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其七这首诗是刘禹锡浪淘沙中的其中一首诗描写了什么的情景这首诗将与浪? 浪淘沙其七的霎时是诗中的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骑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浪淘沙·其七
唐代: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这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湖。

  钱塘江,又称为浙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起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这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湖。

  钱塘江,又称为浙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起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刘禹锡、白居易等改创为诗题、词牌。此组诗当为作者后期之作,且非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与《竹枝词》相比,此组诗中民歌情味减少,文人气息增多。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第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九两首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首写游子情怀;第五首描绘锦江风情;第六首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首描绘钱塘江潮;第八首写迁客情怀。

浪淘沙其七刘寓意这首诗和课文中描写大潮的相同点有哪些~


1、《观潮》:“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浪淘沙·其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大触山回。”诗人把潮水描写得似乎是一个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猛兽,它吼地而来,触山而退,活灵活现。可用来描写潮来潮退的景象。
编辑于 2019-09-04
查看全部2个回答
1条评论
热心网友赞
很棒😀😀😀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浪淘沙其七和课文观潮描写的大潮的相同点有哪些
答:浪淘沙和观潮描写海潮的相同点:都是描写海潮,以海潮为线索.都描绘出潮来时的气势。 资料:   浪淘沙其七全文(原文):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69赞·557浏览2019-09-05
《浪淘沙(其七)》和课文中描写的大潮的相同点是什么?
相关的句子和诗句分别是: 1、《观潮》:“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浪淘沙·其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大触山回。”诗人把潮水描写得似乎是一个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猛兽,它吼地而来,触山而退,活灵活现。可用来描写潮来潮退的景象。
1赞·29浏览2020-09-10
浪淘沙其七刘禹锡这首诗和课文中描写的大潮的相同点有哪三个相同点
相关的句子和诗句分别是: 1、《观潮》:“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浪淘沙·其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大触山回。”诗人把潮水描写得似乎是一个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猛兽,它吼地而来,触山而退,活灵活现。可用来描写潮来潮退的景象。
110赞·737浏览2019-09-04
浪淘沙其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
浪淘沙·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其七,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潮。 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第三、四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
3赞·23浏览2020-09-02
浪淘沙其七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大潮的雄伟壮丽
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体现了大潮的雄伟壮丽,描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出自:唐代:刘禹锡《浪淘沙·其七》 原文: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扩展资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赏析 八月涛声指钱塘江口的潮声。描写的是中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在八月中秋前后,因受月球引力的影响,海水蜂拥出海口,浪涛呼啸而来,吼声像是从地下发出的。 这两句大意是八月潮水吼地而来,潮头高达几丈,触山之后又退回大海。诗人把潮水描写得似乎是一个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猛兽,它吼地而来,触山而退,活灵活现。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浪淘沙九首
28赞·356浏览2019-10-08
一年级上册语文_点击进入

根据文中提到的大潮为您推荐
一年级上册语文,幼小思维开发,假期特惠5.6折起,0元试听,一年级上册语文,3-10岁儿童智力开发选掌门少儿,0元试听
m.zhangmenkid.com广告 
二年级下册语文直播课

