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乙肝后肝硬化该怎么样治疗 乙肝后肝硬化

作者&投稿:骆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肝硬化的病因有哪些?
肝硬化的病因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肝炎病毒: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部分人发生慢性肝炎,而慢性乙型肝炎又有少部分发展为肝硬化。急性丙型肝炎约一半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10%~30%会发生肝硬化。丁型肝炎病毒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方能发生肝炎,有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2)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害,发生脂肪变性、坏死、肝脏纤维化,严重者发生肝硬化。
(3)胆汁淤积:长期慢性胆汁淤积,导致肝细胞炎症及胆小管反应,甚至出现坏死,形成胆汁性肝硬变。
(4)淤血因素:长期反复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及肝静脉阻塞可引起肝脏淤血,使肝细胞缺氧而坏死、变性,终致肝硬化。其中由于心脏引起的肝硬化称心源性肝硬化。
(5)药物性或化学毒物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辛可芬、甲基多巴等可导致药物性肝炎,最后发展为肝硬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砷、磷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
(6)代谢紊乱:铜代谢紊乱,见于肝豆状核变性。铁代谢紊乱,见于血友病、半乳糖血症、纤维性囊肿病、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糖原贮积病、酪氨酸代谢紊乱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以上情况与遗传代谢缺陷有关,均可导致肝硬化。
(7)寄生虫感染:血吸虫感染在我国南方多见,可导致血吸虫病,进一步引起肝脏纤维化导致肝硬化。人体感染华枝睾吸虫后治疗不及时可发生肝硬化。
(8)其他因素:高度营养不良可致肝硬化,还有少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

肝硬化怎么治疗~

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它是各种肝损伤共同的终末阶段,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发展而来。其特点是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由于肝硬化早期经过积极防治后可以逆转或不再进展,而晚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积极进行肝硬化的防治非常重要。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要做到以下几点:  1、休息:肝硬化处于代偿期或无症状时,可做轻工作,以不疲劳为度。在失代偿期,以休息为主,可减少肝脏的负荷,使肝细胞有机会修复和再生。  2、饮食治疗:一般每日应摄取热量2500kcal。宜高蛋白饮食,以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恢复,特别是病人有腹水和低蛋白时。但病人肝昏迷时,蛋白摄入量应降低,甚至暂时不给蛋白质。应给予适量脂肪,过分限制脂肪会影响食欲,并且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适当地食用糖,可在肝内转变为肝糖原,促使肝细胞新生,增加肝细胞对毒素的抵抗力。  3、“保肝”药物:尚无一种药物真正具有护肝作用。各种“保肝”药物,在无可靠证据肯定其疗效之前,必须慎用。因为几乎所有药物都需经肝脏代谢,过多地应用药物反而增加肝的负担。但肝有活动性炎症时,应使用甘力欣、利肝泰、肝泰乐等药物。  4、维生素:服用维生素A、B1、B2、B6、C、E等,补充肌体的需要。目前国内外均有多种维生素混合胶囊或丸剂供应。  5、治疗并发症:肝硬化一旦进入失代偿期,出现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并破裂出血、脾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昏迷和功能性肾衰竭(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此期治疗甚为棘手,甚至危及生命,往往需要住院抢救,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如能正确处理,仍可使病情逆转,使病人能够在较长时期内处于稳定状态。6、肝移植:终末期慢性肝病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症。随着移植技术的改进和有效抗排异药物的问世,肝移植后1年生存率已达70—80%以上。肝移植目前已成为治愈肝硬化病人唯一希望所在。  7、抗纤维化疗法:近期研究肝纤维化是肝脏在损害因子作用下渐进性的病理过程。在肝硬化形成之前,抗纤维化药物治疗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