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韩信十面埋伏围困项羽,为何还要留个口子网开一面呢?

作者&投稿:邹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韩信的这一套做法其实是非常正确的,在兵法中有一个词叫做“围师必缺”,这就是韩信“网开一面”的本质所在。

当敌人被大军围得水泄不通的时候,他们拼也是死,不拼也是死,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发挥出自己全部的力量殊死搏斗,这样的敌人将生死置之度外,所以会更加恐怖。

韩信的成名之战是井陉之战,他率领三万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蛋子摧毁了赵国的二十万大军。在这场传奇般的战役中有一个小细节非常值得我们注意,韩信把他的军队带到水边,所谓背水列阵。

当赵军攻来的时候,这些没有被训练过的新兵因为没得逃而选择死战,最终与赵国二十万大军打得不想上下。这就是意志的力量,当一支军队不再考虑生死,而是全心全意的战斗之时,他们的力量会很恐怖。

意志:垓下之围,四面楚歌

有人说,韩信不如项羽,因为他拥有数倍于项羽的敌人却不敢向项羽冲锋,我不认同这种说法。

韩信的垓下之围,四面楚歌是攻心之计,通过瓦解敌人的意志来削弱敌人的战斗力,最终达到以较小损失来赢得胜利的目的。很显然,韩信成功了,当项羽被团团围住的时候,四周传来了楚歌声。

项羽心中大惊,难道楚地也被攻陷了?难道楚人都被俘虏了?不然为什么这四周会有这么多的人歌唱楚歌?项羽慌了,他的心中生出一种绝望,一种无力回天的感觉笼罩在了他的身上。

试想一下,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将项羽围得水泄不通,项羽会怎么做?他会缴械投降吗?显然不会,如果那么做了他就不是西楚霸王了。那么项羽一定会带着剩下的军队与汉军决战,杀到最后一刻,那将会是又一场破釜沉舟的战役。

在乌江边,项羽一个人就能杀得汉军不敢向前,如果他带着他的军队与汉军死磕呢?结果很显然,汉军必胜,因为汉楚实力差距太大,但必胜的背后将会是巨大的损失,这是韩信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露了弱点给项羽。

项羽的意志已经被彻底瓦解了,他只想逃跑,他欣喜的发现汉军的包围圈是可以冲出去的,他带着八百勇士趁着深夜突围了。被项羽遗弃的大军很快就土崩瓦解,他们死去了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楚霸王,这上万大军轻而易举就被征服了。

大败的项羽

项羽突围成功了,韩信的计谋也就成功了,楚霸王再厉害,再能打,他也只是一个人,汉军乱箭齐发也足以将他射成刺猬。

但是当项羽有军队的时候就不一样,只要那几万人在他身边,他就还是战胜,韩信要想把他歼灭,自己也得掉下来一块肉才行,可是意志的瓦解加上韩信的“漏洞”让项羽选择了逃跑。

《孙子兵法》中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韩信做到了,项羽的这几万大军几乎是轻而易举的被征服,可以说,韩信确实是一个把兵书吃透了的人,他懂得利用计谋,懂得利用智慧,垓下之战,项羽输得不冤。

“十面埋伏”却又“网开一面”,为的就是让项羽在绝望时首先想到的是逃跑,而不是死磕,这样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仙”韩信,名不虚传!



因为怕项羽的临死反扑太过凶狠,如果不留一个口子,项羽的军队就会心生死志,想着反正都是死,不如拉几个垫背。这样的话项羽的军队可能会被覆灭,但韩信的军队也会损失惨重。如果留一个口子,项羽的军队就会往那个口子溃散,不会拼命。

因为韩信和项羽虽然是敌人,但是他对于项羽还是惺惺相惜非常尊重的,不想让项羽战死在自己面前,所以这样

因为项羽是他的前任主子,他打败项羽又要放过项羽就是为了告诉项羽自己的实力

这是因为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羞辱自己的对手,这也表现出他非常的骄傲。

~

韩信将项羽围住后,为什么不进攻反而叫大家唱歌呢?
答:韩信玩的是心理战术,从心理上击溃项羽。一、项羽被围困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天下,进行了多次激战。最终刘邦用了韩信十面埋伏的计策,把项羽团团围困在垓下。这时候的项羽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西楚霸王了,手下是要兵没兵,要粮没粮,用大白话说就是快要弹尽粮绝了。可项羽毕竟不是一般人,身...

