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初一生物实验

作者&投稿:文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实验在半阴暗半有阳光的托盘里进行, 目的是实验鼠妇的习性,做10次左右实验
最后得到鼠妇又称潮虫、西瓜虫,它们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的下面、花盆的底部,以及放置擦地墩布的角落
环境中的水分多使泥土过度湿润,水分少泥土太干燥,鼠妇喜欢水分中等的泥土生存。另外,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所以光和水都会影响鼠妇.结论: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下生活

1、学生探究鼠妇生活环境的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鼠妇的生活环境与什么有关
实验时间:(这要你自己写吧。。。)
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试验知道鼠妇的生活环境与什么有关
实验器材:鼠妇若干、培养皿两个、潮湿泥土若干
实验步骤:将鼠妇分成数量相等的两份,分别置于培养皿甲和培养皿乙中,其中,培养皿甲放入适量的潮湿泥土,并放在阴凉处,培养皿乙,不放入潮湿泥土,并放在阳光充足处。
实验记录:放在阴凉处的鼠妇正常生长,放在阳光下的鼠妇逐渐死亡
实验结果:鼠妇的生活环境与潮湿度和阳光照射度有关

明亮
第1次.6只
第2次.6只
第3次.7只
第4次.6只
第5次.6只
第6次.6只
第7次.6 只
第8次.6只
平均值6只

黑暗
第1次.4只
第2次.4只
第3次 3只
第4次.4只
第5次 4只
第6次 4只
第7次 4只
第8次 4只
明亮
第1次.6只
第2次.6只
第3次.7只
第4次.6只
第5次.6只
第6次.6只
第7次.6只
第8次.6只
第9次 6只
第10次 6只

黑暗
第1次.4只
第2次.4只
第3次 3只
第4次.4只
第5次 4只
第6次 4只
第7次 4只
第8次 4只
第9次 4只
第10次 4只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它们身体大多长卵形,背腹扁平,常能卷曲成团;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咀嚼式;为甲壳动物中惟一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从海边一直分布到海拔4 700米的高地。鼠妇种类较多,第一触角短小、后七对胸肢变成步足,特别是腹肢的呼吸等都是对陆地生活适应的结果。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物的场所,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陆上生活。鼠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动物,此实验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了解鼠妇选择生存环境的行为,从而理解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学会认真观察和记录并尝试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学会正确表达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充分交流。本实验从准备到实施周期比较长,特别是在收集和用鼠妇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涉及对鼠妇的保管和饲养,下面将自己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对鼠妇的保护和饲养做一介绍。
1.收集。

在本实验进行前一周左右,教师告诉学生做好收集鼠妇的准备。若温度在25 ℃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花盆里,花坛内均可以找到;若温度低于25 ℃,选择温暖的花窖、家庭的下水道旁边、居住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或菜窖内进行收集。提醒学生收集后,要注意在容器内装一些湿土且保持通风。

2.容器。

在收集鼠妇的过程中,精心地保护、饲养,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实验室使用的1 000毫升的塑料烧杯(用废弃的罐头瓶也可)内铺放一些经过筛选后的松软的土壤,适当喷洒或每天滴入1~2次清水(手摸土壤有湿润感即可,若水滴入过多,土壤形成泥块或泥浆,个别小鼠妇或活动慢的鼠妇易死亡)。每隔2~3天换一次土。

每个容器(1 000毫升烧杯)内宜放入25~30只鼠妇,若密度过大,鼠妇容易死亡。在烧杯口用纱布遮盖,保证充足的空气,同时用橡皮圈套住纱布,防止鼠妇逃脱。

3.食物。

因鼠妇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喜欢吃腐烂的植物等。将白菜叶或其他青菜的叶片洗干净后,整片对折放入容器内的土壤上。由于鼠妇喜欢潮湿、黑暗的环境,所以常见鼠妇钻、伏在折叠的菜叶下面取食。1~2天后,可见到菜叶上有取食后留下的若干小洞。2~3天后,换上新的菜叶。

4.温度。

鼠妇在20~25 ℃之间生活较正常。若是在冬季或温度低于20 ℃时,要将盛有鼠妇的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如暖气旁边。经常注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5.注意事项。

