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有大象吗? “曹冲称象”真的有发生过吗?

作者&投稿:弘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就有大象频繁出没,上古大禹役象的传说,不是没有根据的。河北阳原县就发现了亚洲象的遗齿和遗骨,其时代约在夏末商初(距今约3000~4000年前),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亚洲象分布的最北记录,约在北纬40°11′,与北京处于同一纬度上。在距今8000~2500年前,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对自然环境影响微弱,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年均温较现在高2~3℃,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较现在高5℃以上,华北地区大部为亚热带气候,茂盛的植被和遍布的湖沼为野象的生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河南安阳殷墟中也曾发现有象的遗骨。著名的《二十四孝》中有这么几句话“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历山在济阴城阳,相当今山东荷泽及东明等地。当然所谓的象耕并不是今天的这种牛耕一样的耕地,而是和麋鹿耕地一样,春季野生动物来到沼泽湿地觅食,它们把湿地脚踩牙翻得稀巴烂、底朝天,然后古人便在这些践踏过的地方撒下种子。商代野象在黄河下游分布很多,在商代的甲骨文书中,有许多关于象的记载,如商王就曾在沁阳附近的太行山南侧一次猎获7只野象。当时不仅有象氏族,还驯养野象,有时打仗更出动象军,《吕氏春秋》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象不仅是家畜之一,同时以象牙为原料的手工业也很发达,在乐器中有象管,在舞蹈中有象舞等,商周时代还有象簪、象珥、象笏、象觚、象环、象栉等用象牙制成的饰物。象的分布还反映在地名上,河南的古称“豫”为象形字,就是一人牵象,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安宁。不但如此,以象殉葬还是商朝的一种殉葬方式,殷墟王陵区曾发现一座象坑,坑中同葬一猪,还发现一人一象的随葬坑。可见,远古时代大象和我们中原先民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早在公元前214年,秦朝就设置了象郡(行政区划,辖今越南北部和中国广西一带),是唯一用动物名称命名的郡,突出了当地的名产,也体现了秦朝对大象的看重。在西汉时期墓葬中,近年也发现了各种材质的大象雕塑。公元前117年,西汉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去世,汉武帝十分难过,为他修了庞大的陵墓,幕前竖立了十多个石人、石兽,其中一个石兽为石象,这大约是力量与平安的象征。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并多用大象驮经。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乾陁罗国(古印度十六国之一)进献了白象,“背设五彩屏风、七宝坐床,容数十人。初养于御马场,但它坏屋毁墙,逃到街市,逢树即拔,遇墙亦倒。百姓惊怖,奔走交驰”。于是,朝廷为大象专门建了个养殖场,定名白象坊。三国时,孙权为讨好曹操,送来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就在大臣们无计可施时,五六岁的曹冲出谋划策,把大象赶上船,刻下记号,再装上石头分别来称,总算解决了这一难题,曹操十分高兴。这便是有名的曹冲称象的故事。

汉朝肯定有了,汉末曹操儿子都会称象(曹冲称象)了。



商朝时候中原为何有大象出没~

那是象湖北的神农架地区还是原始森林,自然有大象活动。
由于人口增加,森林消失,大象失去了生存条件,不得不向西南迁移。现在的大象在云南省及泰国、老挝、缅甸仍然存在。

曹冲称象的故事出自《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日:‘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这里写道:“置象大船之上”装象的船是大船,史书记载当时吴国装八十匹马的船叫小船,最大的船能乘3000名士兵……如果称象用装30匹马的船大象上去就不会晃,也更不会翻,至于怎么让大象上船就太简单了,大象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如今人们去你会看到让大象跳舞都不是回事,走两步就更不在话下了。
文中还有另外一句“时孙权曾致大象”,就说明大象是孙权送的,那么孙权的大象从哪来?就是东吴当地。距今3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就有许多大象,有关的传说中还有“象耕鸟耘”的传说,据说舜在历山(今山西南部)耕田的时候大象来帮忙,在商代的甲骨文书中,有许多关于象的记载,如商王就曾在沁阳附近的太行山南侧一次猎获7只野象。

当时不仅有象氏族,还驯养野象,有时打仗更出动象军,《吕氏春秋》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象不仅是家畜之一,同时以象牙为原料的手工业也很发达,在乐器中有象管,在舞蹈中有象舞等,商周时代还有象簪、象珥、象笏、象觚、象环、象栉等用象牙制成的饰物。象的分布还反映在地名上,河南的古称“豫”为象形字,就是一人牵象,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安宁。

从中国象棋中也能看到,象是当年作为宙斯盾一样的防卫武器,守护帅的最后关口,说明早年象不但多,而且还用于战争 ,后来因为农耕社会大量开荒,导致大象生活环境恶劣,再加上天气变冷,大象才逐步向南迁,而中原只能是经常看到象的骨架,后来和“象”有关的许多词就派生出来了,比如“想象”,就是说人根据象的骨架想大象是什么样子;“表象”“抽象”……也是这么来的。
到三国时大象生活的区域最北已经到了秦岭淮河一线,所以孙权统治的地区有大象就不足为奇了!

