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儒三家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佛道儒三家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作者&投稿:将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佛、道、儒三家的区别

儒学:以教化为核心。

道学:以治理为核心。

佛学:以大爱为核心。

1.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2.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

3.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4.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造地狱、极乐。

5.价值观

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佛家文化——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6.哲学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学。

道家文化——出世哲学。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7.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

儒家文化——主食(如米饭、馒头等),不吃就会饿。

道家文化——副食(如各种炒菜、汤羹等),不吃没滋味。

佛家文化——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精髓是什么,三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在学习时要注意点什么?~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儒家在中国的核心即:做人的原则要“仁”,处理家庭事物要“孝”,对待国家要“忠”,遇到冲突要“忍”,做事情要“中庸”,学习要“道统”。

这种核心思想构造了中国人的基本行为规范。

“仁”,使中国的正统社会不至于混乱,人民内部有个起码的行为规范,领先西方野蛮社会近千年。

“孝”,使中国的家族势力要远高于西方的宗教势力,使人做事的第一个限制不来源于国家法律,而来自家族“孝”。

“忠”,使中国人对国家的利益,要远高于同期的其他世界,当然,由于统治阶级的利益,这忠仅仅限于对君王的忠。但客观上对于民族意识,国家安定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于民主化发展,当然是不利的。

“忍”,是中国人民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正因为如此,当中国人到到亚洲一些地区后,能够脱颖而出。

“中庸”,使中国人民,遇事不温不火,不落后,也不出头。这种习性,客观上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但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道统”,使中国人民养成了对于已有的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无论对错,都要遵守。事实上,这种思想,有利于文明的穿承,但不利于文明的创新,以至于中国几千年来,文明程度一直处于近乎不发展的地步。

这种规范,造就了中国人民吃苦耐劳,仁孝忠忍的性格,当碰到逆境,或者新环境,中国人不会气馁,而是十分勤劳的一步一步的奋斗。但是,接受事物一成不变,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也是儒家学说在中国人身上留下的坏习气。

道家思想的核心

老子和庄子在很多地方都对“道”做了解释,老子把宇宙生成之初的开始称为“道”,所以道是先天地生的。其实《易经》中“太极”与“道”的概念非常相近。所以我们说道家思想是对易经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天究竟是怎样生成的?无论是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中这都是基本一致的。东方哲学认为,天是由于“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生成的。西方哲学认为事物都是由“正”“反”的矛盾和统一决定的。易经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这是一种思想的两种表述而已。从根本上说,无论是宇宙,还是我们身边的鸡毛蒜皮都是由于“阴”和“阳”的对立统一形成的。

易经和道家思想都认为:天和万物在生成原理上,是一样的。只是老子说得更清楚和明白而已。这就是老子的“天下母”的思想。他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来源。

儒家的思想精髓:入世、治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们的楷模。(做人的规矩、法则、等级观念、不越位)

道家的思想精髓:天人合一,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强求、不逆天(这里的天,就是客观规律、大自然)

(崇尚、还原自然、按规律办事)

佛家的思想精髓:无缘大慈,通体大悲。既出世,也入世。入世,为了挽救众生(这里不单指人类,而指一切有情生命);出世则是教一切众生,认识生命宇宙的真谛,脱离苦海,到达彼岸(没有苦难、疾病、战争、贫富差别、不生不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佛的境界)。

(修行自身。平静无争、忍世隐让。人心向善)


(哈哈 自己也趁机了解了下

儒道佛"三教合一"思潮,自明朝中叶起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就产生了,到清朝康熙朝甚至成为国策.那么"三教合一"并非是一种主观的想法,其中有一个基本的根据是,儒道佛三家有共同点.

人们对这个共同点是这样阐述的:

佛教一般被认为是在中国才从原始佛教发展到了顶峰,而中国佛教的顶峰是以禅宗为代表的,在明朝时禅宗理论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禅宗的佛学理论核心就是关于"心"的理论.禅宗认为成佛实际就在人的心中一念之间,而不是别的什么.换句话说佛教的“顿悟”就是心的顿悟。所以禅宗认为"心"在实现佛教最高目标涅磐的过程中是最关键的.

中国儒家理论的高峰是理学,理学出现在宋明时期,在明朝以后直到清朝,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理学的核心是关于"心"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正确与否完全决定于"心",如果"心"无杂念,人就无恶行.但人心又是最难掌握的,王阳明最终把理学的认识提炼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道教一向认为人的"心"是实现成仙,实现长生不老的关键.道教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这样说的:"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按照道教阴阳五行理论,人五脏之中的心脏属火且属阳,而人的肾脏属水且属阴,并且心脏属火在上而肾脏属水在下.由此道教断定人之所以寿命不长,就是因为在水面上的火燃烧不久,这个火随时就有熄灭的可能,也就是心随时有停止跳动的可能。那么道教给出的办法就是颠倒阴阳,关键是通过内外丹的修炼改变心的属性。使心属水而肾属火,这样人就可以成仙。

当然道教的心比较具有物质的概念,而佛教的心纯粹是思辩的产物.儒家的心学是介于两者之间.总之,而且看法都一样.

