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之后黄盖是什么下场?消失匿迹10几年他去了哪?

作者&投稿:谈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赤壁之战后,黄盖销声匿迹了10几年,才重现“江湖”。
这“销声匿迹”的10几年,既隐约反应了东吴发展的艰难,也反应出黄老将军的不足之处。
“销声匿迹”十几年
赤壁之战后,黄盖有两次见诸史书的事迹。
一次是武陵蛮作乱,进攻城邑。
黄盖临危受命,担任太守。
当时,城中只有郡兵500,寡不敌众。
黄盖打开城门,引敌入城。
待到敌军一半进城后,黄盖引兵猛击,斩杀数百,敌军奔走,逃回各自邑落。
黄盖以只诛魁首,胁从不问的政策,发起讨伐。
从春打到夏,巴、醴、由、诞邑侯君长,都以礼来降,叛乱平息。
第二次是长沙益阳县被山贼攻破,黄盖率军平定。
武陵、长沙,都属于南四郡,赤壁之战后为刘备所占据。
215年,吕蒙袭南三郡后,刘备与孙权以湘水为界。
而武陵,以及属于长沙郡的益阳,都在湘水以西。
也就是说,武陵、益阳,是在吕蒙“白衣渡江”后才为孙吴所占据的。
219年冬12月或220年春,武陵、益阳才为孙吴所占据。
因此,黄盖守武陵、战益阳的事迹,最早可能发生于赤壁之战10年后!
这10来年间,孙权集团发起过多次军事行动,但黄盖都似乎没有出现在战斗序列中。
黄盖在干什么呢?
老本行
赤壁之战前,黄盖的主要事迹是镇压山越。
每当遇到难搞的山越寇难之县,黄盖都会前去坐镇。
当时,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开发程度都很低,山越的人口比重极大。
赤壁之战时,黄盖给曹操的诈降信中提到:(孙权)以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可见山越人口比重之高。
山越,当时未入东吴户籍,屡屡反抗、攻击东吴,给东吴的统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正如陆逊在与孙权谈论山越时所说:腹心未平,难以图远。
因此,东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安抚、平定山越。
实际上,赤壁之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陆逊的工作也与黄盖类似。
《三国志.陆逊传》中,陆逊的事迹也主要是在与丹阳、会稽等地的山越打交道。直到吕蒙“称疾”回建业时,陆逊主动献取荆州之策,才被吕蒙推荐前往“图关羽”。
赤壁之战前,黄盖一直在与山越打交道,赤壁之战后,黄盖理应”重操旧业“了。
因此,后来武陵蛮作乱,黄盖再次作为平乱老手,前往解决问题。
讨伐山越,也能出大成果
不过,讨伐山越,也是能出“大成果”的。
陆逊曾建议:可(壮)大部队,取其精锐。
因此,陆逊平定丹阳山越时,曾“得精卒数万人”,攻鄱阳山越时,“料得精兵八千余人”。
其余将领平定山越的成果也十分丰厚。
贺齐攻建安、汉兴郡山越“料出兵万人”,平豫章山越“得众万余人”。
凌统讨“山中人”,“得精兵万余人”。
山琮讨山岳,“得精兵万余人”。
诸葛恪“三年得甲士四万”。
据统计,孙吴政权从200年-237年,38年间,通过讨伐山越得精兵十几万人,占到其总兵力的60%。
那么,为何别人讨伐山越都有足以见诸史书的“大成果”,黄盖却“销声匿迹”呢?
黄盖的短板
《三国志》对讨伐山越的记载,对“成果”有一个基本要求:得精兵。
或许,如果不能通过讨伐募得精兵,就只是寻常的“治安管理”,不值得史书特别提及吧。
要击败山越,需要军事才能,而能消化、募集山越,则需要政治才能。
而黄盖在政治上的短板十分明显。
黄盖在石城县时,对县吏说:我是个武官,不懂文事。日常政务文书处理就交给你们了。你们只管尽心尽力去办,如果你们不尽心,我保证不会对你们鞭抽杖击。
后来,两位县吏违法乱纪,黄盖将他们抓来:我记得我和你们保证过不会对你们鞭抽杖击对不对?
黄盖确实没有对他们鞭打杖击,而是直接把他们砍了。
看来:黄盖不但不过问文事,而且,对政务官员,不出事就不问,出了事直接砍掉,几乎没有日常沟通。
如果不能配合政治手段,仅仅只是武力打击,效果自然有限了。
因此,黄盖虽能做到使“山越怀附”,但无法进一步“羸者为民,壮者为兵”,将山越组织起来,纳入东吴的编户,真正壮大东吴实力。
所以,黄盖10几年间,勤勤恳恳,但其作为不见诸史书,也就不足为奇了。
黄盖勤勤恳恳,但因缺乏“文攻”,难以将山越“羸者为民,壮者为兵”,因此没有大功可称。
因此,黄盖最后只做到偏将军,官职远低于同一辈的程普、韩当等老将。而其平山越的事迹也不为史书所详载。
但是,勤勤恳恳,护一方平安的事迹,为百姓所牢记。
《吴书》记载:(百姓)又图画盖形,四时祠祭。
而今天,黄盖镇、黄盖寺、黄盖湖等地名,也表达着民间对这位护一方平安将领的纪念。

