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书法之道翻译以及重点字词翻译 梦溪笔谈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投稿:百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梦溪笔谈书法之道翻译以及重点字词翻译

1、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

2、它的声音应当像敲击钟铣那样重浊窒塞,但现在敲击它所发出的声音却清脆而纤细悠远。既然是因为按压而发声,那么刚铜就应当破裂,柔铜又不能像这样光洁澄澈。我遍访了造镜的工匠,他们都茫然不解。

文学赏析

《梦溪笔谈》是中国第一部科技书,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学史上的标竿」,其内容除了反映宋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巨大成就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现实和矛盾斗争,是一部真实的记录文献。

沈括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梦溪笔谈》是他晚年谪居润州梦溪园时完成的着作。这部内容极为丰富的杂谈式笔记,包含了他毕生研究科学活动的结晶,对当时的科技成就、典章制度、诗文掌故,乃至於街谈巷语、异说奇闻,都有详尽的记载。



注释:

①钟、王、顾、陆:指魏晋南朝著名书法家钟繇、王羲之和画家顾恺之、陆探微。

②争售:指争相购买。

③隐指:也称“隐手”,为宋人俗语。指物体表面看似平整,或看不清的物体本以为该是平整的,用手去摸却有高低不平的感觉。犹今言“硌手”。此以画作言之而谓“色不隐指”,意指画面上的着色看上去似乎颜料堆积,而抚摸它却没有凸起的感觉。

④揣骨听声:本意指盲人占卜者靠手摸揣测人的骨相,又听人的声音,以判断人的贵贱吉凶。

译文:

收藏书画作品的人,往往只注重书画家的名声,偶然传闻某幅作品为钟、王、顾、陆的手笔,见到者就争相购买,这就叫做“耳鉴”。又有观画而用手去摩挲的,相传以为画布不硌手指的为佳画,这又在“耳鉴”之下,被称为“揣骨听声”。


世上论书法的人大多认为不必有标准,各自成为一家。只是说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如西施、毛嫱,容貌虽然不同,但都是美丽的人;然而她们的手必须是手,足必须是足,这是不可更改的。

写字也是这样,虽然形体气质不同,但撇必须是撇,捺必须是捺,千变万化,这也不可更改。如果撇不成撇,捺不成捺,纵然它们的精神筋骨如同西施、毛嫱一样,但手足不正常,终究不是完人。杨朱、墨翟的智慧口才超过他人,而始终不能进入圣人行列。

完全得到老师的方法,法度齐备,仍然是“奴书”,但必须从这里入手;过了这一路,就进入了更高境界,没有痕迹可以窥测,然后可以出神入化。



世上论书法的人大多认为不必有标准,各自成为一家。只是说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如西施、毛嫱,容貌虽然不同,但都是美丽的人;然而她们的手必须是手,足必须是足,这是不可更改的。写字也是这样,虽然形体气质不同,但撇必须是撇,捺必须是捺,千变万化,这也不可更改。如果撇不成撇,捺不成捺,纵然它们的精神筋骨如同西施、毛嫱一样,但手足不正常,终究不是完人。杨朱、墨翟的智慧口才超过他人,而始终不能进入圣人行列。完全得到老师的方法,法度齐备,仍然是“奴书”,但必须从这里入手;过了这一路,就进入了更高境界,没有痕迹可以窥测,然后可以出神入化。

梦溪笔谈 二则 全文翻译 重点字词也要~

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 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 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 为“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 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 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 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 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 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掌握的字的读音

狗蝎(xiē) 喙(huì) 蔽(bì) 钳(qián) 旬(xún)

穰(ráng) 梵(fàn) 浙(zhè) 皓(hào) 钗(chāi)

