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之乱的背景是怎样的? 历史上的永嘉之乱是怎么一回事?

作者&投稿:濮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永嘉之乱,或称永嘉之祸,是发生在西晋时代的一场动乱事件。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

西晋中后期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永兴元年(304年),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

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四年刘渊死。子刘聪继位。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

永嘉之乱是发生在西晋时代的一个动乱事件,由居於中原的汉化匈奴人发动。

西晋惠帝时,朝廷腐败,发生八王之乱。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於离石(今属山西省),国号汉(后来的前赵)。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次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



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衣冠仕族臣民南渡,史称"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主要有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衣冠"是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迁,晋朝迁都建康(今南京)。

开启五胡乱华之局:永嘉之乱后,北方五胡民族相继建国,匈奴早有夺取中原的野心,酋长刘宣谓:"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故八王作乱期间,刘渊及刘聪已建汉国,后刘曜陷长安,灭西晋,据长安建前赵;山西、山东则为羯人石勒所据,国号为后赵。鲜卑本居塞外,日渐强大;酋长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划为三部,继匈奴成为较强民族,包括:慕容氏居于幽州、段氏居辽西、宇文氏居辽东、拓跋氏居漠北。后来,慕容氏与拓跋氏相继入主中原,分别建立前燕及代国(北魏)。至于氐、羌,氐人李雄于惠帝末年建"成"国,后改国号"汉";不久,氐人苻健一族建前秦,都长安。羌人建国较后,主要有淝水之战后的后秦。



永嘉之乱的背景~

永嘉之乱是发生在西晋时代的一个内乱事件,由居於中原的汉化匈奴人发动。西晋惠帝时,朝廷腐败,发生八王之乱。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於离石(今属山西省),国号汉(后来的前赵)。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次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大量的侨州、侨郡在国都建康周围设立,深刻地影响了东晋的政治面貌。同时,客观上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中心进一步迁往南方。一般认为,现代闽南人的始祖,大多是来自于此时期汉人大规模南迁入闽的中原人。

希望对你有帮助: 永嘉之乱是指晋朝怀帝统治时期中原地区发生的战乱,这时期国内主要矛盾从汉族统治阶级内部转化为汉族统治阶级与割据的 西晋地图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从晋怀帝永嘉元年的307年到311年五年中,由于晋朝国内没有武备、从永嘉三年起连续遭受旱灾、蝗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因素影响,使内迁割据都城附近的匈奴集团占领洛阳,晋怀帝被匈奴军队俘虏,并且在次年遇害,史称:“永嘉之乱”。 从东汉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而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一些民族迁徙。魏晋之际,在北方汉族人口锐减的情况下,胡族内迁形成高潮。在这过程中,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历史上泛称为「五胡」。 西晋初年,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居住着许多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在汉族的影响下,这些内迁的外族逐渐由游牧转向农业定居,胡汉文化相互影响渗透。但在交融的同时,胡汉亦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并州的匈奴人成了汉人的奴婢,而不少汉人也相继沦为胡人奴婢。这些奴婢常常被迫服役,当军作战,更有甚者被地方官员押往他乡出卖,因而激起了境内各民族的反抗;而各族上层人物亦往往利用本族人民,实行割据。连续不断的胡族内迁引起胡汉双方的矛盾,严重动摇了西晋政权的统治根基,大规模的暴动有一触即发之势。 当时西晋一些官僚也察觉到形势的严重性,于是便有以郭钦、江统为代表,提出「徙戎」的主张。他们建议用武力将内迁的胡族强制徙迁回原住地,并以「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办法隔绝胡汉接触,来防止胡人的反抗。但由于各族内迁及胡汉杂居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因而徙戎的主张无法实施。 而此时的西晋王朝却祸起萧墙。在统治集团内部,西晋诸王为争夺中央最高权力,发生了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历时16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这之后永嘉之乱的大恶斗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人民又重新陷于苦难的深渊,掀起了大规模的流亡的浪潮。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贵族中的分裂势力参加这场混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晋室内部矛盾重重,地方防务不修,连年天灾人祸,使中原沦陷。 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反晋,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刘渊,字元海,新兴县匈奴人,冒顿之后,曹魏时改姓刘,祖父为南匈奴单于,父刘豹为匈奴左部帅。西晋太康末刘渊为北部都尉,后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受晋封为汉光乡侯。起兵反晋后自称汉王,永嘉二年(308年)正式称帝。 刘渊死后,其子刘聪继位。次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兵攻陷西晋京师洛阳,俘虏了晋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永嘉之乱后不久,怀帝被匈奴人所杀,其侄愍帝被拥立于长安。这时皇室、世族已纷纷迁至江南、西北、东北。到了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入长安,俘虏了愍帝,西晋至此宣告灭亡。而实际上,永嘉之乱早已决定了西晋覆灭的命运。从武帝建立晋朝,到愍帝出降,西晋国祚仅历五十一年。西晋表面上虽是亡于胡人之手,其实自西晋建立以来,其施政缺失甚多,使政局混乱,内战不休,少数民族贵族中有野心的割据势力乘机利用军事上的优势,建立割据政权。相比晋朝,那些反动的少数民族贵族更加腐朽,不得民心,依靠武力残酷压迫各族人民,政权往往频繁更迭,控制区域也仅仅限于中原少量地区,大部分国土依然被晋朝统治。

荀令相孔家政治混乱导致夏朝国力不断衰弱那么孔嘉乱政的背景是...
答:这就是孔家乱政的背景。孔家王时,立即举行大规模祈雨祭祀。几天后,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旱情大大缓解,人们的生活开始恢复正常。于是孔甲在民间越来越有威望,他认为是神灵保佑了他。并开始更加深入的相信鬼神。同时,孔嘉也是一个贪玩的君主。他统治的时间越长,玩的欲望就越强。他登基后,几乎每天...

