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

作者&投稿:蔚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平均每年造成近2万人亡,直接 经济损失高达国家财政收入的1/4至1/6。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 强,自然灾害的损失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进入90年代已达到每年上千亿元的水平, 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历史地震中的72次特大地震
①干旱

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属亚洲季风区。东部、中部是农业干旱集中发生地区。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是造成中国大陆干旱缺水的原因。中国大陆的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地区递减,东南地区降水量不少,降雨季节分配甚不均匀。

华北地区、西北地区、江淮之间、华南及云南是干旱严重发生地区。秦岭、淮河以北春旱突出,有时春夏连旱或春夏秋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或伏秋连旱;西南地区多冬春旱;华南地区秋冬春常有旱情;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西部常有旱情。
②雨涝

中国东部有几个暴雨多发区:(1)东南沿海到广西,包括台湾、海南,高强度的日暴雨量超过500毫米;(2)辽东半岛到海河、黄海、淮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日暴雨量400毫米以上;(3)四川盆地,日暴雨量300毫米以上。

③洪水

中国大陆暴雨洪水是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少部分是由于融冰、融雪造成的。高强度、大范围、长时间的暴雨常常形成洪水,中国东部七大江河是主要行洪区,有7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地面处于江河洪水位以下,占全国40%的人口、35%的耕地、60%的固定资产受到洪水的威胁。

④地震

中国大陆是地震的多发区,平均10年一次8级地震、2年3次7—7.9级地震、每年6次6—6.9级地震。大陆区有32.5 %国土,46%城市位于Ⅶ度地震严重危害的地区。

⑤热带风暴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从西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平均有7个在中国大陆登陆,最多时达到12个。登陆时间在每年的5-10月。随着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热带风暴的灾损迅速增长。

⑥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沉陷。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地势陡变的山缘地带。

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与暴雨相随。西南地区多集中于6-9月,;西北地区及河北北部暴雨多在7-8月。
⑦农业病虫害

威胁中国农作物重要的病虫草害多达1 300多种,其中病害550多种,虫害700多种,恶性杂草80多种。

损失最大的小麦锈病,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淮北等北方冬麦区和四川、云南的西南麦区。

小麦赤霉病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和长江流域及黑龙江垦区。

麦类白粉病以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为重。

稻瘟病在中国各地稻区都有发生。

⑧林业病虫害和森林火灾

据1983年全国森林病虫害普查结果,中国有森林害虫5 020种,病害2 918余种,鼠类16余种,总计8 098种以上。在全国范围内成灾的病虫害有100余种。中国松毛虫共有27个种和亚种。平均每年松毛虫发生面积为

260万公顷,约占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的三分之一。

森林火灾:中国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东北、内蒙古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北方零散林区。主要发生时间在春冬两季。

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原因是:我国东部是季风气候,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可能造成降水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布不均匀。经常出现南旱北涝或南涝北旱的情况。

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原因是什么~

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的国家。我国东部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年内降水量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5~9月季风活跃的时期。在汛期我国东部地区暴雨频繁,季节性洪涝非常多发。而季风强度不稳定,这就决定了我国年降水量不稳定,容易造成旱涝灾害,这就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灾害非常突出。如华北频繁发生的春旱,梅雨季节江南的洪涝,以及淮河流域和东北地区的洪水。而和西部地区相比,我国东部地区地质灾害就较少。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物种较为丰富。但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易发生洪涝,而其他季节降水少,易造成干旱。
洪涝和干旱是我国频发的、损失最为严重的两种自然灾害。其中干旱是对农业影响最大、地域、时间分布最广的自然灾害。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
春旱:北方广大地区(以华北地区最为严重)、华南沿海、西南(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南部)。初夏干旱:北方地区。伏旱(7、8月):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明显)秋旱:湘、鄂、赣、皖等省区。冬旱:华南。
夏季风与雨带的进退有关:夏季风久留南方,则“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北涝南旱”。
雨带推动:4-5月 华南。6-7月 长江中下游(江淮) 7-8月华北、东北

初二 下地理复习提纲
答:3、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4、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初二地理应该背哪些?
答:3、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4、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初中地理知识点
答: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民族风情: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山脉纵横交错: 山势...

东部洪涝灾害多的自然原因
答:西北地区干旱、风沙等灾害 也是十分严重的,影响着交通运输和农、林、草原的开发。 此外,冬春季高原冷雪害也十分突出。 7. 中国华东地区有那些主要的自然灾害? 华东地区主要的灾害是:洪涝、干旱、台风及风暴潮、 地震及海啸等。现分述如下: (1)洪涝:华东大部分地区多涝,其中东部沿海、淮河 流域平均2~3年就...

初一下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答:3、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4、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答:9、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黄土高原 、 四川盆地 、 云贵高原, 检举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0 09:3410、黄土高原地形 破碎,气候 干旱 ,水土流失严重,多发 自然灾害, 11、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并引发 泥石流、滑坡、塌陷多种地质灾害, 12、黄土高原的治理采取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结合的方式;合理...

地理提纲
答: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为主,植被出现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逐渐变化景观特点;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的边缘是绿洲。 西北干旱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一方面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导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河流稀少,且...

(急)求07-08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答:3、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4、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求地理复习资料
答: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大陆性特征。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3 中国的河流 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答: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4、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