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家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

作者&投稿:邢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齐国人。
  在君臣关系上,他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即君臣互补,取长补短,而非一味附和。
  他是一位无神论者,相信人民的力量,认为统治者应当亲民爱民,采用“民本”的思想治理国家。

  老子(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周王朝日趋没落,老子便弃官归隐,并且写出《道德经》,申述道德的含义。认为道是先天存在的,循环往复;德由道所产生,是道的具体表现,其思想论述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还用道德的辨证关系辨证了万物的存在,基于这种认识,提出了“自然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观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当未被当时战火连连的大小国所接受。因此他周游列国,招收弟子,形成了儒家学派。
  孔子的学术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思想观点被后来的封建统治阶级所采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春秋鲁国人。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最重要的伦理和政治主张是“兼爱”,但这种思想无法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在秦汉后便成为了绝学。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子子舆,战国鲁国人。
  “孟母三迁”的典故自古便成为教育的典故。
  在学术思想上,他作出了“心性论”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重视养心,保养自己的心性。。
  在政治上,他提出了“王道仁政”、“民重于君”的学说,主张用“仁义”的思想治理国家。后代人认为孟子发扬了儒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并被尊称为“亚圣”。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子子休,战国宋国人。
  庄子的思想集中在《庄子》一书中,他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关于道的绝对主义和神秘主义,后人以“老庄”相提,其学术思想主要是相对主义观点。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子卿,战国赵国人。
  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
  在伦理道德观念上,他的思想观点与孟子的“仁”不同,荀子更加注重“礼”的作用。主张“性恶论”。
  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治”与“法制”相结合,礼敬君子,法治小人。

  韩非子(前280-前233),战国人。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术思想继承了老子的“道”,但把道理解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在政治上,主张以法为主的“法术势”结合。

  董仲舒(前176-前104),西汉人。
  董仲舒向武帝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思想观点,是儒家的“王道政治”和“仁政思想”。

  王充(27-97),字仲任,东汉人。
  王充的学术思想具有批判性。在哲学上,他提出了“天道自然论”的体系,反对“天人感应论”,强调天道的自然无为性。

  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国人。
  王弼能言善辩,是中国古代最年轻的玄学大师。
  在学术思想上,提出了“贵无”的观点,认为“无”是事物的本源。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制”。在哲学认知论上,提出了“得意忘言”,并论证了《周易》的言、象和意的关系。

  慧能(638-713),本姓卢。
  禅宗的创始人。
  慧能虽不识字,但悟性极高,针对神秀的偈语,指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主张“见性成佛”,提出了“顿悟”的修行方式。

  周敦颐(1017-1073),子茂叔,北宋人。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其思想被后代的程颐所发扬。
  在道德修养上,提出了“主静”的主张。在学术思想上,“援道入儒”,发挥了《中庸》的天人合一思想。

  朱熹(1130-1200),子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南宋人。
  朱熹的学术思想继承合发展了二程(程灏、程颐)的思想,被后世称为朱程理学。
  在知行问题上,提出“知先行后”,认为明白义理才能有所作为。
  此外还有明朝的李贽,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清朝的戴震等

一、沈括
(1031—1095)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嘉进士。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郊),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
二、朱熹
(1130—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世称程朱学派。认为理和气不能相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他从事教育五十余年,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他的理学一直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很有影响。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
三、王守仁
(1472—1528)
明哲学家、教育家。字伯安,余姚(今属浙江)人。尝筑室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早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后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卒谥文成。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提出“致良知”的学说,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阳明学派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四、李贽
(1527—1602)
明思想家、文学家。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做过云南姚安知府。哲学观点没有自摆脱王守仁和禅学的影响。但公开以“异端”自居,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见解,主张重视功利。认为“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夫妇论》)。对封建传统教条和假道学讲行了大胆的揭露。曾评点《水浒传》,著作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书》、《李温陵集》等。
五、黄宗羲
(1610—1695)
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学问极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及释道之书,无不研究。史学上成就尤大,所著《明儒学案》,开浙东史学研究的风气。在哲学上,反对宋儒“理在气先”之说,认为“理”不是实体,只是“气”中的条理和秩序。作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大胆结论,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反对传统的农本工商末的观点,强调工商皆本。这种政治历史观在当时有进步意义。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等。
六、顾炎武
(1613—1682)
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亻庸,江苏昆山人。学者称亭林先生。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晚岁卜居华阴,卒于曲沃。学问很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考据学中的吴派、皖派都有影响。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亭林诗文集》等。
七、王夫之
(1619—1692)
明清之际思想家。字而农,号斋,衡阳(今属湖南)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界称船山先生。明亡,在衡山举兵起义,阻击清军南下,几陷大狱。到桂林依瞿式耜,旋桂林复陷,式耜殉难,乃决心隐遁。辗转湘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窜身瑶洞,伏处深山,而刻苦研究,勤恳著述者垂四十年,得“完发以终”(始终未剃发)。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都有所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主要贡献是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著作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张子正蒙注》、《思问录内外篇》、《黄书》、《噩梦》等。
八、鲁迅
(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采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鲁迅全集》(二十卷)出版,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在上海迁移并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为鲁迅墓题字。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九、毛泽东 (见“千年十大政治人物”)
十、邓小平 (见“千年十大政治人物”)

