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初中语文(人教版)的古诗词、文言文的原文。 求人教版初中语文【老版】全部文言文以及古诗

作者&投稿:枕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汉乐府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曹操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植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陶潜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清晨开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汨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
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北朝民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翰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昌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湾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骆宾王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王维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求人教版初中三年的全部语文文言文古诗原文加翻译~

你好,人教版初中三年的全部文言文古诗原文加翻译,涉及版权问题不能转发。
谢谢您对百度知道的信任!

19、关羽刮骨疗毒
关羽曾经被乱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刨开臂膀,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除掉毒药,这样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医生刨开。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吃烤肉,举起酒杯喝酒,谈笑自若。
20.白毛女
【原文】
佃户杨白劳,早失偶,育有一女,名曰喜儿,许配同村大春。地主黄世仁,为富不仁,以田赋相逼。杨号呼无路,遂自尽。喜儿顿陷虎口,为黄所污。既而黄又欲售之。喜儿无奈,遂中夜脱逃,走深山而匿,撷(采摘)果自食。为延生报仇,潜入古寺,攫(抓)供品以啖,人皆以为鬼魅。后义军(指解放军)至,为大春截获。大春熟视(仔细看),乃喜儿也。喜儿自述坎坷,二人不胜唏嘘(感慨的样子)。此正可谓:漫漫长夜见旭日,地覆天翻人间易。自此世上无苛政(残酷的政令),豺狼虎豹成灰烬。
【译文】
有个佃农名叫杨白劳,早年失偶,养育了一个女儿,名字叫做喜儿,许配给了住同一个村子里的名叫大春的青年。(村里有个)地主叫黄世仁,(此人)为富不仁,逼(杨白劳)交租,杨白劳呼喊求助无路可走,于是自杀而死。喜儿立刻陷入虎口,被黄世仁所奸污了。接着黄世仁又想把喜儿卖掉。喜儿没有办法,就在半夜里逃跑了,跑到深山然后躲藏起来,采摘野果吃。为了报仇而生存,偷偷进入古寺,抓人们供给菩萨的供品吃,人们都以为她是鬼。后来解放军到来,(喜儿)被大春抓住了。大春仔细看看,正是喜儿啊!喜儿自己说出了(她)的坎坷经历,两个人不由得感慨起来。这正是:漫漫长夜后终于看见日出了,地覆天翻(的革命)让劳动人民都当家作主人了。从此世界上没有残酷的政令,豺狼虎豹般的压迫者都被人民烧成灰烬(打倒了)。



23:邴原泣学,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逝了,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没有丧父,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钱读书。”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可以白教你,不用交钱。”于是,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背诵了《孝经》和《论语》。


24、小儿饲鹊
【原文】
庭有树,其上一巢,鹊育二子,日呱呱自鸣。后值狂风,树折巢毁,二雏坠地。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归,旦夕喂之,爱甚,稍长而飞。一猫袭来,攫而去,儿亟逐之,不及,蹬足而泣。儿曰:“早知是,吾放汝林间,且不为猫所食也。此及吾之过也。”

【译文】

院子里有棵树,树上有一个鸟巢,喜鹊在巢中喂养两个孩子,每天它自己在那里呱呱地叫着。后来遇到狂风,树枝折断了,鹊巢毁坏了,两个小鸟掉在地上了。一个小孩看见了,不禁欢喜,把小鸟抱了回去,每天早晚喂养它们,非常喜欢,等它们渐渐长大才能飞。一只猫过来袭击,叼走了小鸟,孩子立刻去追猫,未赶上,顿时停下来哭泣。小孩说:“早知道这样,我把你们放回林间,(你们)就不会被猫吃了。这是我的过错啊!”