明嘉靖年间的倭乱是禁海令造成的吗?
答:同样的道理,在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之乱,真的只是日本人造成的吗?当然不是,倭寇的主角其实是明朝人,日本人在里面只算是打下手的。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理解海禁和倭乱之间的关系了。因为大量浙闽地区的沿海商人,无法合法地与外国贸易往来赚钱,所以不少当地商人走上了倭寇之路。可以说倭寇之乱和海禁...

明朝中期的倭寇之乱是怎么来的,产生倭患的起因是什么?
答: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子其实是为了掩护家人和自己的人身安全,如果被官兵排查出来的话,可能自己就连累的家人不说还使自己命丧黄泉。而之所以在嘉靖年间倭寇动乱非常厉害。其实就是由于日本的船队和明朝海盗勾结的结果。而为了让他们不再铤而走险进行非法的强烈行动,明朝就实行了海禁政策。但是沿海的居民是靠海...

“嘉道中衰”的原因有哪些呢?
答:嘉道中衰的前期背景 康熙帝执政时期,无论是否受灾,都执意多次免税,最高一次性给地方上免了20多年税金,这也是其聪明的一面,全税照收的话,一个是群众根本给不起,二是必定要造反,后来永不加赋更是进一步减轻了社会底层民众经济上的负担,以最快的速度摆脱战争阴霾,恢复生产,恢复经济,如此种...

雪中悍刀行的背景资料
答:《雪中悍刀行》的背景资料:西楚景河之战:十二万大戟士对阵北凉铁骑,全军覆没。西楚襄樊守城战:春秋第一守将王明阳坐镇死守。二十万襄樊人只剩下不到一万。襄樊攻守,北凉军精锐折损大半,其中就有三百名精于钻地的穴师,死亡殆尽。西楚西垒壁之战:西楚亡国之战。春秋国战最后一战。北凉军与西楚军...

宫闱之乱是怎么回事?
答:李皇后亲自赴重华官窥测,确实见寿皇圣帝手中有药,遂相信宦官之语,对寿皇圣帝赵眘更加愤恨。 继而,赵沓于重华宫设宴,李皇后手席间向赵眘请求册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赵眘不许,李皇后随即责问道:“妾‘六礼’(指婚礼的六种礼仪)所聘。嘉王。妾亲生也,何为不可?”赵眘勃然大怒,李皇后只好退下。随后她又领着...

明朝中期的倭寇之乱是怎么来的?产生倭乱的起因是什么呢?
答:嘉靖时期日本的混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日本浪人与明朝海盗勾结的结果,其核心在于明朝海盗。只要明朝的领导人和参与者受到控制,真正不熟悉明朝的日本人就会变成盲虎。他们只能沿着海岸漫无目的地奔跑,然后被官兵击溃。因此,解决日本乱象的核心决不在于如何解决日本人,而在于如何管理明朝的参与者,使他们不...

明代倭寇之乱的根源是什么?张居正是怎么应对的?
答:,“倭寇之乱”一定程度上根源,在于海禁政策,因为如果把一个资源匮乏的海岛民族给逼到过不下去,那么这个民族肯定为了生存会不惜铤而走险,这就是日本的现状。而海禁同时也损害了一些专心海上贸易的商人,原本这些商人是可以带动明朝沿海经济,然而,海禁的颁布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 明代沿海官员也是倭寇之乱的根源,海禁之...

西晋的八王之乱中的八个王都是什么关系?都和晋武帝司马炎有何血缘关系...
答:诸王都在朝廷担任要职,既有行政权力又有数量可观的军队。这些手握重权的藩王,就为了破坏西晋统一的导火线。武帝在时,在他的督导和控制之下,政局尚能安稳。公元290年,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惠帝痴呆,不能理政。后来因为外戚集团与贾皇后而发生八王之乱,八王之间互相攻伐,断送了西晋的大好江山。

张士诚兴败是怎样的故事?
答:“大城武林,至起平、松、嘉、湖四路官民以供畚筑。虽海盐一州,发徒一万三千,分为三番,以一月更代,皆裹粮远役。而督事长吏复借之酷敛,鞭扑梦楚,无有停时,死者相望”。同时“大起宅第,饰园池,畜声伎,购图画,唯酒色享乐是从,民间奇石名木必见豪夺。如国弟士信,后房百余人,习天魔舞队,珠金玉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