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曾物色五个人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只有梁实秋先生坚持了下来。他用了36年时间完成了翻译工作,他 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中的亨利八世是在哪一年?

作者&投稿:翟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梁实秋从1930 到1967 年历时38 年时间独立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 他是中国系统性译介莎剧的第一人。他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将莎剧原貌最大 程度地呈现了出来。同时他又对莎剧做了系统的评介。他的翻译在很大程度 上具有研究性价值。
莎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梁实秋抱定“存真”的态度来对莎剧进行翻 译,力将文化的再现达到最大值。他的翻译是要达到一种对莎剧文化保存量 的饱和。但隔着不同的文化分水岭,他只有借助更多的注释和字句来达到目 的,因而他的翻译中存在大量的欧化长句和注释,这对莎剧的考据和研究是 大有裨益的。
其中为翻译加注是梁译最显著的特点,下面试以《暴风雨》为例对其译 注管窥一斑:
第一类:从词汇校勘的角度原文: Have I, thy schoolmaster, made thee moreprofi t. Than other pri nces can.
在对“pri nces”的解释中,加注为“对折本原文pri ncess意为‘公主’,但系 单数,但在文法上不通。 Rowe 改为pri nces,系复数,但其意不是女性。殊不知 莎氏时代pri nce 亦可不限定为男性。”在这里他对原版本进行了勘误,并且 解释了古今词汇的区别,可谓是考证得十分充分。
第二类:双关语的翻译原文: Sebasti an: A dollar.
Gonzalo: Dolor comes to hi m , i ndeed.
梁译本:西:一圆的酬。
刚:诚然的愁。
他为此做注“原文 A dollar 意为‘一圆’,但因其音与 dolor 近,故又有 ‘愁;之意。”如“例言”中所说“原文多‘双关语’,以及各种典故,无法迻译 时则加以注释。”
第三类:俗语的注释原文: Sebasti an: He recei ves comfort li ke cold porri dge.
梁译本为“他听安慰的话像喝冷粥似的。”此处加注为“冷粥为不适口 之物,言不受欢迎之意。”文中他按照原文字面意思进行翻译,但因为中西语 言文化差异,为便于理解,他加了注释。
第四类:西方神话传统的介绍原文: Jove’s li ghteni ngs, the precursors O’th dreadful thunderclaps, more momentary And si ght-outrunni ng were not. The fi re and cracks Of sulfurous roari ng the most mi ghty Neptune Seem to besi ege and make hi s bold waves tremble, Yea, hi s dread tri dent shake.
这一段话中,出现了 Jove 与 Neptune 这样两个神话人物。梁实秋分别将 它们译为“周甫”和“奈普通”,在后面加注“周甫:古罗马之天神,能役使雷 电。电光先见而雷声后闻,故云”和“奈普通:海神,持三叉戟”这样将这西方 神话详细作了介绍,给了读者一个很好的了解西方文化的平台。
不难看出梁译若在舞台表演,可行性将是很小的,观众理解的滞后和注 释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正如英若诚通过长期亲身舞台表演所得出的结 论:“一句台词稍纵即逝,不可能停下戏来加以注释、讲解,这正是戏剧语言 的艺术精髓。”但若去掉注释表演,梁译的巨大价值就很难得以体现,那将更 使人感到遗憾

胡适曾物色五个人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作文立意~

胡适曾物色五个人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梁实秋、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和叶公超,只有梁坚持了下来。
梁实秋说:“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他必须没有学问。如果有学问,他就去做研究、考证的工作了;第二,他必须没有天才。如果有天才,他就去做研究、写小说、诗和戏剧等创作性工作了;第三,他必须能活得相当久,否则就无法译完。很侥幸,这三个条件我都具备,所以我才完成了这部巨著的翻译工作。”
弟子余光中谈及老师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功绩时说:“五四以来,西洋作家的译述,何止数千百家,但译述一位大作家而能竟其全集者,梁实秋先生还是第一人。”“梁实秋的贡献,无人不知莎翁全集的浩大译绩。他的水准始终在那里,梁实秋的文章与他的前额并高。”
余光中在《梁翁传莎翁》一文中说:“莎士比亚只写了二十年,梁实秋先生却译了三十六年,不过我们不要忘了,莎翁是连续地写,在太平盛世的伦敦连续地写,而梁翁是时作时辍地译,在多难的中国时作时辍地译,从二次大战之前译到二次大战之后,从严寒的北国译到溽暑的南海,且把昔之秋郎译成了今之梁翁。”
晚年,梁实秋用7年时间写成百万言的《英国文学史》。他每天伏案,笔耕不辍,夫人韩菁清发现,梁椅子的坐垫上,常留着一摊鲜血。因伏案太久,以致痔疮出血,而他专心于著述,竟不自知。

