“土耳其国父”)称号作为姓氏。1938年11月10日,因病逝世。著有《阿塔图尔克言论集》、《讲话(1927)》和《新土耳其之路》等书。
在学界,同样有很多人认为凯末尔丧失了旧有文化,比如他把原始民族文字改成拉丁文字。
人们对凯末尔的评论
军事胜利对真正解放来说是不够的,
在民族的政治、社会生活中,
在民族的思想教育中,
我们的指南将是科学和技术,
能否成为现代文明的国家,
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凯末尔
穆斯塔法·凯末尔大元帅,他依靠军人精英的力量,拯救了一个民族的典范。他为共和国后来的那些深明大义的将军们,做出了最佳的表率。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关键在于,由什么样的人掌握枪杆子。上个世纪30年代,德国人选择了希特勒掌握枪杆子;而土耳其人,则幸运地迎来了——穆斯塔法·凯末尔将军。那位元首一心幻想的“千年帝国”早已如劫灰一般烟消云散,只留下罪恶滔天的业债;而伟大的阿塔土耳克的共和国,却依然屹立在欧亚之间,岿然不动,威严而不可分裂。
如果说土耳其像桥梁一样让东西方的文明在这里以战争的形式融和,那么要进入土耳其的内心,就不能不借助另一座“桥梁”——“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在土耳其,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村镇,人们都可以看到他的塑像矗立街头。在机关、学校、公司内,几乎每个办公室的墙上或桌上都有他的画像和照片,他被人们尊称为“阿塔图尔克”,即“土耳其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土耳其是战败国之一,不仅要割地赔款,而且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凯末尔挺身而出,1919年5月19日,他同部分战友一起乘船从伊斯坦布尔到了黑海滨的萨姆松,开始了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现代土耳其史可以说是从这天开始的。
经过近三年的英勇奋战,土耳其人民终于把所有外国军队赶出国境。1922年11月,在凯末尔的主持下,大国民议会通过废止奥斯曼王朝的法律,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统治。1923年10月29日宣告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定都安卡拉,凯末尔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共和国成立后,凯末尔提出了“学习西方”的口号,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24年通过新宪法,以最高立法形式确定了共和制、政教分离、权力属于全民等基本原则。几乎在一夜之间,伊斯兰教的整个法律制度被抛弃了。废除了一夫多妻制,使妇女地位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另一项具有真正革命意义的改革是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凯末尔甚至亲自下乡,带着粉笔和黑板,向土耳其人民示范新的文字,鼓励他们用新的方法来迅速接触西方科学和人文主义传统。
凯末尔逝世距今已经六十多年,但其影响力始终不衰。现在土耳其的政治家们,无论属于哪个党派,都宣称自己是凯末尔的继承者,来表达政治主张。凯末尔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土耳其,而且是世界性的。纵观近现代中东地区的历史,还没有其他能与凯末尔比肩的人物。
在历史的记忆中,土耳其并不让我们感到陌生。连接彼此的是那条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在古老东方,终点在遥远的伊斯坦布尔。
在现今的世界里,土耳其却让我们感受到些许的迷茫。也许是那曾经的金戈铁马离我们过于遥远,也许是那纷乱的宗教渊源对我们太过陌生。
所以,对于那些留连于此的现代访客们来说,土耳其的历史,绝不是三言两语那么单纯,因此投向土耳其的目光,也绝不可以有丝毫的漫不经心。
——现世人们对他的评论

1923年10月29日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胜利 议会通过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决定