被围困时,项羽还有十万兵马,为啥要丢掉部队仓皇逃跑?
答:项羽起兵,刘邦绝对不会给其机会,到时江东一片涂炭,何以获取天下。依照项羽的性格,他是不可能返回江东的,所谓无颜见江东父老,只是项羽的借口。项羽在最后时刻选择自刎,可能已经想到了自己的结局,与其返回江东给百姓带来苦难,还不如及早引剑自刎,这样,不仅可以成全自己的英雄之名,更可流放百世。...

为什么项羽的十万兵力,却打不赢垓下之战?
答:巨鹿之战项羽率领5万楚军,破釜沉舟大破秦军40万。彭城之战,项羽率领3万楚军大破刘邦56万联军。这两次战役放整个中国战争史上都是辉煌的存在。但为何垓下之围时项羽还有十万大军却破不了以韩信为主的30余万大军呢?垓下之战时,韩信已经把魏国、赵国、韩国、代国和齐国的军事大佬全部给消灭掉,剩...

项羽兵败垓下,韩信便失去富饶的齐地,为何仍拥立汉王刘邦为帝呢?_百度...
答:被刘邦分封制为公输的韩信是令人忌讳的,尤其是分封制于齐后,这类避讳被刘邦、项羽等主要表现地酣畅淋漓;项羽的办法是笼络,但之后无法取得成功;这是为何?尤其是韩信在消灭赵国后,实力强劲,可以说自立为王最好的机会,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他为什么不这么做呢?汉五年,刘邦于垓下之战战胜项羽,随后...

垓下之战项羽明明有十万大军,当时为何还会四面楚歌?
答:一个从未经历过失败的人,即使当失败来临,他也不会承认的,项羽显然就是这样的人,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项羽从来就不相信自己会失败,即使垓下之战自己被四面包围,以10万人面对7倍于自己的敌军,项羽也没有退缩,仍然勇猛的迎战,还打退了韩信,想要追击刘邦的中军,可是汉军有足足70万人,再加上...

被夺兵权后的韩信已无威胁,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答:当时的刘邦和项羽订了盟约,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他们制定了计划员的事,由刘邦去追击项羽,并和韩信他们一起攻击楚军,但是结果到了集合地韩信他们却没有来,之后刘邦被项羽击败只能拒守。项羽死后刘邦改齐王韩信为楚王,并将他的势力从比较高的地方,转到属于项羽的地方实际上是架空他的权利。所以他并...

十面埋伏:韩信是如何逼得项羽抛弃10万大军自刎?
答:项羽带着手下逃到乌江岸边时,如果他选择过江,即使卷土重来的机会已经很渺茫,他还是可以偏安一方的。可他又选择抛弃江东,在乌江岸边自刎而死。在短短的两三天内连续做出这样两个令后人不解的决定,这都源于垓下之围时,项羽内心的斗志已经被韩信完全摧毁了。十面埋伏是韩信设下的一个包围圈,他当初...

韩信善于带兵,为何还会被刘邦擒住呢?
答:如果没有韩信攻城略地,南征北战,连破四国,把项羽主力围困在垓下,刘邦要打败项羽,是很不容的武力功臣。他的功劳,可以跟智囊张良、丞相萧何媲美。如果没有韩信攻城略地,南征北战,连破四国,把项羽主力围困在垓下,刘邦要打败项羽,是很不容易的。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五月,韩信便前往封地,...

项羽曾是韩信的旧主,为何韩信后来还要逼死项羽?
答:项羽曾是韩信的旧主,为何韩信后来还要逼死项羽?在大多数人的认识中刘邦是草包、无赖,但这样的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成为了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有些事你不能接受,刘邦就是这样的存在,十分草率,但部下是人才济济的。 不是英雄,不是无赖,但却是优秀的政治家。韩信是当时唯一能和项羽...

韩信和刘邦围了项羽,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留下经典
答:虞姬拔剑自刎而死,项羽后来到了乌江边,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为了结束战争,让天下百姓不用再受战乱之苦,过上平静的生活,不肯过江东,拔剑自刎。十面埋伏也是中国一首琵琶大曲,是中国十大古典之一,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表现的就是韩信兵围垓下,项羽被汉军包围无路可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