立意1:能力与毅力
立意2:现代管理学与人文学科的研究
立意3:从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看外国文学翻译作品与译者的关系——保真与再创作

附:梁实秋与他的《莎士比亚全集》翻译
  台湾《联合文学》记者丘彦明,在梁实秋逝世前几个月曾对梁作 全面的采访。其中谈及梁实秋所译《莎士比亚全集》一事,当时梁实秋激动地说,又是莎士比亚,我已与他绝交。是的,梁实秋在所译 《莎士比亚全集》出版后就声言与莎士比亚绝交。为什么呢?40大册 的《莎士比亚全集》由他一人独力译出,而且后30册是在他56岁以后 花10年工夫赶译而成。整部全集前前后后花去他38年的宝贵人生。当 得知在美国的外孙Macbeth(《麦克白斯》,莎剧之一种)得D不及格 时,外公梁实秋回信说:“没关系,根本没有用,曾经误我半生。” 莎译确实给了梁实秋很大的辛劳。梁实秋致女儿文蔷的信中说:“一 星期校对10本莎氏,可把我整惨了,几乎把我累死了!……译书之苦, 不下于生孩子。”特别是翻译的最后几年,他已60多岁了,身患糖尿 病和胆结石,后做了胆囊切除手术。以老病之躯,对付艰难的莎作翻 译,不能不令他痛苦不堪,以致说出愤激之语。他后几年中病情恶化, 年龄增大,对能否顺利完成这一浩大工程,常感力不从心,没有把握。 在致文蔷信中说:“我打算以余年完成此一工作……但是上天是否准 许我……我自己也无把握,只有靠你们给我祷告了!”为此,他有时 “真恨莎土比亚为什么要写这么多”。梁实秋的“怨恨”并不是表明 他的厌倦,只说明莎译的工程浩大艰辛,此非常人所能体悟。相反, 他对莎氏全集的译成颇感自慰。他曾说,这件事恐怕是他所能做的 “最大的一项贡献”,想到此,“心理的满足非言语所能表达”。自 言:“我这一生有30年的工夫送给了莎氏,我自得其乐而已。但也有 无形的报酬,我从莎氏著作中,培养了一种人生态度,对世界万物抱 有浓厚兴趣,对人间万象持理解容忍的心胸。”
梁实秋与莎翁的恩恩怨怨是如何结下的呢?其初,梁实秋与莎著 并无深交。在清华读书期间,读过《哈姆雷特》、《朱利阿斯・西撒》 等几个戏,巢林老师教他读魁勒・考赤的《莎士比亚历史剧本事》。 赴美留学时,哈佛的吉退之教授教他们读《麦克白斯》、《亨利四世》 上篇,同时,看过几个莎剧的上演。他对莎氏的认识仅此而已,翻译 40本莎氏全集,想都不敢想。梁氏与莎著交往30多年,缘起胡适先生。 1931年底,胡适开始掌管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即美国庚款委员 会)的翻译委员会,组织大规模的翻译计划,其中之一便是翻译《莎 士比亚全集》,原拟由闻一多、徐志摩、叶公超、陈西滢和梁实秋5人 承担,预计五到十年完成,经费暂定5万。梁实秋立即动手翻译,拟一 年交稿两部。可是另外4位始终未动手,于是这项任务落到梁一人头上。 抗战开始时,他完成了8部,4部悲剧4部喜剧,1936年商务印书馆发行 梁实秋所译这8本戏剧。抗战期间又完成了一部历史剧的翻译。其后基 本中断,直到1959年,梁实秋在台湾继续他的莎译工程。他自行规定 每天译两千字,两月一本,一年译成五六本。因事务多,很难按计划 行事。有时因事未能完成预定任务,第二天加班补上。特别是后来身 患多种疾病,他硬是坚持翻译。1966年春,译到最后几本,梁实秋感 到最苦,因为比较难,而且较僻,趣味较少,欲“硬着头皮,非干不 可”。他特别担心天不假以年月,完不成这一任务。经过这一年的最 后冲刺,终于在他预定的年限内大功告成。1967年8月他完成了37本莎 士比亚全部戏剧作品的翻译,由台湾远东图书公司出版。为此,8月 6日台湾“中国文艺协会”、“中国青年写作协会”、“台湾省妇女写 作协会”、“中国语文学会”在台北举行盛大庆祝会。这项工程发起 人胡适曾许诺等全集译成将举行酒会庆祝。遗憾的是,胡适先生已于 五年前逝世,无缘参加这次盛大庆祝会。梁实秋又用了一年时间译完 莎士比亚的3本诗作。至此,40部的莎氏全集全部译完,前后长达38年。   