值得一看的直播课相关信息推荐
二年级下册语文直播课,幼小思维开发,假期特惠5.6折起,0元试听,二年级下册语文直播课,4-10岁儿童智力开发选掌门少儿,0元试听
m.zhangmenkid.com广告 
大陆有哪些不错的历史剧?
好的历史剧有大秦帝国、东周列国、楚汉传奇、汉武大帝、三国演义、贞观之治、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
51条回答·5,412人在看
水瓶座男生性格怎么样?
提到水瓶座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多愁善感,但是其实水瓶座男生的性格也是非常多变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
38条回答·13,004人在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 梅影失香柳绿垠。 前景美, 万众赞清新。 ——《十六字令·春》 那一年,雨水次日,天才蒙蒙亮,看到窗外大雪飞扬,街道、屋顶白茫茫一片。电线上也有积雪,鹅黄的柳枝上不断有雪团飞落,似
10,978人在看·1,515赞
有哪些最近好看电影推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在步入电影院的同时对影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好的电影已经不再拘泥于单纯的大
28条回答·2,850人在看
眼看销量下滑,吉利放了个大招:黑车标带字母送手表,要逆天了?
不得不说,文化的渗透是多方面的。在科技领域的各种PLUS、PRO的带动下,现在汽车的命名也开始了新的传承,大众旗下纷纷改名朗逸PLUS、POLO PLUS等等,也有不少车企用PRO、MAX等等新词汇命
7,822人在看·52赞
孩子:很多险情,为什么是从情绪失控开始?
孩子:很多险情,都是从情绪失控开始 最近气温骤降,大家的火气却蹭蹭往上。月初短短十天时间,就陆续出现了几起典型的因情绪失控而引发的悲剧。而这些悲剧也让许多人反思——一个人的自我情绪管理是多么的重要。
3,071人在看·52赞
女性好用的控油洗发水?
22条回答·2,238人在看
第91届奥斯卡颁奖礼落下帷幕,有何亮点?
第91届奥斯卡落幕,对于国人来讲,最大的亮点自然是获奖影片有了中国的身影,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的《绿皮书
13条回答·740人在看
从乐器到摩托,雅马哈未来还要进军汽车界,3款新车厉害了!
国人印象里,雅马哈给人最深的印象,除了乐器之外,就是它的摩托车了。从地铁站口接客的摩的,到叱咤赛场的 R1 赛车,随处都可以看到雅马哈的身影。但在汽车领域,可能很少人知道雅马哈的存在。其实,雅马哈进军
363人在看
辽宁大学走出过哪些知名校友?
耳熟能详的大家已经说的很多辽,so我来说一下自己身边的人。是一个很好看的学姐,就读于辽宁大学亚澳商学
13条回答·1,437人在看
正在加载
评论

《浪淘沙其七》中没有“霎时”,第七首描绘的是钱塘江潮。
《浪淘沙其七》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
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浪淘沙》的全部古诗是什么?
答: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浪淘沙其七刘禹锡的写作背景?
答:意思: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这是《浪淘沙》组诗的...

浪淘沙其七其中描写退潮情形的两句是什么?
答:浪淘沙其七其中描写退潮情形的两句: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1.原诗 浪淘沙(其七) 原文:中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2.译文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

浪淘沙其七的意思是什么呀?
答:意思是: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出处】《浪淘沙·其七》——唐代: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译文】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

浪淘沙其七注释解释
答: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秋天到杭州任太常少卿时所作。当时正值钱塘江潮最盛之时,诗人登上六和塔观赏了这一自然奇观,并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后来被收录在《刘长卿集》中。《浪淘沙·其七》的创作背景和赏析 1、创作背景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的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政治...

浪淘沙其七的霎时是诗中的什么意思
答:《浪淘沙其七》中没有“霎时”,第七首描绘的是钱塘江潮。《浪淘沙其七》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译文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

《浪淘沙·其七》刘禹锡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答:诗由开头的动态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它的气概——波涛卷起的沙堆似座座雪堆。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三、浪淘沙(其七) 原文:中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

浪淘沙其七什么意思
答:《浪淘沙》系列的第七首词。《浪淘沙其七》的意思是《浪淘沙》系列的第七首词,是由唐代的刘禹锡写的,主要表达了刘禹锡在出行离乡之际作为一个游子,感受到思乡之情、分离之愤以及无尽的恋旧的心情。

浪淘沙其七的霎时是诗中的什么意?
答:意思: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这是《浪淘沙》组诗的...

浪淘沙其七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大潮的雄伟壮丽
答: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体现了大潮的雄伟壮丽,描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出自:唐代:刘禹锡《浪淘沙·其七》原文: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译文:八月的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