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握字理识字的“度” 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作者&投稿:胡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它依据汉字表意特点和构成规律,运用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追本溯源解析字理,把点点划划组成的方块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汉字构字理解,使抽象的识字教学变成生动有趣的学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同时也受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但是字理识字也有它本身的不足,教学中要把握好使用的“度”,以达到识字教学的最优化。这就要做到:适度、适时、适量。
一、适度运用字理,以效益为目标指向
课标指出,识字教学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的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有效地掌握字的音形义。汉字具有图画性、表意性的特点,适度地运用字理识字,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汉字形义的特点,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从而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适度运用字理识字,要达到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成学生喜欢的有趣的学习方式呢?这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概括为辅的原则,通过字理教学演示所学的字由形象生动的画面到抽象概括的画面到楷书的演变过程。学生不仅可以较快地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同时感受到汉字的神奇、有趣,传承了汉字文化,激发了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独体字时,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自制教学软件,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汉字的源流,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响刺激学生感官,激发求知欲,使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如教学“山”字,先展示“群山”图——抽象“山”的图形——楷体的“山”字。然后,让学生找找图中哪部分与汉字中的哪一笔相似,并指着图说说怎么记这个字。学生说,外形好似隆起的高耸的山峰,中间那座高高的山表示中间的一笔“竖”,山两边的“竖折、竖”表示旁边的两座山峰。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已经获得了鲜明生动的形象,明了字形和实物是相像的,听到字音,就想到物的形状,由此记住字形,在轻松愉快地学习中掌握汉字。
2、有利于识记字形
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的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尝试的直接的函数。那些深入分析、参与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表浅分析的信息则只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如机械地数笔画,通过拆分部件来识记字形等。
而字理识字可以突破字形方面理解和识记的难点,提高教学效益。如教学“初”字时,学生潜意识中会认为“初”跟“衣”没有联系,怎样会是“衣字旁”呢?教学时,运用字形溯源法,先展示古文字形和相配的图画,结合图形引导学生分析该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然后再讲解该字从古文字形演变到楷书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初”是做衣服时,用剪刀在裁剪衣服,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明白,“初”字是“衣字旁”和刀有关,它的意思是开始等,把该字的形、音、义三者之间的关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种化难为易、驾轻就熟的字理识字法,有利于学生从形体结构和造字方法两方面掌握汉字的形音义关系,从而达到有效识字的目的。
3、有利于理解字义
汉语采用意合法构词。识字教学时,了解字义的主要途径是语言环境,包括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而非根据字形分析造字原意。运用字理识字法时,主要在于能否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能否在了解字理时,通过溯源法,能直观帮助学生了解字的意思。如教学“巢”时,学生对它的上半部分的意思不明白教师出示画面,一棵树的枝杈上住着三只小鸟,它们伸长脖子等妈妈来喂它们。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巢”的意思就是小鸟住的房子,或就是鸟窝,对它的意思一目
了然,不需教师再去讲解。
再如特级教师黄亢美在教学以“攵”为偏旁的“牧、收、攻、教、救”等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首先,他出示“又”字,理解了“又”是手的变写后,那么,在“又”上多加一撇的“攵”表示手持何物呢?黄老师把这几个生字分派给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然后由小组长汇报了如下的探究体会:
牧——“攵”表示手持鞭子在放牧。词语如:“放牧、牧羊”。
收——“攵”表示手持工具。在“丰收、收割”里表示手持镰刀。
攻——“攵”表示手持器械。在“进攻、攻打”里表示手持刀枪。
教——“攵” 原表示手持鞭子训斥小孩,同学们依据字形想象为教师手持教鞭,或说手持粉笔、书本等。
救——“攵”表示手持物件。在“救人”这一词语里,一些同学想象手持竹竿递给落水者,在医生“抢救”病人这一情境里,同学们想象为医生手持手术刀等。学生掌握了“攵”的形义后,今后碰到以“攵”为形旁的形声字乃至会意字,就能自觉地与手持物件的含义联系起来,自能识字的能力也就逐渐形成。
二、适时讲述字理,以兴趣为内在动因
