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成本指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东方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的异同
  [编辑本段]
  估计成本则是尚未实际发生的,而是根据一定资料预先估算的成本。实际成本是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企业在平时核算时可以采用计划成本、定额成本和标准成本等,但最终必须要调整为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概念主要是针对产品或劳务而言的,但实务中也包括原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和销售实际成本等,所以实际成本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是指实际发生的耗费代价,相对于估计成本而言,实际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可以明确确认和计量的成本。

  将企业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上期成本及同行业成本等进行比较,便可以进行成本的分析和考核,了解成本定额和计划的完成情况,掌握成本变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揭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估计成本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根据经验和历史资料估算成本,如购进存货要花费买价、运杂费和仓储费等等;没有历史资料,而根据技术资料测算的估计成本,如产品第一次投产的估计成本;由于历史资料和技术资料细目过多,所以采用估算的办法来预计成本;是预测、决策成本、在决策时,尽管成本并未实际发生,但根据相关的经济业务和事项,可以合理估算出可能发生的成本额。

  在财务会计中,估计成本往往是实际成本计算的一种手段,如计划成本和定额成本等,它们可以按成本项目分别估计,也可以按成本总额估计,通过对估计成本的调整,既能计算出实际成本,又能计算出估计成本的差异,便于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也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在管理会计中估计成本主要表现为预测和决策成本,也是机会成本的一种。这种成本可以有历史资料也可根本没有历史资料,估计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成本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更有效地进行长短期的投资决策,同样能为企业成本控制和分析等提供依据。

  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只是相对而言,它们的成本构成内容可能是相同的,在尚未实际发生之前,可能是估计成本,发生后便成为实际成本,经过调整加以重新确定后的预计成本又成为估计的成本。
  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比较
  [编辑本段]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来进行。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1 实际成本核算法

  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特点是:从存货的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均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实际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我们不难看出,实际成本法所强调的是“实际”,即要求在每批存货的收发存中实际成本都应形影不离的相随。当然由此而带来的记录和计量的繁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实际发出存货时,为了解决存货的采购成本在销售成本与期末成本之间的分配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可以采用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这几种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损益的计算、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的计算以及所要交纳所得税数额的计算都有直接的影响,也增加了财务部门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所以选择一种稳健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仍是企业不懈的追求。

  2 计划成本核算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法,其首要问题是制定好一个合理的计划成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2. 1 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相一致

  为保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可比性,以考核财务部门业绩,要求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口径一致,包括买价、运杂费和相关的税金等。

  2 .2 计划成本应尽可能接近实际

  虽然计划成本的高低可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发生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无影响,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无法随时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所以在制定计划成本时,应尽可能使计划成本接近实际成本。可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联合财会等有关部门参照同类存货以往实际成本,并根据物价涨幅等相关因素共同研究制定。当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发生重大差异时,应作调整。

  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存货核算的企业,其基本的核算程序如下:

  企业应首先考察与存货成本相关的各种因素,规定存货的分类、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和单位计划成本。除一些特殊情况外,计划单位成本在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

  其次,取得存货时,应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取得存货的计划成本填入收料单中,并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为“材料成本差异”进行登记。

  还有,平时领用、发出存货都按计划成本计算,月份终了再将本月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摊,随同本月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记入有关账户,经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摊。

  3 实例比较说明

  我们仅用材料取得和入库这一过程为例,用简单的分录来加以说明:

  实际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物资采购×××。××

  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均是以实际成本反映,所以月末不需加以调整。计划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

  计划成本法下,要在月末进行汇总,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具体分录如下: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
  贷:物资采购×××。××
  或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

  从以上对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描述,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在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明细账可以只记录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数量,将数量乘以计划单位成本,随时求得材料收、发、存的金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计算和调整发出和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简便易行。而在实际成本法下,对存货的数量、单位成本和总金额都要详细记录,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计划成本法虽然强调的是“计划”下的成本,但它仍是适时地关注实际成本,与实际成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取得存货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对比得出存货的“材料成本差异”,表面上看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过程,其实质是控制和决策过程。通过两种成本的比较,使得采购部门不断关注其计划成本,结合更多的影响因素,不断降低其采购成本,节约支出,也为制定更完善的计划成本做准备。