以一人之力花费近40年时间译成全部莎作,其功劳自不待言。还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翻译原则。首先是存真。梁实秋译作的最早读者是 他的妻子、女儿。她们读译作都感吃力,妻子程季淑建议改为流畅的 中文,弄通俗些。梁说:“不成,莎士比亚就是这个样子,需要存真。” 看来,在“信、达、雅”翻译标准中,他首要遵循的是“信”。不只 是在语体上,对莎作中的淫秽内容也坚持存真,不作通常的删节处理。 女儿文蔷偶读莎剧,感到其中猥语甚多,不便朗读,便提醒父亲在翻 译中可否去荤。他告诉女儿早在1818年,Thomas Bowdler就把莎剧内 太荤的部分全删了,编印了一部所谓“在家庭里可以朗诵”的全集。 这种去荤的办法于是就叫作Bowdlerism。“莎士比亚与性”一直是莎 学中一个重要命题。一位英国学者说:“莎士比亚是最长于性描写的 伟大英文作家。他毫不费力且很自然,每个汗毛孔里都淌着性。”对 此,一直褒贬不一。梁实秋认为,戏剧中含有狠亵成分很正常的,中 外皆然。因为剧本主要供演出,并不当案头文学供人阅读,因地因时 因人而宜,随时变动,另外过去看戏的观众主要是男性,故没有忌讳, 不加限制。梁实秋对英国文坛争论莎氏是不是色情作家,感到不可理 解。他还引用了莎氏一首十四行诗,这首诗以描写性欲为主题,表现 诗人对于性交的强烈厌恶,以此说明莎作未必是最富色情。梁实秋认 为,就莎剧中的淫秽之词,绝大部分是假借文字游戏,尤其是双关语 表现的,通常是隐隐约约,并非常人所能欣赏的。朱生豪译莎剧时, 将这方面内容,以及一些较为费解的地方删去了。据梁实秋估计,每 剧约删去二百行以上。对此,他颇感可惜。他认为“莎氏原作猥亵处, 仍宜保留,以存其真”。不只是存真,作为译者他还指出莎剧中许多 “时代错误”,即中国所谓的“关公战秦琼”之类的时空错位。梁实 秋译莎作看了大量参考书,加上他学识渊博,故能发现许多莎作错误。 曾写下专文《莎士比亚与时代错误》,此不赘述。梁实秋不仅是莎作 译者,同时也是莎学专家。从存真和辨误两点可看出梁实秋学者品格。   
梁实秋翻译莎作40年,没有什么报酬可言,穷年累月,兀兀不休, 其间也很少得到鼓励。他说:“领导我,鼓励我,支持我,使我能于 断断续续30多年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者,有三个人:胡适 先生、我的父亲、我的妻子。”特别是他的妻子程季淑,是莎译漫漫 长途中陪伴他体贴他唯一之人。在莎剧译成庆祝会上著名女作家谢冰 莹于致辞中大声疾呼:“莎氏全集的翻译之完成,应该一半归功于梁 夫人!”对此,梁实秋很感动。他说,妻子容忍他这么多年做这样没 有急功近利可图的工作,而且给他制造身心愉快的环境,使之能安心 地专于其事。在梁实秋翻译时长久伏案不知时刻,程季淑不时地喊道: “起来!起来!陪我到院里走走。”她是要他休息,调节调节。每当 梁实秋译成一剧,即将手稿交妻子,程季淑便用古老的纳鞋底用的锥 子在稿纸边上打洞,然后用线钉缝成线装书的模样。我们褒扬梁实秋 用近半生的时光独立完成莎作,不能忘记他身旁那位默默无闻的贤淑 女性。   
梁实秋一生对文化贡献殊多。他写下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几 十本散文;从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编写教材辞书多种,嘉惠后学。 单单是他花费38年漫长人生年华完成煌煌40卷的《莎士比亚全集》的 翻译就是一件不朽的盛事,永载中华民族文化史册。