讫(qì) 弥(mí) 胠箧(qū)
英文:To the insect governs the insect " Song Shenzong during a Yuan good harvest year, 庆州 the areahas lived the sub- side insect, is just about to in the harm fallfield the crops. Suddenly some one kind of insect has produced, theappearance likes the soil In "the dog scorpion", on the mouth long has the pliers, tensof thousands of, everywhere all is; They meet the child side insect,uses on the mouth the pliers to fight with sub- Fang Chong, sub- sideinsect All is nipped two sections. After ten days, sub- Fang Chongquan杀尽, the year becomes therefore obtains bumper crop. This kind ofinsect has had in the past, local person it For "approaches is not willing". "Buddhist Day Temple Wooden Tower" When Qian dynasty rule 两浙, constructs a wooden tower in theHangzhou buddhist day temple, only then constructed 23, moneycommander-in-chief has mounted the wooden tower, disliked it rocked.Labor 匠师 The teacher said that, "In the wooden tower has not spread thetile, above is light, therefore only then like this." Thereupon onarranges the tile in the tower, but the wooden tower also likedinitially is same Rocks. When does not have the means, 匠师 secretly sends thewife which he the wife sees Yu Hao, takes 金钗 gives her, wants herto Yu Hao to inquire the wooden tower rocks Reason. Yu Hao smiles was saying that, "This is very easy, solong as by the level shop good plank, nails fast with the nail, couldnot rock." Artisan skilled worker obeys him The speech (manages), the tower body stabilized. Because hasnailed fast the plank, about closer ties, on, under, left, is right,front, the latter six mutually companies adjusts Like a box, the person steps in that floor, about and allaround the wooden partition mutually supports, (tower) certainlycannot rock. The people all admire Yu Hao wise.

原文:
京师百官上日,唯翰林学士敕设用乐,他虽宰相,亦无此礼。优伶并开封府点集。陈和叔除学士,时和叔知开封府,遂不用女优。学士院敕设不用女优,自和叔始。
礼部贡院试进士日,设香案于阶前,主司与举人对拜,此唐故事也。所坐设位供张甚盛,有司具茶汤饮浆。至试学究,则悉彻帐幕毡席之类,亦无茶汤,渴则饮砚水,人人皆黔其吻。非故欲困之,乃防毡幕及供应人私传所试经义。盖尝有败者,故事为之防。欧文忠有诗:“焚香礼进士,彻幕待经生。”以为礼数重轻如此,其实自有谓也。
白话译文:
京师百官上任之日,只有翰林学士奉旨设宴可以用乐舞,其他官员,即使是宰相,也没有这种礼仪。宴会所用的乐工和歌舞艺人,都由开封府指定招集。陈和叔复为翰林学士,当时他权知开封府事,遂不用歌舞女艺人。学士院奉旨设宴不用女艺人,自和叔开始。
礼部贡院考试进士之日,在阶前设置香案,主持贡举的官员与参加考试的举人对拜,这也是唐朝旧制。举人所坐的考位,一应物品的供给陈设甚为排场,有关部门还给准备茶水和饮料。
至于学究科的考试,则帐幕毡席之类的用品全都撤去,也没有茶水,考生渴了就喝研墨用的水,以致人人都染黑了嘴巴。
这并不是要故意与考生为难,而是为了防止有人利用毡幕和送水的人私下传递所考的经义。因为以往曾有这样做而败露的,所以现在要事事为之防备。欧阳文忠曾有诗说:“焚香礼进士,彻幕待经生。”以为对待二者礼数上的轻重如此悬殊,其实这中间自有原因。
赏析: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各卷依次为“故事(一、二)、辩证(一、二)、乐律(一、二)、象数(一、二)、人事(一、二)、官政(一、二)、机智、艺文(一、二、三)、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一、二、三)、药议”。
《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
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从内容上说,《梦溪笔谈》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如《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
“辩证”门谈韩愈画像条,使后人了解从北宋就产生并沿袭下来的一个错误:把五代韩熙载的写真当成韩愈的画像。
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以传世。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解释虹及龙卷风、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
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该书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此文出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梦溪笔谈》的创作背景及相关情况,作者沈括在《梦溪笔谈·序》中有比较清楚的说明:1082年(宋元丰五年)后,作者政治上不得志,约1088年前后(元祐三年)住润州,在那里修筑一座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卜居,作者日常的生活较少外出,也较少与人来往,是谓“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
在创作上,作者自谓“圣谟国政,及事近宫省,皆不敢私纪。至于系当日士大夫毁誉者,虽善亦不欲书,非止不言人恶而已。”
即是说,帝王私事,当朝得失,人事毁誉,乃至之前自身的仕途遭遇等等,沈括都没有也不愿意涉及。因此,作者所创作的都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
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佑进士。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1072年(熙宁五年)提举司天监,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并推荐卫朴修《奉元历》。
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1075年(熙宁八年)使辽,斥其争地要求。又图其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为《使契丹图抄》奏上。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主张减少下户役钱。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
1082年(元丰五年),以徐禧失陷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连累坐贬。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举平生所见,撰《梦溪笔谈》。