25、刘氏善举
【原文】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丧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几乎全部烧光),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
刘某某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生养有一个儿子。她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一年到头都是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她总是能够拿一升一斗的粮食周济他们。偶尔有没有穿的,她就拿自己的衣服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说她太好了。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母亲就告戒他,说:“对别人做好事,是人的本分,哪一个人没有急窘的事情遭遇呢?”母亲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都被烧毁,乡邻们都主动地给予他们衣物,并且为他们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念刘寡妇的情呀。到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善举的作用。
26、枭逢鸠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说:“你要到哪里去?”猫头鹰说: “我要搬到东面去。”.斑鸠说: “为甚麽缘故呢?” 猫头鹰说: “村裏的人都讨厌我叫的声音,为了这个缘故,我要搬到东面去。”斑鸠说:“你要是能改变了叫的声音,那就好了; 要是不能改变叫的声音,就是搬到东面去,人还是讨厌你的声音的。”

27、鹿亦有知
博山有个姓李的人,以砍柴为生。一天,他在山坳里捡到一只鹿仔,就带回家喂养。鹿长大一点后,十分驯服,见到人就呦呦叫。他们家周围都是大山,鹿出去,到晚上必然回来。到了秋祭的时候,照常例要用鹿祭祀,官府监督打猎的人很着急,限期要送上,但是猎户十几天都没有打到鹿,就向这个姓李的人请求把鹿给他,姓李的人不给。猎户一个劲地哀求。姓李的人迟疑道:"等我考虑考虑。"当夜鹿就逃走了,不再回来。姓李的人十分后悔。
28、二鸿
有一个猎人得到了一只天鹅,其中雄的那只跟着猎人飞到了他家,悲伤地鸣叫着,徘徊着,到了黄昏才走。第二天来了,猎人捉住了他,看见他伸出头颈俯仰着,吐出半块黄金。猎人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是用来赎妻子的。猎人放了两只天鹅,两只天鹅双飞而去。猎人称了一下金子,有二两六钱多。唉!禽兽知道这样,深情能够这样!悲痛不过悲在生死别离时,难道动物也是这样的吗?

29、朝三暮四
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人们叫他狙公。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30、杀驼破瓮



【原文】昔有一人,先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④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译文】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偷吃粮食把头伸到了这瓮中,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注释】①选自《百喻经》。《百喻经》的全部名称为《百句譬喻经》。天竺僧人伽司腽肭从修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录出譬喻,集为一部,共一百个故事。②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③以为忧:以之为忧,为此事发愁。④用:采纳。



31、雁冢



【原文】无锡(今江苏无锡市)荡口镇,有人得一雁,将杀而烹之。有书生见而悯焉,买以归,畜之以为玩。惧其逸(逃)去,以线联其两翅,使不得飞。雁杂处鸡鹜(鸭子)间,亦颇驯(温顺),惟闻长空雁唳(鸣叫),辄昂首而鸣。一日,有群雁过其上,此雁大鸣。忽有一雁自空而下,集于屋檐,二雁相顾,引吭奋翅(伸长脖子鸣叫,努力展翅欲飞),若相识者: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书生悟此二雁必旧偶也。乃断其线,使飞。然此雁久系,不能奋飞,屡飞屡堕。竟(终)不得去。檐上之雁,守之终日,忽自屋飞下,相对哀鸣。越日,则俱毙矣。书生感其义,合而葬之,名曰“雁冢”。



【译文】无锡县荡口镇有一个老百姓得到一只大雁,准备杀了烧着吃,有一个书生看见觉得很可怜,就买下它回家后养着玩。但是怕它飞走用绳子缚住大雁的两翅膀,使它不能飞。大雁和鸡鸭同关在笼中,也很温顺,只有听得空中大雁叫时就抬头叫喊回应。一天,有一群大雁在上空飞过,这只大雁大叫,忽然有一只大雁从空中飞下来栖在屋檐上,两大雁相互看着,伸长脖子鸣叫,努力展翅欲飞,象认识的一样:一只要请它下来,另一只请它上去。书生看了后悟出两大雁必定旧相识,就剪断了绳子让它飞走。但是这只大雁垂下翅膀很久了,不能展翅飞翔了,每次飞起又掉下来,竟然不能飞走。屋檐上的大雁守了一天,忽然从屋檐上飞下来,两大雁相对悲哀地鸣叫。过了一天,书生来察看,两只大雁都死了。书生被大雁的情义所感动,合起来葬了它们,取墓名为“雁冢”。



