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方程式怎么写? 举例子 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求举例~

作者&投稿:校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离子方程式书写有四步:

1、写:明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拆: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一律用离子符号,表示,其它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气体、氧化物,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对于微溶物质来说在离子反应中通常以离子形式存在,但是如果是在浊液里则需要写出完整的化学式,例如,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写离子符号,石灰乳中的氢氧化钙用化学式表示。浓硫酸中由于存在的主要是硫酸分子,也书写化学式。浓硝酸、盐酸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写离子式。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和分子。

4、查:检查式子两边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及电荷数是否相等,是否配平,还要看所得式子化学计量数是不是最简整数比,若不是,要化成最简整数比。

举例:

1、Fe + 2H⁺ == Fe²⁺ + H₂↑

2、2Na + 2H₂O == 2Na⁺ + 2OH⁻+ H₂↑

3、2Fe³⁺ + Cu ==2Fe²⁺ + Cu²⁺

4、2H⁺ + SO₄²⁻ + Ba²⁺ + 2OH⁻ ==BaSO₄↓ + 2H₂O

5、HCO₃⁻ + H⁺== CO₂↑ + H₂O

扩展资料:

易错分析:

1、所有氧化物和过氧化物一律写化学式,初学者易忽略只有易溶且易电离的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往往将许多不可溶的强电解质拆开,导致错误。这里必须清楚,像过氧化钠、氧化钠等活泼金属氧化物或过氧化物,虽然是易溶的电解质但是不可拆。

2、还有像碳酸氢钠,属于可溶的强电解质,但是有时(例如向饱和碳酸钠中通二氧化碳)也写作化学式,那就要看它主要是以固态物质形式存在,还是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

3、强酸的酸式盐如硫酸氢钠要拆成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高中只有硫酸氢盐属此类);弱酸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则拆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碳酸、磷酸、亚硫酸等的酸式盐皆属此类)。

4、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氧化物、单质、沉淀、气体都不能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子方程式



一、 单质要用化学式表示

二、 氧化物要用化学式表示

三、 挥发性物质要用化学式表示

四、 难电离物质要化学式表示如2KMnO4+16HCL=5CL2+2KCL+2MnCL+8H2O,我们就可以这样考虑。分析如下:CL2和H2O分别为单质与难电离物,应该用化学式表示。而KCL和KMnO4是钾盐,是易溶物,应该用离子符号表示。而MCL2是氯化物,用离子符号表示。这样离子方程式为16H++10CL-+2Mn2++5CL2+8H2O.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例如下面的化学反应:
CaCl2(aq)+ 2AgNO3(aq)→ Ca(NO3)2(aq)+ 2AgCl(s)
可以写成如下形式的总离子方程式:
Ca2++ 2 Cl−+ 2 Ag++ 2 NO3−→ Ca2++ 2 NO3−+ 2 AgCl(s)
而其净离子方程则为:
2 Cl−+ 2 Ag+→ 2 AgCl(s)
亦可删去系数变为:
Cl−+ Ag+→ AgCl(s)



