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七月十四过的什么节?怎么来的?哪里的人过? 农历七月十四是属于什么节日来的?

作者&投稿:南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是鬼节。
我们汉民族和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民族,在民族节日上和玄学关系很大!玄学在中国古代不仅仅说的是算命看风水,也不仅是抓鬼算命,是一门会影响国家政策的学问!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故明玄之人能于华夏文化中可以看到玄学知识。

之所以说这个题外话是因为玄学已经被格式化了,在很多人眼中玄学就是抓鬼算命,就是看风水,而不是一开始那种,探究天地以易万事的学问。玄学根基是易,易就是帮人做事更容易,帮人过得更好的学问。不说这些了,兴扬在这里给大家说说鬼节背后的易理。
为何鬼节在七月了(这里说的月份都是农历月)要了解一年十二个月之中的五行之运,五行之气在一年中会尽力生、盛、亡三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五行之气的这三个过程早就了一年四季。这也是看八字时月柱之五行的依据之一。
道家经典《淮南子》记载:“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兴扬在这里给大家说的更清楚一些,水受气於巳、生於申、旺於子、病於寅、死於卯、墓於辰也。此为水之历程,也是我们华夏文化圈祭祖的历程。
人死为阴,水在五行之中为太阴,《春秋繁露·官制象天》载:“是故春者,少阳之选也;夏者,太阳之选也;秋者,少阴之选也;冬者,太阴之选也。”太阴之气最旺之时为十一月,既子月,夏出太阳之气起,故阴气断绝,此为三月,既农历三月。而这也是为什么在三月之后到七月(申月)这也是为什么在三月之后到七月(申月)汉族不祭祀祖先的原因之一。
因清明后阴气逐渐断绝,故世人不祭祀先人。而七月之时阴始生,故称七月鬼门开,而此时孤魂野鬼忍饥挨饿很久了,故佛道会给饿鬼施食。这点在我们的习俗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七月十四/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阴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是鬼节,或者中元节。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盂兰会」.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 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盂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是道教的说法: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重要的节庆.在古代,民间在这一天以刚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佛教的盂兰盆节,及道教的中元节亦在同一天.又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在这个月当中间,「好兄弟」们都会来到来人间受人祭拜,由种种的由来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度」. 台湾在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皆杀猪宰羊,准备极为丰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与阴间鬼魂.各地并有许多传统的普度活动,尤以基隆的中元祭最具特色. 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 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中国人相信,人死后会变成鬼魂,悠游於天地之间.中元普度祭拜无子嗣的孤魂野鬼,让它们也能享受到人世间的热忱,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博爱」的延伸.而结合目莲救母的故事,亦有助於孝道的宣扬.因此,中元节可说是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节庆. 自从政府提倡改善民俗,节约拜拜,各地普度的盛况和规模已大不如昔,但由中元节原来所欲强调的观点来看,现代的中国人所要努力的, 应是减少浪费,发扬中元普度的善道. 农历七月是「鬼月」.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称 「开鬼门」,冥府的地狱门将开启,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直到七月三十才「关鬼门」.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在普度之中,分成由庙宇举办的「公普」和民众自办的「私普」两种,基隆中元祭则属於公普.公普正式展开之前, 都会「树灯篙」以便招魂,为替孤魂野鬼照路,部份地区还会挂起「普度公灯」,而溺毙的水鬼,则利用「放水灯」引导其上岸. 完整的祭典活动,自十二日「送灯敬献」开始,七月十五日举行隆重的普渡祭典,祭典中会举行「火烧大士爷」,「抢孤」等活动.在敲锣打鼓的野台戏和香烟氤氲,虔诚的祭拜中,中元普渡以「跳钟馗」结束热闹的盛典.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的重要节庆.在古代,民间在这一天以刚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道教的「中元节」,及佛教的「盂兰盆节」也在同一天,又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在这个月当中间,「好兄弟」们都会来到来人间受人祭拜,由种种的由来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渡」. 一,道教的说法∶ 「中元节」原来是道教的说法,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是天官赐人升官,发财的赐福日;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是水官解厄日,解厄是什麼 像车祸,生病,破财都是厄;解厄即成天求神拜佛,解运免除祸害.七月十五日为「中元」,是地官赦罪日,地官大帝在这一天来到凡间,考察众人,分别善恶,因此在这天,民间都有祭祀地官大帝的仪式,而这一天也是一般人家祭拜祖先,祈求祖先庇福的日子.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二,佛教的说法∶ 七月十五日是所谓的「盂兰盆会」,这个日子的由来与道教的中元普渡不太相同.「盂兰盆」,本是印度话「乌兰婆拏」原音的转变,为「救倒悬」的意思,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苦不堪言,为免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佛家便在庙中诵「盂兰盆经」,并且布施食物给孤魂野鬼.至於这种风俗,相传是起源於「目连救母」的传说. 三,民间的信仰∶ 中元普渡,除了佛,道所说的目连救母,在七月十五普渡亡魂外,后来民间又绘声绘影的增添了七月一日鬼门关开门的传说.据说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一,地府会打开鬼门关,让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一个月内,左邻右舍轮流祭拜,有人拜初一,有人拜初二,直到七月的最后一天,才会关上鬼门关,这批孤魂野鬼才又回到阴间,所以农历七月又叫做「鬼月」. 目连是个既孝顺又很有慈悲心的人,从小就诚心向佛,后来出家当了和尚.他虔心习佛,修行日渐高深,甚至具有神通眼的能力. 有一天,他透过神通眼看到了自己的母亲混在饿鬼群里,饿得不成人形,备受痛苦. 目连赶紧用钵盛了饭端给母亲,不料,饭一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根本无法下咽. 目连看著自己的母亲受煎熬,内心真是痛苦不堪,便立刻求佛祖指点他营救母亲脱离苦海. 佛祖说∶「你母亲生前自私刻薄,不做善事,所以才会有这种报应.要救她,不是你独自一人办得到的,你必须在七月十五日当天,为各地的出家人准备百味五果,供养他们.这样,集合了所有僧侣及众神的威力,不但可以救你的母亲脱离苦海,早日投胎,也可以解救别人的父母,让他们也脱离苦难.」 目连照著佛祖的指示去做,终於解救自己的母亲,并普渡了别人的父母亲;佛教称为「盂兰盆」法会. 这种习俗一直传下来,就成为现在这种中元普渡仪式了.