32、小人

【原文】清康熙年间,有艺人携一瓮,瓮藏小人,长约尺许。投以钱,则启盖令小人出,唱曲而退。至掖(古县名,今山东境内),掖令索瓮入署,细审小人出处。初不敢言。令固诘之,方自述其乡与族。盖读书童子,一日自塾中归,路遇艺人,为其迷,复投以药,四肢遂暴(突然)缩。彼遂携之,以为戏具。令怒,杖杀艺人。



【译文】朝康熙年间,有个玩摩术的人,带着一个盒子,盒子里藏着个小人,这个小人高有一尺左右。有人向盒子中投了钱,玩魔术人就打开盒子让小人出来唱曲。唱完以后,小人就退回到盒子里去。玩魔术的人到了宫掖时,管理宫掖的负责人把盒子给搞魔术的人要过来,拿到办公的地方,仔细查问盒子中小人来自哪里。小人开始的时候不敢说。这个负责人一再追问,小人才自己说出了他是哪里的属于哪个家族。原来,这个小人是读书童子,从私塾老师那里回来的时候,被玩魔术的人麻醉了。玩魔术的人接着让他吃了药,使他四肢极度缩小;会魔术的人于是就拾带着他到处走,当作戏耍的工具。知道这些情况后,宫掖的负责人大怒,用棍棒打杀了这个玩魔术的人。


33、义士赵良
【原文】赵良者,燕人(河北一带的人)也。漂泊江湖,疾恶如仇。一日,途经谢庄,闻有哭声,遂疾步入茅舍,见一少女蓬头垢面,哀甚。义士询之,乃知为某村恶少所凌辱(欺侮与污辱)也,痛不欲生。义土怒不可遏(控制),径自诣某村,索二恶少,责之曰:”汝等何故凌辱无辜少女?”一恶少虎视眈眈曰:“何预尔事?”义土嗔目(瞪大眼睛)斥之:“汝非人也,但(只是)禽兽耳!”未及恶少出剑,义士之白刃已入其胸,立仆。一恶少伏地求恕。义土斩其耳以示众,儆(警告)其不得为非作歹也。
【译文】赵良这个人,祖籍燕赵(今河北一带)。漂泊江湖之中,疾恶如仇。一天路过谢庄,听到有哭的声音,就快步进入茅草屋里,见到一个少女面目脏乱,表情非常悲伤,赵良问她怎么了,这才得知是被某村两个恶少欺凌,痛苦的不想活了。赵良愤怒的不可忍耐,径直到了那个村庄,找寻到了两个恶少,责问他们:“你们为什么欺凌无辜的小女骇?”一个恶少虎视耽耽的说:“关你什么事?”赵良用眼瞪他并说道:”你不是人啊~是个禽兽。”还没等恶少拔出剑来,赵良的剑已经插进了他的心脏,立刻就倒地了。另一个恶少跪地求饶,赵良割下他的耳朵以示众人,告诉他们不能再做坏事了!
34.鲁人锯竿入城
【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一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但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听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35.熊与坎中人
【原文】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坑)内,见熊子数头。须臾,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份与此人。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活命)。后熊子大,其母一一负而出。子既出尽,此人自分(估计)必死坎中,而熊母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呜呼,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


【译文】有一个人到山里射鹿,忽然掉进一个坑里,看到有几头小熊。一会儿,有只大熊进入坑里,那人以为它要伤害自己。一会儿,大熊把食物分给几个孩子,最后给了那人一份。那人饿了很久,冒着生命危险吃了。大熊似乎很同情他。每次母熊觅食回来,都会分给他一份,这个人就这样活了下来。后来,后来小熊长大了,母熊把它们一一背出坑。小熊全走了,那人估计自己必死在坑中,但母熊又回来了,坐在人身边。人明白了它的意思,便抱着熊的腿,熊立即跳出,就死不了了。唉,都说禽兽没有情义,但看这熊,怎么能说它没有情义呢?


