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朝恩身为宦官,为什么能进入凌烟阁?在皇帝面前为所欲为

作者&投稿:雕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个进入凌烟阁的宦官,可算是石破天惊了,一个宦官到底如何进入凌烟阁,与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相提并论了呢?
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三个朝代里绝对有唐朝一份,且最严重的就是唐朝,鱼朝恩的出现绝非偶然,他是唐中后期宦官专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鱼朝恩天资很高,宣旨、应答都很机智,能写会算,所以很快就出人头地了。
安史之乱发生后,鱼朝恩随玄宗出逃,侍奉太子李亨,颇得信用,他在平叛战争中还是有贡献的,长安收复之后,他被拜为三宫检责使,以左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位置很高了。安庆绪被六十万唐军围在邺城的时候,鱼朝恩也参加了,而且职位相当高,官拜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这是临时差遣的使职官。主要起监军的作用。
唐朝一共出动九位节度使参战,其中最重要的是郭子仪、李光弼。这两人都是元勋,立谁当总司令都不合适,于是皇帝想了个坏主意,帝以子仪、光弼具是元勋,难相统属,故不立元帅,唯以中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
这下就犯了作战不设最高指挥官的兵家大忌。要是那监军给力也就罢了,问题是鱼朝恩不是个将才啊,他完成不了总司令的使命。
唐军与史思明军队大战中,郭子仪的军队纪律松散,很快成为一盘散沙,六十万大军白白将大好局面葬送掉了。鱼朝恩因为嫉妒趁机向皇帝进言想要扳倒了郭子仪,幸好郭子仪为人正直,非常懂分寸,所以皇帝就暂时罢了他的军权。
乾元元年,鱼朝恩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等职,负责监领九个节度使的数十万大军。
三年后,有人传言,攻占洛阳的史军将士皆幽州、朔方人,思乡心切,兵无战心。手握大军的鱼朝恩却信以为真,屡次上言肃宗,请命李光弼率军攻取洛阳。结果邙山之战,官军大败,河阳、怀州失守,鱼朝恩狼狈逃回陕州。后来,唐军收复洛阳,反而封他为冯翊郡公,开府仪同三司。
唐代宗即位后,吐蕃兵进犯泾州,代宗出逃陕州,刚好鱼朝恩率陕州军相迎,以保驾有功,封为天下观军容使,并统率京师神策军。
他也是第一个掌握神策军的宦官。
此时的鱼朝恩的自我膨胀已经达到巅峰了,仗着跟皇帝的亲近关系有恃无恐。
鱼朝恩与程元振不停地在代宗面前诋毁郭子仪,以至于皇帝对郭子仪的信任也动摇了,这个时候,皇帝把鱼朝恩和其他功臣的画像挂到了凌烟阁中。凌烟阁中从此多了两个宦官,另一个是程元振。
但吐蕃入侵这件事上,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导致敌人打到鼻子底下了代宗才知道真相,不得不撤离长安,长安陷落,唐朝的尊重被打落在地。这一次又仰赖郭子仪与吐蕃周旋,虚张声势里应外合收复了长安,这下子代宗明白了,办事还得靠郭子仪。靠程元振不行,但是鱼朝恩却在这件事上立功了,受益了。
鱼朝恩非常专权,好主观,一般的公卿不敢抬头看他。宰相大臣决定政事时,不先和他讲,他便瞪大眼睛说:天下之事,怎么不由我?因而,代宗皇帝很厌恶他。
鱼朝恩的小儿子鱼令徽,才十四五岁,开始时在内殿当差。皇帝因为鱼朝恩的缘故,特赐绿衣(五品以下官员穿着)。不到半月,有一次鱼令徽和同列黄门侍郎(职位在令徽之上,按次序应站在令徽之前)争路。鱼令徽怕落在后面,往前挤,不知是谁误碰了一下鱼令徽的臂膀。他就急速跑回去告诉鱼朝恩说,因为他的班次在后,被同列者欺负。
鱼朝恩大怒。第二天,在皇帝面前上奏说,我小儿子令徽,职位在同僚之下,愿陛下特赐金腰带,以便超过别人。不说要穿着绯色(红色)服(唐制,文武官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并金带。)而要求着紫服。皇帝还没说话,鱼朝恩便命令管此事的人,捧来了紫衣,鱼令徽立刻向皇帝谢恩。皇帝虽然知道不能这样做,却强装笑脸对鱼朝恩说:你儿子穿紫衣,扎金腰带,非常合适。鱼朝恩在朝中肆无忌惮,无所畏惧,都是强加于人。
他嫉贤妒能,屡进谗言,阻止李光弼、郭子仪等名将被重用。
除了嫉妒,鱼朝恩还喜欢显摆学问。
国子监举行释菜之礼,这是祭祀孔子的一种典礼。按规定还要有人讲经。鱼朝恩爱显摆爱讲经,这次他又上台开讲了,这次他借易经中的鼎折覆餗说事,鼎折覆餗意思是鼎腿不堪重负,鼎中食物都倾倒出来了,这就是暗示宰相不堪大任。
宰相王缙十分气恼,大家都很生气,唯独元载一动不动,还面带笑容。结果鱼朝恩跟手下说: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
结果,元载意识到鱼朝恩已经开始威胁到他的权力了,于是开始谋划除掉他。皇帝也早已对鱼朝恩不满已久,欣然同意。
元载一方面用重金贿赂鱼朝恩身边的人,布置眼线。一方面又佯装要给神策军分配更多的地盘。鱼朝恩骄横跋扈,自高自大,看见地盘扩大还挺高兴,殊不知这背后有着夺命阴谋。
大历五年寒食节这一天,按照风俗宫中举行宴会。宴会结束后皇帝佯装要留几位重臣议事,结果鱼朝恩刚进门皇帝劈头就训斥他胡作非为,鱼朝恩还想辩论,周围人拥上去,把他活活勒死。终年四十九岁,对外宣称鱼朝恩是自缢而死,然后还尸于家,赐钱六百万办丧事。
属于大宦官鱼朝恩的时代就此完结,他对于凌烟阁来说是一个耻辱。

