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越高,是不是更难有同理心?

作者&投稿:线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历与同理心没有必然关联,而34岁在校研究生猝死与同理心无关。

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我们先听两个故事。

1.先讲两个故事

东晋时期,晋惠帝听大臣汇报工作,大臣说,因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晋惠帝脱口而出“何不食肉糜”,意思说,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干嘛不吃肉呢?

我们在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时,东汉丞相曹操在攻打荆州时,孙刘联盟的主帅周瑜使出了反间计,曹操要杀掉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蔡瑁、张允连喊,“卑职冤枉”,但还是被拖出去杀了头。

晋惠帝可以说对百姓之苦没有任何同理心,如果有同理心的话,他应该说出一番悲天悯人的话语,然后命令赈灾。

曹操对蔡瑁、张允是不是没有同理心?他是不是应该体恤下属的艰难,体会死的绝望,即使下属有罪,是不是也应该不予追究?

2.同理心与学历的关系

晋惠帝对百姓没有同理心,是因为晋惠帝学历高吗?不是的。因为古代并没有什么学历。晋朝也没有科举制,也没有什么秀才、进士之类,皇帝也不用考试。学历是现代教育的产物,那么不具有同理心的事件古已有之,和学历有什么关系呢?

同理心与学历无关,与人的境遇、经历有关。

女人更能体会到女人的痛苦,比如女人每个月的那几天的痛苦,男人大体体会不到,但女人们都明白,那是作为女人共同的境遇。

一位饱经世故、饱经沧桑的人,更能体会到人间疾苦,因为他经历丰富,别人的痛苦他都看到过、遇到过,经历过。

拿题目中的例子来说,研究生导师学历不一定高,有可能没有他的学生学历高。袁隆平先生是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毕业,是本科学历。但他生前是博士生导师,他带的博士生学历都是博士研究生。事实上,我国许多50年代的毕业生是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他们的学历并不高。

所以,题目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最核心的区别不是学历高与学历低的关系,甚至都有可能存在学历倒挂的现象,他们最大的区别是地位、立场的差别。

3.34岁在校研究生在校猝死事件与同理心无关。

34岁在校研究生猝死事件是个悲剧,是否与研究生导师及学校有关,需要考察实际情形。不能因为这位研究生离开了人世,就推定导师及学校必然负责。

这位研究生之死直接原因是心脏病突发,是病故。那么如何导致他心脏病突发,就可以分析出许多原因,例如他身体本身的原因,导师安排了过量的劳动,对他延期毕业,导致他精神压力增大。

但是,无论导师是否安排了他过量的劳动,对他延期毕业,都与同理心无关,而与双方的地位、立场有关。

曹操一定要杀掉蔡瑁、张允,并不是曹操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并不是不知道蔡瑁、张允之死将会给他们的家属带来何种痛苦,并不是他对死这件事没有同理心,但他必须杀,那是因为他认为蔡瑁、张允是叛徒,是间谍。

导师安排这位研究生劳动,那是因为他是导师,而这位研究生是学生。他并不是不能体会学生劳动的痛苦,以及延期毕业的痛苦,而是他作为导师,他必须完成他的工作和任务。而完成他的工作,他就需要他的学生付出劳动。假设猝死事件没有发生,这位研究生能顺利毕业,将来也做了导师,他也会安排学生劳动——这是地位、立场决定的,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当然,屁股决定脑袋并不意味着导师可以任意安排学生劳动,以及任意延期学生的毕业时间。

从法律来讲,想让学校或者导师承担责任,就需要考量老师安排的劳动是否真的超出了合理的范围,是否无正当理由延长了学生的毕业时间,以及是否学生提供了医院的诊断证明而仍然不让学生进行必要的休息。就是说,要看老师和学校有没有过错。

但疾病的发生与身体素质密切相关,“过劳死”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这位研究生的家属能否以“过劳死”来获得赔偿,我也很好奇,很期待司法能给一个答案。但这与同理心、学历就没有任何关系了。



当然不是的,学历越高只能说明智商比别人高一点,而同情心则是属于情商方面的东西,智商和情商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因果联系,智商很高的人,也就是学历很高的人,通常情况下素质和教养也很好,你说的例子只特殊情况

总体来说,学历越高,获得的社会地位越高,为人处事也会更为谦卑。一般来说,主要是以下几种心态:
第一、个人修养。学历不仅仅提升的是个人竞争力,更是价值观、世界观的重塑升华。每个人对于生活有不同的选择,可以不赞同不鼓励,但是不带有色眼镜看人看事,包容心同理心更强。
第二、社会地位。从社会总体情况来讲,高学历的人获得社会地位较高,更明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道理,没必要因为盛气凌人导致以后引发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圈子不同。高学历的人的交际圈大部分以高学历为主,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没必要去口舌之争得罪或者看不起低学历的人,反正大家也不经常打交道。
第四、环境影响。高学历因其种种原因,养成了跟圈内人同样的处事习惯。

东晋时期,晋惠帝听大臣汇报工作,大臣说,因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晋惠帝脱口而出“何不食肉糜”,意思说,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干嘛不吃肉呢?