36、陈万年教子谄谀


【原文】陈万年为朝中显官,尝病,召子陈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选自《汉书•陈万年传》



【译文】陈万年是朝中显赫的大官,有一次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37.“黄耳”传书


【原文】晋之陆机,畜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京城),久无家信,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家人见书,又反书(回信)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



【译文】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甚受主人喜爱。陆机久寓京师洛阳,十分想念江南的家乡,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我很久不能和家里通信,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不想这只狗竟摇着尾巴,连连发出声音,似乎表示答应。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放它出门。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陆机的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家乡和洛阳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黄耳只用了二十天。后来,黄耳就经常在南北两地奔跑,为陆机传递书信,成了狗信使。为了感谢“黄耳”传书之功,它死后,陆机把它埋葬在家乡,村人呼之为“黄耳冢”。


38、报应
【原文】平望(古县名)人王均,好食蛙,制一铁针,长二尺许(左右)。每捕得一蛙,则以针穿其颈,针满,始携之归,以充馔(菜肴)焉。如是者多年矣。一日,至亲戚家,见盘中无蛙,甚憾。日暮,亲戚留其宿。是夜,远处失火,王均登屋望之,其火熊熊。亲戚家临河而居,惧盗贼由水攀援登屋,故于水边植铁条数十,末端皆锐,如锋刃状。王均远望火光,幸灾乐祸,失足而坠,铁条适贯其颈,呼号甚惨,救之者无法可施,后竖一长梯水中,众人缘梯而上(沿着梯往上爬),始将其解下,而气已绝矣,其死状宛然铁针穿蛙,盖杀生之报应也。


【译文】平望人王均,喜欢吃青蛙,制造了一根铁针,长两尺左右。每捉到一只青蛙,就用针穿它的头颈,针穿满了,就带回去,作为菜肴。象这样好多年。一天,他到亲戚家,见到桌上没有青蛙,十分遗憾。晚上,亲戚留他住宿。半夜里,远处失火,王均攀到屋顶观看,见火势熊熊。亲戚家靠河居住,害怕盗贼顺着水爬上房屋,所以在河边插了数十根铁条,顶端都十分锐利,向锋利的刀刃一样。王均在屋顶远远地观望火光,幸灾乐祸,失足坠落,铁条正好穿过他的头颈,他叫得很惨。来营救他的人没有办法可想。后来有人在水中放了一把长长的梯子,大家沿着梯子往上爬,才将他营救下来,但是他已经死了。他的死状像针穿青蛙,大概是他杀生的报应吧。


39、南岐之人
【原文】南岐在蜀(今四川)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得瘿病(即颈瘤病,脖子肿大),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有一外方人至,群小(小孩子)与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瘦)而不吾类(不像我们)!”外方人曰:“尔之垒然(高起的样子)凸出于颈者,瘿病也。尔等不求善药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南歧之人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哉!”终莫知其为病。