归纳以上,所以儒道佛三家可以交集在一起,就是因为三家在对于"心"的认识上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三家都认为"心"很重要,所以儒道佛三家的共同点就是关于"心"的观点.

儒道佛三家的不同点就太多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三家在本质上的一个区别.

实际上,儒道佛都是属于精神上的东西.特别是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三家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儒家的思想本质上是一种"入世"的思想,"学而优则仕",学了儒家要去用的,要进入"红尘世界"去安邦治国,经世济民.

佛教和道教本质上是"出世"思想,是讲究个人清净无为,出离红尘而修身养性.当然佛教和道教在修行的目标上有区别,佛教讲究涅磐而道教讲究成仙.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进则经世济民,退则独善其身",而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儒家思想是"入世"的思想,是专门讲"进"的,但儒家思想的不足就是没有完全解决人在"退"时的精神问题.借用现代宗教学名词就是没有解决人在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而佛教和道教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以我认为在关于人生问题上,三家的本质区别在于,儒家是"入世"思想,而佛教和道教是"出世"思想.

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异同?
答:相同点:1、儒、墨、道、法家的思想都是在社会动荡且四分五裂的春秋和战国时期产生的。2、这些思想都是孔子以及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及庄子,和韩非子的对治理国家的各自的态度。3、从产生的作用来看,都是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不同点:1、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思想崇尚自然,...

道教,佛教,孔子,三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2、发源地不同;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道教和儒家思想都是起源于中国,老子和孔子是代表人物。3、主张不同;儒学主张“正人先正己”,认为应该...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不同处是什么,相同是什么
答:在道家主张无为,而儒家主变.道是众人之学,儒是贵族学术.道讲出世,儒讲入世.道讲无名而儒重名等等... 儒家和道家的区别儒家承先启后,道家具革命性格 先就儒家与道家的区别来谈。 儒家的“儒”,是古代的一种行业,也就是说,古代有一群叫做“儒”的人。由此可知,儒家有其一定的传统,展现承先启后的立场。道...

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区别是什么?
答:【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道家这一思想文化体系的最高范畴,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三、思想核心方面比较儒家讲求“三纲五常”,其思想的核心归纳为“重仁尚礼”,而道家则讲求“无为而治”,其思想的核心则为道法自然,儒家...

儒道佛三家文化的本质与区别
答:2、道家,自然主义传统。道家主张尊重万物的自然规律,以自然性质、自然原因来关照解释人生、社会和宇宙,力求人的一切作为要呵护自然的规律,天人合一。道家提倡无为,崇拜自然,遵循天道规律!3、佛家,解脱主义思想。佛家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寻求解脱的修行中创立佛教,对于人生总会遇到迷惑、烦恼、痛苦、死亡,...

佛儒道三者的真正区别是什么?
答: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道家文化—规律文化。佛家文化—奉献文化。二、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三、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道家文化—顺其...

百家文化之道家和儒家的区别和联系
答:三、文化全局上的共建性。儒学在人生哲学、伦理道德规范、教育学等重要社会文化领域有第一位贡献,道家则在宇宙论、美学、自然哲学、重要社会文化领域有第一位贡献。结束语:道家与儒家,都在古代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对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探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

儒道墨法四家的异同之处在哪儿(特别是相同之处在哪儿?)
答:儒﹑ 墨 ﹑道﹑法四家思想的异同 儒﹑墨﹑道法四家都有各自独特且深刻的思想,却也不乏其间的共同之处,他们的思想对先秦时期的社会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儒家的代表是孔子孟子和荀子.孔子竭力提倡“礼治”,认为社会规范思想是“礼”,社会规范的核心是“仁”.孟子认为人性问题是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核心问题...

中国儒释道三家的最大区别和相同之处,以及各自对中华民族民族性格有何影...
答:道家则重视人作为个体的存在价值,主张因顺自然,在人与道的合一中发掘人生命价值。佛家则关心人的生老病死,关心愿望与现实之间永远无法消除的反差所带来的痛苦,在克制欲望、追求涅槃境界的过程中体现今生的价值。其次,儒释道三家从不同的角度提供精神动力,帮助人们追求人生理想境界,也就是追求真、善...

儒家道家佛家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答:在很多儒、道、佛的经论中,往往能看到儒、道、佛三教被许多大德高僧高道们常常动辄“释曰”、“儒曰”或“道曰”,将各家说法平等的列置一块、相互贯通、融为一体,来说明同一个道理,因此又有“三教一家”之说。儒家道家佛家三者的注意事项和重点须知:我们知道,佛教最初是外来的宗教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