指的是你买过来的东西花的钱+运费和人工费

实际成本是 相对与计划成本而言的。。楼上的很详细

实际成本指的是什么~

实际成本是企业在取得各项财产时付出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
计划成本是企业自行制定的各项财产的分类、名称、规格、编号、计量单位和计划单位成本等资料,在取得财产时或发出时按这些资料计算计划成本

按现行制度规定,原材料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而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一般都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发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其具体帐务处理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
借:物资采购 (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
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

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
借方 材料成本差异 贷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节约差异
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 发生额:(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 (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
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以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发及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0元,实际成本为605,000元;本月入库材料成本为1,400,000元,实际成本为1,355,000元。
当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情况如下: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 800,000元
在建工程领用 200,000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5,0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15,000元
要求:
(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2)编制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3)编制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解:(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2%
(2)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800,000
在建工程 200,000
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15,000
贷;原材料 1020,000
(3)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16,000
在建工程 4,000
制造费用 1,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04,000

总之,对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购入的材料只有在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已定并已验收入库的条件下计算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可在入库时结转,也可以在月末汇总时结转;
(2)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额用“正号”表示,节约或贷方余额用“负号”表示;
(3)发出材料承担的成本差异,始终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只不过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或×××表示,最终计入到成本费用的材料还是实际成本

存货应以取得时的实际投入和实际应支付的金额作为其入账金额。入账成本除购买价格外,还包括如包装费、运费、保险费、挑选整理费、仓储费、流转税(增值税除外)等存货的附带成本。但在商品流通企业,商品品种繁多,企业购入商品时发生的附加成本可能与几种存货有关,还可能涉及销售费用,很难将一笔购货附带成本合理且准确地分配到特定的存货中去,在实际工作中,将其记入“销售费用”处理。对于存货的领用或发出,采用个别计价、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等成本流转假设计算存货的发出成本。

什么是边际成本什么是平均成本
答:边际成本指的是每新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或者每新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者,带来的总成本的增加。你可以简单的理解,我采购了一套设备, 100 万元,生产一个杯子,这套杯子的边际成本就不仅仅是杯子的原材料成本了,还要加上整一套生产设备的成本,所以这个杯子成本极高,你不能只算原材料的成本,你还...

边际成本是指什么?
答:首先明确一下边际成本的概念:边际成本是指额外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量。换做数学公式就是: 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 在经济学中,边际成本用MC表示 为了便于你理解,举一个例子:假设一家咖啡店,生产2杯咖啡的总成本是3.5元,生产3杯咖啡的总成本是4.3元,那么我们就说...

边际成本是什么意思
答: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它是管理会计和经营决策中常用的名词,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相关知识如下:1、与边际成本常常一起出现的一个词叫边际收益,边际收益就是指卖出一个单位的产品,可以增加的收入。2、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

什么是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为什么?
答:(1)平均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边际成本是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2)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AC >MC)时,平均成本AC 一直递减。(3)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AC <MC=时,平均成本AC 一直递增。(4)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AC =MC)时,平均成本AC ...

什么是边际成本 简单明了 举例说明
答:边际成本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例如,生产某种产品100个单位时,总成本为5000元,单位产品成本为50元。若生产101个时,其总成本5040元,则所增加一个产品的成本为40元,边际成本即为40元。当产量未达到一定限度时,...

什么叫做边际成本?
答: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辆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

什么是边际成本?
答:边际成本,指的是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品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边际收益,指的是企业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表明企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因此 边际成本与固定成本无关,只与可变成本有关。

边际成本是什么意思?
答:问题五:请问边际成本是什么意思?用最通俗的话来说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是指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变动成本。理论上来讲,边际成本表示当产量增加1个单位时,总成本增加多少。 问题六: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各是什么意思? 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

边际成本的通俗解释是什么?
答:1.通俗解释,边际成本:每多生产一个东西,你就要多掏的成本边际收益:解释雷同边际成本,就是每多卖出去一个东西,多赚的钱。2.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