1、出现生字时机。这是指在开始教学生字前引导儿童进入准备状态,产生对学习新知的趋向心理。教学一开始,教师应在学习者熟识的一定语言环境中提出所要教的生字,以建立儿童的定向基础。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把一个生字排在都已认识的字句中,以引导儿童识这个字的需要和注意。如教学“牙”字,可通过课文中“小马画月牙”的语句提出,还可以从头天晚上出现的月牙,哪位同学牙痛等见闻提出,一般不宜孤立地提出生字。
2、容易出错时。记忆效果的增强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由于字理识字从汉字音形义着手,因形索义,据义记形。学生经历了一个分析、推理过程。这样教学,重在理解记忆。心理学告诉我们:理解记忆属于长期记忆,它基于对事物内在本质的理解、分析、推理,记忆时间久,不易忘记。而机械记忆属于短期记忆,它只是感觉于事物的表象,遗忘性大。因此,运用字理识字教学,学生对所学的每一个字印象深刻,永生难忘。字理识字可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
如学习“寒”字,教师先出示图画,一个人躲在装有柴的屋子里,外面有两块冰。屋顶是宝盖头,柴是三横两竖,两块冰是下面两点。这样学生容易掌握字形。如上面提到“初”的教学,就减少学生增减笔画产生的错误机率,增加学生运用的目的性、自觉性,减少盲目性、随意性。
三、适量运用字理,以现实为使用导向
适量运用字理,要做到三个把握:
1、把握教材。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在版的教材首先出现的构字率较强的独体象形字时都配以实物图形或概括抽象图,而后是小篆文字,最后再引出楷体文字,这种图字结合,篆楷比照的编排是科学的。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领会编者
的意图,并科学的施教,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汉字的“象形”特点。如学习“木”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①出示“木”的图片——出示古文字“木”——楷书“木”(也可反向为之 ),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象形字与图画之间的联系,哪一笔像树干,哪一笔像枝杈,哪一笔像树根。②总结提升儿童对汉字的认识:汉字中有很多都是根据自然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描画出来的,这样的字我们称为象形字,引导学生在观察感知中潜移默化地认识汉字的特点,还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带“木”字旁的字。③在对“木”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笔画笔顺及汉字间架结构的分析指导,把写字的要求落到实处。通过这样对“木”字的学习,就能对双“木”排成“林”,三“木”相叠成“森”以及与树木有关的字都用木字旁的组构规律理解了。再推而广之,学生的汉字知识就得以科学建构,为后面学习合体字打下坚实基础。
2、把握学情。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低年级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导,教学时以字理溯源法为主。中高年级逐步过渡到抽象的分析概括为主,侧重彩字理析词法。例如《五彩池》一课中有“水池周围的树木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水池更加瑰丽”的句子,句中的“瑰丽”换成“美丽”行吗?哪个更好呢?依据字理析词法先把“瑰丽”分解为“瑰”和“丽”,“丽”是美丽,词义学生容易理解;“瑰”是斜玉旁,斜玉旁的字与碧玉、瑰宝有关。由此可知,“瑰丽”即是像碧玉般的美丽。“瑰丽”为什么会比“美丽”好呢?联系句段中的内容,原来“五彩池”中的水清澈透底,在阳光的映照下“五光十色”,就像碧玉般晶莹透亮。由此可见,“美丽”显得空泛,而用“瑰丽”就联想到“碧玉”,以之描写“五光十色”的池水就显得十分的和谐得体了。教学中像这样赋予词语的形象和质感,就能激活一大片关于这个字的形象、情感等个性化的记忆,惟有这样,字词才会活在孩子的心灵里。⑵汉字本身的情况。古今汉字简化变化大大;字理识字教学对字源有较强的依赖,先人造字的时候,他们的知识水平与今人不同,使用又多为繁体字,现今通用的简体字很多都难再觅得其前身的形象。很多汉字的造字理据我们不清楚。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汉字的形音义都发生了种种变化。有些本来是有字理的,在变化中失去了字理,成为无理据的记号。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字都适合字理教学。如①音形义失去联系的汉字,如“离离原上草”的“原”。②不分析字理也易于学会的汉字。如“鸡”。③拥有字理但不易为学生所理解的字,如“很”字。
3、把握师情。由于受到“汉字落后论”、“拉丁字母万能论”的影响,汉字科学研究的投入是很不够的,大部分语文教师,文字学基础仍是比较薄弱的。课堂教学中,对教材中楷体字以外的实物图、概括抽象图以及古文字形的小篆或金文汉字缺乏主动沟连的意识,认为只是一幅欣赏性的插图而已,因而很少运用这些画图和古文字为楷体汉字的教学服务,这就大大地浪费了良好的课本资源,如此的教学,要达到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和“感受汉字形体美”的教学目标也就只能是非常抽象和模糊的了。
要让学生能依据字理去创造性地学习汉字就必须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字学水平。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掌握“六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对常作形声字形旁的偏旁部首必须熟记于心且能娴熟地运用,才能真正地做到教师“教一个”,学生“得一串”。
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考虑到汉字的复杂性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必须处理好字理析解问题,那就是把握好它的广度和深度。汉字有字理,但不能绝对地认为,无论什么字都得在新学时解释字理,有些字词可以暂时不解析字理,可以在日后有些知识底蕴的时候去解决。另外,对字理解释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使人毫无印象,但也不是说讲得越深越好,让学生晦涩难懂。这就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汉字和学生知识水平角度出发,学生能理解、接受,有利于汉字学习为之,反之则不然。(第一阶段“识字教学”培训作业)(本文已发表在《教学与管理》2011年第7期)