满意请采纳

农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
答: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

农历7月14鬼节的由来
答:农历7月14日是中元节,也称为鬼节或兰花节,是祭祀鬼魂的大节日。中元节起源于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在俗称的鬼节。兰花节在印度语中是“倒挂”的意思。“倒挂”是指释迦牟尼第十子的母亲死后,遭受饿鬼折磨,无法进食。后来得到释迦牟尼的帮助。供养十神佛各味五果,救我妈功德。所以现在为了祭拜孤魂野...

为什么7月十四是鬼节
答:后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逃往南方的汉人就把中元节改为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过。现在七月十四已经是许多南方汉人和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南方人过的节是七月十四,而北方人过的节是七月十五,都叫中元节,即鬼节,现在中国佛教界视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一般人都认为,七月十四是鬼门大开的...

7月14的来历和风俗
答:为了聚拢祖先们的亡灵,他们决定提前一天过中元节,把祖宗的亡灵集中起来,然后带着祖宗牌位逃往南方避难。后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逃往南方的汉人就把中元节改为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过。现在,“七月十四”已经是许多南方汉人和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历史发展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

阴历7月14是什么日子
答:阴历7月14是中元节。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

7月14日是什么节日 农历七月十四也是中元节
答:7月14日是什么节日 农历七月十四也是中元节 农历7月14日是中元节,北方过中元节是在七月十五,南方过中元节是在农历的七月十四。中元节的各地传统 施食 这是浙江、福建一带的中元节俗。《浙江志书》说,乌程县(今浙江吴兴)“中元节僧家建盂兰盆会,夜则放燄口、施食。”桐庐县“有鸣锣洒饭于野,...

传统的节日七月十四(鬼节)是怎么来的?
答:农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 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

农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
答: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重要的节庆。在古代,民间在这一天以刚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佛教的盂兰盆节,及道教的中元节亦在同一天。又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在这个月当中间,好兄弟们都会来到来人间受人祭拜,由种种的由来融合...

七月十四是怎么得来的??
答: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

...广西人的节日,热闹程度仅次于春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
答:每年农历七月十四都是节日,我们把它叫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起源于北魏时期,与清明节、重阳节等都是我国传统的祭祖大节。在这天回去会河边焚纸人,烧纸钱,摆品的方式,给逝者送去一些慰问。有部分地方会选择杀鸭,含义是鸭子才能带逝者过奈何桥,翻三山过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