书法之道的作者简介
答: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公元1031年(天圣九年),出生 于一个下层官吏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沈括常自谓“出自寒门”。母徐氏,是苏州吴县人,知书达礼,谙通文墨;父沈周,为官清正,不主张严刑苛法,到泉州任职时,沈括随往。 沈括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从政和科学...

我是一位初中生,我最近喜欢上了书法,所以买了套字帖练习,但我总会看到...
答:我是一位初中生,我最近喜欢上了书法,所以买了套字帖练习,但我总会看到运笔、起笔、收笔之类的词语。我学的是正楷,能不能告诉我关于书法的各个术语的解释,谢谢你们!... 我是一位初中生,我最近喜欢上了书法,所以买了套字帖练习,但我总会看到运笔、起笔、收笔之类的词语。我学的是正楷,能不能告诉我关于...

书法笔法
答:重点字词注释 本文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1、尝:曾经。2、其下:牡丹丛下面。 其:代词,代指牡丹丛。3、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4、正肃吴公:即吴育,北宋丞相,字春卿,浦城人。生于1004年,死于1058年。他谥号为"正肃"。5、姻家:亲家。6、何以:...

汉字“笔”是什么意思笔字怎么写
答:写文章的艺术手法及特征〖touch;vigorofstyle〗∶喻指文章的精采、犀利之处和书画的用笔笔杆子bǐgǎnzi〖penholder〗∶笔的手握的部分〖aneffectivewriter〗∶比喻擅长写文章的人你手下那几根笔杆子都是饭桶笔耕bǐgēng〖makealivingbywriting〗旧指依靠抄写或写文章等手段谋生;泛指勤奋写作笔供bǐgòng〖written...

书法中的使转是怎么回事
答:书法中的使转指行笔的转折呼应。出自孙过庭《书谱》:“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使转是个统称,凡字的转折处均用之,上笔是使的开始,下笔是转的结束,中间打接处为转。至于转法因人因习惯等各异。使转多用于草书,多有两种说法。一说,把使、转拆开...

梅花草堂笔谈原文及翻译
答:梅花草堂笔谈字词注释以下都是参考的百度百科哦。感谢百度大神。。。名和肖分别在注释的⑦和⑧《梅花草堂集》,明代张大复撰,包括《梅花草堂笔谈》十四卷,《昆山人物传》十卷等,此书在乾隆时遭禁,恐怕主要由于《笔谈》。原文:兰之①味,非可逼②而取③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④,故称瑞...

文常文言文
答:《如梦令》选自《漱玉词》 如梦令 词牌名契诃夫 俄国作家 《变色龙》(小说)选自《契诃夫小说选》伏契克 捷克斯洛伐克报告文学《二六七号牢房》 选自《绞刑架下的报告》沈括 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之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叶圣陶 《苏州园林》(说明文) 《多收...

宋朝书法家都有谁?代表作是什么?
答:3、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出生于诗书之家,只有纵览六艺,博学多闻,治平年间中进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政治上与苏共进共退,屡遭贬谪。以文学著称,追求奇拗诗风,开创江西诗派,影响很大。尤以书法为世所重。为宋四家之一,是宋书尚意的重要人物。苏书尚天趣,...

求数学家的故事
答:《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曾经说:沈括这样的人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只有中国出了这么一个。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被誉为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