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姓的来源

作者&投稿:查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苗姓在宋版百家姓排行53,在2013版按人口多少百家姓排行为146。春秋时期楚国公族贲皇后裔。全国均有分布,相对分布较多的省为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浙江、安徽、江苏、四川、广西、湖南等,约占全国人口的0.07%,约有110万人。

源流一

源于芈姓,芈姓中的一个分支,即是源自楚国的姓氏。最直接的得姓史祖是楚国公族大夫伯棼(斗越椒)之子斗贲皇的封地,属于以封居名称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风俗通》等所载,春秋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国若敖之乱,楚若敖之孙、楚大夫伯棼以罪诛,其子贲皇奔晋,食采于苗(故城在今河南济源西)。在晋国与楚国的交战中,伯棼之子贲皇技献晋国使晋国取得战斗胜利。后世传有楚才晋用的典故:

初,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伍举娶于王子牟,王子牟为晋公而亡,楚人曰:伍举实送之。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声子曰:子行也!吾必复子。

及宋向戌将平晋、楚,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苗,遂为商周古国,西周初国亡,成为周邑。

在贲皇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遂成苗氏,并尊贲皇及其父亲斗越椒为得姓始祖。这也是汉族苗姓人口最主要的来源。楚国氏族伯棼及其子孙定居河南济源苗亭,遂这支楚国大夫子孙姓氏为‘苗’。

在河南济源当时记载土壤肥沃适宜耕种,有对联曰草长莺飞光景好,田肥禾茂人财兴,描述当时地理环境。

源流二

源于芈姓,出自上古时期神医苗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由于苗父根本不象后世医生们那样用四诊去诊病、用八法去治病,甚至也不用任何手术治疗,因此他只能算是一种巫医,如今看来,大概使用的是精神疗法,或心理疗法。在传说中,他为众多病人治过病,而且还疗效卓著,称其为医并不过分,因此,人们把他认为是上古为医者。

源流三

源于少数民族,灭亡后的百济、高句丽国民,被唐朝政府内迁辽中、辽西、河北等地,其中有部分族人改汉姓为苗氏,以别于当地汉民。在唐王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该支苗氏族人有部分人去草为田,改苗氏为田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蒙古族,源于回族,出自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赐姓,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今苗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苗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苗氏,世代相传至今。

苗姓的迁徙分布

苗贲皇的苗邑,据考就在今河南济源的西部,现在该地还有一处地名苗亭,据说就是二千六百多年前苗邑的遗址。苗姓最初的发源地,当然也该在个地方。三家分晋后,苗姓因仕宦等原因,在今山西、河北等地落籍。

战国后期,秦国穷兵黩武,中原是其扩张的第一个目标,苗姓祖居地济源也深受战火侵扰,故大批苗姓或北徙今山西长治,或东迁今山东定陶一带,后经繁衍发展,昌盛为苗姓上党郡望和济阴郡望。

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苗姓有兵技巧家苗子,王莽国师苗?,刘秀时代的父城(今河南宝丰)长苗萌,幽州牧苗曾以及汉末的大长秋苗祀,尤可一提的东汉时东阿侯苗光,史书称其保全了封邑,则表示苗光子孙落籍于今山东东阿。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激烈动荡,苗姓同其它中原士族一样,为了躲避兵火,取道南下,跨过长江,进入江东。其中一支苗姓辗转于今浙江金华一带,后经繁衍,形成了苗姓历史上的第三大郡望东阳郡。当然,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之际,苗姓主要还是昌盛于上党、济阴二郡,如苗姓历史上唯一一位宰相苗晋卿便是上党壶关人。

唐代中后期,有陕西之苗姓为避国都附近纷扰不断的战乱,迁居今甘肃、宁夏一带。两宋之际,苗姓以上述三大郡望为主源,散布之地更广,尤其在宋赵王室偏安江南后,苗姓人在今南方省份,如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定居。需要指出的是,繁衍于今山西长治一带的苗姓依旧名人不断,竞现于史。

元末明初,战乱纷起,苗姓又被迫迁徙。据江苏沛县等地《苗氏族谱》载:元末明初,河南永城县东四十里苗桥苗氏家族,分七支向外迁徙:一支迁汴京(今开封),一支迁夏邑,一支迁江苏沛县,一支迁山东,一支迁安徽,两支迁山西。

