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默写一首唐诗,写自己对本首诗的感悟, 并简述唐诗的发展? 一首唐诗,写自己对本诗的感悟300字?

作者&投稿:战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登鹳雀楼

王之涣 〔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2、感悟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3、唐诗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他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

扩展资料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一说,作者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但是,根据王之涣及其夫人的墓志铭,则王之涣系垂拱四年(688年)生人,后“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薄”,在开元十年(722年)与夫人李氏成婚时仍在衡水主簿任上,且任职时间一直持续到开元十四年(726年)前后,此后才罢官悠游,而此时王之涣已经年近四十,经过十五年的悠游后约在天宝元年(742年)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不久即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学者李希泌推测,鹊雀楼在平阳府蒲州(今山西蒲县),与王之涣的老家绛州,同属晋南,故这首诗可能是王之涣在弃官回乡时所作,创作年代约在开元十五年至二十九年(727-741年)。



1、唐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2、感悟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3、唐诗的发展

(1)初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他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

(2)盛唐时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代表边塞诗派。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

(3)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处于低潮,后期则重现繁荣景象。前期代表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山水诗,王孟余绪)、卢纶、李益(边塞诗,高适、岑参余绪)后期则出现“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

白居易、元稹领导了新乐府运动。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4)晚唐时期

晚唐时期为夕阳返照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杜”。

扩展资料:

唐朝著名诗人:

1、李白: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3、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写的最绝,把风的动态尽收眼底,确没有一个字提到“风”,无形胜有形。
唐诗实在初唐时期形成的诗歌形式,通俗易懂,又别有韵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

默写一首唐诗 企业自己对本首诗的感悟 并简述唐诗的发展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300字》
答:篇一: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这首诗是我们大家听的最多又最难背的一首诗《春夜喜雨》,只要老师要求我们背《春夜喜雨》时,我们会大声的 啊 一声,太难背。在一本厚厚的古诗书中,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孟郊写的一首离别诗《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

默写语文古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

写一首你最欣赏的诗 并且写出为什么喜欢这首诗的原因
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原因:通篇充溢着一股轻灵之气,尤其是颔联和颈联,聊聊数语便描画出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色,王维一向被人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这首诗中可见一斑。每次读这首诗,总能一洗心中抑郁浑浊之气。总之,好诗。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1) 111 30 ...

请根据以下线索猜出一首古诗并默写这首古诗?
答:这首诗是曹植的《七步诗》。其内容有两个版本:1、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谢灵运曾经感叹道:“天下才共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

一首诗的启示写作文500
答:1. 【一首古诗给你带来的启发】作文500字 诗,是灵魂之本,是精神支柱,人活着就要有诗意,要让别人感受到诗的价值,让人体会到诗中的真喜,真悲,真愁,真性情。也要从诗中认识到更多的道理,能从诗中得到启迪,而最让我感受颇多的,便是那传古至今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

根据以下线索猜出一首古诗并默写这首古诗?
答: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我爱古诗词征文小学一级
答:这就是课本上的一首对母亲的关爱之情想报答的诗了。 古诗文,从小到大,你一直伴我成长,你是我的好伙伴啊! 我愿意在古诗文的海洋里成长。 2.谁帮我写 作文 我爱古诗文 我最早接触到的文章就是古诗文了.记得在我还没上小学的时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就开始教我读古诗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

以一首诗为主题写作文
答:1. 以一首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600字 李白《王昭君》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你可以根据这首古诗来写一篇散文,题目《高墙里的蔷薇花》或者《开在深宫中的那朵蔷薇》或者《李白笔下的盛开蔷薇》(指的是在高墙深宫中入蔷薇般美丽坚韧的王昭君。 大纲分三部分: 1、为入宫前,昭君的...

唐诗三百首,其中一首的读后感(自己写的)
答:读《静夜思》有感读《静夜思》有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诗中李白尽管身在异地,但他的心却一直思念着、向往着故乡。夜色笼罩下,天边挂着的那轮月,那洒下的如霜般的月光,将李白带到了思想的情怀中。是啊!故乡是多么让人魂牵梦...

请根据以下三条线索猜出一首古诗并默写这首古诗?
答:登庐山五老峰 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译文是:五老峰坐落于庐山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要在这里居住,云松。伴着我。用一首诗描述了庐山五老峰的秀丽。晚年的李白希望隐居山水间,修身养性,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