~

郭子仪是如何将大唐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
答:在平定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就因为宦官鱼朝恩的嫉妒而被诬陷为相州之败的主要负责人,还被罢免兵权,但郭子仪仍以大局为重,忠心于朝廷。唐代宗即位后,认为自己有从龙之功的宦官程元振权欲熏天,又怕前朝老将难以制服,多次在代宗面前诋毁有功的将领,郭子仪再次被罢免副元帅之职,兵权也被夺走了。没有怒...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兴唐名将,但最后的人生结局为什么完全不一样?_百度...
答:在这种两面三刀、欺软怕硬的悖谬政策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武将选择拥兵自保、图谋割据,大唐中央政权的权威也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泥淖中逐渐掉入谷底。 作为平定安史之乱最大功臣之一的李光弼,经历过军旅生涯的辉煌,却以悲剧方式在落寞中收场,这也预示着初唐、盛唐武将建功疆场、绘图凌烟时代的永远结束。 而中央政权...

郭子仪功高震主却能得以善终这是为何?是如何做到的?
答:在平定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就因为宦官鱼朝恩的嫉妒而被诬陷为相州之败的主要负责人,还被罢免兵权,但郭子仪仍以大局为重,忠心于朝廷。唐代宗即位后,认为自己有从龙之功的宦官程元振权欲熏天,又怕前朝老将难以制服,多次在代宗面前诋毁有功的将领,郭子仪再次被罢免副元帅之职,兵权也被夺走了。没有怒...

争座位帖的原文及注译:
答:如果只是因为贡献突出,和皇帝的关系最为亲密,帮替皇帝发号施令,一般官员不能并肩,不能让他屈坐职务级别的位子,应当另外给予特殊优待,那就只能在宰相、师保座位南边横设一个特座,就像给御史台的御史们为了尊崇他们的长官知杂事御史为他特设专座那样,让各级官员都能看到他的光辉形象,不也行吗?玄宗领导的时代,高力士...

2019-07-23临颜真卿三稿之二:《争座位稿》
答: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抑又闻之,端揆者,百寮之师;诸侯王者,人臣之极地。今仆射挺不朽之功业,当人臣极地,岂不以才为世出,功冠一时。挫思明跋扈之师,抗回纥无厌之请,故得身画凌烟之阁,名藏太室之廷,吁足畏也!然美则美矣,而终之始难。故曰:满而不溢,所以长守...

子仪长六尺余,貌秀杰.于灵武加平章事,封汾阳王,加中书令,图形凌烟…
答:郭子仪为中书令,观容使鱼朝恩请游章敬寺,子仪许之。丞相意其不相得,使吏讽,请君无往。邠吏自中书驰告郭公,军容将不利於公,亦告诸将。须臾,朝恩使至,子仪将行,士衷甲请从者三百人。子仪怒曰:\"我大臣也,彼非有密旨,安敢害我!若天子之命,尔曹胡为?!\"独与童仆十数人赴之。朝恩候之,惊曰:何...

名画要如诗句读古琴兼作水声听有什么寓意
答:也就是这么大概意思。下半句“古琴兼作水声听”,流水的声音,滴水的声音,水滴滚动的声音……没有哪一种水声是一样的,但每一种水声的意境都很美好,当认真听水声,心情都会变得不一样。这里听琴声时,也一样,意境也能到很高的程度。名画要如诗句读,古琴兼作水声听出自燕山国学馆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