【译文】南岐座落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他们很少与外界的人接触.南岐的水很甜,但是缺碘。常年饮用这种水就会得大脖子病。南岐的居民没有一个脖子不大的。有一天,从山外来了一个人,这就轰动了南岐。居民们扶老携幼都来围观。他们看着看着,就对外地人的脖子议论开了:“唉他大婶,你看那个人的脖子。”“他二嫂,真怪呀,他的脖子怎么那么细那么长,难看死了!”“干干巴巴的,他的脖子准是得了什么病。”“这么细的脖子,走到大街上,该多丢丑!怎么也不用块围巾裹起来呢?”外地人听了,就笑着说:“你们的脖子才有病呢,那叫大脖子病!你们有病不治,反而来讥笑我的脖子,岂不笑死人了!”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肥肥胖胖的,多好看啊!你掏钱请我们治,我们还不干呐!”
【启发】这则寓言故事主要是讲闭关自守、孤陋寡闻会使人眼光短浅,盲目自大,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40、犬负米救主人
【原文】杨光远之叛青州(古地名,在今山东境内)也,有孙某居围城中,其田庄在青州西。城闭既久,内外隔绝,食且尽,举族愁叹。有犬傍徨于侧,似有忧思。孙某曰:“家无粮,人且死,奈何?尔能为吾至田庄取米耶?”犬摇尾应之。是夜,置一布囊,并简,系于犬背。犬即由水窦出,至田庄吠。庄人启门,识其犬,取简视之,令负米还,未晓入城。如此数月,孙某举族得不馁。后杨光远败,城开。
【译文】杨光远反叛青州的时候,有个姓孙的人被围困在城里,他的田庄在青州西侧。城门关闭了很久,内外隔绝,食物都吃光了,全族都愁苦叹息。有一只狗在旁边走来走去,似乎很忧虑的样子。孙某说:“家里没有粮食,人就要死了,怎么办?你能为我去田庄取米吗?”狗摇摇尾巴回应他。这天夜里,(孙某)把一个布袋和书信系在狗的背上。狗就从排水沟出去了,到了田庄就叫了起来。庄上的人开了门,认识这只狗,拿下书信看了之后,让狗背了米回来,天还没亮就进城了。像这样几个月,孙某全家得以不饿死。后来杨光远败北,城门大开。
41、迂公修屋
【原文】是人迂氏,世称迂公,性吝啬。篱(篱笆)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儿女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且号且诟。妻诘曰:“吾适(嫁)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夫?何以为父?”迂公无奈。旦日,延(请)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征兆)。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译文】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称他迂公,性格吝啬。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修理。 一天,半夜下起了暴雨,屋子漏雨漏得象水柱,他的儿女们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他们满身污垢的一边大叫大骂,妻子质问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如何为人夫,如何为人父?”迂公无可奈何。第二天,请来工匠将屋子修好。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无比,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就不下雨了,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工钱吗?”


42、买猪千口
【原文】某县官写字潦草,欲置酒延(请)宾,批票(写条子)付隶人买猪舌,“舌”字书之过长,隶人误为买猪“千口”。遍乡寻买,但得五百口,赴官哀告,愿减其半。县官笑曰:“吾令尔市猪舌,何以识为市猪千口?”隶人对曰:“今后若市鵞(“鹅”的异体字),千万书短些,休要写作买“我鸟”(我的生殖器;民间以“鸟”指男性生殖器)。


【译文】某县官写字太潦草,总是信手舞来。一次准备宴请客人,就写了清单派吏役去买菜,其中“猪舌”的”舌”字写得很长,吏役以为是买猪千口.到市场去后,哪里有这许多?便遍乡寻买,也只是买到500口,只得硬着头皮回去禀报。县官大笑说:“我让买猪舌,怎么弄成买猪千口啊?” 吏役回答县官:“以后若要到市场去买鹅的话,写字千万要短些,不要写作买‘我鸟’!”


43、若石之死
【原文】若石居冥山(山名)之阴。有虎恒(常)窥其藩(篱笆)。若石帅(率领)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敲击金属),日入而举辉(升火),筑墙掘坎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害)己者矣。于是弛其备,墙坏而不葺。无何,有貙(一种体小而凶猛的野兽)闻其牛羊豕(猪)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抠也,斥之不走。抠人立而爪之毙。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译文】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经常蹲在他的篱笆外窥视。若石率领他的家人昼夜警惕:日出的时候敲响钲,日落就点起篝火,夜晚就敲铃铛守夜。种荆棘灌木、在山谷筑墙来防守。一年过去了老虎没有得到任何东西。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大喜,自以为老虎死了没有对自己形成威胁的动物了。于是放松了警惕,撤除了防备。墙坏了也不修。没过多久,有貙听到他的牛羊猪的声音就进入并吃它们。若石不知道它是貙,呵叱它它不跑开,貙象人一样站立起来用爪子抓死了他。人们认为若子是只知一不知二,应有此下场啊。
44、鲁恭治中牢
【原文】鲁恭为中牢令(中牢县的县官),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朝中大官)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俗称野鸡)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译文】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道德教化,不采用刑罚的方式。河南尹袁安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便让自己的下属肥亲到中牟县去视察。肥亲走进中牟县,在视察过程中,来到一棵桑树下休息。忽然,从远处飞来一只野鸡,在他们旁边落下,野鸡旁还有一个小孩。肥亲问那个小孩:“你为甚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这个季节正是野鸡培育它们的鸡雏的时候,抓了它,小鸡们就没法活了。”肥亲听了,对鲁恭说:“我此次前来,是来检查你的政绩的,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教化的恩泽施之于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这就够了,我不在这里久留了,我在这里久留,只能起到打扰贤者的作用。”说完就回去向袁安汇报去了。


