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四海是指哪五湖哪四海,分别在哪里呢? 历史学习方法有哪些?

作者&投稿:胡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五湖:一般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四海:指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1、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

2、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  鄱阳湖,为长江流域的重要一个过水性 、 吞吐型 、 季节性的浅水湖泊。鄱阳湖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3、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界北纬30°55'40"~31°32'58"和东经119°52'32"~120°36'10"之间,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

4、巢湖市位于省城合肥的南部,是合肥市代管的县级市。其西南滨巢湖周边分别与肥东、全椒、含山、庐江、无为接壤。

5、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地理位置在北纬33º06′—33º40′,东经118º10′—118º52′之间,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

6、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中国最北的近海,亦为中国最浅的半封闭性内海,三面环陆,被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陆地环抱,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

渤海具体位置为37°07’一41°00’N,117°35’一121°10’E。海域面积约7.7×104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18米,最大水深83米。

7、黄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一个边缘海, 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是一个近似南北向典型的半封闭海域。

它在西北以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连线为界,与渤海相联系;南以中国长江口北岸启东嘴与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为界,与东海相连接。

黄海平均水深是90米,海底西部平坦,东部复杂多变,近岸边大部分水深在60米。黄海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大片水域水色呈黄色。

8、东海是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岛以及朝鲜半岛与日本九洲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东北部通过对马海峡与日本海想通,西南部通过台湾海峡与南海相连。

9、南海,为南中国海(地理水域)、中国南海(中国领海)的简称,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九段线内海域为中国领海,该海域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湖四海

                        百度百科——洞庭湖

                        百度百科——潘阳湖

                        百度百科——太湖

                       百度百科——巢湖

                       百度百科——洪泽湖

                       百度百科——渤海

                       百度百科——黄海

                       百度百科——东海

                       百度百科——南海



五湖一般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四海指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1、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2、鄱阳湖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4125平方公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湖的西北是避暑胜地庐山。

鄱阳湖旅游景区,主要指湖区内的景点及自然保护区整体。湖区有41个岛屿和7个自然保护区。

3、太湖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界北纬30°55'40"~31°32'58"和东经119°52'32"~120°36'10"之间,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

4、巢湖

巢湖市位于省城合肥的南部,是合肥市代管的县级市。其西南滨巢湖周边分别与肥东、全椒、含山、庐江、无为接壤。截至2015年总人口92万人,面积为2046平方千米。巢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5、洪泽湖

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地理位置在北纬33º06′—33º40′,东经118º10′—118º52′之间,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

6、东海

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北起长江口岸到朝鲜济州岛一线,南以南海为邻。大部分海域深度不超过200米。因位于中国东部而得名。

7、南海,为南中国海(地理水域)、中国南海(中国领海)的简称,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九段线内海域为中国领海,该海域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

8、黄海

黄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 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是一个近似南北向典型的海域。它在西北以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连线为界,与渤海相联系;南以中国长江口北岸启东嘴与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为界,与东海相连。

9、渤海

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中国最北的近海,亦为中国最浅的半封闭性内海,三面环陆,被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陆地环抱,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

扩展资料

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北海”。首先东海和南海都是以中原为中心来称指的,那么以此来说,“北海”也应在中原以北或是略北。中原以北或略北有如下几处可考:黄海、渤海、日本海等。黄海,是因古黄河经苏北注入,且黄河携带大量泥沙,使水质黄暗浑浊而得名。

渤海之名自先秦以前便为中原人熟知,且一直沿用“渤海”之名至今,未有变更。日本海,元朝以前中原人未曾在其范围活动或极少活动,对其知之甚少。元明时期,中国人的活动区域始涉及到至今本海范围,但那时,海并无名,中国人始称之为“鲸海”,直至16世纪,才有俄国人将其称之为“日本海”。

由此可见,黄海、渤海数千年来均有明确的延续,名字并无变化,而日本海进入中国人的详细认知要晚于“五湖四海”一词,故此“黄海、渤海、日本海”均非“北海”所指。

“西海”。不用多说,“西海”必是就中原而论地处西方。中原以西有“青海湖”、“罗布泊”“巴尔喀什湖”先秦的古中国人的活动范围,已然超过了青海湖,后来更超出了“罗布泊”。