(1)每次学生实验完毕,要及时清点鼠妇数量,以防个别鼠妇“假死”或钻在土壤中因干燥而死。

(2)在实验室或家庭中放置鼠妇时,要防止容器周围其他动物(如老鼠、蟑螂等)的危害。

(3)每次换土时,最好保留一部分原来的土壤;对换出去的土壤要细心检查,以免因个别鼠妇“假死”或个体较小而丢掉。

(4)土壤中水分不宜过多,保持湿润即可。
(5)若在比较冷的环境中准备实验,可在盛有鼠妇的容器旁边或下面,放置暖水袋或盛有60~70 ℃热水的矿泉水瓶。

鼠妇保管和饲养较好,可以为学生开展连续性探究活动提供较好的帮助。在完成教材要求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性学习后,可利用此材料进行“进一步探究”,如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温度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还可以“探究鼠妇的食性”,“学会观察小动物的外部形态”等。通过多侧面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启发学生的智力,巩固初步掌握的探究性学习过程的技能和方法。教师要抓住本探究是新课标教材第一个探究活动的契机,精心准备和设计教学过程,一步步帮助和引导学生主动走进以自主学习、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共同体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坚持在开展探究性学习中,集中精力,充分准备,精耕细作,扎扎实实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编辑本段介绍
【英文名】 Pillbug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团子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长9—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呈灰褐色、灰蓝色;常能卷曲成团,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第一触角短小,后7对胸肢变成步足。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假死性。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地上生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在田间,主要为害黄瓜、西红柿、油菜等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鼠妇科、球鼠妇科等代表动物。
编辑本段生活环境及采集
鼠妇喜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庭院内。鼠妇在20---25度之间生活较为正常。若室内外温度在25度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盆里、坛内均可以找到;温度低于25度,需要选择温暖的花窖、庭院的下水道旁边进行采集,也可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进行收集。我们在学校园里采集时发现,鼠妇的数量较少,个体也较小,以一些个体小的为主。在花盆底下可以采集得到,但数量少,如果花盆是放在水泥地上则其数量会很少,而且水分过多数量也会大大减少。为了采集的方便,我们经过一番努力后发现,如果把台湾草连根铲起,倒盖在墙边的草坪上(可盖两到三层),开始几天不要浇水,等草干了之后,三天左右浇少量的水,只要保护相对潮湿就可以。一个月左右开始采集,则可得到个体较大,数量较多的鼠妇。而且,采集过程非常方便,只要把草皮拿走就是。在鼠妇的收集过程中,必须小心地保护,收集后,容器内应带一些湿土和注意通风。湿土最好是富含有机质,颜色以黑色最佳,同时可放几片烂树叶或一些植物的小根。
编辑本段饲养
在实验室饲养鼠妇可用大的盆子如塑料水槽、也可用月饼的盒子。在盆子内放一些经过筛选后的松软的土壤,土壤以富含有机质为好,特别是黑色的土壤则效果更佳,同时可放一些烂树叶。土壤的含水量不宜太大,每天可向土壤中喷洒少量的清水,水滴入过多,土壤容易形成泥块或泥浆,这样会使鼠妇的活动减慢,甚至造成死亡。可以用手进行小测,用手抓起一把泥土,用力捏,没有水从指缝流出,松开手,轻轻一碰,泥土疏松,表明土壤的湿度适中。同时每3天换一次土,最长不要超过一周,换土也不要全部换,可放一半留一半。鼠妇的密度不宜过大,大概每1000毫升的容器内可饲养25---30只左右的鼠妇,密度过大,妇容易死亡。盆子上可用黑布遮盖,保证有充足的空气,同时用橡皮圈套住黑布,防止鼠妇逃跑。也可在晚上开灯,也能起到防止鼠妇逃跑的效果。

初一生物实验~

http://baike.baidu.com/view/703984.htm
链接里有图

大变形虫
学名

Amoeba proteus Pallas

分类地位

原生动物门肉足纲

生境与形态

大变形虫分布很广,生活在清水池塘或在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通常在浸没于水中的植物上就可找到。

大变形虫是变形虫中最大的一种,直径约200μm~600μm。活的变形虫体形不断地改变。结构简单。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在质膜之下为一层无颗粒、均质透明的外质(ectoplamsm)。此外质之内为内质(endoplasm),内质流动,具颗粒,其中有扁盘形的细胞、核伸缩泡、食物泡及处在不同消化程度的食物颗粒等。内质又可再分为两部分,处在外层相对固态的称为凝胶质(plasmagel),在其内部是液态的称为溶胶质(plamasol)。

运动与伪足

变形虫在运动时,由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伪足(pseudopodium),它是变形虫的临时运动器。伪足形成时.外质向外凸出呈指状,内质流入其中,即溶胶质向运动的方向流动,流动到临时的突起前端后又向外分开,接着又变为凝胶质,同时后边的凝胶质又转变为溶胶质,不断地向前流动,这样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运动(amoeboid movement)。变形运动的形式在不同肉足动物有所不同。

变形运动的机理:有人认为凝胶和溶胶的变化是和细胞质的蛋白质收缩有关。在凝胶状态时蛋白质分子伸展开形成网状。形成溶胶时蛋白质分子折叠卷曲起来,形成可溶性的紧密分子。近年来一些学者不断地从大变形虫和其他变形虫的提取物中发现有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通过实验,现在比较一致的倾向认为,变形虫运动的机理可能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

摄食与营养

伪足不仅是运动器也有摄食的作用。变形虫主要以单胞藻类、小的原生动物为食。当变形虫碰到食物时,即伸出伪足进行包围(吞噬作用phagocytosis),随着食物也带进一些水分,形成食物泡(food vacuole),与质膜脱离进入内质中随着内质流动。食物泡和溶酶体融合,由溶酶体所含的各种水解酶消化食物,整个消化过程在食物泡内进行。已消化的食物进入周围的细胞质中,不能消化的物质,随着变形虫的前进,则相对地用于后端,最后通过质膜排出体外,这种现象称为排遗。

