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死后军统为何改叫保密局 戴笠死后军统为何改制?

作者&投稿:班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民国抗日时期,国民党政府曾经有两大特务机构,其中军统在抗日时期曾经风光无限,军统的领导戴笠也是只手遮天的人物人们对他很敬畏,但是在戴笠死后,军统就变成了保密局,从此军统退出了历史舞台,军统的特务也散在各处。为什么戴笠死后军统就变成了保密局呢?我个人认为军统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强势领导人去世后已经没有人能够驾驭这个机构,只能保留基本功能。

一、军统是为了抗日战争成立,已经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军统是在1938年蒋介石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日本占领地区情报成立的特务组织。军统成立后主要是为了刺探情报和刺杀日伪政府人员,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收集有效信息。抗日战争后,军统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作用,因此改组军统的声音在国民党内部很大,就算戴笠不死,军统也会改组。

二、军统尾大不掉,需要改组才能控制。

军统在抗日战争时期迅速发展,人员不断扩大,军统人数高达十几万人,很多人都渗透进了要害部门,这部分人已经让国民党其他人产生忌惮。戴笠在军统内部有很高的话语权,如果不改组军统,戴笠形成的势力其他人很难控制,为了防止军统拥有更多权力,改组军统势在必行。

三、戴笠死后没有人能控制军统全局,因此军统缩减编制军统变成保密局。

戴笠死后军统内部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人,其他人没有戴笠的领导能力,手下人也不会听他们的话,因此军统很多人都被派到了其他部门工作,军统改组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止。戴笠死后军统顺利的被其他部门拆散,只保留一部分人员改组成保密局。



改名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戴笠的死,而是因为军统对民众长期实施的特务暗杀行为,臭名昭著,引发民主党派的强烈抗议,被迫撤销,后来以保密局的名称替代,换汤不换药。军统更名的时候,中统因为同样的原因也更名为”党通局“。

戴笠死后,军统局改叫保密局。
保密局是军统的延续,是国民党时期遗留下来的机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密局在台湾、香港、澳门设立了机构,并积极开展情报工作,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
1983年,根据叶剑英的建议,中央同意由公安部领导国家安全工作,将原属公安部领导的保密局和原属中央调查部的国际调查局合并,设立国家安全部,主管全国安全工作。

戴笠死后军统为何改叫保密局~

军统局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其前身是代理组织的“复兴社”“蓝衣社”“调查统计局二处”(一出时后来的中统)。1938年3月二处扩充为军统,设两室八处。局长贺耀祖,副局长戴笠,实际由戴笠控制。1946年3月戴笠死后,军统局改组,核心部分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郑介民任局长,毛人凤任副局长(后为局长)。
另一部分编入了警察总署和交警总署。所以毛人凤的“保密局”是军统的延续。

军统局是国民党最重要的特务机构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南京的复兴社特务处,1938年4 月,蒋介石将中华复兴社特务处扩编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简称军统局,局长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贺耀祖兼任,原复兴社特务处处长戴笠以副局长职务主持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是军统局的全盛时代,期间军统局曾多次刺杀日伪军政人员,如暗杀张啸林、汪精卫等,对打击日军和汉奸起了不小的震慑作用。1946年3 月17日,戴笠从北平乘机返回上海途中飞机发生故障,在南京附近坠机身死。
戴笠死后不久,军统局核心单位和人员缩编为国防部保密局,由军统局主任秘书毛人凤担任局长(1948年前由郑介民代理局长,毛人凤以副局长身份主持工作),继承了原军统局的衣钵。其他人员和一些公开单位合并到国防部第二厅和内政部警察总署,这两家单位分别由原军统局帮办郑介民和唐纵担任厅长和署长。

国防部次长、第二厅厅长郑介民

内政部次长、警察总署署长 唐纵
戴笠死后军统局之所以缩编、改组,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规模庞大,无力维持。
抗战结束时,军统已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机构健全的特务组织,除内部机构有八处、十室和一个设计委员会外,还下辖中英特种技术合作所、中苏特种技术合作所、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军事委员会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军事委员会航空邮电检查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六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特别警卫组、军令部第二厅、内政部警务司、财政部缉私署、财政部战时货物运输管理局、财政部直接税务局、外交部护照科、陆军总司令部调查室、航空委员会政治部调查室、兵工总署警卫稽查处、重庆卫戍总司令部稽查处等十几处公开机关和忠义救国军、别动军两支武装部队,另外军统局在全国各地设置了几十家办事机构。此时,军统仅内外勤特务(不包括武装特务部队)便有50000人左右,其中直接在军统局领薪的有25000多人,其余半数分散在各公开单位。

