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一词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 科学一词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

作者&投稿:刘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文的“科学”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民国时期。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

但关于中国第一个使用“科学”一词的人是谁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扩展资料

关于谁率先使用了“科学”一词,学界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看法。

《汉语大词典》“科学”词条的作者认为使用“科学”第一人是陈亮;袁翰青认为梁启超最先使用“科学”;樊洪业认为康有为第一个使用“科学”;汪晖则认为严复有可能是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之人;前不久,朱发建又提出近代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一词的人乃王国维之说。

1993年出齐的《汉语大词典》“科学”词条开头处写道:“科举之学。宋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要薄序》: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於一日之程文,甚至於老死而或不遇。”后来发现,陈亮的《序》文中并未出现“科学”一词,相应地方写的是“科举”,而非“科学”。

袁翰青1985年在《北京晚报》上发表文章指出,梁启超于1896年在《变法通议》中第一次使用了“科学”一词。后来,李华兴和吴嘉勋在编辑《梁启超选集》时找到了当年刊载该文的《时务报》,发现《时务报》上印的是“科举不改”,因而断定《饮冰室合集》排印时误将“举”字当成了“学”字。

杨文衡1981年著文指出,康有为在编辑《日本书目志》时,曾将两本含有“科学”字样的书籍,列入《日本书目志》一册卷二理学门之中。另说在康有为1898年4月进呈给光绪皇帝的《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之中,康曾三度使用了“科学”一词。这是现在流传最广的说法,当然也有人提出来质疑。

杨文衡1981年还指出:严复戊戌变法前后,在其早期译著《国计学甲部》残稿的按语中使用过“科学”一词。但严复《国计学甲部》残稿按语中的“科学”是否真的是1896年写下的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朱发建认为王国维才是中国近代最早、含义明确地使用“科学”一词之人。这种说法还没能得到证实。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究竟谁在中国最先使用了“科学”一词?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

从唐朝到近代以前,“科学”作为“科举之学”的略语,“科学”一词虽在汉语典籍中偶有出现,但大多指“科举之学”。 最早使用“科学”一词之人似可溯及到唐末的罗衮。

“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

在日本幕府末期到明治时期,“科学”是专门的“个别学问”,有的在以“分科的学问”的意义被使用着。


扩展资料:

科学是宇宙的现象和规律,宇宙所定下的规律不会互相否定,例如宇宙不会规定它的规定是错误,宇宙不会规定既能穿越时空,又规定不能穿越时空,在这两个规定中宇宙只能规定一个是对的,另一个是错误的。

有意义的存在:宇宙定下的规律不会没有意义,例如宇宙不会规定在宇宙什么都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存在没有意义,故宇宙中的物体才会运动,出现生命这种存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



中国科学二字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

英文中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

在中国,科学一词是外来词,以前译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格物而得的知识是科学。

在中华民国时期,通过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传播活动,“科学”一词才取代“格致”。

中文的“科学”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民国时期。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
但关于中国第一个使用“科学”一词的人是谁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科学一词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为什么这么称呼呢?science的本来含义是系统知识,我想也许这样,科学在十九世纪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细了,即分成许多许多专业,而这些专业知识又不象其它知识那样是互不联系的。除了专业概念外,基础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样的,“科”的意思是分类或层次条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认为science 对应“科学”还是比较合适的。
中国古代的关于科学的起源,比如各类经典的经书都是关于科学规律的探索的信息记录!古代的祖冲之的数学圆周率、张衡的地动仪、汉朝的指南车和指南针等,黄帝内经就是典型的医学大成!是中国上古社会的科学巨著!但是就科学这个字眼来说,也许还是舶来品!
中国的成语“名不见经传”,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说所有的经和传等都是关于中国古代人类社会的科学探索纪录!自司马迁开始,根据历史经传编著史记,记录了汉朝以前的所有的可识别的文字信息历史纪录!这些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巨著!

中国科学二字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

英文中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

在中国,科学一词是外来词,以前译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格物而得的知识是科学。

在中华民国时期,通过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传播活动,“科学”一词才取代“格致”。

在我国,“教学”一词最早见于( )。
答:【答案】:D 在我国,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出现了“教”与“学”二字,“教学”一词最早见于《书·商书·兑命》中的“学学半”(第一个”学”,音xiao,“教”的意思)。

“学习”一词最早出自哪里?
答:“学习”一词最早出自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①意思是,学了之后及时、经常地进行温习和实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很明显,学习这一复合名词,就是出自孔子的这一名言。学习[xué xí]基本释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详细释义:1、小鸟...

学习一词最早出自哪里
答:学习一词最早出自哪里《史记秦始皇本纪》。学习的详细释义:1、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士则学习法令辟禁。”2、明清时称在某一部门实习的官员或侍从等为学习。出处:(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灵台,掌印太监一员,近侍佥书数员,看时刻近...

1、“生态学”一词最早于什么地方、谁、什么时候提出?
答:那么,为何出现如此混乱的记述,应该以哪一年为准呢,据查有关德语文献都将赫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一词的年代记述为1 866年.

学习一词出自哪本书
答:学习一词出自哪本书如下:学习一词最早出自于“学习”一词最早出自《礼记•月令》“季夏之月鹰乃学习。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理解、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1、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探索、创新、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提高认知或...

1、“生态学”一词最早于什么地方、谁、什么时候提出?
答:生态学(ecology)一词的原义指旬机体与其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尽管这一术语在文献中应用较晚,但关于它最早出现年代的记述却比较混乱。英美文献或专著中大多指出是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E .Hae。kel)创建这一术语,但年代记述颇有出入,有1886、1869和1866年三种。如英国查普曼(5 .B.Chapman,1976)的《...

物理学一词是什么时候引进的?
答:1900年日本人藤田丰八从日语转借过来的。物理学是从希腊文Φυσιζ派生出来的,其古老含义表示对自然界和自然现象的探讨。 众所周知,物理学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他使用的‘物理学’一词并非今日物理学的学科名专称。这本名著用大量篇幅反复论及自然与运动的性质和规律,所...

“学习”这个词的具体来历?
答:在中国,学习这一词,是把“学”和“习”复合而组成的词。最先把这两个字联在一起讲的是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①意思是,学了之后及时、经常地进行温习和实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很明显,学习这一复合名词,就是出自孔子的这一名言。按照孔子和其他中国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学”...

“学生”一词最早出于哪儿?
答:学生一词大致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论语·先进》中用“弟子”代称“学生”。战国时,开始用“学士”,称学生东汉时,出现了“学徒”“生徒”“诸生”等词,均是“学生”之意、唐代“学生”又称为“生员”。明清时,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名生员,文章中常称诸生。北宋...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宫乐师是对的吗
答:《周礼·春宫乐师》中最早出现了“国学”一词,意指学校。当时“学在官府”,国学指国办学校,与现在的公立教育机构有区别,只为贵族子弟服务,没老百姓什么事儿。国学作为一种学问,最权威的定义是胡适先生在《国学季刊》发刊词中的简洁说法:国学即“国故学”。他只认传统,有大题小做之嫌。我们以为,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