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正确的信愿行! 念佛如何具足信愿行?

作者&投稿:漫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信愿行:净土宗祖师所总结的净土法门之宗要。

信:深信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能遂愿,有信自(自心有佛性)、信他(实有阿弥陀佛)、信因、信果等义;

愿:发愿命终往生净土,至彼国得不退转回入此界度化众生;

行:分正行与助行。正行指念佛;助行指礼诵、供养、六度万行等。

扩展资料:

信仰、发愿、修行;净土宗于此三者最重视,称为净土三资粮;于此三资粮中,复有连带关系,先由信生愿,由愿生行;信若不具,则愿、行皆不成立。

深信切愿,是念佛往生的前提和关键,即出离我们娑婆世界的心,要如出坑厕,如出牢狱,欣生净土的心要如归故乡,如奔宝所;是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要把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都看成是毒药毒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愿行



信:信自、信他,信佛首先要信自己本来是佛,只是迷了,所谓自性本如,我们本来就是佛,只是被烦恼障住了,看不到真实所在了而已,像做梦,在梦里的时候我们总是把一些假象境界当做真实了,才会有梦中的喜怒哀乐惊吓等等,一旦梦醒,我们就会感觉到原谅是一场梦啊;有了自信,才能信他,也就是信佛,信佛四十九年所说的,都是佛所证得的境界,都是佛的真实说,没有一点妄语,这是信他。 愿:有了信,对自己、对佛有了真信,我们的才能接近于真心自性,我们就会发愿成佛,所谓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真信切愿,我们一定能发心成佛,这叫愿。 行:所谓受戒、守戒,戒律是佛菩萨的正常生活,言下之意,我们以前的所想、所做都是不正常的,把不正常的修正过来,以佛菩萨为榜样,把过去的想法、看法、和做法修正过来,叫做行,也叫修行。 大致简单的就说这些吧,阿弥陀佛 合十

信愿行:净土宗祖师所总结的净土法门之宗要。

信愿行需要自信、自愿、自行。佛法是珍宝,人们对于宝物的态度一贯是求之若渴,爱之如命,不但不会轻易送给他人,更没有逼迫他人去接受的道理。

大乘慈悲之心,是对一切众生的,但不能抱有要众生接受、感激的想法,正所谓“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对于善缘未具的众生,行布施要选择方式,不可因不得体的好意而使他人产生对佛法的诽谤轻蔑之心。

扩展资料:

念佛法门信愿行,重要的愿先发菩提心。如果不发菩提心与佛的愿和不起来,佛就是发了菩提心度众生,人也发菩提心度众生,才是他的同志,才入他的净土。

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由信启愿,由愿导行,由行落实信愿。信要深,深信极乐世界的真实存在,深信阿弥陀佛具有救度我等凡夫的威神愿力,虽然吾人烦恼厚重,但不会障碍阿弥陀佛的救度。深信与阿弥陀佛同体,阿弥陀佛悲心不舍任一众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愿行



什么是信愿行,怎么才算至诚恳切,真信切愿~

我们要信︰平生只要念佛,不必担忧临终,临终自有佛来迎接,不是我们临终念佛而佛来迎接,是平生念佛佛来迎接,因为我们平生念佛,临终的时候有可能是昏迷的,不能念佛,有可能痛得哭爹喊娘,不能念佛,临终有可能这样,但是临终这样,对往生一点障碍都没有,为什么?昏迷是肉体昏迷,神识不会昏迷,到时候阿弥陀佛来,神识还是跟佛面对面,别人看不到,但是临终的人能看得清楚,所以昏迷不是障碍。还有,他病苦,念不出来有什么关系?这个时候念不出来,就安心地等待佛的迎接,因为他相信「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他所相信的是这样。这个平时念佛的人,在临终的时候(还没有命终),阿弥陀佛是会现前的,现在虽然还没有现前,是因为还没有到临终,阿弥陀佛总是会现前的,他即使痛得念不出佛来,他心中也没有那个挂碍,因为他晓得︰时间一到,阿弥陀佛就会来的──他是一个平生念佛人嘛。

所谓信愿行,信什么?信这个道理。不是相信说「平生念佛要累积功夫,一直到临终还能够念佛,如果临终不能念佛,昏迷了,痛苦了,那就功亏一篑了,阿弥陀佛就不能来迎接了。」不是信那一种,信那一种的话,就是错误的信,不合乎经典,也不合乎弥陀的愿力,更不合乎我们的能力。