45、责人当以其方
【原文】某富翁夜暴疾,命仆人钻火(击石取火)。其夜阴暝(暗),不得刀与石。富人催之急。仆人忿然曰:“君贵人亦大无道理,今暗如漆,何不以火照我?我当得觅钻火具,然后易得耳。”富翁曰:”我有火,何更欲尔照!”人闻之,曰:贵人当以其方(正当的道理)也!


【译文】有个富人夜晚突然得了重病,叫仆人击石取火。这天夜里特别阴暗,找不到刀与石头。富人催促得很急迫。仆人愤然道:“您责备人也太无理了,现在夜黑如漆,为何不拿火来给我照照?要能够找到钻火用的工具,然后就容易得到火了。”富人说:“我有火,还要你照明吗!”孔文举所说这件事后说:“责备人应当讲究方法才行。”


46、郑韶大难不死
【原文】隋炀帝时,闽中(今福建境内)太守(郡的长官)郑韶养一犬,怜爱过子。韶有仇家,曰薛元周。薛怨恨于心,常怀刃欲刃韶,然未得其便。一日,薛俟于巷口,知韶欲出。韶将出,犬曳(拉住)其衣不放。韶怒,令家人缚犬于柱。犬掣绝绳而走奔之,又曳其衣不使去。韶异之。犬忽嗥吠,腾身咬杀元周。韶搜元周衣,果匿匕首。


【译文】隋炀帝时,闽中(今福建境内)太守(郡的长官)郑韶养了一条狗,对它的宠爱超过了对自己的儿子。郑韶有个仇人,叫做薛元周。薛元周怀恨在心,常常怀里藏着匕首打算刺杀郑韶,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机会。一天,薛元周在巷口等着,知道郑韶将要出门。郑韶正要出门,他的狗拉住他的衣服不放。郑韶大怒,命令家人把狗拴在柱子上。狗咬断绳子跑上来,又拉着他的衣服不让他走。郑韶感到奇怪。那狗突然大叫,跳起来咬死了薛元周。郑韶搜查了薛元周的衣服,果然发现了他藏的匕首。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有哪些?
答:一、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

初中语文所有古诗文言文
答:1、《木兰诗》 2、《观沧海》 3、《次北固上下》4、《钱塘湖春行》 5、《天净沙·秋思》 6、《望岳》7、《春望》 8、《石壕吏》 9、《归田园居》(其三)10、《使至塞上》 11、《渡荆门送别》 12、《登岳阳楼》(其一)13、《游山西村》 14、《酬乐天扬州初...

关于“人教版初中语文”所有的古诗词有哪些?
答:1、【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

初中语文古诗词有哪些?
答: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南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和文言文
答:3.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
答:初中人教版语文所有古诗文如下:1、【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海水多么碧波荡漾...

初三上人教版文言文课文和古诗词
答:5.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初中语文人教版所有的诗歌
答: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

初中语文人教版必背的古诗文有哪些?
答:(一) 课外古诗词 【从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李白 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
答:(一) 课外古诗词 【】(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李白 唐),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