土耳其人在士麦拿城外围着一面巨幅国旗庆祝胜利一次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土耳其加入德奥集团方面作战。土耳其成为德国的财政和军事附庸。大战期间土耳其有60万士兵战死或被俘,200万人受伤,国债高达44,800万金里拉,经济陷于崩溃。
1918年10月30日,奥斯曼帝国被迫与协约国代表签订《摩得洛司停战协定》。协约国军队占领首都伊斯坦布尔、海峡地区以及安纳托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以及铁路沿线的重要城镇,土耳其面临被瓜分的危险。1919年5月15日,希腊军队在英法支持下占领伊兹密尔及其邻近地区。土耳其各地纷纷成立护权协会等民族主义组织。1919年7月23日至8月7日,东部各省护权协会召开埃尔祖鲁姆大会,凯末尔被选为大会主席和代表委员会主席;大会决议宣布,停战协定确认的民族边界内的领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反对各种形式的外国占领和干涉;一旦伊斯坦布尔政府无力捍卫国家独立,就应成立临时政府,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托管和委任统治。同年9月4日至11日举行的锡瓦斯大会,确认了埃尔祖鲁姆大会所通过的民族斗争纲领,大会成立全国性的安纳托利亚和罗梅利亚护权协会,选举以凯末尔为首的16人代表委员会,民族主义者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920年1月28日,奥斯曼帝国议会代表委员会根据锡瓦斯大会决议精神拟定的、维护土耳其民族独立和主权的《国民公约》,宣布停战协定规定的边界内土耳其人占大多数的地区“构成一个真正的、在法权上不能以任何借口分割的整体”;反对阻碍土耳其政治、司法、财政发展的种种限制等。3月16日,协约国军队在伊斯坦布尔登陆。1920年4月23日,首届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召开,成立以凯末尔为首的临时政府,宣布自3月16日起的议定书一律无效,要求苏俄政府支援土耳其的民族事业。1920年8月10日,巴黎和会通过剥夺土耳其民族生存权利的《色佛尔和约》。1921年7月,希腊十余万干涉军在英国支持下,进犯安纳托利亚。土耳其国民军取得萨卡里亚战役的胜利,成为民族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协约国阵营发生分化。1921年10月20日法土签订停战协定,法国正式承认大国民政府,承诺在两个月内从安纳托利亚东南部撤出全部占领军。意大利也于同年秋天撤出安纳托利亚南部,英国改变公开支持希腊的立场,转向“中立”。1922年8月26日,土军向希军发动总反攻。9月18日,最后一批希腊军队撤离安纳托利亚。同年10月11日,土希两国签订停战协定,土耳其收复东色雷斯,伊斯坦布尔地区的行政管理权交还土耳其。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和英、法、意、希、日等国签署《洛桑和约》,取得外交上的重大胜利。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废除苏丹制。1923年9月,由护权协会第一集团改组的人民党成立。
1923年10月29日晚8点半,议会通过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决定,凯末尔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凯末尔革命取得胜利。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帕夏还做出了哪些贡献?~

在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之后,凯末尔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他努力使土耳其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且使土耳其世俗化,反对伊斯兰教神权势力对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控制和束缚等等,这一切后来被人民称为凯末尔主义。凯末尔主义说来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的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凯末尔的改革使土耳其获得了新生,并且致力于建设富强的新土耳其。

凯末尔毕竟是时代产生的历史人物,他一生的缺陷和过失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比如说,他所领导的革命和改革都没有能够扫除农村封建势力并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凯末尔所推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措施大都在城镇实行,农村的封建势力没有受到根本的冲击,致使土耳其农村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在对待国内工人运动和共产党活动方面,凯末尔也表现出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甚至反动性。例如:1922年秋,颁布禁止共产党活动的法令,后来又禁上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土耳其国民议会通过的《劳工法》禁止工人罢工。凯末尔还否认土耳其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这些缺陷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家的阶级本性。

她是著名的“古装美人”,30岁嫁入外国豪门,今43岁家庭事业双丰收_百 ...
答:有人把胡静称为“古装第一美人”。 相信看过《大明宫词》、《孝庄秘史》、《大清后宫》等古装剧的朋友,一定会对胡静“古典第一美人”这个称号感同身受吧。 韦氏、苏茉儿、西林春,透过这三个古装角色的塑造,胡静的古典美实至名归:个子高挑,肌肤白皙,鼻梁秀挺,一脸的胶原蛋白,还长了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 她...

明星资料
答:饰:女儿国国王 (与张卫健合作) 电视剧《孝庄秘史》 饰:苏茉儿 (与宁静,马景涛合作) 电视剧《六仙女》 饰:黄梅 (与罗海琼/寇振海合作) 电视剧《十八罗汉》 饰:侠女红萧 (与焦恩俊,何润东合作) 2002年: 电视剧《黄太子秘史》 饰:紫瑛 (与刘德凯,马景涛合作) 电视剧《诺言》 领衔主演饰:柯静芸 (与沈丹萍,...