我们所信的是︰平生只要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是什么?「一心不乱」不是像人家所解释的,功夫成片、梦寐一如、净念相继、理一心、事一心、断见惑、断思惑,没有那么复杂,没有那么艰难,不是那一种解释,那一种解释完全错误,那一种解释没有传承,那一种解释都是以禅来解释、以天台来解释、以华严来解释、以密宗来解释,那一种解释障碍我们的往生。善导大师都没有这样解释,善导大师解释得很简单、很明确,合乎弥陀的愿力,也合乎我们的根机,善导大师怎么解释呢?善导大师解释为「 专复专」,为什么?「一心」就是不二心,不二心就是专;「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杂也是专。只要我们专念这句名号就可以了,不管你念得清净不清净、有没有念到功夫成片、梦寐一如,都没有关系,只要你专念这一句名号,不要杂修杂行。

念佛当中有妄想杂念是很自然的,可是我们往往觉得「哎,这样不行啊,念佛怎么可以有妄想杂念呢?这样恐怕不能往生吧?」这样就不专了。所以,信受弥陀救度,专念弥陀名号,就可以了。不管你是什么根机、念到什么程度,对阿弥陀佛的救度没有帮助,也没有减少。你念得再怎么清净、再怎么禅定功夫上的一心不乱,对阿弥陀佛的救度一点都没有增加,阿弥陀佛如果需要我们增加,来补助他的力量,那阿弥陀佛还算什么佛啊?所以,我们信,是信这样。

既然是一个平生专一念佛、一心不乱的念佛人,那临终自有佛的迎接,不管昏迷不昏迷、痛苦不痛苦,命终时当下就心不颠到、正念分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错误的解释是︰现在要累积功德、功夫,到临终的时候能够正念分明、心不颠倒地念佛,佛才会来迎接。这样就错误了,不顺经文。

我们是︰平生念佛,自有佛来迎接;佛一旦来迎接的话,哪会心再颠倒呢?不可能。所以,是佛先来了,我们才不颠倒,不是先不颠倒佛才来,不是的。那么,佛之所以先来,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念佛人。所以有这一些因果顺序︰第一,平生我们是念佛人,念佛就是往生的正因;第二,临终佛自然会来迎接,不管念佛心净不净,不管这一些,其实我们都是不净的;第三,命终就会正念分明、心不颠倒,往生极乐世界。有这三个阶段。

那我们只要把握第一个阶段──平生念佛我们负责,至于临终跟命终,那是阿弥陀佛负责,我们只要安于我们这个愚痴的众生,安愚念佛,就可以了,其它自有佛负责。到了临终,我们就会看到佛来迎接。

如果我们看一些临终人看多了,就晓得他们都是有看到佛、看到光、看到莲花。临终看到佛、往生的很多了。

先要知道信 在佛教中的地位。
佛法大海唯信能入,马鸣菩萨也做起信论 信佛 信法 信僧 信真如。
菩萨修行 也有十信位,这些都是佛教的基本课。 净土宗信 指信阿弥陀佛 信极乐净土 信我能往生 信阿弥陀佛悲愿不舍众生。但这是非常难的,特别是现在的众生 都不信佛法 何况飘渺的极乐净土,所以现在的众生 或不信 或少信 信一尊释迦牟尼佛 不信大乘,或者多信一尊阿弥陀佛,具足信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切菩萨 乃至一切净土很少,要不然就以凡夫心 揣测对比,这尊佛的净土好 那尊佛不适合我们,当知佛一切智 大慈悲普度一切众生 接引一切众生入如来自证境界,据虚云老和尚年谱所说 老和尚往生前 曾上升兜帅天 弥勒内院 听弥勒菩萨讲经, 在坐听经的 多有旧相识,慧远大师也在兜帅天听弥勒菩萨讲法 发愿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净土宗祖师 也在唯识宗主的弥勒内院听法,由此观之 祖师菩萨修行佛法 以求一切佛智 以求得诸佛菩萨加持 护念 成就无上菩提为业,并非是往生阿弥陀佛净土 每天飞一飞 吃吃饭 享受享受 去极乐世界满世界捡黄金珠宝,而是去求法 去修行 成佛的!在阿弥陀佛那里学习得差不多了 就随顺妙觉大菩萨 去他们的国土护持他们成道,圆满普贤十愿的“常随佛学”,信心的圆满 就能得信不退。