语文老师字理识字功底差,怎么教字理识字~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
广西上林县大丰镇皇周小学(530500)韦洁菡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实践证明,讲析字理的识字教学法是最根本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字理教学法根据汉字的特点,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从汉字的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灵活运用字理析词教学能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在教学生字、易错字词时,可以分析字理,但要注意针对性和选择性。
[关键词]识字教学字理针对性选择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7-089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识字教学、听说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四大板块,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袁微子先生曾强调:“字词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的训练。”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识字教学搞不好将直接影响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二十多年来,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凡是语文成绩差的大多数都是因为识字不过关。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和着力探究的教学工作之一。实践证明,字理识字教学法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自从参加我们学校进行的字理课题研究和实践后,我更加坚定这个看法。字理教学法是根据汉字的特点,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从汉字的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进行的识字教学。灵活运用字理析词教学能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识字教学的。
一、采用字理识字法识记生字
扫除生字是学习新课文的首要任务。学习生字析解字理时,根据汉字的特点和教学需要,可采用不同的教法。
1.回忆旧知,引出新字。如教“旦”字时,先让学生读,然后启发学生回忆“日”字的字理:“象形字,古文字成圆形,中间一横表示太阳的光辉。本意指太阳,引申为白天、时间。”以“日”字带出“旦”字的字理:“‘一’表示地平线,‘旦’字像红日从地平线(一)升起来的样子,表示天刚亮,早晨之意。”教“头”字时,以“大”字带出“头”的字理:“‘大’是一个四肢舒展的人形,加上两点指明头的部位,即脑袋。一般点头都是点两下,故加两点,可以识记为‘人伸臂,点点头’。”这样一讲解,学生就能形象牢固地识记汉字的字形及字义了。
2.实物演示法。如教“尖”时,先出示削尖的铅笔,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识记:“上小下大为尖。”教学生区分“拆”和“折”的时,先教学生读准这两个字,再拿一根小木棍把它折断,让学生理解“折”的意思。接着把黏在一起的两张纸拆开,再把一个粘好的信封拆开,在拆开过程中撕出一些碎纸,让学生理解“拆”的意思。然后提醒学生注意这两个字的区分:“一个‘斤’下有一点,一个则无一点。多的‘那一点’表示手抡着斧头(斤)拆散物体时斧头边溅起的细小木屑或泥快等,也可以想象成刚才在拆开那两张纸和信封时掉下的碎纸。‘拆’使物体受到的破坏性较大,而‘折’只是用手或手拿斧头把物体折断,破坏性不那么大。”经过这样的演示学习,学生不仅不会再写错这两个字,而且还学到了汉字的知识,提高了学习汉字的兴趣。这种直观的教学法,学生当然印象更深刻。
3.图画演示法。在教学生字时,可适当用一些画面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如教“休”时,指出从“人”从“木”,并画出一个人在一棵树下休息的简笔画,引出“休”是从人从木,人倚木,即人在树下休息。
4.字理拆分讲解法。教“染”时,指出:“‘氵’表示水,‘九’表示虚数,是多的意思。古人用的颜料是从树木中得来的,所以有‘木’。要染东西必须有水,即‘氵’。多次染才能完成一种颜色,所以是‘九’而不是‘丸’。”