~

赤壁之战中献苦肉计的吴国大将黄盖,结局如何?为何赤壁之后消失...
答:因黄盖在赤壁之战中立功,后被封为了武锋中郎将。东吴所统领的势力范围中,武陵地区尚有蛮夷,且时长作乱,所以孙权委派黄盖去做当地太守。黄盖任太守期间,曾率领着五百人马同反贼交战,结果凭着指挥有方和敢于拼杀,顺利地平定了叛乱。经过黄盖的一番治理,当地的许多头目“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

黄盖为何在“赤壁之战”之后销声匿迹了?
答:赤壁之战后,黄盖的结局 1.赤壁之后,老将黄盖并没有消失匿迹,因赤壁之功,被孙权拜为武锋中郎将,黄盖效忠孙坚、孙策、孙权东吴三代主公,忠心耿耿、勇猛过人,为东吴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妥妥的江东元勋,是誓死追随江东第一代主公孙坚创业的元老。 2.赤壁之战后,老将黄盖调任武陵太守,依然老当益壮,巧用计谋,荡平武陵...

黄盖为何在“赤壁之战”之后销声匿迹了?黄盖得以善终了吗?
答:黄盖在赤壁之战后还是很活跃的,至少活到了吕蒙夺取荆州以后,最后善终。黄盖早在孙坚起兵时就跟随左右,经历了平定南方民乱和讨伐董卓等战事。孙坚死后,黄盖又先后辅佐孙策、孙权,和程普、韩当等人一样是东吴老了。黄盖最出名的一件事莫过于赤壁之战献计火攻曹军,并亲自诈降实行火攻计划,成功的重创了...

赤壁之战中献苦肉计的吴国大将黄盖,他的结局如何呢?
答:黄盖生前的最高官职是 "偏将军",可见其对政权的巨大贡献。最后,他因病去世,但即使在他去世的时候,他的主也记得他的贡献,并授予他的儿子一个爵位。赤壁之战后,他多次参与战争,为东吴立下了不少赫赫战功,在他晚年时,凭借自己高超的能力,成功镇压了武陵地...区的蛮族起义。黄盖生前的最高...

黄盖在赤壁之战后是什么结局?他去了哪里?
答:不过这上面所描述的“苦肉计”,只是《三国演义》演义出来的情节,真实历史上并不存在。在真实的历史中,黄盖只是写了投降信,并没有被周瑜打屁股。不过效果倒是一样的,曹操还真就信了。赤壁之战后,黄盖因功被封为中郎将。不久之后,武陵蛮夷叛乱,黄盖又被孙权派去平叛。在此之后黄盖主要干的是...

在赤壁之战后黄盖是什么下场?他为什么会消失匿迹十几年?
答:如果不是当时自己年仅九岁的幼子,孙权估计连落叶归根的下场都做不到,这里就不一一介绍细节了,孙坚的死可以说对东吴的打击也是很大的,当然对黄盖等一些老英雄来说也是有影响的。孙坚死了黄盖又追随孙策、孙权。黄盖可以说的上是三朝元老级别的了,甚至在赤壁之战、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时候,也是黄盖的...

黄盖为什么在赤壁之战献出苦肉计之后销声匿迹了?
答:而翻开史书《三国志》我们会发现,书中记录道:“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这样看来,后世著名的“火烧赤壁”其实是黄盖的计谋。那么,赤壁之战中献上苦肉计的吴国大将黄盖,最终的结局如何?为何赤壁之后就...

黄盖为何在“赤壁之战”之后销声匿迹了?
答:赤壁之战后,老将黄盖调任武陵太守,依然老当益壮,巧用计谋,荡平武陵叛乱。据史载:“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不久后,长沙郡益阳县山贼作乱,黄盖再一次平定匪患,吴主孙权升他为偏将军,最后病死任上。黄盖一生,办事从不...

黄盖在赤壁之战后就没有了音信,他到底是什么原因消失匿迹的?
答:据说在赤壁之战中,黄盖想了一个主意,那就是火攻战术。在与周瑜讨论之后,黄盖并没有向曹操投降,但是他首先写了一个投降书,因此曹操知道黄盖的过去。在火攻战术是没有发生过的事儿,黄盖提出来了这个策略之后,并没有能够很好的去实施。他在火攻战术的实施中发生了一些影响黄盖整体健康的小事故。他...

黄盖在“赤壁之战“后销声匿迹了,后来黄盖得以善终了吗?
答:孙刘联军在此时派出英勇善战的黄盖准备背水一战。黄盖运用曹操大多数军队都是在船上,不熟水性的特点,在半夜放火箭烧毁了曹营在水中的物资。这一把火使得曹操军队损失惨重,后曹操败走华容道,三国鼎立的局面由此形成。黄盖在经过赤壁之战后,名声大振,后跟随孙策、孙权建功立业。最后为了平定倭寇,到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