据北大图书馆的记录,梁实秋译的亨利八世是1991年出版的,但我网上也查到了有1985年出版的。
朱生豪1935年与世界书局正式签订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合同,可还没来得及翻译亨利八世就已经去世了。至于卞之琳,我只查到了他从1964年后开始长期从事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作品的翻译、研究。
希望能帮到你吧!

作文推荐一本书傲慢与偏见350字
答:而对于英语学习者,读一本英文原著,一本好的名著,也是必须的。《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婚姻问题的描写展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生活画面。故事围绕贝内特一家几个女儿的婚姻大事展开。班纳特有五个千金,班纳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物色丈夫。新来的邻居彬格莱是个有钱的单身汉,在一次...

求名家散文优美的片段(要出处) 摘抄用
答:淡淡的天色,寂寂的田野,火车走着,没人理会一般。天尽头处偶尔看见一架半架风车。动也不动的,像向天揸开的铁手。在瑞士走,有时也是这样一劲儿的静。可是这儿的肃静,瑞士却没有。瑞士大半是山道,窄狭的,弯曲的,这儿是一片广原,气象自然不同。

美文摘抄600字(初中)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自己当家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这首歌曾经传遍了大江南北,也传进了我妈妈的耳朵里。让我叫苦不迭的是,妈妈为了培养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叫我去卖矿泉水。我的交流能力一向不足,这回真被“命中要害”了。[小x山s屋-作z文w网] 有“妈妈大人”亲自...

医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范文
答:对于个人的职业规划,我想同样是这个道理。因为 “人生就是一部作品,谁有生活理想和实现的计划,谁就有好的情节和结尾,谁便能写得十分精彩和引人注目”(莎士比亚)。尤其是对于曾经由于没有规划而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的我而言,则更是感觉到未雨绸缪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往事已矣,不堪回首;来者可追,重在谋划...

牧羊详细资料大全
答:文学方面,历来很多故事都涉及牧羊人慨然拯救了被遗弃的孤儿:悲剧俄狄浦斯、罗马建立之传说罗慕路斯与雷穆斯如是,龙格斯的《达芙尼与克洛埃》、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和王尔德短篇童话《少年国王》中也有类似的情节。当中一个共通之处是那些弃婴,往往都生而有着比抚养他们长大的牧羊人要高出很多的社会地位,通常都是...

求经典散文或散文佳句
答: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3、陈从周《说园》片段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

生活中不让人为难,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良和修养吗?
答:《三国演义》里有一个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02 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人与人之间,永远是相互成全的。不为难别人,就是不为难自己。相遇,是因为缘分;相知,是因为情感。但能相守同行,是因为宽容。就像莎士比亚说过的: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当时...

美梦成真的幕后花絮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很难想象真的有人坚信真爱能使心灵相通,而且不会随躯体的死亡而消逝,这种美好的信念令人闻之动容。除此之外,《美梦成真》触及人类最深层的恐惧和禁忌,教观众看完后不得不思考死后将面临怎样的世界。」本片执行制作史考特克鲁夫有感而发做了以上的表示。《美梦成真》拍摄...

求日本作家星新一的科幻小说<不速之客 >全文
答:“哦,当然是专业性的!”他立刻接口说。“我们需要物色一个最好的优秀演员。”我听了真感到无限欣慰,但没让它流露在脸上。的确,我心里其实是什么样的专业工作都想干——甚至在《柔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中什么角色都不扮演,只充当阳台,作为道具都心甘情愿——不过,我心里想,不能显出太急切的样子...

中国名家散文经典段落
答: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