愿是诸佛菩萨的菩提心,通愿就是四弘誓愿,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 药师佛有十二愿 释迦佛有五百愿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各有十愿 地藏菩萨所发誓愿如恒河沙,仁者,诸佛菩萨无不想你和他们一样 也能发起这样的无上菩提愿,如果您能仔细看普贤行愿品 那就太好了,在行愿品里 普贤菩萨首先就是信一切诸佛 一切尊佛,从而礼敬诸佛 称赞如来 发十大愿 然后依照十愿去修行 称为行愿。 这样看 就知道其实一切修行法门 都是信 愿 行, 只是净土宗别立一门 以往生净土为要,以求生净土为愿。我不敢以凡夫心揣测圣人祖师的意思,但是在我看来 净土行人如果以信一尊阿弥陀佛 只求往生净土 念一句佛号 以这三个为信愿行 那就不是纯大乘菩萨 而是权大乘。所以很多老和尚 大德高僧 都说要发菩提心 念佛。

如菩萨修行 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 所谓的行 也是包含无量行门,一切菩萨修行都要圆满普贤行,也就是照着普贤十愿去做 称为行愿,净土宗 以念佛 净业三福为行,具体的菩萨道“行”
你可以参考看看 成观法师的 楞严经义贯的 菩萨六十位修证,如果能对真正的菩萨道有真知灼见,自然明白以后要怎么做 如果能清楚明白发菩提心 就得一切诸佛菩萨护念 修行自然事半功倍,重要的是发大心。 最后 印光大师 合集净土五经一论 并非是空穴来风的,您要好好研读 在更高的角度看佛菩萨祖师的做法,明白他们的心 。

信愿行三资粮和念佛的方法
答:一、信:(一)信本师释迦的劝赞。(二)信导师弥陀的大愿。(三)信十方诸佛的护念。二、愿:(一)愿命终往生极乐。(二)愿永不退于菩提。(三)愿一生即补佛位。三、行:(一)正行:即一向专念,万行回向。(二)助行: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位善知识:我们要把上来信愿行三资粮...

信愿行的过程与差别
答:三、浅信。初学人经过熏习;对佛法稍有认识,疑减信生;但发心不真,其信也浅。或为世法上之一切希望,或求知识上之渊博多闻,如此是普通之信,不能发生愿与行的力量。因其信浅,等到利益不见,或环境变迁,便置信心于九霄云外。这种信,譬如空中毛,遇到一阵风,就不知吹到何处去了。 四、深信。学佛人经过修持,...

菩提心是什么。为什么菩提心那么重要,信愿行是什么
答:深信此清净本心,无生无灭,不为十方世界让所染,不受生死轮回所染,而对轮回生死苦海中的众生,生起救度一切众生之大愿,并依佛之言教,广修六度万行,心心念念无有退转,这就是信愿行!

信愿行,祖师大德皆言根本在“深信”或“真信”,请问凡人都做不到,地狱...
答:无正信则愿无由发,无切愿则行无从导,是故云:法门八万,惟信能入也。

为什么动物也可以往生?即使具有信愿,却不具有行,连一句阿弥陀佛也念...
答:回答:佛法讲因缘,动物虽为旁生道,但是其前世可能往生因缘已经具足,仅仅在临终一刻出现了问题 此生旁生之报受完,又有人助念往生也很正常。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佛菩萨的化现来度化有缘众生的,应以何身得度便化何身以度之; 执持名号不是说就要念出声,我们听不到,也不代表没有,关键在于...

何为信仰,信就是感恩,仰就是敬畏
答: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彼只在行上讲究。而行又去却礼拜,其行便难十分恳切。久则涉于悠忽浮泛。”(引自《印光法师文钞·复陈飞青居士书四》) “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何得自立章程。”(...

佛法问题 真信切愿力行的内容?何为用功之道?
答: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当以信愿行为宗。信者,当笃信佛力。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摄受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定蒙接引。次信净土法门,如永明禅师《四料简》所言,较诸...

念佛法门最核心的是不是信愿行三资粮啊?如果真信,发愿往生,加上持名...
答:也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但心清净不一定断烦恼,可以是伏住烦恼,在临终一刻头脑清晰不迷惑,谓之待业往生。这是标准,以此标准来分析往生的条件,藕益大师总结为信愿行,非常圆满,非信不足以发愿,非愿不足以导行,能念佛念到心清净必然信愿行三者具足,但若由信愿行而得心清净,这个很不...

佛教的基本礼仪
答:九、信愿念佛 净土法门是依靠佛力救拔,信则信西方极乐世界有一尊阿弥陀佛,愿则愿意速生极乐世界,厌离此苦世界,行则老老实实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只要'信愿行'三资粮具足,就可当生倚仗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力救拔,超生脱死,永断轮回,是佛教一切法门中最深奥最奇妙最特别最方便的法门!...

这里有无相念佛成功的吗?有坚持无相念佛至今还没成功的吗?何妨来讨论...
答:应该以无求心,随缘心,平常心,清净心念佛。我是凡夫不好说太多?怕说错!请原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