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
戴笠在世时,对军统局实行家长式管理,由于戴的威望和资历,他在军统内部可以说一不二 。戴笠还利用各种资源,安排军统内部人员,让他们也有个好的出路。戴笠死前,还曾积极谋取海军总司令和全国警察总监之职,以便安插军统各级人员。
而戴笠死后,面对如此庞大的机构和人员,军统内部可能接班的郑介民、毛人凤和唐纵都无能力继续维持,最后只好缩编、改制。
二、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后,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强烈要求国民党政府取消特务统治,解散特务机构,迫于这些压力,蒋介石将军统局和中统局改组。
三、戴笠在世时,由于得到蒋介石青睐,所以在处理某些事情时飞扬跋扈,得罪了国民党内一些高官要员,比如陈诚、何应钦等人,他们要求改组军统局,限制其权力,这也是军统局改组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前国民党的保密局是干什么的?
答:抗日战争期间,军统也从事一些搜集敌方情报并对敌施行恐怖活动,因此,对打击日本侵略者及汉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46年军统局进行改组,其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第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由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

军统、中统、保密局是什么关系?
答:尤其是共产党。此外对于社会舆论、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1946年3月,该局副局长戴笠坠机死亡,6月,蒋介石对该局进行改组。由军事委员会第二厅与军统局合并组成国防部二厅(国防部由军委改组而来),厅长郑介民。原军统局核心系统改组为以毛人凤为首的国防部保密局。

中统(保密局)和军统(党通局)各是什么系统?
答:中统(保密局)和军统(党通局)系统解析如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中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国民党党中央的情报机构,抗战胜利后受社会舆论压力改称“党通局”军统——国民党军事...

国民党中情人局、保密局、特调局是什么关系?
答:情人局、保密局、特调局都是国民党的一个秘密特务机构。都是国民党的情报机关。情报局是统称,中统局全称中央执行委员调查统计局,由徐恩曾负责;军统全称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先由戴笠负责,后戴笠飞机失事身亡由毛人凤负责改名保密局。1938年3月,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经蒋介石提议,...

中统(保密局)和军统(党通局)各是什么系统?
答:中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国民党党中央的情报机构,抗战胜利后受社会舆论压力改称“党通局”军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情报机构,抗战胜利后受社会舆论压力改称“保密局”中统系统 中统局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中统成立基础是...

中统、军统、保密局、国防部二厅
答:3、国防部二厅 国民政府国防部第二厅于1946年成立,主要负责国家情报的收集和分析。掌管战略情报。它是在原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第二厅的基础上扩大改组成立的。厅长仍由原军令部第二厅厅长郑介民充任。在国防部第二厅成立时,国防部保密局也成立了,郑介民对两者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自戴笠死后,军统...

...中统的区别是什么?解放战争时期时军统改叫保密局吗?中统改叫党通局...
答:有区别:国民党的军统的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处,后期发展成为军委会统计调查局、国防部保密局,因其属于军队序列,所以一般称其为军统。而中统的全称是, 国民党中央党部统计调查处,中央党部调查委员会,国民政府统计调查局。因其始终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所掌控,故称其为中统。在四十年代以前,...

保密局的军统
答:国防部保密局的前身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1946年6月,军统的公开武装特务部分划归国防部第二厅,秘密核心部分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是中国国民党设立的特务组织。1938年8月成立。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建)、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

保密局历史
答:抗日战争期间,军统也从事一些搜集敌方情报并对敌施行恐怖活动,因此,对打击日本侵略者及汉奸起了一些作用。1946年军统局进行改组,其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由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

郑介民是军统的吗?他和戴雨农、毛人凤的关系如何?
答:戴雨农即戴笠。是国民党情报机构的创始人之一,执掌军统。郑介民和毛人凤原先是戴笠手下的帮手,在戴笠死后,军统在1946年8月,改组国防部,军统局的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郑,毛二人可以说在老军统还是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