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皖江城市带承接...

作者&投稿:彤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地理位置优越:

安徽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最靠近长三角,与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皖江城市带乃至全省都在泛长三角之内,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位置条件。

2、资源丰富:

(1)土地资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成员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国土面积75730km2,相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皖江城市带土地资源较丰富,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生态更为优良,环境容量更大。

(2)水资源:皖江城市带沿江临湖,水资源丰富。皖江城市带河流分属长江和淮河水系,支流众多,水系发达。其中长江干流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号称“八百里皖江”。长江沿岸湖泊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5.3万公顷,占安徽全省湖泊总面积的70%左右,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 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3)矿产资源丰富。皖江城市带处在享有“铜墙铁壁”美誉的全国16个成矿带之一的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上。铁、铜、硫、石灰石等矿产储量丰富,赋存集中,便于开采。另外,皖江城市带与皖北的淮南、淮北两大煤田距离也不远,越来越便捷的交通,大大缩短了两地的交通距离。

3、交通便捷:

截至2008年年底,皖江城市带区域内公路网总里程达8.2547万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7437公里,分别占同期全省总里程的56%和57%,网络密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截至2009年年底,皖江城市带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1600公里,形成了“四纵三横”高速公路骨架网,与长三角的接口有六个,另有在建高速公路约500公里;皖江城市带具有岸线资源优势:一级和二级岸线总长近300公里,占总岸线的近四成,特别是巢湖、安庆、池州等地均拥有数十公里的深水宜港岸线。长江深水宜港岸线漫长,发展水运条件得天独厚。

皖江城市带集长江、南沿江高速公路、沿江快速通道、沿江铁路、主要支流航道等在内的运输能力大、综合配套功能强、与长三角快速高效衔接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这一区域距离长三角最远的城市安庆,到上海也只有3个多小时,而且随着宁安城际铁路、800里皖江黄金水道治理、安庆机场扩容、新建合肥新桥和九华山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皖江城市带的交通,实现与长三角交通的网络化对接,让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更加凸现。

4、地价低廉: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沿海地区地价不断上涨。2008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个重点地区综合地价水平值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地价水平在三个重点地区内最高,为3761元/平方米,已成为全国的“地价高原”,而其地价迅速上涨的势头依然不减,相对于长三角地区皖江城市带土地价格较为便宜。

5、劳动力量大价低:

皖江城市带人口3058万,占安徽省总人口的45%,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较低。据统计安徽省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000余万人,拥有大量熟练产业工人,劳动力平均成本只相当于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一半或2/3。随着皖江城市带的崛起,该地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空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

6、政策优惠:

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安徽吸引省外和境外资金的重点区域。其中利用省外资金占全省的比重超过了70%。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安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皖江城市带上升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国家从投资、财税、金融、土地和对外开放5个方面给予的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更是吸引了境内外投资者的眼球,使这一地区的产业承接正在不断升温。随着规划的深入实施,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家还将继续加大协调力度,采取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7、科技发达、人才密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一批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密集于皖江城市带,安徽全省70%的科教资源在这里集中。年高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以上,能够为产业转移和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合肥市作为全国唯一科技创新试点城市,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平台日益夯实,已开始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以合肥市科技和人才优势带动整个示范区的发展。

8、产业基础优良:

目前,皖江城市带工业门类齐全,已经形成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家电、化工等产业集群,拥有马钢、奇瑞、安庆石化、海螺水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是国家级汽车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内重要的铜基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和优质铸管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内河船舶及家电等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水泥生产基地和国内重要的非金属矿及制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物流服务业、金融业等产业综合配套能力不断进步。在与长三角经济圈的长期融合中,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共生圈,皖江城市带加工产品的50%以上与长三角配套,汽车、家电等产业所需零部件70%左右来自长三角。与此同时,皖江城市带的产业承接平台也更趋完善,共拥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65个省级开发区,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工业园区,支持政策也日趋完善。合肥、芜湖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承接国内外高技术项目的优势更加凸显。