在汉唐被视为“祥瑞”之物的大象,在宋朝却成了“害兽”,为什么?
答:在汉唐被视为“祥瑞”之物的大象,在宋朝却成了“害兽”,为什么?因为政策不一样,整体是 "富贵吉祥",也代表了皇帝对国家和人民的祈求,对国家的万世一系。在皇宫中,大象常被装饰成背上的骆驼瓶,代表着 "太平有象 "的意思。大象是我们现实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属于长鼻目,是目前...

请问大象是何时传入中国的?证据?
答:中国本来是产象的,新石器时代甚至连黄河流域都有,后因冰川期到来,大象的分布逐渐南迁,至汉唐时已无象。

中国古代的时候有没有大象?
答:中国现在都有大象,古代肯定是有的 至于中原地区,很多方面都能佐证古代有大象。古代有大规模使用象牙的记载,商纣王的“象箸之忧”更是很著名的典故。以那时候的交通条件,象牙的原材料肯定只能就近取材。《诗经·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左传》曰: “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古代特殊仪仗兵,大象是如何成为古代朝廷礼仪明星的?
答:《三传折诸》中称“汉魏以下,皆有驯象之司,列于卤簿”,可见从汉魏以来就将驯象作为仪仗排头兵,用于帝王的大驾卤簿,以示帝王的正统身份。蔡邕《独断》卷下:“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卤簿是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使用的场合包括祭祀、朝会、外出和行幸等。 作为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庞大的身躯,如...

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还有大象,为何如今大象只在云南?
答:汉代之前的中原地区遍布竹林,大象、犀牛、老虎都是这竹林中的常客,在《吕氏春秋》中记载:当时的商朝人驯服大象就是为了赶走东夷。如今泰国人训象在中国的古代商朝就有了,商超的版图就是在如今的河南一代,可见如今的中原地区在商超时期是有大象存在的。随着时间的发展,西汉之后,大象的影子就开始向...

曹冲称象背后的故事,中国明明没有大象,称象的这头大象哪来的?
答:根据“曹冲称象”这个典故中记载来说的话,这个大象是孙权送给他的。但是在曹冲称象是在他五六岁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曹操还是一个会稽太守,这个官职还不值得孙权给他送大象。但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州郡的人为了和曹操讨好关系,所以抓捕了岭南一带的大象送给曹操。但是历史记载说的是孙权送的,也有...

为什么先秦和汉朝三国电视剧里没有大象和犀
答:电视剧《三国演义》里有大象和牦牛

中国古代是有大象的,但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出现过“象骑兵”?
答:据《吕氏春秋记》记载,商国的人曾经将驱赶牛马的工具放在大象身上,从而达到驯服大象为他们所驱使的目的,不过这个应该只是将大象作为一个坐骑或者运输工具,并不给敌人造成有杀伤力的威胁。历史上比较出名使用大象的战役应该是“火牛阵”,据《左传》记载,晋军在对阵吴军的时候,将火把绑在大象尾巴上,使...

罗马与汉朝的交流
答:由此一来,作为皇帝意志代表的罗马使团,自然没有从本土携带贵重财宝。很可能,罗马使团在进入汉朝领土后,才得知送礼的必要性,临时在路上采购了一批他们看来贵重的礼品。 相比五贤帝的清心寡欲,当时的汉桓帝却是另一番景象。汉桓帝在位时,宦官当政,朝廷贪污奢侈成风,公然卖官鬻爵。当罗马使团来到洛阳时,皇帝和宦...

河南的简称为“豫”,有大象的地方,为什么河南以大象为喻体称呼?
答:第三,秦文生还认为,最迟在殷朝,黄河流域还有更多的大象。河南在古代因生产大象而被称为“豫州”。河南被生动地描述为一个每个人都有大象的地方。这是象形文字“豫”和河南缩写“豫”的来源。夏禹以九州统治世界。豫州位于九州。历史上,河南也被称为“中州”和“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