而且数千年以来“巴尔喀什湖”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直至清王朝末期,由于统治者的软弱无能,才被俄国抢占,至1991年为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所统治。

古时中国人喜欢将中国以外的地方、人种称为“海外、蛮夷”。其实这也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中国”----只有四海之内才是大地之中、才可以称为中国。

而且还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一说,为什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那是因为四海之内就是泱泱中华,四海之内的人就是中国人,故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参考资料:五湖四海-百度百科



"五湖四海”中的“五湖” ,一般指洞庭湖、鄱阳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在《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中 ,原先的五湖名称是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五湖四海”中的四海指东海、黄海、南海、渤海。

“五湖”的说法也很多。《水经注·沔水》认为“五湖乃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而唐司马贞则认为“具区(即太湖)、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湖”是为“五湖”。不过,近代人却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洪泽湖”、“太湖”称做“五湖”。 

"五湖四海”中的四海指东海、黄海、南海、渤海。四海出自《礼记祭义》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横四海。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溥 ㄆㄨˇ,普遍。 

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据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解释:“八荒,乃八方荒芜极远之地也。”那么,四海呢?《尔雅·释地》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也有人认为,“四海”是围绕“九州”四面的海。

《礼记·祭义》则具体提到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为“四海”,只是没有明确海域。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则说“四海一也”,认为“四海”是连为一体的。  

扩展资料:

五湖四海:

【拼音】: wǔ hú sì hǎi

【解释】: 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近义词】:四面八方、五洲四海

【反义词】:方寸之地

【歇后语】: 九条江河流两处

【灯谜】: 九条江河流两处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全国各地

【英文】: all the corners of the earth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湖四海 (汉语成语)



五湖:是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四海:是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洞庭湖,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泊,位于湖南北部,号称“八百里洞庭”。远眺洞庭,但见湘江滔滔,滨湖风光秀丽,周围有许多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屈子祠等名胜古迹。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湖的西北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鄱阳湖历来是文人墨客的“世外桃源”,依山傍水,怡然自得。

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湖中岛屿众多,拥有“淡水珍珠”美称。湖面周围青山环绕,树木茂密,流水潺潺,湖内碧波荡漾,藻花点缀其间。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有“八百里湖天”之美称。湖光山色迤逦秀美,河网湿地遍布,水产资源丰富。其中代表性有4A景点紫微洞,以及5A景区三河古镇。

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西部,享有“日出斗金”之誉。湖水潺潺而过,夏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渤海,三面环陆,是我国的内海,海岸线环绕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遥相对峙,岸线所围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

黄海,是太平洋的边缘海,位于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奔腾流入的河川把数不尽的泥沙注入黄海,与蓝色透明的海水混在一起,使它成为世界上接受泥沙量最多的陆缘海,呈微黄色,黄海因此得名。

东海,色泽绚丽,风光秀美,海水从太平洋奔腾而入,沿着琉球群岛的西北侧蜿蜒而上。

南海,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这里有中国最美海岛中——西沙群岛。

扩展资料

“五湖”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意思是说(扬州、会稽山一带)大的湖泊是具区(太湖的别称),那里的河流是三江(东江、淞江、娄江),那里可供灌溉的水是五湖(具区、洮滆、彭蠡、青草、洞庭,包括太湖方圆500里之地)。

“四海”一词见于《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泛指全国各地,含有四面八方之意。

这是因为古代先民认为中国四周皆被大海包围,故将国内叫做“海内”,将国外叫做“海外”。这“四海”指的是东南西北四方之海,因此又有“四海为家”之说。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湖四海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三朋四友”与“五湖四海”



五湖:一般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 鄱阳湖,为长江流域的重要一个过水性 、 吞吐型 、 季节性的浅水湖泊。鄱阳湖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

巢湖位于皖中,地属合肥,连淮通江,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2公里,常年水域面积约760平方公里。