H+ + OH- = H2O

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些什么?举例子~

一、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依据离子反应原理,分清类型,总结方法技巧。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1、审题:包括
①、看清题目要求选的是"正确"还是"不正确"的答案,不要问东答西,南辕北辙;
②、所反应的两种物质是"足量",还是其中一种是"少量"。例如Mg(HCO3)2,与Ca(OH)2的反应:a、当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反应式是Mg2++2OH-=Mg(OH)2↓;b、当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3时,反应式是Mg2++HCO- 3+C a2++3OH-=Mg(OH)2↓+CaCO3↓+H2O;c、当两者物质的量比为1:2时,反应式是Mg2++2HCO- 3+2Ca2++4OH-=Mg(OH)2↓+2CaCO3↓+2H2O;
③、所反应的两种物质是"刚好完全沉淀"还是"刚好中和",如Ba(OH)2与NaHSO4的反应。a、当两者是刚好完全沉淀时,反应式是Ba2++OH-+H++SO2-4=BaSO4↓+H2O;
b。当两者是刚好完全中和时,反应则是Ba2++2OH-+2H++SO2-4=BaSO4↓+2H2O。Ca(OH)2与NaHCO3的反应也属此类。
2、检查是否已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写成了离子的形式",把"难溶、难电离的物质、气体""写成分子的形式"。这就要求学生既熟悉溶解性表,又熟悉物质的性质与电解质的电离规律。如a、碳酸氢钙与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错于没有把易溶、易电离的Ca(HCO3)2,写成离子的形式,b、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盐酸CO2-3+2H+=CO2↑+H2O,则错于把难电离的HCO- 3,写成了CO2-3的形式;c、氢氧化铜中加入盐酸OH-+H+=H2O,问题出在把难溶的Cu(OH)2写成了OH-的形式;d、碳酸钙加入醋酸CO2-3+2CH3COOH=CO2↑+2CH3COO-+H2O,错在把难溶的CaCO3写成了CO2-3的形式;e、氯气跟水反应Cl2+H2O=2H++Cl-+ClO-,则犯了把弱电解质HClO当成了强电解质H++ClO-的错误。
3、仔细检查,谨防疏漏。包括:
a、方程式两边的原子(或离子)的个数是否相等。如I-+Br2=I2+2Br-,两边的碘原子个数不等;
b、方程式两边的电荷是否平衡.如Fe3++Cu=Cu2++Fe2+,Na+H2O=Na++2OH-+H2↑。前者得失电子数不等,后者除此外还有原子个数不等的问题;
c、沉淀、气体的符号是否标错或漏标。如2Fe3++H2S↑=2Fe2++S+2H+,H2S的气体箭头标错,S的沉淀符号漏标;
d、离子所带的电荷及形式是否标错。例如2H-+S2-=H2S,H+写成H-;SO- 4+Ba2+=BaSO4↓,SO2-4写成SO- 4;
e、离子或原子团的符号是否写错。如Fe3+,写成F3+、SO2-4写成SO2-等;
f、是否遗漏了反应物或产物。如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写成Ba2++SO2-4=BaSO4↓,反应物中漏了Cu2+与2OH-,产物中少了Cu(OH)2;
4、写出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反应事实。如FeBr2+Cl2(足量)的反应,写成2Fe2++2Br-+2Cl2=2Fe3++4Cl-+Br2,虽然原子(离子)个数,电荷均已平衡,各分子式及离子符号也书写无误,得失电子数也已配平。但却不符合反应实际,因为FeBr2中Fe2+:Br-=1:2,在有两个Fe2+被氧化的同时,应该有4个Br-也被氧化,故方程式应为2Fe2++4Br-+3Cl2=2Fe3++4Cl-+2Br2。
5、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例如:
a、写出2HClO+CO2-3=2ClO-+H2O+CO2↑,是对"强酸制取弱酸"规律及HClO与H2CO3的酸性强弱不掌握;
b、写出2Fe+6H+(稀硫酸)=2Fe3++3H2,这样的方程式,是对Fe与稀酸(非氧化性酸)的性质未掌握的结果;
c、对微溶化合物,当作为反应物时,通常写成离子的形式,当作为生成物时,往往写成分子的形式。前者如向澄清石灰水中通CO2,此时Ca(OH)2应写成Ca2++2OH-的离子形式,后者如NaOH溶液与CaCl2溶液的反应,产物Ca(OH)2应写成分子的形式[Ca(OH)2]。但当它们是悬浊液时,则应写成Ca(OH)2分子的形式;
d、对没有或很少自由离子存在的反应或固态物质的反应,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原因是反应物及产物大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或直接起作用的即是分子,或虽然反应物(或产物)是以离子化合物,但由于缺少能电离的条件无水或甚少水),生成物也不能或甚少电离的缘故。如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固体氯化铵与碱石灰,实验室制氨气的反应等。

一、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依据离子反应原理,分清类型,总结方法技巧。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 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 -、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 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 -、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 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思维技巧点拨
1.首先必须从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出发,搞清楚离子反应的规律和“离子共存”的条件。在中学化学中要求掌握的离子反应规律主要是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和离子间发生氧化反应,以及在一定条件下一些微粒(离子、分子)可形成络合离子。“离子共存”的条件是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统筹考虑、比较、归纳整理而得出。因此解决“离子共存”问题可从离子间的反应规律入手,逐条梳理。
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3.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 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
HCO3-+H+=CO2↑+H2O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155267.html?s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