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作者&投稿:剑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杀年猪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童谣过去在东北农村广为流传。

过去杀猪在东北农家算是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

那时候,大多数农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则可供自给,多则出卖换钱,因此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2、扫棚

进入腊月二十三之后,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家庭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中国民间称之为“扫尘”、“掸尘”。因为有民谚说:“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民俗专家表示,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

3、赶年集,办年货

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日“年货”。过年之前采购工作称为“办年货”。

年货一般包括鞭炮、对子(春联)、灯笼、冻梨、冻柿子等。家里有小孩的还要给小孩买件新衣服,这是规矩。在农村置办年货多选择赶集,年集是一年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在大集上要把香蜡、纸码、鞭炮、年画、红纸、白糖、烟茶、糖果、佐料等买回家。

4、蒸馒头

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5、祭神祭祖

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

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1、把面发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北方人吃面食,主要是馒头,过年期间要一次性蒸出十几天吃的馒头、包子、糖角来,所以这一次的发面特别关键。这发面是个技术活儿,东北各家主妇们都特别重视,因为过年亲戚来了是要吃的。

2、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过年,主食就是白面馍馍,也是东北人期盼吃到的美食。如蒸馒头是个体力活儿。蒸馒头的时候,各家的男人们往往会上场助阵。做好的馒头剂子要大小均匀,然后才上屉蒸。有的人家还会在馒头上做一些图案,或者塞个红枣在馒头顶上。

3、贴春联、守岁

大年三十,北方在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己家的门两旁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给节日带来喜庆之气。北方人有守岁的习俗,一家人不睡觉等待新年的到来,有辞旧迎新之意。

4、放鞭炮、拜年、穿新衣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东北过年放鞭炮是古老的习俗,有喜庆的寓意。过年,家家户户的大人孩子,每人都得穿上新衣服,图个喜庆。

5、吃饺子

东北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过年吃饺子,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1、祭神祭祖

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

2、正月不剪头

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

3、初一初二不扫地

在东北,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4、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5、正月十五吃元宵

东北元宵不是包的,是滚的,先把白糖、玫瑰、芝麻、果仁、豆沙等馅儿用模具加工成小块,把磨好的糯米粉放在大的简箩中,馅儿块放到筐箩中开始晃动,糯米粉就一层一层的沾到馅儿上,越晃越大,一个个白白的圆圆的元宵就滚成了。元宵的寓意是全家团圆和美。



~

北方春节的十大风俗
答:1、放鞭炮、拜年、穿新衣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过年放鞭炮是古老的习俗,有喜庆的寓意。过年,家家户户的大人孩子,每人都得穿上新衣服,图个喜庆,也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2、赶年集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过年好招待亲戚。赶大集,置办春节所需物品,尤其是...

南北方春节习俗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答:四、舞龙舞狮的形式不同:南方人过年时常常会表演舞龙舞狮,以求驱邪纳福。而北方人则习惯表演踩高跷、跳花炮等民间杂技表演,寓意喜庆和繁荣。以上是南北方春节习俗的一些不同之处。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俗和习惯,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

南北方春节风俗的差异
答:“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中人论坛献上: 狗年对联 正月初一:拜年 占岁 贴画鸡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中国南北各地团圆饭的风俗
答:还有一只饺子中放一枚硬币,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直到今天,北方过年包饺子、南方过年做汤圆的习俗仍然极为普遍。

北方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答:除夕之夜,照例不睡觉,叫做“守岁”。大家围炉共坐,笑语喧阗,喜上眉梢,欢腾室内,小孩子们则在街上放鞭炮。夜半子时,合家坐到一起吃“更岁饺子”,即开始了新的一年。我们通过以上关于北方过年的风俗有哪些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北方过年的风俗有哪些有一定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北方过年的风俗有哪些?一般会吃什么?
答: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各地饺子的做法和食法不同,北京的清水煮饺,东北的老边饺子,江南的水煎饺,玉润玲珑,馅鲜味美。2、吃汤圆 用自制的汤圆粉或市场上出售的干汤圆粉制成各种馅心的汤圆,润甜可口。3、吃鱼 意为“年年有余”,有的在饺子中...

北京人过年有哪些习俗?
答:在老北京腊月二十六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家家洗衣服、洗澡,洗去一年的尘土和晦气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所以在老北京又有这样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福禄,腊月二十七洗旧泥,腊月二十八洗邋遢的说法。腊月二十五 磨豆腐腊月二十五这天家家都要做豆腐、买豆腐、炸豆腐,为什么过年非得吃豆腐呢?其实这也是要来年取个好的彩头,取...

东北过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答:1、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求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取代。),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东北人在“初五”...

北方的过年风俗都有哪些
答:放鞭炮、拜年、穿新衣。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过年放鞭炮是古老的习俗,有喜庆的寓意。过年,家家户户的大人孩子,每人都得穿上新衣服,图个喜庆,也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腊月二十五,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豆腐是春节加工菜的重要原材料。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