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车企巨头纷纷投入大量研

作者&投稿:荡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特斯拉在电动汽车行业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成功,其他车企也要开始对特斯拉进行“反击”,近期,一些老牌车企都开始了对电动汽车行业的进军。Stellantis集团到2025年年底前,计划投资逾300亿欧元用于集团电气化和软件开发领域。与此同时,宝马2025年前在电动出行和数字化的花费将达300亿欧元;梅赛德斯-奔驰2022年至2030年,将在纯电动车型方面的投资将超过400亿欧元。

大众5年内计划投入890亿欧元用于电动出行和数字化;丰田对包括电池在内的纯电动汽车准备了4万亿日元。福特汽车计划从2022年到2026年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超过500亿美元;通用汽车2025年前将电动化和智能驾驶领域支出提升至350亿美元。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共实现注册销量650.14万辆,渗透率达到10.2%。其中特斯拉一家就占据了14%的市场份额。

通过这些数字都可以看出,这些传统的汽车厂商想要重新夺回市场占有权的决心,2021年,特斯拉以近乎百万辆的交付量再次摘得全球销冠,并且在纯电动市场的占比高达20.3%。映衬之下,传统巨头们显得有些黯淡。起步较早的大众2021年卖出了45.29万辆纯电动车,占比不到10%。而通用、福特、丰田、本田等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此前,特斯拉在研发上花费了将近250亿美元,马斯克在2019年公开表示:“过去10年特斯拉在研发支出上约为200亿美金,这是传统巨头所没有的投入。”算上2020年、2021年的研发费用,特斯拉在过去12年内的总研发支出大约是250亿美元左右。现在各个传统车企巨头都投入了特斯拉的研发费用甚至投入的研发费用是特斯拉的两倍三倍,你觉得最后,传统车企巨头能超越特斯拉吗?



~

交出上半年“高分答卷”,比亚迪实力锁定全球“销冠”
答:在价格战的“洗礼”下,经销商门店客流量提升了,但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加重了,销量预期收效甚微。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一季度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621万辆和60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6.7%,似乎并没有为“久旱”的车市带来一场“春雨”。如今,2023年行至过半,各大车企纷纷交出自己的“...

外资品牌“相约”2020年左右投放纯电汽车,是巧合吗?
答:此外,福特、大众、通用等传统巨头也纷纷跟进,纷纷推出新能源车型,如福特的电动SUV、大众的ID.4和通用的Bolt EV等,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版图。外资车企的这一行动,不仅是为了满足中国市场,更是为了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自主品牌的研发和产品升级面临严峻考验。未来,新...

2020北京车展 | 传统车企正“转守为攻”
答:如今,特斯拉一骑绝尘,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加快崛起,它们在新能源市场不断摧城拔寨,让传统车企真正从内心感受到了紧迫感和危机感。面对这些“来者不善”的对手,传统车企显然并不愿意“束手就擒”。 而2020北京车展,刚好是检验电动车发展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为此,各大传统厂商纷纷秀起了肌肉,拿出了各...

丰田固态电池重大突破,国产厂商:弯道超车这么难的吗?
答:全固态电池一直都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全球排名前二的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在研发固态电池,其它厂商也进行了大量投入,但丰田汽车却成了第一个宣布量产时间的车企,如果能够实现规划目标,对丰田甚至整个汽车行业都有着重要意义。固态电池“祖师爷”发威 丰田固态电池取得突破的消息,迅速引起全行业...

两股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发力 飞凡底气更足!
答:不可争议的事实,造车新势力在前期的红利之下的确是占据了大半边天,但是传统车企纷纷转型后,这场造车大战的格局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伴随着传统车企巨头陆续入场,加大了竞争的惨烈性,关键是,这也仅仅是上半场而已。下半场以飞凡、极氪为主的大厂,还会有挖掘未来发展趋势,预判和满足用户期望 ...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来临:传统车企如何后来居上?
答:传统车企转型的难度也许比想象的还要大:一方面,软件对于车企而言是完全不同的领域,车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包括时间、金钱)来推动软件的研发;另一方面,尽管 汽车 的智能化、网联化是大势所趋,但车企是否有必要消耗大量资源做软件自研,却很难在实质上达成共识。 李星宇打了一个比喻,企业转型,差不多相当于“从一...

丰田、奔驰、特斯拉入局AI,智能化下半场谁又犹豫了?
答:此外,车企还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需求,确保其产品在研发过程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例如,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不仅要考虑到汽车行业的标准,还需要考虑到交通部门的管理规范以及国家政策的制定,这些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研究和实验,要不也会上演特斯拉FSD在众多市场没法落地的情况...

新能源车迎来爆发期,插混车型成为新宠,传统车企如何应对?
答:- 一些车企在插混车型上进行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布局,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例如,比亚迪推出了“超混”技术,将插混车型的起售价降到了10万元以内,实现了“油电同价”的策略,收获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而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等自主品牌也在插混车型上有所突破,推出了多款性能优异、价格合理的产品,吸引了不少消费...

学谁不好学丰田?国际豪华品牌也要借国产技术弯道超车了!
答:奥迪投入了大量研发经费,也有许多不错的产品,却未能取得太高的销量,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不能给用户新鲜感。新能源汽车太多了,奥迪转型速度不够快,行动不够激进,e-tron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反而是不断崛起的国产车,比拼产品力简直疯狂。海外特斯拉表现优异,国内车企也纷纷进军欧洲,奥迪需要积极...

面对一路高歌猛进的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能否后来居上?
答:所以传统车要想能够过瘾而出,首先也应该朝着智能化更加发展,摒弃之前的一些传统车内装潢,把更加先进智能的装被放进去,这也能够吸引很多的消费者,毕竟这在消费者眼里是酷炫的表现,也是高级的象征。而且现在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多,大众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所以很多传统车企也开始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