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文言文对比阅读孙权劝学

作者&投稿:抄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孙权劝学]和[狼]

孙权劝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的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又有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 *** 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孙权劝学课文及译文

《孙权劝学》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

1. 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 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3.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4. 今:如今。

5. 当涂:当道;当权

6. 掌事:掌管事务。

7. 辞:推辞,推托。

8. 以:介词,用。

9. 务:事务。

10.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1. 岂:难道。

12.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者的官职。

13. 涉猎:粗略地阅读。

14.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5.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16.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17. 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18. 益:好处。

19. 乃:于是,就。

20. 始:开始。

21. 就学:指从事学习。

22. 及:到了……的时候。

23. 过:到。

24. 寻阳: 县名,如今湖北黄梅西南。

25. 与:和。

26.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27.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8. 何:为什么。

29. 见事:认清事物。

30. 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拓展资料:

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孙权,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二十二世后裔。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

《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司马光(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间的史事。因宋神宗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评价而得名。

3.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答案;孙权劝学的翻译

译文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 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吕蒙说:“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4. 【急需七下语文《孙权劝学》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注意不要全文

词类活用:⒈卿今当涂掌事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爱称,相当于你,这里指吕蒙.当涂:当道、当权. ⒉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孤:古代王侯自称. ⒋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 ⒌蒙乃始就学 就:从事. ⒍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 二、辨析古今异义 ⒈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今)一种学位名; (古)专指负责经学的学官. ⒉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往事 (今)过去的事; (古)指历史. 3.三、辨析一词多义 当 卿今当涂掌事:正在 但当涉猎:应当 就 蒙乃始就学:从事 指物作诗立就:完成以: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组成“认为”见:见往事矣: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5. 【文言文全篇翻译《孙权劝学》】

一、原文 初,权谓 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 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二、译文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重要事务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成为研究儒家经典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的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非常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读书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非常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吕蒙说:"和读书人分别一段时间后,就要重新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相看了,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理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分别了.三、词语解释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2、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4、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掌事,掌管事务.5、辞:推辞,推托.6、务:事务.7、孤:古时王侯的自称.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诗》《书》《春秋》《礼》等书.9、博士:古:古代专掌儒家经典传授的学官.今:一种学位.10、邪(Yé):通“耶”,语气词,吗.11、涉猎:粗略地阅读.1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古:指历史.今:过去的事.13、乃:于是,就.14、及:到了…的时候.15、过:到.16、寻阳:县名,吴县,现在湖北黄梅西南.17、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18、非复:不再是.19、更:重新.2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22、见事:认清事物.23、但:只,仅.24、孰若:哪个比……更…….25、谓:对……说.26、就:从事.27、遂:于是,就 28、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离别几日.三,代词,指一些日子.29、何:为什么.30、即 :重新 31、初:起初,最初.32、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曾经杀掉关羽.33、耳:通“尔”语气词,罢了.34、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 注:通假字,一词多义 1通假字 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道路.邪(yé):通“耶”语气词.2一词多义 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古今异义:博士:古,传授经文的人.今,最高的学位.。

6. 七年级下册语文15课《孙权劝学》全文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

7. 孙权劝学文言知识重点虚词一词多用古今异义通假字成语词类活用文言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5、乃:于是,就. 16、及:到了…的时候. 17、过:到;到达. 18、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9、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0、非复:不再是.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但:只,仅. 23、孰若:谁像.孰:谁,若:像.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 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今:现在. 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7、复:再. 38、即:就. 39、拜:拜见. 40、待:等待. 41、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时的没有文学的阿蒙.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3、更:重新. 44、阿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5、邪(yé):通“耶”,语气词. 46、乎:啊.表感叹语气. 47、当涂:当权,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48、以:用 49、见事:认清事物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一词多义 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古今异义词 辞 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过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更 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但 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 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 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大 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8. 新人教版2016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朝代】宋代

译文对照

初, 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 孰若孤? 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 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标签:

初中文言文 学习 其他 哲理 文言文

译文 注释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赏析 相关内容

该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 古诗文网>>



~

孙权劝说文言文
答:1. 孙权劝学 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

孙权劝学和博永列传 的文言阅读(要包括答案)
答:2014-06-28 孙权劝学和北史.傅永列传中,吕蒙和傅永有哪些共同特点 3 2015-06-03 孙权劝学与傅永勤读阅读答案中他们两人采取方式有什么不同 17 2009-03-01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文言文翻译 440 2008-04-22 《北史 傅永列传》的傅永和<<孙权劝学>>中的吕蒙有什么共同... 241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孙权劝学》文言文鉴赏
答:导语:《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下面是文言文赏析,欢迎参考!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司马光 撰《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诗词作品: 孙权劝学 诗词作者:【 宋代 】 司马光 撰 诗词归类: 【初中文言文】、【学习】、【哲理...

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全解孙权劝学的加点字是哪些?
答:1、初:当初,起初。2、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4、今:当今。5、当涂:当道,当权。6、掌事:掌管政事。7、辞:推辞、推托。 8、务:事务。9、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0、但:只,仅。 11、孰...

文言文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简单,容易翻译。古文翻译,是学习古文必做的训练,翻译是为了准确的理解文意,对朗读背诵也有一定的帮助。翻译句子,先理解大意,再抓关键字词,最后疏通句子。翻译要做到准确、通顺,完整。小题4:试题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孙权是以事(自己的情况)劝学,师旷是用比喻的方法来劝学...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答:1. 七年级下和课内文言文有关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孙权劝学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答:孙权劝学文言文翻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加思则有益,思加学则精。——《三国志·吴书·孙权传》答案:如果你只是学习而不思考,那么你将会一无所获;如果你只是思考而不学习,那么你将会陷入危险。只有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收获;只有思考和学习相互促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孙...

焕荣勤学不倦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 孙权劝学与桓荣勤学不倦文言文翻译 孙权劝学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

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的译文
答:1. 孙权劝学 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