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是一篇用什么手法写的抒情散文

作者&投稿:稻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囚绿记是一篇用象征手法写的抒情散文。

《囚绿记》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象征手法可以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进行暗示旁让、喻旨另一种事物。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者写《囚绿记》赋予绿以象征意义,它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

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对光明的向往之情!

《囚绿记》写于1938年,也即这一时间段,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看着“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也即邀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暂住北京之时,作者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作者当时怀着“过于抑郁的心情”,对富有生命力,充满生机的绿色常春藤无比眷恋。

借物抒情,以小见大,是这篇散文最显著的特点。文章记叙了运磨局作家旅居古都北平和“赏绿”“囚绿”“放绿”“思绿”游判这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深入挖掘,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来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作者简介:

陆蠡(1908年一1942年),字圣泉,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诚、勇敢、文如其人的作家。

著作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囚绿记》已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3课;以及粤教版选修4第5课,和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及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等,曾翻译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法国拉·封丹的《寓言诗》和法国拉马丁的《希腊神话》。

1942年仅34岁的陆蠡死于日寇酷刑之下,在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

在古诗中,写景的手法有哪些?
答:残月西堕。白露湿衣,拂晓的凉风慢慢地吹散朝霞。走到那似曾相识绿杨堤畔,我询问起塘中盛开的荷花:“你可记得,那年我路边沽酒,敲开的是哪门哪家?” 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运用了拟人的...

怎么写抒情散文,有要求
答:但不管采用何种结构方式,何种表达形式,其目的是明确的,即文章要有“思想的光亮”,“多一些感情色彩”,应该像一面窗户,“透过它,人们可以望得更远、更高,看见更多的东西,引起深思和遐想” 散文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一篇文章可以以其中任何一两种为主,也可以把这几种方法融于一炉综合使用,用...

抒情的解释
答: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如刘白羽的《急流》就是一篇运用触景生情法的佳作。文章的前一部分主要是写景,作者首先是描写闽江江水的绿,再写江中急流的险,然后...

我想问一下表现手法中是否包含抒情手法和修辞手法
答: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具体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 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借物抒情怎么写
答:问题二:借物抒情的文章怎么写,请各位指教 20分 借物抒情?只要考虑三件事,第一,你借什么物?那物有什么特点?如何将那物的特点与人的感情相联系,即找到他们的共鸣点;第二,你要心里非常清楚你要抒发的是什么感情,是悲?是喜?是怨?是恨?……最后,你要懂得哪些物是适合抒发哪种感情的,不要乱套。借物抒情的关...

如何欣赏散文
答:从控制一面说,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总是贯串着这样的思想线索——低徊、感伤的历史氛围。在题材的剪裁、缝合和表现主题的过程中,散文的线索成为内在的凝聚力,使叙事、写景、议论和一切知识性材料,时时、处处都紧扣住说理或抒情的“中心”,散而归一,杂而不乱,形散而神不散。在他的每一篇散文中,都叙述着鲜为人...

写作手法是什么
答: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和想象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

议论抒情描写作文
答:1. 用议论、抒情、描写的手法写一篇作文 我的老师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记得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的...

满江红辛弃疾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答: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 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我为国而愁的太厉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空教我上楼去瞭望。我到...

语文问题--古诗文体
答:”(《毛诗正义》引)这里,除了讲“赋”的特点是表现手法上的铺陈其事,比较符合实际外,其他的解释则都跟政治、教化、美刺联系起来,这就把一定的表现手法看成了某一特定文体的特征,不免牵强附会。《毛传》、《郑笺》中对于《诗经》的解释,常常在径情直遂的诗歌中,离开艺术形象去寻求有关君臣父子的“微言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