洪泽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

四海:指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中国最北的近海,亦为中国最浅的半封闭性内海,三面环陆,被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陆地环抱,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

黄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 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是一个近似南北向典型的海域。它在西北以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连线为界,与渤海相联系;南以中国长江口北岸启东嘴与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为界,与东海相连。

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北起长江口岸到朝鲜济州岛一线,南以南海为邻。大部分海域深度不超过200米。因位于中国东部而得名。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北起广东省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一线,南至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西依中国大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东抵菲律宾,通过海峡或水道东与太平洋相连,西与印度洋相通,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半封闭海。

汉语成语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扩展资料:

五湖四海出处: 《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浸五湖。”《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唐·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湖四海



历史学习 归纳方法?~

首先是历史记忆法: 历史难记,容易忘记,这是同学们在学习历史中的普遍反应。因此,要想学好历史,必须根据历史学科的知识特点,掌握科学记忆的方法。 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 (1)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3)列表图示法。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4)联想法。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简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 本必须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归祖国,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这样将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就前后贯通起来了。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初中《社会》第三、四册,将中外历史放在一起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历史为重点,将中外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如讲中国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欧洲的拉丁文字联系起来。 (5)串字法。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简化为“青、募、农、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内容。 3.巧记人名、地名、年代。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同样有比较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 记人名。记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等等。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 <收起
无限粉S0106 | 2013-12-14
31
1

1.听课的方法。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如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等)、概念(如历史的时间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现(如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上重复讲述)。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这些,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笔记的书写要整洁、快速,以便于整理、复习。
2.阅读教材的方法。这里说的教材,是指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阅读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接收历史

五湖四海指哪五湖
答:经过查找资料,五湖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四海指东海、黄海、南海、渤海。五湖介绍 1.洞庭湖 洞庭湖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秀丽迷人。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

我国著名的“五湖四海”分别指的是哪“五湖”?哪“四海”?
答:一般说法——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据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解释:“八荒,乃八方荒芜极远之地也。”那么,四海呢?《尔雅·释地》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我国著名的“五湖四海”分别指的是哪“五湖”?哪“四海”?
答:一般说法中,“五湖”指的是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而“四海”则是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在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提到“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这里的“四海”是指围绕“九州”四面的海。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解释说,“八荒”指的是八方荒芜极远之地。关于“...

五湖四海指的是哪五湖,哪四海?
答:五湖分别指:1、洞庭湖,在以前也被叫做云梦、重湖和九江,它处于长江中游的荆江南岸地区,跨域了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安乡和南县等地区。2、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它位于江西之北,面积几乎达到了四千平方公里,是中国五A级的旅游景区,湖的西北方向便是庐山。3、巢湖...

五湖四海是指哪五湖哪四海
答:五湖四海是指哪五湖哪四海 annylcj | 浏览2030 次 |举报 我有更好的答案推荐于2017-12-16 12:48:52 最佳答案 ■五湖 : 我国的几个大湖 ,说法不一, 一般指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青海湖 ,洪泽湖。 在《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中, 原先的五湖名称是指 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 (彭蠡...

我国的五湖四海中的“四海”,分别指的是哪些地方?
答:我国的四海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1、渤海 我国的内海。在辽宁、河北、山东三省间。东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至山东半岛北岸登州角间渤海海峡同黄海相连。2、黄海 我国边缘海之一。北起鸭绿江口,南以长江口北岸至朝鲜济州一线同东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峡同渤海相连。3、东海 我国边缘海之一。北起长江...

“五湖四海”中的五湖四海指哪些地方?
答:五湖:一般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四海:指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出处: 《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浸五湖。”《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应该解释为山东济宁府、兖州府辖区的南四湖,北五湖。南四湖:南四湖 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

中国五湖四海有哪五湖哪四海
答: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洪泽湖。四海:东海,黄海,南海,渤海。一、洞庭湖 (1)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五湖四海指的是哪五湖,哪四海
答:一般说法——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据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解释:“八荒,乃八方荒芜极远之地也。”那么,四海呢?《尔雅·释地》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