怎么评价电视剧《苏茉儿传奇》?
答:最出彩的地方就是演员之间的打戏了,每一个动作都非常流畅,动作的花样来回变化,整个剧情的场景的还原度也很高,剧组和演员的用心都是能够体现出来的。杜若溪饰演的奇女子苏茉儿是一位有情有义的人,用自己的牺牲来换取一个国家的安稳,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希望我们能够学习剧中的她,做一个干净...

圆脸小花胡静古装合集:苏茉儿紫瑛人气最高,明姬伏天香颜值巅峰_百度...
答:《齐天大圣孙悟空》女儿国国王 在张卫健版《齐天大圣孙悟空》胡静饰演女儿国国王,即使造型很浮夸,胡静也撑起来了。这个霸气的头饰,华丽的服装,颇有女王的气势,是不是让人眼前一亮!作为配角胡静的戏份不多,再加上造型远不如阿sa和阿娇,你对这个角色还有印象吗?《孝庄秘史》苏茉儿 有多少人是...

音乐家知识小问答
答:答案:四月五日 34.世界三大男高音中的多明戈是哪国人? 答案:西班牙 35.贝斯有几根弦? 答案:4根 36.乐剧是由谁所创? 答案:华格纳 37.钢琴曲中的旧约是什么? 答案:十二平均率 38.标准音A的音高是多少? 答案:每秒振动440次 39.关于吉他弦的问题 答案:E B G D A E 40.《弹起我...

杨坤是什么民族
答:电视剧《齐天大圣孙悟空》饰:女儿国国王 与张卫健合作 电视剧《孝庄密史 大玉儿》饰:苏茉儿 与宁静,马景涛合作 电视剧《六如女》 饰:黄梅 与罗海琼/寇振海合作 电视剧《十八罗汉》饰:侠女红萧 与焦恩俊,何润东合作 2003年 电视剧《黄太子秘史》 饰:紫瑛 与刘德凯,马景涛合作 电视剧《拒绝生命的谎言》...

《宦妃》里西凉茉是什么时候爱上百里青的?
答:茉儿在和百里青相处中一直就被百里青无形地宠着,在那个环境,人人都计较着利益,她在所有人面前伪装得温婉贤淑却在百里青面前从不掩饰自己的狠毒。女主在一次次和百里青的交手中也喜欢上了他,所以女主以为他是真太监时才会觉得失落。茉莉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女主了,她不完美,没有刻意的善良,却也没...

胡静民国扮相摇身变律政佳人,她真的能hold住吗?
答:胡静扮演律政佳人,她是完全能够hold得住这样的角色的。胡静入演艺圈已经有很多年了,她的演技也是十分好的,也留给了观众无数经典的角色,比如《孝庄秘史》里的苏茉儿;《魔界之龙珠》里的伏天香;《大清后宫》里的西林春还有《人民的名义》里的高小琴等等。对于胡静的戏,我第一部看的是《孝庄秘史》...

苏麻喇姑是侍女,为什么她的地位会高过皇亲国戚呢?
答: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通晓蒙满文字。苏麻喇姑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子,尤其擅长女红,在清朝服饰改革的事件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崇德元年(1636年),参与设计清朝开国冠服。苏麻喇姑原名苏茉儿,她天生聪慧而且非常忠心。还亲自参与设计了满清的服饰“国初衣冠饰样,皆其手制”,清初...

苏麻喇姑只是孝庄太后的一位侍女,为何她的地位高过皇亲国戚?
答:因而这才有了康熙视之为“额娘”的待遇。这个待遇一给,什么样的皇亲国戚都要靠边了。如今,再看苏麻喇姑,不仅是孝庄太后亲如姐妹的侍女,又加上了康熙帝的启蒙老师和救命恩公,被康熙视为“额娘”,敢问天下哪里还有这样的侍女?所以,苏麻喇姑是对大清朝有大恩,有大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