我们在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时,东汉丞相曹操在攻打荆州时,孙刘联盟的主帅周瑜使出了反间计,曹操要杀掉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蔡瑁、张允连喊,“卑职冤枉”,但还是被拖出去杀了头。

晋惠帝可以说对百姓之苦没有任何同理心,如果有同理心的话,他应该说出一番悲天悯人的话语,然后命令赈灾。

曹操对蔡瑁、张允是不是没有同理心?他是不是应该体恤下属的艰难,体会死的绝望,即使下属有罪,是不是也应该不予追究?

2.同理心与学历的关系

晋惠帝对百姓没有同理心,是因为晋惠帝学历高吗?不是的。因为古代并没有什么学历。晋朝也没有科举制,也没有什么秀才、进士之类,皇帝也不用考试。学历是现代教育的产物,那么不具有同理心的事件古已有之,和学历有什么关系呢?

同理心与学历无关,与人的境遇、经历有关。

女人更能体会到女人的痛苦,比如女人每个月的那几天的痛苦,男人大体体会不到,但女人们都明白,那是作为女人共同的境遇。

一位饱经世故、饱经沧桑的人,更能体会到人间疾苦,因为他经历丰富,别人的痛苦他都看到过、遇到过,经历过。

拿题目中的例子来说,研究生导师学历不一定高,有可能没有他的学生学历高。袁隆平先生是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毕业,是本科学历。但他生前是博士生导师,他带的博士生学历都是博士研究生。事实上,我国许多50年代的毕业生是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他们的学历并不高。

所以,题目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最核心的区别不是学历高与学历低的关系

~

...这个社会上大多数的人都没有同理心,不懂换位思考,不会站在对方的角 ...
答:当下的行为和语言能够满足自己的某些需要,产生心理快感,那么他会沉浸其中,此时在他的世界里暂时没有别人也没有别的事,也更不会感知到他的言行会对身边人有多大伤害,也许根本没有意识到。加上从小的家庭环境,教养方式,成长经历种种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装下别人,能够有多少同理心,情商高不高。其实...

什么是同理心?为什么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更受欢迎?
答:那些从小就学会换位思考的孩子,他们的人生也受益于此,变得更加成功,因为他们懂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与人沟通。听到这里啊,你可能会问,同理心这么重要,我们又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呢?下面的三个方法,相信能带给你一些启发。如果孩子不知道怎样描述情绪,那么感受别人的情绪就变得更难。不妨...

共情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人很强有的人很弱?
答:有人说:共情能力也可以叫做同理心,我们身边会有这么一些人,特别善于察觉别人情绪的变化,不管是与家人、朋友、老师还是领导相处,只要别人情绪有一点点反常,这些人很快就能捕捉到,即使周围其他人都没有察觉出异样 。而且,这些人还会深受这些情绪的影响 。小的时候学到一个词叫换位思考,刚学会时我...

教给孩子一生珍贵的同理心
答:徐瑜亭职能治疗师指出,人的基本情绪:喜、怒、哀、乐是与生俱来的,「同理心」则属于高阶的复杂情绪发展,因此,除了先天因素影养之外,还需要靠后天的经验累积、教育等,才能发展得更成熟;举例来说,家长们若凡事都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孩子在家缺乏体验或练习的机会,那么孩子可能较缺乏体验他人与自己会有不同的情绪与...

如何成为一个有同理心的人:《练习共情》
答:情感和动机的能力与意愿,前提是对他人的思想和惊艳世界的假设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我们相互同情,对别人的经历得出合理的感受。最后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总结如下:我越是具有同理心,越是能够更好的理解你,而且,共情不仅是理解他人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他能拓宽自我的视野。

什么是同理心?这是有什么用呢?
答:二、能够收获朋友的信任 当我们拥有同理心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会了换位思考,这时候我们会听到别人内心深处的声音,从而能够收获朋友的信任,获得真正地友谊,这种友谊是可以长久的,不会经过时间的洗礼而消失,情侣相处时更需要如此,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相处,一起走的更远。三、能够得到生活的鼓励 当...

共情能力低是人生阅历少造成的还是性格情商问题?
答:结交新朋友,并积极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低可能是由人生经历或性格情商等多种因素所造成的。但无论其原因是什么,我们都可以通过积极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改善与他人的关系,获得更好的人生体验。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

如何理解同理心和同情心?
答:同理心也并不是只有在朋友难过的时候才需要有,当我们赞赏一个人“情商高”,他可能还有这样的表现:在别人讲述其实不怎么好笑的新闻时 予以愉快的回应 ,在别人表达观点时面露微笑积极认可 不打断对方 ,在别人接受表彰时 真心的祝贺 ,在别人分享或者邀请时配合或 予以支持 。“别人”很享受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