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自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顶,这种现象很像饮水一样,因此称称为胞饮作用(pinocytosis)。即在液体环境小的一些分子(一般是大分子化合物)或离子吸附到质膜表面,使膜发生反应,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断下来形成一些液泡,移到细胞质中,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多泡小体(在一个膜内可有几个胞饮小泡),经消化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中。胞饮作用必须有某些物质诱导才能发生。

水分平衡

在内质中可见一泡状结构的伸缩泡,有节律地膨大、收缩,排出体内过多水分(其中也有代谢废物),以调节水分平衡。由于变形虫的细胞质是高渗性的,因此淡水通过质膜的渗透作用不断地进入体内,同时随着摄食也带进一些水分。海水中的变形虫一般无伸缩泡因为它们生活在与细胞质等渗的海水中,如把它们放在淡水中它们能形成伸缩泡。如果用实验抑制伸缩泡的活性,则变形虫膨胀、最后破裂死亡。由此可见伸缩泡对调节水分平衡的重要作用。

呼吸

变形虫和其他动物一样需要和利用能量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所需O和排出 CO,主要通过体表进行。

生殖

变形虫进行二分裂繁殖,是典型的有丝分裂,一般条件下约进行30分钟。在分裂过程中,虫体变圆,有很多小伪足,中期时核膜消失,体伸长,然后分裂分成两个子细胞。在一般条件下,变形虫约需3天达到再分裂的大小。

某些变形虫在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伪足缩回,分泌一囊壳,在包囊内虫体也可进行分裂繁殖,并在适宜的条件下从包囊中出来进行正常生活。

植物对空气湿度远离有水的环境
防止有水的环境对实验结果照成影响

发现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外还有光合作用(因该是的吧) 还有有氧气的浓度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实验报告
答:高质量的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出理论和实验的真正融会贯通。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实验报告,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实验报告(一)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 细菌和真菌 实验目的:1. 观察细菌的菌落 2. 观察真菌菌落 3. 对比不同环境中的细菌...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题
答:做七年级下册生物的实验练习题要认真,学会洒脱;出错要少,检查要多;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生物的实验题,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题目 1、根据“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鱼肋骨经过煅烧后,剩余下的是___。它与骨的___有关。 (2)骨的脱钙实验证明骨中含有...

要做一个初一生物小实验 ,高手帮忙!!
答:啊???什么啊???初一,生物,实验??就观察动物细胞吧...(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壁轻轻地刮几下即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 活动目标 ·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辨认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活动准备 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

初一下册生物实验题
答:馒头中的淀粉没有被消化完,因此滴加碘液后会部分变蓝色.(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该实验共有两组对照实验...

初一生物【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
答:每天都进行实验并观察5个瓶子有什么变化,再把每天的变化都纪律下来。分析结果 1号瓶大部分能发芽;2号瓶的种子皮破了,但不能发芽;3号瓶只有少许发了芽;4号瓶和5号瓶没有发芽 得出结论 想要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适宜的光度,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光度太强种子会被晒死,光度太弱种子就不会...

初一生物实验的答案
答:初一生物实验计划!探讨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是不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要求写出步骤:1 提出问题 2 作出假设 3 制定计划 4 实施计划方法:对照实验 1、生长、生理等条件基本相同植物2盆A、B,黑暗中饥饿处理12小时 2、取出后分别培养在2个密闭透明玻璃罩内,A内放一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B内放置...

初一生物实验题
答:1研究氮,磷,钾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E 3A组生长旺盛 B组植株几乎停止生长,叶片呈暗绿色,茎杆软弱,易倒伏,叶片边缘呈褐色 C组植株几乎停止生长,叶片发黄,茎杆软弱,易倒伏,叶片边缘呈褐色 D植株几乎停止生长,叶片发黄,可能出现紫色 E植株生长很差,严重可能死亡 得出结论,N,P,K都是植物...

初一生物:实验探究题.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淀粉糊2ml,再向A试管中加2ml清 ...
答:将两试管混合物资充分振荡后放入__37__度的温水中,过一段时间再向2支试管中滴入1滴碘液并振荡。(1)本实验的目的是__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___。(2)在本实验中__B__是实验组,__A___是对照组.两组加的清水或唾液都是2ml,这是因为要遵循__单一变量__原则.(3)加入碘液后A组的现象是__...

初一生物黄豆实验设计,用(水)这生态因素
答:1.实验材料:泡涨的黄豆、竹签、玻璃杯、清水。2.实验过程:在竹签上栓三个黄豆(黄豆与黄豆之间的距离一厘米),把竹签放在玻璃杯里。要求一个黄豆在水里(下面的一个);一个黄豆刚好接触水面(中间的一个);一个黄豆不接触水(上面的一个)。给于适当的温度。3.实验结果:刚好接触水面的黄豆能...

求初一生物馒头发霉实验报告 详细的,要实验报告!
答:馒头发霉了 引起食物变质的主要原因有3方面:1、微生物作怪.环境中到处都是微生物,食物在生产、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微生物感染.只要温度正好,微生物就会生长繁殖,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以满足自身需要.这时食物中的蛋白质就被破坏了,食物会发出臭味和酸味,失去了原有的坚韧性和弹性,颜色也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