老子、孔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荀子、孟子、董仲舒、王充、王弼、嵇康、阮籍、鲍敬言、葛洪、范缜、玄奘、韩愈、王安石、司马光、 张载、程颢、程颐、朱熹、 王守仁、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董仲舒,王充,范缜,朱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应该就这些~

李贽,程颐,朱熹,顾炎武

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哪些?~

  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齐国人。
  在君臣关系上,他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即君臣互补,取长补短,而非一味附和。
  他是一位无神论者,相信人民的力量,认为统治者应当亲民爱民,采用“民本”的思想治理国家。

  老子(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周王朝日趋没落,老子便弃官归隐,并且写出《道德经》,申述道德的含义。认为道是先天存在的,循环往复;德由道所产生,是道的具体表现,其思想论述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还用道德的辨证关系辨证了万物的存在,基于这种认识,提出了“自然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观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当未被当时战火连连的大小国所接受。因此他周游列国,招收弟子,形成了儒家学派。
  孔子的学术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思想观点被后来的封建统治阶级所采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春秋鲁国人。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最重要的伦理和政治主张是“兼爱”,但这种思想无法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在秦汉后便成为了绝学。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子子舆,战国鲁国人。
  “孟母三迁”的典故自古便成为教育的典故。
  在学术思想上,他作出了“心性论”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重视养心,保养自己的心性。。
  在政治上,他提出了“王道仁政”、“民重于君”的学说,主张用“仁义”的思想治理国家。后代人认为孟子发扬了儒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并被尊称为“亚圣”。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子子休,战国宋国人。
  庄子的思想集中在《庄子》一书中,他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关于道的绝对主义和神秘主义,后人以“老庄”相提,其学术思想主要是相对主义观点。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子卿,战国赵国人。
  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
  在伦理道德观念上,他的思想观点与孟子的“仁”不同,荀子更加注重“礼”的作用。主张“性恶论”。
  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治”与“法制”相结合,礼敬君子,法治小人。

  韩非子(前280-前233),战国人。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术思想继承了老子的“道”,但把道理解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在政治上,主张以法为主的“法术势”结合。

  董仲舒(前176-前104),西汉人。
  董仲舒向武帝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思想观点,是儒家的“王道政治”和“仁政思想”。

  王充(27-97),字仲任,东汉人。
  王充的学术思想具有批判性。在哲学上,他提出了“天道自然论”的体系,反对“天人感应论”,强调天道的自然无为性。

  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国人。
  王弼能言善辩,是中国古代最年轻的玄学大师。
  在学术思想上,提出了“贵无”的观点,认为“无”是事物的本源。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制”。在哲学认知论上,提出了“得意忘言”,并论证了《周易》的言、象和意的关系。

  慧能(638-713),本姓卢。
  禅宗的创始人。
  慧能虽不识字,但悟性极高,针对神秀的偈语,指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主张“见性成佛”,提出了“顿悟”的修行方式。

  周敦颐(1017-1073),子茂叔,北宋人。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其思想被后代的程颐所发扬。
  在道德修养上,提出了“主静”的主张。在学术思想上,“援道入儒”,发挥了《中庸》的天人合一思想。

  朱熹(1130-1200),子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南宋人。
  朱熹的学术思想继承合发展了二程(程灏、程颐)的思想,被后世称为朱程理学。
  在知行问题上,提出“知先行后”,认为明白义理才能有所作为。
  此外还有明朝的李贽,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清朝的戴震等

