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铁路建设情况(含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叫什么?多长?

作者&投稿:卫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49年1月10日,在开国大典尚未举行的时候,中央就已成立均为铁道部(后铁道部的前身),这一切只为实现那“天堑变通途”的宏伟理想。

1952年,成渝铁路建成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铁道建设领域的“长征”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图为成渝铁路建成纪念碑奠基仪式。

1952年9月29日,在甘肃天水,天兰铁路通车典礼的仪式上,铁道部副部长王世泰为通车仪式剪彩,这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通往少数民族地区的铁路。
正在建设的武汉长江大桥,这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点项目。大桥于1957年建成通车,震惊世界。
1958年,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开通,图为当年的建设者正在激烈的讨论施工方案。
1964年,模范机组“毛泽东号”机车组被铁道部授予“学大庆红旗”称号。
1979年,中国首条开往香港的直通旅客列车广九铁路通车典礼在广州举行,时任铁道部副部长耿振林为通车仪式剪彩。
1983年,中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京秦铁路通车。
1985年,铁道部最新研制的北京交通电脑查询机在火车站投入使用,中国铁路开始向信息化发展,美中不足的是当时的查询需要收费,一次4分。
1992年,大秦铁路全线贯通,这是中国第一条以货运为主的重载列车铁路,也是第一条实现微机化调度,第一条采用全线路光纤通信的铁路,科技含量在当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秦铁路的贯通,极大程度的缓解了我国煤炭运输的瓶颈。
1994年京九铁路各段全面动工,1996年9月提前实现全线开通。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

中国铁路发展史如下:
1、艰难起步
1876 年,为了改善上海至附近吴淞港码头之间的运输条件,上海英商怡和洋行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但这条16公里长的路线在当时引起了巨大争议。极度保守的晚清政府抵制意愿强烈,尤其害怕铁路会使数目庞大的苦力人群失去工作。
一位官员对于失业引发暴乱的风险表示了担心:成千上万拉车拖船之人将失去生计,若非在沟壑中饥饿而亡,必将在山间落草为寇。另一位官员则表示,“如此挥霍燃煤,则煤田竭也。”
除了这些对铁路行业的悲观预期,当时的中国对外国人以及外资公司的敌对情绪也相当严重,鸦片战争刚结束不久,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还历历在目。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吴淞铁路的前景黯淡,其建设过程自始至终没有得到政府的官方批,。通车仅一年后,两江总督沈葆桢即勒令关停铁路,并将相关设备运往台湾,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就这样荒废在台湾的海港岸边。
为了解决开平煤矿的煤炭运输问题,清政府决定在唐山至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段由骡马拉行的铁路。英国人金达受聘负责项目建设和“中国火箭”号(中国首列火车)的调试工作。
1881年,全长10公里的标准轨距铁路建成通车,然而,铁路革命的序幕并未就此拉开,政府仍不愿意支持这项已风行全球的革命性交通方式,19世纪80年代,新线路的修建几近停滞。
1884-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中的惨败使政府意识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性,而铁路又是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催化剂。
于是,唐胥铁路又往北京方向延伸了32 公里。然而,由于清朝政府的愚昧迷信,皇宫中的一场突发大火被认为是神灵不满的迹象,铁路计划重新遭到无限期搁置。
2、洋务运动时期新建的铁路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期,中国铁路总量仅为500公里,而同期的美国轨道长度已达28万公里,战场的失利终于激发了中国的铁路兴建热潮,北京成为铁道网络的中心所在地,而偏远地区也开发了许多运煤线路。
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彼时中国境内已建成铁路9,500公里,较之以往有了质的飞跃,但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这个数字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比同样贫瘠的印度少了将近一半。
之后,在日本侵华战争和一系列内战的影响下,铁路的扩张速度减缓,许多线路在冲突中遭到损毁。“二战”末期,这个泱泱大国可使用轨道总长仍停留在区区2.25万公里。
3、新时代的发展:青藏铁路
1949年,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成立,在毛泽东的指示下,铁路建设投资力度加大,现有线路得到修缮,新建线路甚至延伸至地形复杂的山区地带。
中国的铁路发展并没有因为1976年毛泽东的逝世而停下脚步,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铁路网络在20世纪末期终告建成。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人民政府即提出要把铁路修到西藏省会城市拉萨。
然而,技术困难和资金缺乏阻碍了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有俄罗斯阿穆尔铁路的惨痛案例在前,许多国际知名专家都认为在范围如此之广的冻土层上铺设轨道几无可能。
1984年,青藏铁路前身——全长800 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铁路建成通车,但后续将其延伸至拉萨的计划却整整讨论了10年之久。
1999年,为了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江总书记提出西部开发运动,青藏铁路成为实施方案中的关键环节,然而有关路线的选择仍尚存争议。
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小城格尔木是进藏路线中距离最短的一条,但其途经的数百英里冻土地带将给铁路建设带来无法估量的技术难关;如果借道云南,则路程和建设成本都将翻倍。
怀着克服困难的决心,格尔木路线被确认为最终方案。2001年,全长1,143公里的格尔木至拉萨路段举行了开工典礼。
虽然新世纪的铁路建设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技术优势,但青藏铁路的施工难度仍超越了以往绝大多数铁路项目,建设初期,超过10万名铁路工人汇聚到西藏,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筑路运动。
铁路修建进程中,部分路段的表层土壤由于受热融化导致稳定性缺失,工程师们通过攻关,采取了以桥代路等措施解决了这一严峻挑战。
为了达到冷却轨道和地表温度的目的,路段沿线还安装了名为“热棒”的高效热导装置。该工程由两端开始向前推进,轨道的铺设工作持续了4年,而信号和其他设备的调试又花了1年时间。
2006年7月,短短5年之后,青藏铁路全线盛大开幕。铁路的开通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
5、中国高铁网络
除了少量旧线改造工程以外,绝大部分高铁网络将由新建线路组成,每条新线的行车速度节节攀升。
在政府颁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中国将建设四横四纵的国家级高速铁路网络,与现有轨道一起,组成1.2万公里的客运专线。
2003年,位于东北辽西走廊的第一条快速客运专线“秦沈铁路”宣告通车,全线设计时速达到200 公里,后在2007年提高至250 公里。
其他线路紧随其后,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纷纷开通,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连接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的“京津城际铁路”,其实际运行时速高达350公里。
2010年10月,第15条高速铁路“沪杭高铁”全线完工,其后一年,设计时速为380公里的“京沪高铁”也开通运营。至此,中国已拥有高铁专用轨道8,000多公里,超过任何其他国家保有量的两倍之多。
2011年7月,从宁波开往温州的甬温线上发生动车追尾事故,一路高歌猛进的铁路扩张遭遇严重挫折,项目进程一度放缓。
受到事故的影响,乘客数量逐步减少,路网规划进度被迫延迟甚至险遭搁置,高速列车的时速也被大幅调低。
不过,自2012年开始,铁路建设重新恢复,搭乘高铁出行的人数又开始攀升,2013 年以来,中国每天运营高速列车1,580列次,服务旅客130万人,而这一骄人的纪录还将继续被改写。
在政府部门的规划中,2020年,中国将投资3,000亿美元,建成高铁网络25,750公里,以数倍于其他国家的优势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数的榜首。
成绩斐然的高速铁路和不断扩张中的城市地铁,以及创纪录的青藏铁路一起,牢牢确立了中国在21世纪铁路史上无可争议的先锋地位。

