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小说时 常遇到的“一柱香 一盏茶 一顿饭功夫” 都是指多长时间 明白人帮忙告诉一下 古时说的一盏茶,一柱香功夫具体指多长时间哦?

作者&投稿:陶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柱香 大概15分钟左右,
一盏茶 大概是10到15分钟吧,
一顿饭 通常理解是半个小时。以上是一般人这么理解的。
我找了个资料:

说法一: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2小时)有四刻,一刻(30分)有三盏茶,一盏茶(10分钟)有两柱香,一柱香(5分钟)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弹指,一弹指(10秒)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

说法二: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一柱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仔细想想,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像现在的ISO9002,不是可以随便做的,一柱香燃尽约为半个时辰,即现在的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
说法三:
古时指"一柱香"的时间也就是一刻钟左右即现在大约十五分钟。
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

说法一: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2小时)有四刻,一刻(30分)有三盏茶,一盏茶(10分钟)有两柱香,一柱香(5分钟)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弹指,一弹指(10秒)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

说法二: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一柱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仔细想想,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像现在的ISO9002,不是可以随便做的,一柱香燃尽约为半个时辰,即现在的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
说法三:
古时指"一柱香"的时间也就是一刻钟左右即现在大约十五分钟。
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

——————————
另附:
“一柱香”还是“一炷香”
徐世华
除夕烧头香,即上第一炷香,据说能给人带来好运。2005年1月20日的《中国商报》上,有一篇文章报道的就是上头香的新闻——《云居寺除夕“第一柱香”起价660》。标题中出现了一个常见错别字,“一柱香”应该是“一炷香”。
“柱”,本义是支撑房屋的柱子。段玉裁说:“柱之言主也,屋之主也。”引申泛指一般的柱状物,如“顶梁柱”“擎天柱”“偷梁换柱”等。也指弹拨乐器上的系弦木,如“胶柱鼓瑟”,李商隐《锦瑟》诗中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炷”的本字是“主”,意思为灯心。《玉篇》:“炷,灯主也。”借指灯、烛。引申指可以燃烧的柱状物。再借用作量词,用于点燃的线香,如唐代许浑《秋夕宴李侍御宅》:“烛换三条烬,香销十炷灰。”表示时间长短的说法,有一句俗语,叫“一炷香工夫”,谚语有“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可见,“柱”和“炷”两今字的功用不一样,互不通用。关键的一点是,“炷”字从火,用于指燃烧的东西,用作量词时,专门用来计量线香的数量。“一炷香”是不可以写成“一柱香”的。
2008-05-26 人教网

我认同“说法一”与“另附”。

既然说午时三刻,那么“刻”与“时辰”肯定有换算关系,而第二种说法明显把两者单独定义,是矛盾的。
从电视上看,一炷香时间并不长,若一炷香约为半个时辰,那为什么不直接说半个时辰?所以,说法二不对。

说法三没有依据,若一炷香的时间就是一刻钟左右即现在大约十五分钟,那么一炷香与一刻钟重复,古人没必要有了“一刻钟”还要“一炷香”。
还有我觉得“一炷香”、“一盏茶”是规定的时间量词,而并不是实际上的燃一柱香、喝一盏茶。何况香有长有短,茶杯的保温性能也有优劣。

最后说法一中只有一刻钟与现在有冲突,但是古时候的一斤还等于十六两呢,也不是和现在不一样吗?只是时代不同,一刻钟改短了也不足为奇。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4997009.html

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1.一炷香的时间说法有两种
A:“一柱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 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仔细想想,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柱香燃尽约为半个时辰,即现在的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古时候的香能烧一个小时。

B:现代白话文中一炷香的时间,大概为5分钟。

2,古人说的一盏茶为一壶茶,一般为一刻钟,也就是十五分钟左右。
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

3,同样,“一顿饭功夫”,通常指20-30分钟。

1.“一柱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 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仔细想想,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柱香燃尽约为半个时辰,即现在的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2.一柱香=5分钟;一盏茶=10分钟。

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参考资料:百科~!至于顿饭功夫是多久,你自己都吃多久,估计就是多久,只要你不是老捻!~

具体应该就是1刻钟

请问古典小说中经常提到的“一盏茶时分”和“一柱香时分”大约分别指现在的多长时间?~

一盏茶时分:就是喝一杯茶的功夫。本来,古人也没有钟表,时间观念也不强,他就是拿这个喝茶时间来估算的嘛。

一柱香时分:一拄香是古代时间的计量单位,即更香,用料统一,不论天气如何,不受潮,在半个时辰左右,既一个小时左右,上下误差不超过十分钟.

1.一炷香的时间说法有两种
A:“一柱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
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仔细想想,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柱香燃尽约为半个时辰,即现在的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古时候的香能烧一个小时。
B:现代白话文中一炷香的时间,大概为5分钟。
2,古人说的一盏茶为一壶茶,一般为一刻钟,也就是十五分钟左右。
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