5.联想法。如教“坐”时,想成:“两个人在土上背对背坐着,固古人有席地而坐的习俗。”学生经常把“红旗”的“旗”字右上头的“人”丢掉,我让学生把“人”想象成旗杆上飘扬的红旗,并用红色粉笔表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6.分析比较法。(1)分析比较形声字:汉字中形声字占绝大多数,具有表音、表形、表意三种功能,其中声旁表音,形旁表意,声旁和形旁合起来表形。(2)分析比较偏旁系统。“氵”偏旁,一般与水有关,如“海、河、流”等。而“冫”偏旁,多与寒冷有关,如“冻、冷、冽、凌、凛、凝、冬、寒”。“月”一般与人体各个部位名称有关,如“脚、腿、肝、脏”等。这样分析意符的不同含义,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各类字的不同含义,避免混用。(3)比较形近字。比如在上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时,我发现学生经常搞错“日寇”的“寇”和“冠军”的“冠”,我先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日寇’的‘寇’是‘宝盖头’,表示房子,‘元’表示人头(下‘儿’是人形,上‘二’表示上部,人的上部就是头了),‘攴’表示一人手拿机械。一个人手拿机械闯入他人的房子打他人的头,这叫什么?”学生马上明白:“这叫强盗。”“冠军”的“冠”上头“秃宝盖”,表示布帛之类的制品,“寸”的古文字是“手”字下部加一小横,表示那里是医生诊脉的地方,用“寸”作部首组成的字与手有关。“冠”的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盖在人的头上,本义指帽子。而帽子是戴在人最高的部位的,所以又引申为名列第一的意思。最后,我又这样补充:“冠军”的“冠”头上没有“点”,可以这样想,就是上面再也没有比他厉害的了,他就是第一。这样一比较,再也没有学生写错这两个字了。
二、归纳易错字词
我发现学生作业时经常把“吃”字的“口”放在后面,写成“乞口”,我就引导学生这样想:“我们吃东西先经过嘴巴,所以吃前面是‘口’,把‘吃’写成‘乞口’,嘴巴就放在后脑去了。”学生在大笑中记住了这个字。又如在用词造句时,有个学生给“连衣裙”的“连”加了“衣字旁”,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写。学生说:“连衣裙是衣服,所以加‘衣字旁’。”我又问:“连衣裙是怎样的一种衣服?”学生说:“衣服连着下裙。”我接着问:“那么,这里的‘连’是什么意思?”“‘连’字表示连接。”学生回答说。我接着说:“所以,‘连’不能加‘衣字旁’。”这样利用字理理解词义识记字词,纠正错别字,学生更容易记住。
三、针对性地、选择性地进行字理识字教学
任何事情如果总是千篇一律,人总有腻的时候。字理识字教学也一样,如果一学到生字,每次都是从头到脚进行字理分析,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听腻而失去兴趣。因此,字理识字教学要有针对性、选择性。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的成语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熟读成语,大概理解词义后,听写一遍,检查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词语,还没掌握哪些词语,然后把学生第一次听写写错最多的或写不出的字词归纳出来。我发现“脍炙人口”的“脍炙”和“不落窠臼”的“窠臼”许多同学不会写,这时应该采用字理教学法。我这样引导学生识记“脍炙”这个词:“‘月字旁’一般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月’作为部首,用它组成的字大都与月亮、光明有关,但与‘肉’有关的字作偏旁时也写作‘月’,如‘肚、肠、胃、脏’等。”然后我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这些字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脍’是形声字,从肉,会声,指剁碎的肉,故从月肉旁。‘炙’是会意字,本义为用火烤的肉。在成语‘脍炙人口’中,‘脍’为切细的肉,‘炙’是烤熟的肉。这都是人们喜欢吃的肉,故被用来比喻人们广泛喜爱的东西。”教学“窠臼”时,我这样引导:“‘窠’,形声字,从穴果声,本义是鸟、兽、虫的窝,故从穴。‘窠’与‘臼’常组合成‘窠臼’,本义是鸟兽在窠中反复进出,后引申为人们用杵在臼中反复机械地舂捣,比喻老套子、旧格式。成语‘不落窠臼’比喻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通过这样的字理析词,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两个成语。
字理识字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进行。识字要与口语、组词、造句、看图、看实物、阅读相结合进行字理分析。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容易用错的字、写错的字进行归纳、比较,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与量。