扩展资料:
中国铁路从无到有,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十一五”是铁路技术创新实现重大跨越、大步迈入高铁时代的五年。
“青藏铁路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成套技术及应用”、“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中国铁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1、依靠自主创新,中国高速铁路后来居上。
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先导段,国产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跑出486.1公里的时速,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
据介绍,在掌握时速200至250公里动车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我国成功搭建了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技术平台,研制成功时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列车,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高铁技术体系。
2、依靠自主创新,中国高原铁路世界一流。
过去,没有人相信,铁路能飞驰于世界屋脊。中国建设者依靠自主创新与顽强拼搏,成功解决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
2006年7月开通的青藏铁路,穿越世界上最大的“生命禁区”,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这条“天路”运营六年来,安全无事故,共运送旅客5000多万人次、货物2亿多吨,不仅营造了“上面火车跑,下面羊吃草”的和谐美景,还为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提供了有力保障。
3、依靠自主创新,中国重载铁路屡破纪录。
2010年12月26日,我国能源大动脉——大秦铁路再次打破世界铁路重载纪录,年运量突破4亿吨。
这相当于用新建一条铁路1/3的投资,新建了三条煤炭大动脉,不仅节约了2.4万亩土地,还满足了全国1/3人口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
参考资料:人民网-中国铁路 阔步发展(跨越·十年)

1952年7月1日,成(成都)渝(重庆)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 该路全长505公里,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采用国产材料修建。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答:3. 在清朝末期,中国铁路的建设开始起步。当时,由于技术落后和资金匮乏,铁路建设进展缓慢。4. 然而,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铁路技术和设备,铁路建设逐渐加快。5. 到了民国时期,中国铁路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叫什么?多长?
答:1952年7月1日,成(成都)渝(重庆)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 该路全长505公里,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采用国产材料修建。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
答:1905年至1949年的艰难前行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国衰民穷、连年战争,铁路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仍在艰难前行。1949年至21世纪初的快速前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成功通车。1975年7月1日,完成...

新中国成立后修了那几条重要铁路?
答:先后建成的有 成渝线、 宝成线 ,包兰线等 重要的有 川黔线、贵昆线、兰新线、焦(作)枝线、成昆线、湘黔线、 京九线、青藏线、粤海铁路、 京津高铁等等一大批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答:成渝铁路不仅是新中国自主设计、施工并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而且在中国铁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条铁路是清朝末年就酝酿兴建的川汉铁路的一段,拖了近半个世纪没有铺上一根钢轨,而新中国成立后仅用两年时间就建成通车。成渝铁路的建成,推动了西南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该铁路的建...

中国铁路发展史作文
答:四、新中国的铁路建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铁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家的大力支持使得铁路网迅速扩张,京九铁路、兰新铁路、沈海高速铁路等一条条新线投入使用。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了铁路运营水平。五、改革与现代化 1980年代起,中国铁路进入改革和现代化的新阶段。铁路体制改革、...

中国铁路发展史作文
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铁路逐渐壮大,但在20世纪40年代时期,由于战争和政治动荡,铁路建设和运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铁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铁路建设得到了迅速的推进,新的铁路干线相继建成,如京九铁路、兰新铁路、沈海高速铁路等。此外,中国...

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铁路是哪一条?在什么时候建设并完成的?
答: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面临着西南刚刚解放,战争尚未完全平息,社会秩序尚未安定,国家财政相当困难等各种不利因素,党中央和政府为了西南人民,决定在这样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立即开始兴建成渝铁路。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开工了。党中央确定了“就地取材”的修建原则,发动广大军民,先后共有3万多解放军...

1927至1945年中国铁路建设的特点是什么
答:1927至1945年中国铁路建设的特点是安全可靠。1927至1945年中国铁路建设在新中国建立后发展迅速,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可靠、平稳舒适、方便快捷。中国铁路是中国境内的一种交通运输形式,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

中国铁路发展的五个阶段是什么?
答:2、1905年至1949年的艰难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国衰民穷、连年战争,铁路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仍在艰难前行。3、1949年至21世纪初的快速发展阶段 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