9、市场广阔:

皖江城市带及周边区域消费市场广阔。皖江城市带处于我国人口密集、消费需求较大的最靠近东部的中部地区,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覆盖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江西、湖北、山东七省一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 2008年,安徽及周边的七省一市人口5亿人,占全国的37.5%;城镇化为47.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1662.4亿元,占全国的47.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526亿元,占全国47.5%。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社会消费额,安徽及周边地区都占全国比重近1/2,皖江城市带是拓展国内市场、启动内需的关键区。



安徽省皖江城市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哪些优势~

皖江城市带 主要是 产业转移,依托地理优势 转接长三江与珠三角的产业!能够给安徽省带来史无前例的发展(安徽沿江城市),受益最大的城市应该是合肥,芜湖,滁州,巢湖!
为何是安徽皖江城市作为产业转移示范区呢?
答:地便宜,人力资源便宜!地理位置好!
那些地方产业转移的比较多呢?
答:江苏,上海~!

(1)原因:地形——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降水——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立体农业。(2)B河段含沙量减少,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量大、多暴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支流较多;湖泊萎缩,调节径流能办下降,泥沙淤塞,泄洪能力下降。(3)优势:紧邻长三角,承东启西;沿江通海,交通位置优越,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矿产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措施: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劳动力素质;保护生态环境。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区域结构
答:在探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路径时,示范区的区域结构被精心设计为“一轴双核两翼”的模式,旨在充分利用各市的资源和优势。“一轴”,由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和马鞍山6个沿江城市构成,这些城市沿长江分布,作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载地,数据来源于权威的百度地图,具体信息以百度地图为准。...

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国家级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成员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设立在安徽工业大学。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数据
答:在2008年,皖江城市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人口总数达到305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5818亿元,占据了安徽省总规模的45%和66%。这一区域的战略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5年,其未来发展前景展望至2020年。皖江城市带聚集了马鞍山的马钢、芜湖的奇瑞汽车、合肥的江淮汽车、马鞍山的星马汽车、铜陵的有色集...

皖江城市带包含哪些城市?
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成员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天长在滁洲里面.一轴双核两翼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从区内各市产业现状、资源状...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域结构
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从区内各市产业现状、资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考虑,提出了构建“一轴双核两翼”(即指合肥、芜湖)的产业空间格局的构想:这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内容
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主要内容详尽丰富,分为多个章节。第一章,着重阐述设立示范区的国家战略背景,强调其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第二章,提出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从全球产业转移趋势出发,明确了示范区发展路径,包括“六个着力”、“四条原则”、“四大战略定位”和“五项目标”,旨在促进...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大定位
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充分体现了其发展规划的高瞻远瞩。它致力于strong>立足安徽,并strong>融入长三角,同时strong>联结中西部,积极接纳产业转移,积极探索新的科学发展路径。目标是构建区域间深度合作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成为长三角拓展发展空间的strong>优选区,以及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关键字
答:皖江城市带作为我国产业转移示范区,其规划策略着眼于区域特色与未来发展。其核心构想是构建“一轴双核两翼”的空间布局:“一轴”,即沿江的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和马鞍山六市,作为产业转移的主轴线,承担着主要的承接任务;“双核”,合肥和芜湖,作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承载产业转移的...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其他信息
答:在2010年1月至10月期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据统计,新批内外资项目达到8032个,其中合同利用外资增长59.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9%。引进的省外境内资金合同额同比增长77.3%,实际利用额增长51.4%。长三角地区是示范区主要的省外资金来源地,10月份,60个亿元以上及外资...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六个着力
答: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未来发展蓝图中,六个关键领域将被重点推进。首先,将深化泛长三角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促进各城市之间的联动发展,形成更紧密的经济协作网。其次,示范区将致力于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探索更为科学的产业承接策略,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接着,示范区将着力于构建强大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