识字的多少、快慢、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写作能力。小学生只有认识、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才能 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 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也成了广大教师重点研 究的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种字理识字教学 方法。 一、图文并茂,形象法 象形,是最早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形状的 方法来造字。因此,象形字的教学应该根据字的特点来进 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分析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 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然后综合 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

字理识字是什么意思
答: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字理分析。从汉字字意上认识汉字各部分组合的内在联系及合理性,使学生理解字的构形、读音、表义的道理。即以字理为中心,使字的音、形、义统一。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字的音、形、义。而且会...

我们识字的方法有哪些
答:用某一偏旁带出一群字,熟串生,简化学生识字的心过程,其一是形旁串字,注意变体。其二是声旁串字,把握难点。(2)析字会意法。不少汉字因形会意,可引导学生析字会意,进行联想,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3)字理讨论法。根据汉字的笔画和部件,探讨构字关系。(4)形近比较法。对于形近字,教师应重点提示相似处,比较...

为什么说“字理识字”有其局限性呢?
答:由于字理识字的文字学渊在于形训,又由于形训有其局限性,于是字理识字有其局限性也在所难免:1、依字形时行推敲,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必有谬说者在。例如,《说文》的说解,绝大部分是正确的,但也有不少错误,如:“行,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按:行,甲骨文作附图,本像四通...

字源识字和字理识字的区别
答:理论基础不同,侧重点不同。1、字源识字法是通过追溯汉字的本源,分析汉字的结构,科学地解读汉字的方法。字理识字法则根据汉字的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2、字源识字注重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它通过研究字的演变过程和历史背景来理解字的意义和发音...

识字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
答:一篇课文有十多个汉字,学一遍,学生的掌握是不牢固的,建议教师采用游戏和活动的方式,多让学生复习,增加汉字复现的机会,学生在渐碰渐熟中轻松地掌握汉字。当然,目前教师对汉字字音的复习比较多,对字形和字义的复习还比较忽视,这也是帮助学生掌握完整汉字比不可少的因素。正确理解字理识字教学 一...

小学语文教学的识字策略
答:3、字理识字。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理解字义,巧记字形。如:①双手合十就是"拜",双手分开就是"掰"。②村前白水泉,村后山石岩。客来鱼羊鲜,味美舌甘甜。第三,要加强当堂练写的训练。要想学会游泳,必须要下到水里去,在岸上是永远也学不会游泳的。学生要想把字写正确写美观,也必须在练...

如何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答:1.汉字特有的形体结构展现了先民的生活场景,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古人的生活与马的关系非常密切,就造出了很多有关“马”的字,如“驭”、“驱”、“驿”、“驹”、“驾”等。古代的“针”写成“箴”,这是因为古代用的针是竹子做的,所以写成竹字头。“休”的字形就是一个人靠在...

低年级如何进行识字教学
答:“玩”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而将“玩”引进课堂使学生把“玩”的兴趣逐渐迁移到识字学习上来,却是一种好方法。他们喜欢游戏,在识字学习中,教师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高效完成任务是极有可能的。我们可以运用的识字游戏有: 猜字谜:抓住字的特点,老师出字谜请学生猜字谜进行记忆。例如:“...

字理识字教学中处理形义关系的思考论文
答: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 它依据字理解析汉字的形义与音形的关系。目前,在趣味识字理念的指引下,字理识字教学法在运用中出现了教师随意曲解汉字形义关系的误区,即教师根据字理析形索义时,因对字源随意解说而扭曲了汉字的形义关系。 曲解形义的识字...

识字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答:5.说字理 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即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字记字,以达到识字的目的。统编一上教材中的《日月水火》,就是一种字理识字。解析字理,可参考“字源网”。 6.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