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蔚和太师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多大?太蔚和太师谁的官大? 古时王爷,太师和丞相官职多大,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员?

作者&投稿:慎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太尉: 中国秦汉时中央掌武事的最高官员.三公之一.(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后不再设置 。西汉早期 ,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有关,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

太尉这一官职,只在秦汉两朝多见,后来各朝这一官职慢慢废止

秦汉两朝制度尚未完备,官员没有设立品级(设立官员品级是在隋唐才成为定制).但根据三公定义,以及太尉的地位,可以肯定的是太尉按照品级划分绝对是正一品大员

又有另一种说法,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宋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都记载,太师是正一品.

在品级上,太尉和太师都是正一品.具体说到谁大谁小,真的很难下定论.因为各个朝代官职都不一样,官职的设立也存在差异.不过我的看法是,尽管太尉和太师都是正一品级的大员,而太尉是武官,太师是文官,按照中国自古以来同品文官在武官之前的传统,太师的地位还是要高于太尉的.

太尉和太师有一个共同点,官大但不掌握实权.太师正一品,所以相当于现在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太尉我就不好说了.太尉是全国象征性的最高军事长官,不掌实权,而现在的最高军事长官是中央军委主席,但军委主席又掌实权.

2楼说的很清除了,太尉有权,中央军委主席。

大尉大

在我国古代的太蔚官职和现代的那种官职级别一样~

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补充回答: 太尉 - 各朝职能


秦朝:太尉始于秦朝时期,秦王嬴政登基后改设三公九卿。三公即为丞相,御史大夫,及太尉,分别为辅政,监察及治军领兵。但秦朝并没有设置太尉的具体人选,也就是形同虚设。原因在于秦当时为中央集权制,军政经合为始皇帝一体,所以若将兵权拱手送于他人之手,秦王嬴政的统治会收到严重威胁。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 。


两汉:汉承秦制,到西汉时期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的名称基本沿用了秦朝的制度。但与秦朝不同的是,在皇帝之下设立了三套平行的官僚体系,分别为丞相率领的外朝官、大将军率领的内朝官、以及处理皇帝与皇族私人事务的宫廷官。其中外朝官为西汉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权力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人分掌,其下分设九卿、列卿等。但由于官制名目甚多也有一定的分权目的,所以太尉的实权性时时不定。
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是汉朝的最高武职,不常置。不设置太尉时,则以太尉职归丞相。相当于今天的军委主席。按《史记·将相名臣年表》:高帝二年(前205年),始以长安侯卢绾为太尉,五年(前202年)罢,十一年(前196年)以周勃为太尉,旋再废太尉官。惠帝六年(前189年)复太尉官,仍以周勃为之。文帝三年(前177年)再废,权归丞相。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以大将军卫青功多,特加号大司马。后元二年(前87年)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其后,置大司马,金印紫绶,秩比丞相。大将军或置或废,与武帝时大司马为加号不同,西汉后期大司马为实职,而将军为号。
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但东汉实权已转移到尚书台,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实异。
可见于古代,带兵打仗的任务并不好当,或立或废并不取决于均是修养水平的高低,而是政治决策与改革的出头鸟,治国则先治军。太尉作为最高武职,除了评定全国武官的功绩高下、以为升降的依据外,就是作为皇帝的最高军事顾问。汉朝军队由各将军、校尉统领,太尉不能直接指挥军队。例如周勃平定诸吕之乱时,身为太尉,却不能进入上将军吕产所指挥的北军,只得诈称帝命方进入北军营地并取得指挥权。
魏晋南北朝:按三国曹操废三公制,自任丞相。其子曹丕即位时短暂恢复,拜贾诩为太尉。后又撤销。
隋唐时期及至元朝:自隋撤销府与僚佐,太尉便成为赏授功臣的赠官。而后作为以游牧征战为主的元朝,太尉更是不常置,明废除

太师(三公之一),荣誉虚职,正一品,相当于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之类等正国级干部。丞相帮助处理政务,相当于现在的总理。王爷的话,更多的是相当于现在英国王室的成员,即拥有社会地位跟优厚的国家待遇,有皇室的关系,地位较现在的皇室成员要更高。一般的王爷都会在政治上有职位的,比如清朝的掌旗贝勒的地位就要高。。。所以,王爷就要具体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