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胶体与胶体粒子之间的关系 高一化学。关于胶体和胶体粒子

作者&投稿:戢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胶粒(单个大分子,如蛋白质分子、淀粉分子)和胶团粒子(许多小分子的集合体,如氢氧化铁胶体)属于分散质,胶团粒子可能带电
2、类似于溶液。电中性
3、氢氧化铁胶体必须带上胶体2个字,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胶粒继续凝聚就会变成沉淀(浊液)
4、不能复原,胶粒变大不会变小的
5、不清楚

6、分散质能和分散系分开吗?(就像只有溶质,没有溶液,他还是溶质吗)
7、不会,会达到饱和状态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在 1nm~100nm之间.
①胶体是一种均一、透明、稳定的分散系;
②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③胶体遇电解质溶液能产生聚沉;
④书写胶体的离子方程式时Fe(OH)3不是沉淀;
⑤胶体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⑥胶体能够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电;
⑦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⑧NaOH溶液是电解质能使胶体发生聚沉生成Al(OH)3沉淀,继续滴加Al(OH)3沉淀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沉淀溶解.
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大小为1-100nm,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胶粒时刻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因为都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使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稳定存在。
胶体的微粒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集的现象叫做聚沉(Coagulation)。胶体稳定的原因是胶粒带有某种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胶粒间无规则的热运动也使胶粒稳定。因此,要使胶体聚沉、其原理就是:①中和胶粒的电荷、②加快其胶粒的热运动以增加胶粒的结合机会。

聚沉方法
使胶粒聚集而沉淀下来。其方法有:
1.加入电解质。在溶液中加入电解质,这就增加了胶体中离子的总浓度,而给带电荷的胶体粒子创造了吸引相反电荷离子的有利条件,从而减少或中和原来胶粒所带电荷,使它们失去了保持稳定的因素。这时由于粒子的布朗运动,在相互碰撞时,就可以聚集起来。迅速沉降。
向胶体中加入盐时,其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能中和分散质微粒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这种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适用于液溶胶)。
如由豆浆做豆腐时,在一定温度下,加入CaSO4(或其他电解质溶液),豆浆中的胶体粒子带的电荷被中和,其中的粒子很快聚集而形成胶冻状的豆腐(称为凝胶)。
一般说来,在加入电解质时,高价离子比低价离子使胶体凝聚的效率大。如:聚沉能力:
Fe(3+)>Ca(2+)>Na(+),PO4(3-)>SO4(2-)>Cl(-)。
2.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也可以起到和加入电解质同样的作用,使胶体聚沉。
如把Fe(OH)3胶体加入硅酸胶体中,两种胶体均会发生凝聚。
3.加热胶体,能量升高,胶粒运动加剧,它们之间碰撞机会增多,而使胶核对离子的吸附作用减弱,即减弱胶体的稳定因素,导致胶体凝聚。
如长时间加热时,Fe(OH)3胶体就发生凝聚而出现红褐色沉淀。

高一化学,胶体与胶体粒子之间的关系~

1、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胶粒(单个大分子,如蛋白质分子、淀粉分子)和胶团粒子(许多小分子的集合体,如氢氧化铁胶体)属于分散质,胶团粒子可能带电
2、类似于溶液。电中性
3、氢氧化铁胶体必须带上胶体2个字,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胶粒继续凝聚就会变成沉淀(浊液)
4、不能复原,胶粒变大不会变小的
5、不清楚
6、分散质能和分散系分开吗?(就像只有溶质,没有溶液,他还是溶质吗)
7、不会,会达到饱和状态

胶体粒子带电,所以能够吸附带异种电荷的微粒,所以正负电中和,所以胶体在宏观上对外不显电性。例如,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是因为他吸附了阳离子,但是由于溶液中还有带负电的阴离子,所以整个分散系还是电中性。打个比方,溶液中本来有等量的阴离子与阳离子,然后加入了不带电但是能吸附阳离子的胶粒,结果阳离子都去找胶粒了,那么。溶液中还是正负电荷相等啊。


胶体有什么性质呢?
答:胶体的性质:1. 均一、大多数胶体透明、较稳定;2.丁达尔效应; 3.胶体粒子能够通过滤纸而浊液不能,胶体粒子不能够通过半透膜而溶液能。 4.胶体粒子带电:胶体粒子可以选择性的吸附某一种电性的离子而使胶粒带上某种电荷。 •由于胶体粒子带电所以胶体粒子之间相互排斥,胶体粒子带点性是胶体...

由于同一种胶体中带有相同的电荷,胶体的粒子间相互排斥,什么意思举个...
答: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 那比如Fe(OH)3 溶于水,Fe3+正八面体场,所以,在Fe3+外面是有空的电子轨道的,当达到电中性的时候,外层轨道并没有全部排满,所以还会继续吸引配体,轨道上的电子直接由配体的电对提供形成配位键。你说的OH-排斥同...

什么是胶体
答:这些微小的粒子被称为胶体粒子,它们分散在介质中,形成了一种均匀稳定的混合物。这种分散系的特点在于,其粒子大小介于真溶液和粗分散物之间,一般来说,粒子直径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由于其特殊的粒子尺寸和分散特性,胶体展现出了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胶体的形成通常涉及到物质在某种介质中的溶解和...

胶体粒子带电荷,而胶体却呈电中性,为什么?
答:),其中的阴离子因为电荷的异性相斥就会到处吸引OH胶粒,就像强力胶水,把OH粒子都粘在一起,当粘合后形成的粒子半径过大后就变成沉淀了。如果不加阴离子的话,仅有水中的阴离子含量太少,就像粘性很弱的胶水一样不能把它们粘在一起,所以水中的OH胶粒在没有加入大量阴离子的时候可以以胶体的形式存在...

为什么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却不带电荷啊
答:1、形成:Fe3+ + 3H2O==( 有加热符号)Fe(OH)3(胶体)+3H+ 2、胶体是介稳体系: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 存在,属于介稳体系.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两个原因: 原因一 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要使胶体聚沉,就要...

高一化学
答:胶团有胶粒和反离子构成,胶粒又有胶核和反粒子构成(看下面的图)。胶团不带电的,胶体对外不显电性,带电的是胶粒。我们把溶胶分为正溶胶和负溶胶,这样分类的依据就是看胶粒的带点属性。改正一下,加入与溶胶带相反电荷的离子能使溶胶聚沉,不叫沉聚(物理化学上面是聚沉)。你们的书上只是说两种...

化学 胶体
答: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nm——100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从而使水净化,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 能在水中自然形成浓度较大的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

胶体为何分分子胶体和粒子胶体
答:胶团的结构示意如下:胶体有不同于溶液和浊液的一些特性,如有丁铎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等现象(参见本篇有关条目)。制备胶体有多种方法。①分散法就是用研磨、溶解、超声波或电弧等方法把粗大物料分散研细。②凝聚法就是把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粒子。制淀粉溶胶属于分散法,制氢氧化铁溶胶、碘化银溶胶...

玻璃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么
答:液溶胶——分散质、分散剂都是液态物质:如Fe(OH)3胶体 固溶胶——分散质、分散剂都是固态物质:如有色玻璃、合金 3、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利用丁达尔效应 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 胶粒带有电荷 胶粒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表面积/颗粒体积...

什么是胶体?有没有具体的定义?
答:30多年来,由于科学迅速地发展,它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新的科学分支——高分子物理化学,所以近年来在胶体表面专著(特别是有关刊物)中,一般不再过多地讨论这方面内容。 ——摘自《胶体与表面化学(第三版)》,化学化工出版社 胶体 定义;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的分散系。 胶体与溶液、浊液在性质上有显著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