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长恨歌》到底是写给谁的呢?

作者&投稿:梁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772~846)有两大最为著名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

《长恨歌》开篇就写到“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很多人都会说:这太明显了,不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事情。

可是真的是为了纪念唐杨两人的爱情故事吗?

01.先说一下这首诗的创作环境

唐宪宗元和元年即公元806年,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有一日,他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玩,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

02.再来捋一下时间条线

白居易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11岁时随家迁到宿州符离,15岁时结识了邻家少女湘灵,两人青梅竹马,情愫暗生。后来被他的母亲知道,碍于世俗和门第偏见,坚决反对,并以读书为由将白居易送至襄阳读书,希望将两人分开。白居易不敢违背母命,贞元七年(794)时前往襄阳求取功名。离别路上留有三首诗为证,咱们就选其中两首:

《寄湘灵》-白居易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杂曲歌辞·长相思》-白居易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从诗里,我们很容易看出来,白居易说的正是他与湘灵相识相恋,现今又离别的事情。

此时年轻的白居易诗歌手法更加直白,情感的表达也更为直接。这首诗中有几句正是《长恨歌》的雏形。

例如“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对应《长恨歌》的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对应《长恨歌》的最后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03.求而不得,求而不得

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的白居易考上进士,他回到符离向母亲提出要与湘灵结婚,白母当然更不同意,虽然湘灵小他五岁,此时也有24了,古代女子十五及笄,十八没嫁就算大龄女青年了,更何况白居易现在已是官身。离别的前一夜,湘灵连夜为白居易赶制了一双“锦表绣为里”的绣花鞋。白居易在万分痛苦中写下了《潜别离》。

《潜别离》—白居易

不及哭,潜别离;

不及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贞元二十年(804年),33岁的他在长安任校书郎,他再次请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白母也再次无情地拒绝了儿子。白居易非常痛苦,既不能违抗母意又不能与苦苦等候他的湘灵长相厮守,干脆举家搬离宿州符离,离别时又留下诗一首《生离别》,

其中最后两句:

生离别,生离别,

忧从中来无断绝。

忧极心劳血气衰,

未年三十生白发。

此诗正是写给已经等他等到29岁的湘灵,他即伤心又难过,为自己伤心,为湘灵满含愧疚和难过。

元和三年(808)年白居易任左拾遗,此时他已经37岁了,大龄男青年在母亲以死相逼下,只好迎娶了杨虞卿从妹为妻。真是要看哭了,棒打鸳鸯的事情从古到今未曾少过啊。

04.为已而悲

所以,从时间轴上看,在元和元年(806年)创作《长恨歌》时,白居易还处于失恋状态,这段感情对他来说,非常刻骨铭心,求而不得。

所以个人私以为,白居易是借唐明皇和杨贵妃两人的爱情故事,文后又暗喻了自己。

你看皇帝就是好,想要就能得到,而自己以为有了功名就可以跟所爱在一起,却依然求而不得。

你看皇帝虽然好,可是最后还不是让自己所爱死在面前,只能将感情寄于上天,乞求天上人间来相会。

诗歌真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啊。

此故事长卷《长恨歌图》为日本江户时期狩野山雪绘。全套共分上下两卷,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凄美的爱情故事。上卷描绘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杨贵妃被赐死于马嵬坡。下卷主要描绘明皇对贵妃的无限思念。此两卷大约绘于 1646 年,现藏于爱尔兰切斯特·比替图书馆。网上可看全图。

~

谁对白居易《长恨歌》有什么独特见解??
答: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井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

白居易仙逝后,唐宣宗为他写诗了吗?
答:作品原文 吊①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②。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1]作品注释 ①:吊:哀悼。 ②:“童子”二句重点突出白居易的两篇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2]作品译文 文...

白居易《长歌恨》原文和简要赏析?
答:人的悲剧性命运及以庄禅思想为依托对这种命运的超越,对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愉悦的追求 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

长恨歌的主人公是谁?
答:“王安忆《长恨歌》的主人公是:王琦瑶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人公是:女主角是杨玉环,男主角是唐明皇(玄宗皇帝)”“王安忆《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

长恨歌(华清池歌剧)主要讲的什么
答:长恨歌主要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杨玉环十五六岁的时候,貌美如花,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阳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

白居易长恨歌是写哪两个人的故事?“君王”指谁?
答:纵有传统中国专制政府的庄严与道学家之刻板,《长恨歌》仍是千古传诵,也能通过抗战而流传至今。 然则白居易到底不是严肃的历史家。即陈鸿的《长恨歌传》也承认白“诗多于情”逡诗的目的就是要让这故事经过他笔下“润色”而不至于“与时消灭”。所以《长恨歌》只能作国文教材,不当引入历史课目。虽说白诗作于806年...

李隆基才死了几十年,为什么白居易就敢写《长恨歌》?
答:我们可能都以为,古代的人们是不能对当时的上位者,尤其是皇帝说什么的,擅自议论皇帝完全就是大不敬,一定是会被治罪的。不过,白居易作为唐朝时期的诗人,却敢公开发表自己的《长恨歌》,诗中写的还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这究竟是为什么?古人到底是怎样看待这些言论,为什么白居易写诗就没事呢?白...

长恨歌的作者是谁?
答:正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句,“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谁又能说清,这“恨”究竟是对自身遭遇的叹息,还是对国势破败的感慨? 另外,在对作品主题进行探讨时,我们还不应忽视作者本人的经历对本诗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在《长恨歌》中,尤其是作品的后半部分,那些情深意切的诗句,不是有过亲身体验,是很难凭空想象出来的。

《长恨歌》是谁的诗?这首诗里讲述了什么故事?
答:开篇汉皇重色思倾国,欲与多年求不得,这句话到底说什么意思呢?你要是通俗话的理解就是唐玄宗喜欢美女,但是喜欢了很多年,都找不到一个自己心动的,然后在第1段他也简单的说了说暗地里指向杨玉环,本来不应该是他的妃子,应该是他给他儿子选的妃子,或者说本来他和杨玉环之间应该是儿媳妇儿和公公...

“长恨歌”是为谁写的。又是白居易多少岁写的
答: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