明初,政府从山西向河南、河北等地大规模移民,山西长子县西张堡村苗子实迁到河南武陟县西南大封村。苗子实有4子,长子迁今武陟大司马村,后裔分迁今温县赵堡等地;次子迁今新乡市七里营,后裔分迁南庄、河头等村;三子迁今武陟乔庙,后裔分迁今荥阳市古荥等地;四子仍住大封村,后代迁修武、焦作、温县等地。据不完全统计,苗子实的这一支后裔目前有11000余人,仅大封村苗姓就有3500多人。

另据河南西平县苗堂村《苗氏族谱》载:始祖苗公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西平县苗堂村,后分居于苗张村。河南禹县《苗氏宗谱》载: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一老妪率子、侄四人迁来河南,长子苗立本定居禹县神垕镇,次子苗立家定居郏县苗黄庄,三子苗立诚定居襄县苗府村,侄苗国宝定居禹县白沙村。清中叶以后,伴随闯关东的风潮,有冀鲁豫地之苗姓入迁东三省。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苗氏后裔到海外经商、求学、办企业,有些已成为当地的知名人士。与此同时,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和台湾地区也有不少苗氏族人子孙回中原和故乡寻根谒祖,投资办厂。苗氏子孙不管在国内国外,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当代苗姓的人口大约89万多,为全国第一百四十六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7l%。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苗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河南是苗姓的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苗姓人口的32%。全国苗姓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山西.这五省大约占总苗姓入口的70%。其次分布在内蒙古、江苏、吉林、甘肃、陕西、黑龙江。这六省又占了苗族人口的20%。全国形成了以河南为中心的苗姓分布带。

苗姓在人群中分布在豫晋、陕宁北部、甘肃西部、青海北部、内蒙古西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山东西部和东端、河北西南、黑吉辽东部、黑蒙交接北端、云南中部、新疆西北.苗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为0.16%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1.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8.8%,居住了大约61%的苗姓人群。在湖北南部、皖苏鲁中部、京津、河北北部、内蒙古东部、黑吉辽西部、湘渝北段、陕宁南部、甘肃中部、四川西北和南部、云南大部、贵州西南,苗姓在人群中分布率大约在0.08%0.16%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5.3%,居住了大约27%的苗姓人群。

~

姓的来源
答:李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

姓氏的来源和历史
答:姓氏的历史: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就有姓了。姓起源于女系,氏起源于男系。“姓表血统,氏表职官、表居地、表职业”,如今姓氏只用于表明家族。《说文》对于姓的解释是:“人所生也”,“姓从女,从生。”因此,姬、姜、姚这些最古老的姓都与女性有关。在母系社会,同一母系的后代不能通婚,为了区别...

姓氏的来源是怎样的?
答:明显的母系社会因素,另一个特点是基本都源自于河流因素,譬如姬姓是源自于姬流域,而姜姓源自于姜水流域;姓字拆分为女生,其实已经说明的姓的源头是母亲血缘,但姓与氏在秦朝之前是两件事,氏的出现恰恰说明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周朝由姬姓贵族建立的王朝,周天子采用了分封制,将姬姓子孙以及少数...

我国的姓的来历
答: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

中国人姓氏的来源有哪几种?
答: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

百家姓的来源
答:3、部分姓氏源于图腾,如熊、罴、豹、虎、龙等;有的则以国家名称为姓,如齐、楚、韩、赵、秦等;还有的以居住地命名,如西门、郭、丘、尹、常等。4、官职也成为姓氏的来源,如上官、卜、钱、士、司马等;职业也是姓氏的来源之一,如张、顾、屠、甄、匠等;山河名称也被用来作为姓氏,如乔、...

请写出古代人姓氏的几种主要来源
答:姓氏来源主要有四种:(1)封地和赐姓。封地得姓,这个似乎在很多大姓的由来里都占了一部分,比如刘。《大秦帝国》、《芈月传》里都刷了存在感的樗里疾,是秦国的王子,本名嬴疾,因为封地在严道县,又被称为严君疾,后代中有一支姓严。至于赐姓,皇帝赐姓、主人赐姓,这个直到现在还能在影视剧里...

姓的由来是什么
答:姓氏来源有多种:有以图 腾定姓氏的:熊、罴、豹、虎、龙等;以 国 家名称为姓氏的:齐、楚、韩、赵、秦等;以居住地为姓氏的:西门、郭、丘、尹、常;以官 职为姓氏的:上官、卜、钱、士、司马等;以职 业为姓氏的:张、顾、屠、甄、匠等;以山河名称为姓氏的:乔、姬、姜、黄、武...

姓氏的由来
答:姓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若干民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推断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