根据思想先进性、学术价值性和历史积极影响力这三大硬指标,泰东神华历史上的十大思想家,只能在以下30位伟大思想家中诞生:伏羲、仓颉、皋陶、伊尹、周公、史伯、管仲、老聃、孙武、孔丘、列御寇、墨翟、阳朱(杨朱)、申不害、慎到、宋钘、尹文、尸佼、鬼谷子、惠施、庄周、公孙龙、鹤冠子、荀况、韩非、甘忠可、扬雄、王弼、郭象、杨泉、葛洪、王通、龙昌期、李觏、邵雍、周敦颐、张载、王安石、程颢、程颐、张行成、蔡元定、朱熹、陆九渊、陈亮、叶适、蔡沈、真德秀、魏了翁、邓牧、郝经、许衡、王廷相、王守仁、王艮、李贽、傅山、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唐甄。元朝的郝经、许衡都是宋朝思想的部分复兴,不成体系。明清思想家中,真正有价值的只有王廷相、王守仁、李贽、傅山、黄宗羲、唐甄。而王廷相终究还是张载思想的延伸,王廷相是陆九渊思想的延伸,而二王思想皆不如王艮进步,王艮又不如李贽进步,傅山、黄宗羲、唐甄都是李贽思想的延伸。所以整个元明清思想家只有李贽一人而已。华夏商西周思想只有伏羲成为巨人。整个魏晋六朝隋唐,只有王弼、杨泉和王通具有创新意识,但最有价值的是王弼。于是东周、六朝、宋代就是思想学术的三大集中期。根据创新与价值导向筛选,泰华十八大思想家是伏羲、老聃、孔丘、孙武、墨翟、阳朱、庄周、荀况、韩非、王弼、龙昌期、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颐、朱熹、邓牧、李贽。去掉非思想主题的孙武和没有作品传世的阳朱、龙昌期,余下十五位:伏羲、老聃、孔丘、墨翟、庄周、荀况、韩非、王弼、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颐、朱熹、邓牧、李贽。由于朱熹思想都是北宋五子的复述而无创新,李贽思想又是邓牧思想与心学思想的融合性复兴,邓牧影响较小作品又单薄,以李贽为代表者。北宋五子以邵雍学术价值最大,其次是张载思想与周敦颐思想。
于是得出十大思想家如下:伏羲(易道思想)、老聃(道学思想)、孔丘(教育思想与仁义思想)、墨翟(名理、教育、仁义、平等、科学思想)、庄周(相对主义、自由主义与人性主义思想)、荀况(天人通贯思想或者综合思想、道法思想、格物名理思想)、韩非(法治思想)、王弼(玄理思想)、邵雍(象数易学与理学思想)、李贽(童心思想与墨阳庄荀龙邓思想的复兴)。

我国古代思想家有哪些
答:董仲舒(前176-前104),西汉人。董仲舒向武帝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思想观点,是儒家的“王道政治”和“仁政思想”。是他将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代表作品:《春秋繁露》10、朱熹-中国古代著名理学家 朱熹(1130-1200),子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南宋人。朱...

中国古代18位思想家分别是谁?
答: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

思想家都有哪些人?
答: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3、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不...

中国古代三大思想家是哪几个人啊?
答: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家
答:1、孔子:儒家思想仁,克己复礼,宁所不欲勿施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孟子:儒家思想性本善,仁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荀子:儒家思想性恶论。4、商鞅:法家家想依法治国。5、老子:道家思想小国寡民,无为而治。6、庄子:道家思想清净无欲。7、墨子:墨家思想非攻,兼爱,尚贤。8、...

急急急!!!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几位?
答:Huang Zongxi 黄宗羲 (1610~1695)26.Zhu Zhiyu 朱之瑜 (1600~1682) 27.Yan Yuan 颜元 (1635~1704) 28.Dai Zhen 戴震 (1723~1777) 29. 刘徽的教育模式 韩愈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王充、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朱熹、王守仁、李贽、徐光启、王夫之……...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答:鲁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6、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7、孙子兵法:又称《孙武...

中国古代著名的三位思想家是谁?
答: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谁
答: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

你知道的古代的著名思想家有哪些?
答: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其影响。2、李白 李白《明堂赋》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谋求官位,其写作时间为开元二十七年拆毁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